责任·爱情·仪式
——从《铃芽之旅》看新海诚动画电影中的灾难抚慰

2023-08-13 14:10顾雨竹
声屏世界 2023年9期
关键词:新海姨妈灾难

□顾雨竹

《你的名字》《天气之子》《铃芽之旅》是新海诚导演的灾难三部曲,如果说《你的名字》告诉人们要奋起与宿命抗争,《天气之子》是在表现“救一人还是救一城”的艰难选择,那么,《铃芽之旅》则告诉我们在宿命般的灾难面前无计可施,无法选择的我们,该如何活着。新海诚导演在采访中说这三部作品是因日本“3·11”大地震而创作的,十余年光阴,他终于完成了叩问和求索,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给同样被各种天灾人祸、世事无常而困扰,深受打击的人们,带了安慰和某种可能。《铃芽之旅》这部影片对灾难的隐喻和思考是润物细无声的,并不能简单地从爱情中理解剧情的观感体验,灾难后的情感抚慰和人性关怀在本片中才是主题。

“责任”让人更坚定

《铃芽之旅》三条故事线缠绕交错,第一条是铃芽的成长转变线,第二条是铃芽和草太在交汇一刹所产生的感情线,第三条则是“闭门”的救世线。

铃芽与草太在海边公路相遇,得知草太在寻找废墟,误打误撞找到了“门”和“要石”。铃芽无心之举将要石拔出,却不曾想带来了“蚓厄”现世,自此埋下了祸根。责任心和对草太的情愫让她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旅途”,开始寻找往门。全片高潮部分是她将因受到诅咒变为要石的草太插入浮于东京上空的蚓厄时,她的内心充满了不舍、悲痛、愧疚、悔恨,但她也在这场灾难结束时积极地拯救草太。在她的内心世界已经产生了“哪怕是我自己变成要石也可以”的决心。这样的心路历程,是铃芽在进行自我重建和寻找,也是灾难中的人在进行自我重建的过程。

从片头开始的部分,小铃芽在一片星空草原上不停奔跑,寻找着自己的母亲。随着镜头的展现,人们看到一片废墟:倒塌的房子、破碎的船舶、被冲毁的田舍……这体现着新海诚对于灾难展现的镜头设计。在土地上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船舶?海啸和地震对日本土地的肆虐和摧残所致。孩子的哭泣往往是最揪心的,而孩子与母亲的情感也是最能撼动观众的。这时面容模糊的“母亲”的出现为全片埋下了第一个伏笔,也让电影在结束之时完成了一个大回环。

失去了母亲的铃芽被环姨妈捡回家,组成了新的母女关系。环姨妈尽职尽责,放弃了自己在最好年纪选择爱人的能力,为孩子准备爱心便当,却被班级同学嘲笑“老阿姨便当”。铃芽毫不反驳,叹了口气。在高中二年级这样一个充满着青春叛逆的年纪,她对环姨妈的爱感到非常沉重。倒推来看,环姨妈可能在铃芽成长的过程中,过于看重自己姐姐留下来的这个孩子,也为了执行自己“来我家生活吧”的这个承诺,深深地爱着铃芽。这份爱带有责任,势必是沉重的,也是充满包裹感的。观众也可以窥见铃芽的小心和自卑,她始终觉得是自己耽误了环姨妈的未来,但又无法回应姨妈的期待。这种负罪感日复一日折磨着铃芽的内心,造成了之后在停车场她哭喊着向环姨妈说是姨妈要让她当自己的孩子,而非自己主动的局面。

在铃芽拔出要石后,要石变成猫跑到铃芽家里,铃芽也说出了与环姨妈类似的话——来当我家的猫。在这个瞬间,猫对草太进行了诅咒,转移了要石的职责。铃芽与猫产生了误会,正如同环姨妈与铃芽关系的缩影。新海诚导演借左大臣的出现,控制了环姨妈说出心里话,这既是在警告左大臣必须坚守神明的职责,也在引导观众去关注这对重组母女的复杂情感。环姨妈并非不爱铃芽,但她难道没有质疑过自己选择铃芽而放弃自己人生的这个选择吗?铃芽也并非不爱环姨妈,在环姨妈骑着自行车也要带着猫一人回到家乡的时候,她们默契地达成了和解。铃芽对姨妈的感激和血缘之爱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和负罪感来回撕扯着她。选择并不可怕,动摇也并不可耻,可贵的是人们在撕扯过后依旧能坚持选择自己应尽的责任,实现诺言。

左大臣真的是完全抛弃了自己的责任吗?从左大臣诅咒了草太开始,它持续引导着草太和铃芽去寻找往门。在游乐园中摩天轮变成往门,铃芽被引诱走进往门即将坠亡的时候,左大臣也并没有抛下所有去拯救铃芽。大臣的私心在反复变化摇摆,如果铃芽坚定选择左大臣,那么左大臣的私心就会狠绝到哪怕别人变成要石也毫不心软。如果铃芽选择拯救世界和草太,那么它也会随着这种选择去考量人类的责任心,为他们提供帮助。左大臣就像一个孩子,在认识这个世界,与世界达成平衡的过程中反复摇摆,事实上,左大臣是在坚定地行使着神明的职责,守护这个世界。

纵观剧情,影片当中的爱情占比不高。新海诚导演更多的是在阐述一种责任和感情的平衡。普通人会在选择中产生过摇摆,例如环姨妈的哭诉、铃芽和姨妈的争吵、左大臣抛弃要石身份、草太被冰冻时的绝望……但是最后人们能看到,在责任和私心中,他们最终都坚守了自己的职责。“最重要的工作还是不要被别人看见比较好”是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爱,是追寻美好未来的勇气和义无反顾,将责任和私心重新恒定在天平两端,达成了微妙的平衡,而并非一个高中生和一个大学生欲说还休、尚在萌芽的“爱情”。作为观众不能简单地认为这是一部“纯爱”片,更需要揣摩新海诚导演的视角和心理,去深思其中的复杂情感。

“爱”让人更勇敢

爱是艺术作品永恒的母题之一,会给人带来无尽的勇气,去抵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风险和困难。在《铃芽之旅》影片当中,支持铃芽行动的“爱”有陌生人伸以援手的温情,也有占比不高但绝对不能忽略的爱情。

为何铃芽在一瞬间就对草太产生了别样的感情?首先,铃芽和草太在海边相见并不是第一次相见。在铃芽幼时误闯往门的时候,他们就完成了第一次邂逅。幼小的铃芽失去了母亲,丢失了象征着自己和母亲美好回忆的椅子,她独自穿过常世中空旷的平原和那些与灾难一一对应的废墟时,是彷徨无助的,犹如浩荡天地之中的一叶浮萍。在剧情结尾观众才知道,小铃芽在常世之中遇见的其实是长大的铃芽,完成了剧情的大回环。小铃芽跌倒在草地上崩溃大哭,高中的铃芽在小铃芽内心世界崩塌的一瞬间,似大厦将倾。她曾拷问自己:“没有妈妈,我该怎么办?”她决定给予自己照顾和抚慰:“不管你现在有多悲伤,铃芽以后都会好好的长大成人的,所以别再担心了,未来并不可怕。你以后还会喜欢上别人,你也会遇到很多非常喜欢你的人。虽然你现在觉得世界一片黑暗,但黎明终究会到来,你会在阳光之下长大成人,未来一定会是这样的。”这样的话语传递对象不仅仅是小铃芽,更是对那些在灾难中饱受创伤和痛苦人们的一种精神抚慰。他们必须要看到活下去的希望,建立起一道自我鼓励的防火墙。小铃芽回望常世中的大铃芽和草太,为她长大后与草太海边邂逅埋下了种子。

海边微风吹过,这灵动又梦幻的一瞬间叩响了二人心中的“门”。铃芽在成长过程中的怯懦与绝望、柔韧和坚定都被草太欣然接纳,如铃芽将要石拔出本是一件重大错误,草太却没有责备她;在废墟中的学校关门的情节中,草太还夸奖铃芽做得好。这种充满溺爱的态度给予了铃芽无限勇气。草太被封印在凳子中深深“睡着”,铃芽受到高中生千果的“启发”,带有情窦初开的小心思,用吻来唤醒沉睡的“板凳”。这种酸涩饱胀的青春朦胧之情,瞬间激发观众对青春的回忆和怀恋。

草太被封印并非睡着,而是逐渐被冰封起来,他眼看着自己的意识在水中逐渐下沉却无能为力,不甘地说:“明明我都遇见了啊。”这部分情节虽然能通过观众的自行脑补出草太对铃芽的依恋之情,但是略显突兀。通过小说和漫画的补充我们可以了解到,草太在童年并没有很好地融入群体之中。芹泽曾经想了解草太的具体工作,但是他却用一种难以名状的语气说:“你会好好听我说的吧。”这种使命感和责任感让他倍感孤独。在信任他、不怕苦不怕死、与他风雨共度的铃芽出现的时候,他也必将获得无尽的勇气和希望。铃芽通过重重艰险追寻常世,打开了人生中第一次遇见也是通向心爱之人去处的往门,从腐朽无色的海边将草太一把拉起,这不仅展示出两人“双向奔赴”的情感,更展示出“唯爱不朽”的主题。

“仪式”让人更敬畏

新海诚导演的一贯作风就是在影片中增加富有仪式感的内容。仪式是一种坚守传统、程式固定的艺术,不会为各时代的消费文化所影响,它的一次次表演不断重复和加深着人类的某种记忆,凝聚着人们对于历史和岁月的情感,具有一种端庄的美感。《铃芽之旅》中的这种传统巫仪会唤起日本观众对神明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渴望与恐惧。关于“蚓厄”,它的原型是源于鹿岛神宫的“地震鲇”。坐落在日本废墟中的往门也正酝酿着那些打开了一扇出发的门却又没有回来的人们的心中丰沛的感情,当他们推开这扇离开家的门,满怀着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勇气,不曾想却走进了悲怆灭顶的灾难之中——“去去就回”变成了一种奢望。往门,也是家门和心门的结合体。门里的温暖和门外的悲恸,门里的人世和门外的常世在这里对应了起来。

铃芽“开门”和“闭门”正是找回在灾难中丢失的一部分自己的仪式,也是在灾后精神世界中不断挣扎的人们对已经故去的至亲的精神依托。幼时铃芽打开这扇门,寻找的是母亲和人生方向,而高中铃芽在执行闭门仪式的时候,需要感受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的感情,而这正源自对美好生活和温暖希望的渴求。那些长眠在这片大地上的生命会奉献自己的“灵”,给它们抚育过的人类以精神力量。“我出发了”——寻找的正是她在灾难后给予她信心和勇气的朦胧“爱情”。作为唯一从“门”归来的人,这种寻找正是铃芽对自己缺失的补全。

铃芽旅途地点设置得非常巧妙:九州——四国岛爱媛县——神户——东京——岩手县。这些地点对应着2016 年九州熊本大地震、2014 年伊予滩大地震、1995 年阪神大地震、1923 年的关东大地震和2011 年“3·11”的大地震。在小铃芽的日记本上,3 月11 这个日子的日记被涂黑,这也是新海诚导演对于当时灾难之中人们心理状态的一种暗示。没有人会在直面死亡后不恐惧,也没有人会在失去至亲至爱后不感到绝望和晦暗。将日记涂黑,展现的是灾难后的人们对那段记忆的共同状态——想遗忘、想逃避、绝望、窒息。

在电影中游乐园的部分,有一个镜头特别展示了“闭园通知:感谢您20 年的光顾”。明明也有很多像瑠美小姐一样的人对幼时的温暖感到怀恋,但是这个地方依旧变成了废墟,变成人们记忆中一个模糊不清的符号。新海诚导演曾提到,他常常看到人们在破土动工的时候会祭拜土地,但是为什么在土地变成废墟以后没有人再来作仪式了?土地在新海诚导演的眼里也具有丰沛的生命——贯穿全片的咒语牢牢地把握住观众的心理痛点:“思而复思,祈唤日不见之神,祈唤祖祖代代之土地神。此山此河,承恩甚久,不胜感激。诚惶诚恐,诚惶诚恐,谨遵神旨,予以奉还。”雨是神的烟花,这种呼唤神明的仪式,让观众在瞬息之间形成了对山河故里的敬畏之心。

特殊设置的情感表达

日式电影的叙事特色是善于在细微之处蕴藏悲悯和哀伤,新海诚导演在镜头语言的运用上秉承着一贯散文化的叙事特征,这与日本传统艺术情感“物哀”之情有着极大的关联。“物哀是日本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审美传统,它显示的是一种在生活和艺术活动中外物动情的审美表现形式。”本居宣长提出并建立了“物哀”理论体系,影响了日本文化与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后期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文化思潮,现在已经扩大到了一切由所见所闻所产生的深情,就像“美丽的樱花一样绚烂夺目却转瞬即逝,由此心生感动,心花怒放”。这种对事物的咏叹之情也渐渐化作电影中的诸多意象来展示。

最让人难以忘却的是三条腿的凳子,这是对灾难中落下残疾的人们的一种隐喻。台词“越来越适应做凳子了”实际上是对这群饱受灾难后遗症折磨的人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新海诚导演说过:“希望铃芽结束旅行、电影散场之时,观众们能得到面向生活的力量,哪怕只是一点点。”

影片中曾多次出现“蝴蝶”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是在影片开头的时候,铃芽从常世梦境中出来,蝴蝶伴随着铃芽飞舞在她的枕边,这是对梦境或者常世的一种隐喻。再次出现特写的镜头是蝴蝶轻轻扑扇了一下翅膀,东京地震了一下。这种慢镜头特写实际上是一种情绪扩大化,为了后面“蚓厄”降落做情绪铺垫。新海诚导演先呈现生活化的镜头,让观众对电影中无知无觉的人们感到揪心,再突然展现东京上空庞大的“蚓厄”激化冲突,将铃芽逼到“悬崖之上”——是将变成要石的草太楔进“蚓厄”拯救世界,还是满足私心。铃芽已经失去过生命最重要之人,是否会再一次失去草太,让他就此幻灭,观众为此都捏了一把汗。金色的生命线、蓝色的情感线和红色的灾难线纠缠于此。正是这样的镜头语言设置激化矛盾冲突,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冲击。

影片中有一些色彩消减的片段。第一次是铃芽妈妈给铃芽做凳子的时候,画面颜色灰暗,只有凳子的黄漆是颜色饱和的状态。第二次是草太逐渐失去意识被冰冻成要石的时候,画面颜色是低饱和度的灰色。第三次是草太被开门的铃芽一把拉起时,门后绚烂梦幻的星空和身处海边被冰封的草太形成了强烈对比。这种镜头语言的设置能直观地给观众带来情绪变换,暗藏情感流动。

结语

动画技术是新海诚最重要的武器,极大的创作自由和幻想空间让其作品的主题呈现,比一般的真实影像创作更为奇幻、更为丰盈。《铃芽之旅》这部影片作为新海诚导演与观众的“三年之约”,在目前灾难多发的社会环境下,是饱含灾后心灵抚慰和情感重建意图的。新海诚导演希望通过对美好爱情的刻画、对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帮助以及对山川神明的敬畏之情等情绪化的表达给予人们正向的心理引导。我国动画创作者也要思考如何在艺术作品中打开那扇通往美的“门”,让观众在作品中感受温暖和力量

猜你喜欢
新海姨妈灾难
雷击灾难
江苏新海发电有限公司
生产实习课教案
波莉姨妈信守承诺
灾难报道常见问题及反思
牡丹女王的姨妈
新海丰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新海归
小不点儿
灾难不是“假想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