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语文教师同行的几个建议

2023-08-13 16:24陈志宏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硬笔语言文字素养

陈志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言语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新课标”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语文老师的语言功底不强,熟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欠缺。语文教师如果自己都不能很好地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又如何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新版语文教材中收录了毛泽东同志的《反对党八股》一文。作者在文中详细地分析了“党八股”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危害。笔者再读这篇文章,深受启发,便尝试从语言素养的角度为同行们提供一些建议。具体如下:

一、改变“话语霸权”

“新课标”虽已实施多年,但一些教师手仍存在里拿着的是新教材,在教学的时候却仍旧采用“满堂灌”的方式独自“嗨”的情形。他们似乎很享受这种“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感觉。师生对话也徒有形式,因为学生在说出“出格”的答案时也总是会被教师给“拽”回来。总之,在这样的语文课上,授课者的眼中是没有学生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到乏味也就在所难免了。如果说“党八股”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那么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话语霸权和目中无人会使学生感到窒息。学生身处压抑的氛围之中喘不过气来,自然难以学好语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笔者想起了年少时见人放牛的情景:放牛娃们总是把绳子牵在手里,走在牛犊的前面,生怕牛走错了方向;而老田翁都是“信牛由缰”,悠然地走在牛的后面。人总是容易受惯性思维的影响,习惯走老路。教师放不开,用“师本”代替“生本”,钻进了牛角尖,走进了死胡同,自然就出不来了。要想改变现状,我们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摒弃“话语霸权”,把学习的阵地交还给学生,让他们走在前面,多说多做,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比如,汪均莉老师在讲解《桂花雨》时就给学生提供表达见解的机会,不但让他们说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而且还让他们说自己的发现、收获、体会。她在教学中时常使用“请说出自己的观点”“你认同吗”“还有补充吗”这样的句子,尽量把话语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动起来、说起来、辩起来。

二、练好“三字一话”

“三字一话”指的是硬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在教学中,我们要写好硬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说好普通话。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要写粉笔字,要说普通话;在课下批改作业的过程中,我们要写硬笔字。可以说,“三字一话”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养。在“吾爱吾师”的征文中,我的学生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理想中的语文老师的形象:有诗人的气质,会说标准的普通话……可见,学生对语文老师的要求是和语文学科的特点密切相关的。然而,在语文教师队伍中,符合上述要求的教师寥寥无几,纵使降低标准也只是差强人意。笔者观摩过很多公开课,总体而言,能把硬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写得比较好,能说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的教师并不多。教学基本功不扎实的教师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吗?能让他们在学习中品尝出浓浓的语文味吗?能“加深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与热爱”吗?答案不言而喻。

很多教师都是从师范院校毕业的,属于科班出身。近年来,也有大量非师范毕业生加入了教师队伍,这对壮大中小学教师队伍是很有利的。然而,一些教师在大学期间很少接受过专业而系统的“三字一话”的训练,仅凭个人兴趣参与了一些相关的社团。硬笔字和粉笔字写得并不好。有的人说,都信息化时代了,有多媒体、电子课件,还练字干什么?存有此种想法的人并不少。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不是“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基本功扎不扎实”的问题。语文老师的基本功不扎实,学生又如何能“亲其师,信其道”呢?韩愈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当你的学生看不上你写的板书、评语时,就会对你产生抵触情绪,很难亲其师,信其道了。这样,教师如何能实现自己的教学理想呢?

可以说,“三字一话”是语文教师的“颜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直面自己存在的问题,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练好“三字一话”,做既有涵养又有“颜值”的好老师。

三、做好评价工作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适当评价。大到考试,小到评语,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给学生的评价往往是单调、缺乏温度的。当学生给出了我们心中的标准答案时,我们总是“好”言相对。“好”字频繁出现,甚至贯穿了整节课的教学。在课下,给学生的文章写评语时也是如此。我们给出的评价都是“格式化”的,如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继续努力……试问:这样单调而沒有温度的评语真的能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改进不足吗?能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吗?肯定不能!而且会加深师生之间的矛盾。学生不满意,认为教师的水平不够;家长不满意,认为教师的工作态度不好;教师也无法收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语文老师的语言要有温度。

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要尝试用有温度、有温情的语言来评价学生。比如,张媛媛老师在听完学生的答案后会说:“你的看法很新颖,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孙云云老师会在每一名学生的期末评语中附上一首诗,表扬与鼓励他们。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语文教师在点评时也应该“咬文嚼字”,要认真地给出评价,真正地帮助学生不断进步。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的语言素养。于漪老师在课前会把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说的话一字不落地写下来,字斟句酌,几易其稿。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刻苦自勉,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我们才能成为有温度的语文老师。

四、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和情感

教师的工作本就繁忙,除了开展常规的教学活动,还要应对大量的检查。一些语文教师拿着多年前的教材、教案走进教室,开展教学。一切看似流畅,实则像开水煮萝卜,毫无味道,更无新意。有的学生甚至说“上语文课就是在听催眠曲”。其实,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教师的语调过于平淡,轻重音不分,毫无抑扬顿挫的美感,听课的人又怎么会不感到厌倦呢?语文教师应有做“大先生”的理想与抱负,不能满足于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画地为牢,裹足不前,而应不断调整,变得越来越好。在讲课时,我们要注意语调要有高低起伏,有抑扬顿挫的美感;语速要有快有慢,快慢结合;要饱含真情,能真正地感染学生。比如,同样是谈家国情怀,邓小平同志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温家宝同志说:“我深深爱着我的国家,没有一片土地让我这样深情和激动,没有一条河流让我这样沉思和起伏。”前者直白,展现了邓小平同志直率的个性;后者温文尔雅,恰似世人对温家宝同志的印象。这两句话都饱含真情,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这就提示我们,饱含真情的语言不会让人觉得乏味。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用充满温情和美感的语言“装扮”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毛泽东同志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提出:第一,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第二,要从外国语言中吸收我们所需要的养分;第三,我们还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毛泽东同志的这些建议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今天,我们应该学习古今中外的一切有助于提高我们语言素养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善用肢体语言

按照一般的标准,语言可以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但在人类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动作、神态和眼神来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因此,除了要口语和书面语外,教师还要重视运用肢体语言。有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都靠视觉感官。这意味着眼睛在人类的身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其他器官不可相比的。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意用有温度、有美感的语言去感染学生,而且要注意用丰富的肢体语言去传递信息。可是,一些语文教师不擅长使用肢体语言,要么是在教室里拿着书像散步一般踱来踱去,要么将双手撑在讲台上,表情僵硬,偶尔写几个字。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容易产生审美疲劳,觉得语文课无趣。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是作家梁实秋在听完梁启超先生的一次演讲后所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些细节: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

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

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

……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

梁启超有着渊博的知识、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能给学生带来心灵上的震撼,“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语文教师也应该如此。只是有些教师比较腼腆,在教学中放不开;或囿于师道尊严,故作矜持。这都极大地冲淡了语文课的“语文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笔者建议语文老师多參加文化艺术活动,从名家、大家那里吸收经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艺术细胞”,争取成为一名学者型的教师。

总之,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对自身的角色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要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认真思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三个问题,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能力,用充满正能量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硬笔语言文字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硬笔小作
硬笔楷书3500字
硬笔楷书3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