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校师生开展“学科阅读”活动的一些经验

2023-08-13 16:24陈佳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下旬 2023年5期
关键词:文采作文题手法

陈佳

2023年,我校教师针对高三年级的学生增设了一个“学科阅读”活动。这里的“学科阅读”是指各个学科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与本学科内容相关的阅读活动。我校开展此活动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调整复习的节奏,减轻其学习的压力。作为语文教师,笔者就以写作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借助阅读材料使学生写出的文章富有文采。

在教学开始之前,笔者精心挑选了梁衡的三篇文章。这三篇文章都与“写作”密切相关。梁衡在《好文章的五个要素》一文中提到:“一篇文章怎样才好看呢?先抛开内容不说,手法必须有变化。最常用的手法有描写、叙事、抒情、说理……更多时候是这些手法的综合使用……基本的東西只有几样,概括说来就是:形、事、情、理、典五个要素,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章五诀。”在《运用对比,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一文中,他提到:“对比,是文学作品中一种常见的手法,运用它,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优质文本除了要有鲜活的人物,还要有巧妙的叙事手法。”在《学习场面描写描绘众生百态》一文中,他以《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这一章节的内容为例,论述了如何描写精彩的场面。这些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强调了“在写作中应该使用多种手法”。使用多种手法,有利于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使文章更有文采。

但是,笔者发现高三的一些学生对“文采”二字的理解有误。他们认为,高考作文题多考查议论文,只要写出的文章逻辑清晰、论据充足,就可得好的分数。其实,议论文中也可以有记叙、描写的内容,这也是符合考试的要求的。另外,高考作文题并不只考查议论文。比如,2017年高考全国Ⅲ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的作文题展示了一幅漫画,要求学生结合漫画中老师所说的话“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写一篇文章;2020年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要求学生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写一段主持词……这些作文题其实都在考查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要求他们写一篇“应用文+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的复合型作文。针对不同类型的写作材料,学生应该灵活地使用各种写作方法,以充分展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

那么,如何在文章中不露痕迹地展示自己的文采呢?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梁衡的《好文章的五个要素》《运用对比,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学习场面描写描绘众生百态》,让他们结合这些文章总结出具体的方法。

学生总结出的方法如下:

方法一:锤炼字词

“锤炼字词”意味着在行文的过程中要切人、显事、入情。他们认为,可以精心选择动词,以凸显人物的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可以精心使用修饰语,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让景物更加鲜活,让情感更加丰富,让事件的推进更有条不紊,让议论更加深刻。

方法二:灵活地使用各种句式

在写作的过程中,需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表达的需要选用不同的句式,使文章显得更加活泼灵动。整散句的结合、长短句的结合、特殊句式的使用等,都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变得优美、灵动。

方法三:巧用修辞手法

巧用修辞手法也是使文章富有文采的方法之一。比较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等。其作用各不相同,无需赘述。

方法四:多推敲

(1)简化素材,取其要点。根据具体的情境,可以舍细节而取总体,也可以舍总体而取细节,对素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加工。

(2)同类叠加,使其相互映衬。可选用“排例”(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例子用排比的形式呈现出来)的方式,从同一个角度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3)正反对比,使观点更加鲜明。使用对比的手法,让优与劣、好与坏、美与丑的人、事、物的对比更加鲜明。

(4)将片段组合起来,用以支撑文章中的观点。

(5)适时使用文言词句,使文章更有文采。

(6)善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不仅能博读者会心一笑,而且能显示出作者的蕙质兰心。

之后,教师可以展示在考试中获得高分的一些作文。这些考生均在写作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使文章文采斐然,令人读之难忘。笔者现展示其中的几个片段:

片段一:

一声清亮的啼哭惊醒了寒冬的鸦雀,也扰乱了18年前我在医院里的清梦。我还未睁眼适应医院产房里强烈又圣洁的灯光,一只温热又湿润的小脚丫就紧紧地贴在了我的扉页之上。我不禁想到朋友们对我的描述——脆弱,温暖,希望。按捺不住内心怦怦的欣喜与好奇,我悄悄打量了一番我的新主人。他微皱的小脸像春日里初绽的花蕾,尚无力气舒展;蜷缩的手指好似柳树的嫩芽,在空中握着希望。我看着自己赤红发亮的身体,万分自豪。因为我是新生的希望。

有一双手紧紧地攥着我,另一双手虚弱但温柔地拂过我的脊背。四手交叠,摩挲着我,我感受到了来自小主人的父母的温柔与爱。他母亲的一滴热泪从眼角滑落,滴在了足印之上,晕开了万般柔情。我在泪痕之中寻觅到了爱。

——《一枚足印的自述》

点评: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足印”。视角独特,语言细腻,唤起了读者久远的记忆。

片段二:

“中国制造”的印记倾注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心血。你是否记得华罗庚振臂高呼“为了祖国和民族,我们应该回去”?你是否记得钱学森冲破重重险阻,跨越万水千山,回到新中国?你是否记得施一公放弃千万科研经费回归祖国?你是否记得……我一直记得。从研制卫星到原子弹,再到如今举世闻名的高铁,正是这样一群具有“中国脊梁”的人,将自己的满腔热情和爱国热忱浇灌进中国制造的印章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才会拥有如此美好的今天。正如古稀之年的清华学子高歌的“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我”。中国的印记,“中国制造的印记”,倾注了多少人的心血,以至于它从浅白变为深红,刻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中国印中国情》

点评:文章的情感非常饱满。作者用“排例”的方式呈现论据,使句子非常整齐,也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片段三:

留意身边美好的事物,以此来涤荡心灵,陶冶情操。《金蔷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心的每一次不经意的搏动,每一个深刻或细腻的想法,一如杨柳的飞絮与星光,无一不是一粒粒金粉……”当我们向周身凝望,飞絮伴着星光飞向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心的暗流便也因此悄然流淌。时代正在呼啸,我们应铭记川端康成的凌晨花未眠,铭记仓央嘉措的白鹿踏雪,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垂钓,想起三毛笔下的人间烟火……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将一朵朵“樱花”收集起来,给心的原野以春雨的滋潤。

留意身边的美好事物,从美好的事物中得到启迪,为前行注入美的动力。“人和花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宗璞漫步在紫藤萝下,生活给他留下的伤口因花香而愈合;朱自清漫步于月色之下,身后的苦难浸满花香。恰如这两位学者一般,每每生活的苦难将我们击倒,我们总可以从身边美好的事物中得到别样的启迪。我们应把目光投向美丽的花丛,从美好的事物中获得启迪,为前行的船起名为“美”的风帆。

——《望樱花未眠留点滴美好》

点评:丰富贴切的事例、恰到好处的引用、优雅唯美的语句,让读者不觉也沉醉其中。

片段四: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新时代的青少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辨别事物的好坏,辨别是非、真假;要学会欣赏身边美的事物。生命源于自然,离不开自然,在一木一叶一虫一兽中,人类汲取了大自然馈赠的智慧与灵感。

让大自然的清风抚摸少年的衣衫。新时代的青年将在清风的引领下,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大诗仙李白借月光抒怀,是天上的明月给了他一个契机。无论是“杨花落尽子规啼”还是“桃花潭水深千尺”,诗人始终离不开大自然。发明家亦是如此。他们从蝙蝠身上汲取灵感,制造出雷达;从鱼身上汲取灵感,制造出潜水艇……新时代青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最美的时光里跟随清风的脚步,发现世界的美,赞美这美的世界。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

——《青春沐浴阳光下清风抚摸少年衣》

点评:引用诗词名句,使文章富有文采和意蕴。

总而言之,学习任何学科都离不开阅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有针对性地选择文本,真正发挥出各类文本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第三中学(青山校区)]

猜你喜欢
文采作文题手法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第二十二回 盘丝岭遇蜘蛛侠 苦学古文文采佳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2016高考作文题:在复杂要求中寻求平衡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
避实就虚,理重于情——感受2014年高考作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