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出瓶种植技术

2023-08-14 01:50王钊
花卉 2023年14期
关键词:小苗试管生根

王钊

(大庆油田生态环境管护公司,黑龙江 大庆 163000)

0 引言

在现代科学技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业内对花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但目前业内对花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出瓶种植方面缺少研究,导致试管苗的成活率受到严重影响。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未来需要不断研究,从选择优质试管苗、炼苗、避免菌类滋生等角度出发,以提高出瓶种植的科学性,防止死苗现象发生,该点对保证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试管苗出瓶种植的重要性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常见技术,其目前已趋向于成熟,且正朝广阔领域延伸。在当前的花卉培育中,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培育成功率具有直接影响。正式进行植物组织培养时,需要对外植体进行合理选择,展开灭菌消毒操作,并以无菌环境为基础,在培养基内对外植体进行放置,以进行培养。在此基础上,外植体将受到附近温度与激素的积极影响,从而发育成完整试管苗。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人员需要通过多项手段对试管苗进行诱导,保证其能够健康生长。

在深入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后,可发现其主要包括5 个阶段。目前业内在研究该项技术手段的过程中,多会将外植体生长与分化诱导阶段、中间繁殖体增殖阶段视作重点研究对象,未深入研究出瓶种植与苗期管理过程,且有部分人员未对该阶段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对于试管苗出瓶种植与苗期管理阶段,其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具有重要地位,且是决定小苗能否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若操作人员未对该阶段进行严格管控,将直接影响试管苗,致使其存活的可能性减少,导致人力资源与物力出现浪费。例如,试管苗在生长过程中,处在的环境属于无菌条件,具有良好的温度与光照条件,且能够持续供给营养,可通过激素对生长代谢方面进行调控,实现健康生长,而在进行出瓶移植后,其有可能因生长环境出现剧烈转变,温度、湿度适宜性下降,从而导致死苗现象发生[1]。因此需要提高对试管苗出瓶种植的关注度,认识到该阶段的重要性,并进行严格管控,以积极影响试管苗成活率。

2 花卉植物组织培养试管苗出瓶种植技术的要点

2.1 选择优质试管苗

为提高试管苗的移栽成活率,必须对优质健壮的试管苗加以重视,确保试管苗在完成移植操作后粗壮,茎基部颜色健康,根系状况良好。例如,移植的目标属于木本植物,需要对其采取相应措施,略微实现木质化,促使根系与茎的维管束保持互相连通,禁止由愈伤组织中间发生。为确保各项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应提高对壮苗生根培育的关注度。

首先,需要科学选取小苗,确保选取的目标具有嫩叶,并对小苗采取分离措施,使其成为单苗或小苗丛,转移至培育基内,保证小苗能够停止增殖,并迅速生根成长,进而为后续移栽提供保障。在通常情况下,2~4 周内即能够生根,生长出正常短根。许多植物在培育方面进行1 次即可,仅在条件特殊时,需要转接1~2 次培养基,常见的有非洲菊、大岩桐等。另有部分生长细弱的植物在生根培养前必须适当增加壮苗流程,促使苗长粗壮,以便于后续诱导生根,提高移植成活率,在该种状况下采用的培养基多是不具有激素的1/2 MS 培养基。

其次,壮苗生根在通常情况下需要对1/2 或1/4 量的MS 培养基进行使用,不使用细胞分裂素或仅使用少量,并加入一定程度的生长素,进而促进生根,提升存活率。针对根系较细,且属于丛生的植物,可选择对“液体浅层静置培养”进行使用。该种培养基的优势呈现多样化,例如清洗难度较低,能节省时间与人力,且培养苗较为粗壮,根系发达,能防止移栽与清洗过程中对根系造成不良影响,有效节省琼脂,提升成本节省效果。

最后,需要对培养基中的糖分进行控制,增强光照强度。在通常情况下,糖的含量需要减少50%,光照条件需要优化,例如,强度应提升至少3 倍,至多5 倍,以此才能强化小苗的光合作用,防止其对异样条件产生依赖,增强试管苗的抗逆能力。此外,虽然组培苗在部分状况下将出现生长缓慢的现象,但在展开调查工作后,可发现其成活率显著优于其他小苗。在完成生根培育操作后,小苗将在各项操作的作用下,转变成再生植株。在部分状况下,小苗可能暂时未实现生根,但较为粗壮,满足无根扦插相关要求。在此基础上,作业人员即可出瓶种植。

2.2 炼苗

对于试管苗培养室,其营养、湿度、光照等条件均能够满足试管苗具有的各项需求,若立即进行出瓶移栽,则试管苗有可能因环境转变较快,从而无法适应环境,导致死苗现象发生[2]。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在出瓶移栽前,作业人员有必要展开时间为3~15d 的炼苗操作,以确保试管苗能够适应环境,进而提高成活率。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正式进行移栽操作前,需要明确选取的培养瓶与试管苗,并将二者移出培养室,放置到洁净明亮,且具备良好通风性的环境中,放置时间不得少于7d。在此基础上,将实现在保障营养与湿度的前提下促使小苗在瓶内适应外界环境。在完成上述操作后,需要取下瓶塞进行炼苗,在通常情况下应持续2~3d,以此才能进行移栽。

2.3 合理选择种植介质

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可发现种植介质的选择对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具有决定性作用。在深入分析种植介质后,可发现其包括的类型较多,不同类型均具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应用的介质必须具备以下特征:①疏松通气。②具备良好的保水性。③灭菌处理难度较低。④能够对杂菌滋生产生抑制作用。对于上述条件,疏松通气的重要性较强,若种植介质不具备该特征,则试管苗根部有可能出现腐烂现象,致使死苗现象发生。因此目前应用率较高的种植介质如下:蛭石、炉灰渣、珍珠岩、锯木屑等,上述种植介质多数能够独立使用,还能依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使用,其中应用率较高的是珍珠岩与蛭石混用。在展开移栽操作的过程中,作业人员需要对自身经验进行充分结合,以此选择适宜的种植介质,对文心兰种植介质进行选择时,可同时选取苔藓、珍珠岩、朽木屑、纸箱屑、蛭石等不同介质进行对比,进而选取效果优异的种植介质,如朽木屑与苔藓。

在种植介质方面,作业人员不仅需要对物理结构进行考量,而且还要对pH 进行科学调节,例如,山茶花pH 需要控制在5.4 左右。对于不同植物,需要将种植介质pH 调整成不同数值,以此对成活率产生积极影响,但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多数植物要求pH 中性偏酸。

2.4 避免菌类滋生

培养瓶中属于无菌环境,但在试管苗移植后,无菌条件将难以维持,导致试管苗的成活受到一定影响。因此为防止菌类大量滋生,需要对细菌与真菌污染进行严格管控。为实现上述目标,应参考以下内容。

首先,在试管苗出瓶时,考虑到培养基营养丰富,滋生杂菌的可能性较高,故而操作人员应对附着的培养基进行仔细清洗。在清洗过程中,操作人员必须保持耐心与谨慎,防止伤害试管苗,致使其伤口较多或根部受到损伤,进而造成死苗。此外,由于创口滋生细菌的可能性较大,故而在清洗过程中应保持谨慎,不得使用水管直接冲洗,应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进行漂洗,且水温应符合要求,保证手感舒适。

其次,在分苗过程中,应对小丛进行适当分离,无须全部分离成单苗。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操作人员可选择在移栽成活后,逐次将试管苗分植成单苗。在试管苗清洗操作结束后,应在低浓度杀菌剂中对根部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应处在1~2s 的范围内,并在阴凉处晾晒试管苗,在通常情况下,晾晒时间应控制在1~2h 内。在小苗晾干后,操作人员才能进行移栽[3]。

再次,需要对栽培环境加以重视,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整洁性,杂菌数量较少。在展开对试管苗的移栽操作前,操作人员需要落实对种植介质的灭菌处理措施。在灭菌处理方面,高压灭菌具有良好成效,但其费力费时,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通过锅炉房蒸汽达到灭菌的目的。如条件不允许,可采用化学灭菌法,进而提高灭菌效果。

最后,在完成试管苗移栽操作后,需要通过喷雾器对浓度为800~1000 倍液的灭菌剂进行喷淋。为提高菌类滋生抑制效果,操作人员最好每7d 左右即喷淋1次,以防止试管苗成活率受到菌类滋生的影响。

2.5 保证水分供应

水分条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移栽小苗的成活率,且对部分植物成活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需要提高对水分供应的重视程度。在培养瓶中,由于湿度较大,普遍处在100%,故而多数瓶中小苗缺少角质层,难以应对水分流失,且根系状况较差,导致其对后续水分供给的要求提高。因此需要加强水分供给,但不得过多,防止小苗根部出现积水现象,致使根部通气不畅,导致烂根现象发生。

为实现对水分供给具有的矛盾进行有效处理,必须提升小苗生长环境周围空气的湿度,保证其不小于90%,进而保证小苗能够保持挺拔状况。在上述过程中,能够采用的方法呈现多样化,例如若通过苗盘种植,可选择对塑料薄膜进行加盖或罩上玻璃瓶,并定时通过喷雾器进行喷雾;若选择在温室内苗床上进行种植,需要对湿度计进行设置,并安装人工喷雾设备,以确保叶面空气湿度符合要求。在通常情况下,植物需要处在高湿度环境中,否则将导致成活率下降,但也有部分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要求较低,如仙人掌[4]。对于其他小苗,则需要将空气湿度控制在90%左右,尽可能营造与培养瓶内相似的生长环境,以确保小苗能够始终保持挺拔状态。在实际操作中,若个别实验材料较为珍贵,可选择以湿滤纸为基础放置小苗,以此为根毛的生长提供保障,并通过灭菌剂进行处理,移植到消毒介质中,进而提高水分利用率,防止试管苗出现死苗现象。

2.6 注重移栽季节与光温条件

在培养瓶中,小苗将持续得到营养供给,并具备充足糖分,以满足碳源需要,大致属于异养。但在出瓶移植后,小苗需要通过自身才能正常生长,因此应为小苗发挥自身的光合作用创造条件,改善光照,避免直射光,并使用强度较高的漫射光。应避免光照过强,防止植物的蒸腾作用加强,导致水分平衡矛盾呈现尖锐化,致使脆弱的叶片损坏,导致叶片颜色呈现病态,小苗的成活率下降。操作人员需要对植物种类进行综合考量,依照苗的壮弱等因素对光的强度进行考虑,适当遮阴,以提高小苗的成活率。在太阳光照较为强烈的情况下,应通过遮阴网进行遮阴。

在培养室中,温度普遍处在恒定状态,因此试管苗将健康生长,但在出瓶移植后,温度将出现转变,导致试管苗成活率受到影响。为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考虑温度条件,保证温度适宜。例如,对于喜温植物,应将温度控制在25℃左右;对于喜凉植物,应将温度控制在20℃左右。在控制温度时,应防止其过高或过低,若温度较高,可能导致蒸腾增强,造成水分平衡性下降,致使菌类滋生无法得到控制;若温度较低,可能导致试管苗生长速度下降,致使成活率降低。试管苗普遍较为娇嫩,如操作人员对其进行移植时,未综合考虑风雨可能对试管苗产生的影响,必将导致试管苗成活率下降,因此需要在无风区域对试管苗进行移栽,并在展开移栽操作的初期,落实保护措施,防止外部因素损害小苗,导致移栽损失发生。此外,考虑到能够管控温度的温室大棚成本较高,故而需要对移栽季节加以重视,合理选择季节,在通常情况下应在春秋季进行移栽。若必须在冬季移植,则需要通过塑料薄膜进行覆盖,以提高温度,避免对试管苗成活率产生影响。在夏季时,非必要情况不得进行移植。

出瓶移植后的前10d 是决定试管苗移植是否成功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移植后的10d 内,需要对试管苗实际状况进行紧密关注,并在发现问题时立即采取处理措施。在10d 后,若试管苗各方面均正常,即代表试管苗基本可成活。此外,在完成出瓶移植后,作业人员必须做好对试管苗的后期管理工作[5]。在管理过程中,应在移植后的2 周进行施肥,参考无土栽培法对营养液进行自主调配或直接使用1/2 MS 培养基大量元素的水溶液,通过喷雾器进行喷淋,每周喷淋1 次。若试管苗生长正常,且在15d 左右长出新根,萌发幼芽,即代表试管苗可成活。

3 结语

综上所述,对花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应用时,需要提高对试管苗出瓶种植技术的关注度,并通过科学选择试管苗、进行炼苗、谨慎选取种植介质、控制菌类滋生及合理选择移栽季节等方法,以此减少外部环境因素对试管苗产生的影响,提高试管苗的成活率,进而防止经济损失发生。

猜你喜欢
小苗试管生根
洮河流过生根的岩石(外二章)
拯救小苗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国外的微水洗车模式如何在本地“生根”
非遗保护与巴身小苗寨“常胜”乐器文化管窥
守信
守信
试管难题
温暖在严寒深处生根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