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设计
——以合肥市瑶海区龙岗路为例

2023-08-14 01:50李清源
花卉 2023年14期
关键词:龙岗游园香樟

李清源

(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安徽 合肥 230000)

0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日益向往,现在人们对息息相关的市政道路、园林绿化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合肥在2020 年建设成为国内最适宜创业和居住的现代化、生态园林滨湖大城市,构筑“依山傍水、环圈围绕、田园契入、珠落玉盘”的城市绿地系统新格局。城区构成“一圈三环四楔五脉十带”的空间结构,突出以生态廊道为主线,串联众多公园绿地,形成绿色植物为主,群落结构稳定的网络生态绿地系统。营造滨湖绿化空间和绿色人居环境,形成秉承传统环城公园特色,建设园林环、园林生态环、生态园林环3个环城绿带。文章详细研究了建设背景,因地制宜、逐点分析改造提升了整个区域的景观,力图打造瑶海靓丽中轴线、展示合肥东部新形象、以人为本、社区匹配、绿色生态的市政园林景观[1-3]。

1 项目建设背景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沿江近海,具有承东启西、接连中原、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地处亚热带到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合肥是安徽省省会所在地,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水路交通枢纽。合肥自然景色颇为优美,西依蜀山,南临巢湖,南淝河萦绕城区,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既多现代建筑,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享有“全国园林城市”美誉的合肥,市内树林茂密,绿草成茵,各类花园星罗棋布,园林植物群芳荟萃。环城公园呈开敞布局,风格各异的五大景区连接成一条美丽的翡翠项链,环抱着古城又融入于新城之中,构成“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城园交融,浑然一体”的独特城市园林风貌。合肥天蓝水绿,城市空气质量始终保持在优良水平。合肥市的供电、供水、供气、环境保护等公用事业发展迅速[4-5]。

2 项目提升设计的策略和原则

2.1 设计策略

(1)可行性策略:项目地块根据上位规划定位为防护绿地,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可行性策略。

(2)生态策略:充分尊重现状条件,因地制宜,打造低碳生活新模式。

(3)文化策略:挖掘合肥文化肌理,充分发挥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城市区域特色,打造特色带状绿色长廊。

(5)创新策略:植入新元素,应用低碳技术,倡导节能环保新理念。

(6)参与策略:注重基地设计的可参与性,通过景观感知、生态参与等手段服务市民,打造可游可赏的新游憩空间。

2.2 设计原则

2.2.1 因地制宜原则

因地制宜,充分展示乡土物种,发挥气候特性,在现有较为单一的植物基础上引入适宜的新品种,增绿、增彩。

2.2.2 生态效益原则

重视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平衡,运用丰富的植物品种和乔、灌、草多层次复合型的栽培方式,创造蕴涵自然气息和风貌的植物景观,使单位绿地面积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2.2.3 植物多样性原则

在现有植物的基础上,保护和改造相结合,引入观花、观果、色叶的风景树种,营造丰富的生态环境。

2.2.4 与道路主体工程景观协调的原则

(1)植物。鉴于场地内现状植物的生长情况,本次选用的植物品种以增色、添彩为主。

(2)色彩。红线外的景观色彩尽可能红线内相协调一致。

(3)空间尺度。红线内景观主要以满足交通安全,提升观赏性为主;红线外景观更注重行人的感受,因此,要综合把握整条道路的空间尺度,做到以人为本,打造舒适宜人的道路空间尺度。

3 现状绿化分析

经过详细的现场踏勘,龙岗路(包公大道-长临路)道路绿化种植现状问题总结如下:形式与树种较为单一;行道树为法国梧桐,整体长势较好,树池破损严重,品质较差;机非分隔带乔木为香樟,不同路段穿插栽植了樱花、紫薇、木槿等,长势参差不齐,紫薇、木槿基本不开花;;中央分隔带包含香樟、雪松等乔木和晚樱、紫薇等花冠;道路缺少色彩,缺少开花植物,季相景观十分单调。

4 提升设计的主要方案

方案设计总体构思为:人行道,行道树梧桐进行保留,更换品相较差的树;行道树树池整体更换为植草砖树池;侧分带,将原有的香樟进行保留,更换部分长势较差的香樟。下层地被色块进行清除,堆微地形更换草花;中分带,中央绿化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香樟和雪松,替换长势不好的树。雪松与香樟中间增加色叶乔木榉树。重要交口处增加花灌木。下层地被将原有的色块进行疏减。

4.1 道路红线绿化提升设计

4.1.1 人行道

行道树梧桐进行保留,树池盖板整体更新。具体为:保留现状法国梧桐,替换部分路段长势不好的植株。更换树池盖板,统一选用嵌草砖满铺的形式。

4.1.2 侧分带

将原有的香樟进行保留,更换部分长势较差的香樟,清除老化地被,绿化带端头打造转角花镜。具体为:侧分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香樟,替换长势差以及老化植株。下层使用麦冬+草花+爬藤月季的形式,靠近人行道一侧加单侧护栏。

4.1.3 中央绿化带

中央绿化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乔灌木,替换长势不好的植株。重要交口处增加花灌木。下层地被将原有的色块进行疏减。具体为。

(1)龙岗路(包公大道—明皇路)。中央绿化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香樟和雪松,替换长势不好的植株。疏减下层色块地被。原长势较差的花灌木组团以及交口位置主景植物组团品种均替换为阳光樱。

(2)龙岗路(明皇路—襄水路)。中央绿化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香樟和雪松,替换长势不好的植株。疏减下层色块地被。原长势较差的花灌木组团以及交口位置主景植物组团品种均替换为垂丝海棠。

(3)龙岗路(襄水路—长临路)。中央绿化带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香樟和雪松,替换长势不好的植株。疏减下层色块地被。原长势较差的花灌木组团以及交口位置主景植物组团品种均替换为梅花。

4.1.4 交口岛头花境

主干道交口(长江东路、新安江路、包公大道)30m范围内,采用草坪加菱形地被的形式,打造一个干净、通透的岛头。次干道交口(临泉路、明皇路、襄水路、慈湖路)20m 范围内,采用自然组团搭配景石的形式,打造岛头花镜,地被选用美人蕉、芒草、月季、鸢尾、鼠尾草、粉黛乱子草等。

4.2 道路节点景观提升工程

设计通过融入老合肥记忆的历史文化元素,打造科技文化,生态绿廊,活力新中心。绿化种植方面,以简洁、舒朗的布局手法,打开视野激发周边商业活力;植物品种选择应体现地域特色,做到常年见绿,常年赏花;景观设施方面强调实用性与耐久性,体现人性化关怀,提高居民幸福感。依据规划定位,遵循区域格局,结合规划爆点,打造龙岗路为“一轴(龙岗路景观轴)、两段(科技门厅段、科技走廊段)、多节点(科技瑶海、探钢寻趣、雕纹织采、织锦园、花飞蝶舞等)”的城市景观廊道。

4.2.1 包公大道交口游园

包公大道交口游园位于龙岗路与包公大道交口,在瑶海区单元规划中包公大道作为规划范围的边界线,使之龙岗路与包公大道的交口成为进入瑶海片区的门户地。设计主要打造入口门户特色景观展示,西南角交口设计“科技瑶海”主题雕塑,配合花境植物组团,打造门户标志性景观。路段两侧挡墙较高,充分利用高差设计造型垂直绿化,同时融入瑶海片区的历史文化,打造沿路两面特色文化展示墙;该地段有两条铁路线穿过,对铁路线两侧栏杆添加垂直绿化,整体打造文化展示、色彩丰富,绿意充沛的交口门户展示景观。

远期建议:针对东南交口绿线后方与铁路夹角地块,其用地性质为基本农田,设计建议远期规划打造一处集农业生产、农业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内部设苗木花卉展示、农业大棚生产、盆景园艺、种苗培育观赏地、苗木种植基地等,打造一个多功能、多业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4.2.2 明皇路交口游园

明皇路交口游园位于龙岗路与明皇路交口,总面积约3550m2。设计以“探钢寻趣”为主题,将瑶海区50年代的老工业钢文化作为设计元素,在场地中主要以两种形式体现:打造钢文化科普墙,科普栏等设施,增加对瑶海区钢文化发展以及钢产品的认知,其次设置钢结构景观小品,如雕塑、廊架、标识标牌,是一个全方面展现钢文化的游园景观。场地同时整合现状停车问题,集中设置生态停车位,解决场地商户前车辆乱停乱放问题。

4.2.3 瑞泰小区游园

瑞泰小区游园位于龙岗路的明皇路至临泉东路交叉口以北,瑞泰小区外侧,总面积约3965m2。现在场地与两侧环境高差较大,燃气管线深埋入地。设计以“神采轻工”为主题,通过设置不同面积大小的“绿岛”,为来往游人提供不同的体验空间,同时从人行道增设两级台阶,衔接后方商业门面,展现瑶海轻工业时期的景观风貌。活力岛:设计了以座椅围绕的树池,提供周边居民在此休闲活动。游乐岛:打造微地形设计了一些起伏变化的“小岛”,主要为儿童打造一个让自由奔跑嬉戏的坡地场所。语林岛:结合绿化和座椅设计了一个休闲的场所,采用塑木,铝板,水磨石这几种材质,加上曲线的造型,形成了一个围合感强的空间。

4.2.4 临泉东路交口游园(北)

临泉东路交口游园(北)块位于龙岗路与临泉东路东北角交口,周围均为商户,总面积约17264m2。提取瑶海纺织业发展中的元素,棉花、缝纫机、锦缎、纺锤等运用于此段设计之中,真正做到科技服务于生活。设计秉承艺术与场景的极致追求,打造城市颜值与活力的新标杆,乐享城市生活里。

4.2.5 临泉东路交口游园(南)

临泉东路交口游园(南)块位于龙岗路与临泉东路东南角交口,紧邻琥珀名城名园,总面积约6725m2。公园生机唤醒城市生活的活力,融入瑶海纺织业文化元素,打造集生态涵养、互动体验、运动休闲于一体的社区型公园。公园设计突出休闲运动主题,将景观与运动相结合,设置了儿童活动空间、智能跑道、健身设施等,增加了互动性与趣味性。

4.2.6 长江东路交口(东)游园

长江东路交口(东)游园位于龙岗路与长江东路交叉口东北角,地铁站附近,总面积约3000m2。现状景观杂乱,通风井、出站口、植物组团均不佳。设计通过增加非机动车停车位,增加绿篱遮挡通风井,补植花灌木、彩色宿根花卉,提升街头景观效果。

4.2.7 长江东路交口(西)游园

长江东路交口(西)游园位于龙岗路与长江东路交叉口以北,琥珀名城和园与沁园之间,总面积约5000m2。现状场地护栏、矮墙老化、破旧,植物长势一般,需补植。设计通过更换护栏,设置新的花岗岩压顶矮挡墙,增加花灌木,补植彩色地被,打造龙岗街头景观新亮点。

4.2.8 龙岗路(新安江路—慈湖路)绿线

龙岗路绿线位于新安江路—慈湖路段两侧10m 绿线空间,南北向长度260m,总面积约5200m2。龙岗路与新安江路西南交口,现状人行道缺失,交口景观组团杂乱,杂草丛生,品质较差;路侧路线被围挡占用,呈荒地状。东侧绿线空间紧邻文一名门广场小区,现状为香樟、榉树等搭配草坪,局部黄土裸露,需进一步提升完善。设计主要包括3 个部分:补充人行道,完善慢行交通;疏减交口组团,保留现状长势较好的红叶李,新增丛生朴树/丛生香樟、开花灌木如樱花、海棠及红花继木球等,搭配地被红花杜鹃、红叶石楠、丰花月季、紫娇花等,丰富前景。提升绿线品质。针对现状南侧已建设绿线,梳理现状植物空间,到边到角增加花灌木组团和地被景观。

5 结语

在建设合肥东部精品城区的目标下,从完善居住和商务环境、打造绿色低碳的文化交流和公共活动中心,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文化素养3 个方面,综合规划设计道路沿线的城市空间形态和建设内容。突破城市公共绿地的基本功能,以深厚的生态、人文、艺术气息,将道路沿线塑造成城市的时尚地标,与区域内的其他文化教育设施一起,将瑶海区整体的艺术和时尚品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与周边的业态环境和人群需求高度契合,与环境协调,并相得益彰;在功能上既满足周边社区人群的需求,提供休闲健身、休闲餐饮等生活配套服务,但又不影响城市精品街道的生态氛围。通过对沿路街头绿地的系统梳理与塑造,将区域内的生态脉络有效发掘,完成由“城市里建公园”到“公园中建城市”的转变。

猜你喜欢
龙岗游园香樟
无基准的孔组位置度三坐标测量模型
游园小问
第5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游园——畅妈手作
游园
香樟树,樟树香
香樟的栽培与管理技术
俯仰
吉林省龙岗火山群地质遗迹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