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人物传记的真实性

2023-08-15 13:16蔺丽燕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23年30期
关键词:人物传记自传传记

蔺丽燕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分为自传和他传,其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實的姓名、职业、活动范围等。因此,人物传记的写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不贬责降低;要据事直书,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写作人物传记,如何做到真实呢?

一、基本信息要如实相告

人物传记,通常来讲就是为某个人物立传。在人物传记中,首先要向读者交代清楚传主的个人基本信息,类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人档案。这份档案中一般会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别、生卒年月、籍贯、民族、学历、简历、职务等信息。这些信息必须做到如实相告,不能有任何隐瞒或者粉饰。

如老舍在《著者略历》这篇个人小传中这样写道:“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幼读三百千,继学师范,及壮,教书为业……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女一男,均狡猾可喜。”这些文字中包含了老舍先生的名、字、年龄、相貌、籍贯、个人主要经历及家庭成员等信息。这些信息都是真实的,是作者的如实相告。

二、典型事件要真实可感

一篇人物传记,无论篇幅长短,如果仅仅停留在介绍个人基本信息上,那么这篇传记便与个人履历表没有什么区别,不具有可读性,自然也就无法吸引人。如何在写清楚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让传主的形象血肉丰满、真实可感呢?这里就需要立传者精选与传主相关的、能突出表现传主人格、精神、思想、气质等方面的事件。这些事件首先必须是传主亲身经历过的,且必须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如习作《父亲的前半生》中的这一段:“中考结束了,父亲无缘他所报的学校,为了继续求学,他独自前往内蒙古投奔亲戚。父亲早早买好了到包头的火车票,背着一箱瓷器,带着奶奶准备的干粮,从当时的朔县(今山西省朔州市)坐火车来到了大同,再转去包头的火车。奶奶在父亲的白衬衫口袋上缝了十块钱,可衬衫质地轻薄,露出了钱的印迹。很显然,他被坏人惦记上了。他被两个大汉强行拽出了火车站,年少的父亲毫无反抗之力,他被那两人拉扯到一家服装店,抢走了仅有的十块钱。临走时,他们甩给父亲一条烂裤子,随后又将他推出服装店。晚上,受惊的父亲一个人蜷缩在车站一角,就着冷水吃着冷窝头,生怕再遇上白天的事情。父亲说道:‘唉,没见过世面,人家看我年龄小好欺负,不过,这更坚定了我的梦想,我得念书,不能一辈子待在村子里。”

这段关于父亲的传记文字,真实地为读者还原了父亲当年坐火车投奔亲戚时被坏人盯上、被抢劫的场景。这段真实的经历,既还原了传主求学时的不易,又让读者感受到了传主的坚毅与不屈。借助事件表现人物传记的真实性,务必要在掌握传主丰富经历的基础上细心鉴别、严格选材、前后考量、精心安排、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三、所作评价要理性公允

为人物作传,既要看到传主的优点与长处,也要看到传主的缺点和不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想将人物传记写得真实,就要对其进行理性公允的评价。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排除各方面的干扰;绝不能跟“风”,也不能以偏概全;要功过分明,不能有任何含糊和虚构,不能任意拔高或随意贬低,力争做到“情深而不诡”“事信而不诞”。

如一位同学的自传中有这样一段:“忆往昔峥嵘岁月,顽劣十足。课堂之上,自习之余,三寸之舌尽显神功,话语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前后左右无不受之‘恩惠。因只动嘴,不动脑,光说废话,很少学习,成绩一度惨不忍睹。”

这段自传中,作者对自己顽劣、多话的特点做出了公正的评价。这种不失理性的公允的评价,让读者看到了一个“真”的人。

真实性是人物传记的核心和灵魂。背离了真实这一原则,人物传记岂能取信于读者?同学们在撰写人物传记前,最好对传主进行一次比较详细、深入的采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二次设计和铺排。当然,我们还应怀着一颗真诚的心,有着一腔真挚的情。因为,唯有真情最动人。

猜你喜欢
人物传记自传传记
一种灵魂间的呼唤与应答——读周和平先生的人物传记《大道留真》
【重点】文言文阅读:人物传记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以人物传记阅读 涵养学生精神成长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清洁工爷爷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
敬一丹否认新书是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