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城镇建设规划探讨
——以浙江省泰顺县西旸镇为例

2023-08-15 00:42刘金林程谷栒徐艺林支邦邦
湖北畜牧兽医 2023年1期
关键词:泰顺县建成区城镇

刘金林,耿 昊,程谷栒,徐艺林,江 淏,支邦邦

(浙江省林业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杭州 310020)

森林是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1,2]。随着城市(城镇)规模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逐渐下降,带来环境恶化、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问题[3]。森林在改善环境质量、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融入森林”已成为时代的呼唤。中共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高度来论述,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4],树立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5]。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工作目标和“森林浙江”的战略决策,掀起了浙江省森林城镇创建的热潮[6]。根据工作实践,对浙江省泰顺县西旸镇创建森林城镇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了西旸镇森林城镇建设现状和建设条件,提出了相应对策,以期为森林城镇建设与推进提供借鉴。

1 森林城镇建设基础情况

1.1 西旸镇概况

西旸镇位于浙江省泰顺县南部,东接三魁镇、仕阳镇,南至龟湖镇,西靠罗阳镇,北临大安乡,距泰顺城区约26 km。西旸镇属于交溪水系范围,境内溪流网布,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西旸镇主要通过富察线和S331 雪溪连接线,与周边区域联系,各县道构成镇域内部交通网骨架,并连接罗阳、三魁、仕阳等周边地区。

西旸镇下辖15个行政村,全镇行政面积88.20 km2。至2020年末,城镇建成区面积90.49 hm2,常住人口1.7 万人,其中建成区人口3337 人。

1.2 森林城镇建设现状

1.2.1 建成区绿化现状 西旸镇建成区总面积90.49 hm2。截至2020年末,建成区各类绿地总面积23.10 hm2,其中公园绿地面积2.14 hm2,防护绿地面积11.92 hm2,附属绿地面积9.05 hm2。西旸镇建成区绿地率达25.53%,人均公园绿地达6.41 m2∕人。

1.2.2 建设区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泰顺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7],西旸镇林地面积6991.58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9.27%;非林地面积1828.90 hm2,占总面积的21.06%。全镇森林覆盖率72.10%,林木绿化率72.25%。全镇林地面积6991.58 hm2,其中,乔木林地面积5933.24 hm2,占林地面积的84.86%,竹林面积为330.29 hm2,占4.72%;疏林地面积154.83 hm2,占2.22%;灌木林 面 积109.41 hm2,占1.56%;未成林造林地面积70.22 hm2,占1.00%;迹地面积58.24 hm2,占0.84%;宜林地面积335.35 hm2,占4.80%。

根据《泰顺县古树名木资源调查报告》,西旸镇共有古树名木142 株,主要树种有柳杉、马尾松、枫香、樟树等。按古树名木保护等级划分,一级保护(树龄500年以上)古树9 株,二级保护(树龄300~499年)古树11 株,三级保护(树龄100~299年)古树122 株,均已全部建档挂牌。

1.2.3 道路及河流绿化 西旸镇域内通道总长度38.84 km,其中道路长25.31 km,河道长13.53 km。通道宜林总长度26.88 km,其中道路宜林长度16.87 km,河道宜林长度10.01 km,总通道绿化率89.69%;已绿化总长度24.11 km,其中道路已绿化长度15.12 km,绿化率89.97%,河道已绿化长度8.93 km,绿化率89.22%。

1.2.4 村庄绿化 为切实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现代林业发展示范园、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形式,西旸镇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拓展乡村公共生态游憩空间,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传承乡村自然生态景观风貌,努力建设风景如画、生态宜居的具有泰顺县特色的美丽乡村。截至2020年末,西旸镇已成功创建“一村万树”示范村1 个(尾厝村),“一村万树”推进村5 个(面前岭村、门楼坳村、横川旸村、白海村、垟边村)。

1.2.5 林业特色产业 西旸镇林业产业特色明显,以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大力发展茶、猕猴桃、中药材、木本油料等林业特色产业。其中西旸泰洋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发挥生态优势、依靠科技、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采用了“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生产发展模式,依托西旸镇运动飞行小镇、泰顺县中小学实践基地和光伏等各项优势条件,建设成了“长三角采摘体验旅游基地”。

2 森林城镇建设条件分析

2.1 有利条件分析

2.1.1 区位优越,森林城镇建设外部条件良好 西旸镇位于泰顺县南部,处于泰顺县域空间结构“一心、一廊、两轴、四片、多景”一廊中的重要支点之一,富察线贯穿其中与S331 连接,同时又与广阔的腹地相结合。随着泰顺县发展提升为国家公园的战略层面,西旸镇必然承担承接泰顺县产业辐射、带动泰顺南部腹地发展的任务,为森林城镇创建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

2.1.2 历史底蕴深厚,森林城镇建设文化特色突出 西旸镇作为文化之地——泰顺的重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曾哺育了不少杰出的人物,神话传说世代传颂,已发掘多处县级文保点,大量的纪念性建筑、文物古迹、民间传说组成了较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西旸镇内留存数座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遗址,是西旸镇发展文化创意类生态旅游的良好基础。加大西旸镇三条桥、明山寺和古民居的宣传及保护开发力度,积极发展垟溪红色游、老鹰岩文化生态游、飞行体验游、陶瓷工业遗址体验游、农业观光游等旅游项目,形成以科教文化游为主、休闲体验游为辅的旅游发展格局。

另外,为预防和及时发现危险源控制措施的失效,泰州大桥公司将隐患排查划分为经常性隐患排查、定期隐患排查、季节性及节假日前后隐患排查、专项事故隐患排查4个层级,并从班组、基层单位、公司等不同层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2.1.3 自然资源禀赋,森林城镇建设基底优越 西旸镇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是南雁荡山山脉的延伸。西旸镇行政区域境内多为丘陵山区,山体连绵,山脉清晰,沟壑纵横,地表植被发育良好,生态资源丰富,谷地形态多表现为峡谷,且多数山体水系未被开发,为森林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存在的不足

2.2.1 绿地布局不合理,城镇绿地建设需提升 西旸镇扎实推进“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美丽乡村”等一系列的生态整治和景观绿化工程,城镇绿化建设成效显著,但单位、居住区绿地仍有待提升。从量的方面看,城镇建成区林木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住区绿地率等现状指标都与浙江省森林城镇建设规定的指标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从质的方面看,城镇建成区绿化树种的种类偏少、绿化质量不高,缺乏地方特色,主干道路绿化未形成明显的特色,存在缺株断带情况。

2.2.2 村庄绿化工作仍需不断推进 西旸镇村庄绿化推进工作仍有不足,村庄基础设施较差,导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缓慢,无法有效地利用当地丰富的生态资源。应合理规划村庄发展模式,通过现代田园综合体、森林人家、乡村民宿等形式,积极发展以森林为依托的种植、旅游、休闲、康养等生态产业,推进乡村绿化美化。

2.2.3 森林生态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仍有不足 西旸镇已有消防安全、法治教育等科普基地场所,但没有森林或湿地类生态科普教育基地、场所,当地居民对森林生态的了解与学习不足,其优越的自然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与保护,应尽快完成科普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或完成安全或法治教育科普基地的改建提升工作,积极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活动。

3 建设目标和总体布局

3.1 建设目标

根据西旸镇森林建设现状,遵循生态学的原理,按照省级森林城镇建设要求,通过实施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工程、森林生态文化建设工程、森林生态产业建设工程等一系列森林城镇建设工程,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山区型城镇森林生态系统,从整体上优化城镇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发展活力,提升生态承载和兴林富民能力,繁荣生态文化,增强城镇发展活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山城。

前期为2021—2022年,为森林城镇建设和发展阶段。在该阶段,着力加快西旸镇公园绿地景观建设步伐,加强城镇形象生态景观廊道建设,提升镇域绿化一体化水平。前期末,林木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主要通道绿化率、森林村庄比率等重要指标达到省级森林城镇建设标准并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规划至前期末,西旸镇森林城镇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超过30.96%,人均公园绿地超过14.25 m2∕人,建设区内骨干道路河道宜林地段绿化率超过97.5%。

3.2 总体布局

综合考虑西旸镇空间格局及“泰商故里、山水西旸”形象定位,结合山、水、林、田、湖以及人文景观等因子,规划以城镇建成区绿化为核心,生态廊道为骨架,村庄绿化、景观节点、百万亩国土绿化、千万亩森林质量提升为基点,联动瑞后村、门楼坳村、尾厝村、老鹰岩村、白海村等村庄,提升全域景观,突显西旸文化,形成山城一体、溪水萦绕的“一带穿一核,三廊连三区,多点布全域”的森林城镇建设总体布局,打造泰商故里、山水西旸,集居住、生产生活服务、旅游配套、科普教育等于一体,观光、体验、养生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综合性城镇。

一核以建成区绿地系统为核心,通过对建成区范围开展绿化改造提升建设,打造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休闲娱乐、人文活动、田园旅游为一体的显山露水、宜居宜业特色飞行小镇。一带指大安溪廊桥滨水生态景观带,通过环境综合整治,梳理溪岸两侧空间,建设滨水步道和休闲游憩空间,提升景观带的绿化效果,为城镇居民构建一条生活休闲旅游观光带。三廊指富察线生态景观廊道、西交线生态廊道和竹洲线生态廊道,是西旸镇森林城镇建设的生态骨架,通过改善和提升廊道绿化的结构和景观,形成结构稳定、景色优美的生态廊道景观,提高西旸整体的生态网络水平。三区指运动飞行体验区、红色生态旅游区、静谧修禅休闲区。

运动飞行体验区是西旸镇与外界连通的主要门户,规划依托金钟山公园、陶瓷厂和泰顺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等,构筑闽浙旅游圈独有的集低空旅游、文化体验、实践教育、艺术创意及户外拓展于一体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红色生态旅游区山林密布、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优良,良好的植被和清洁的空气,为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良好基础。规划依托区域内白海廊桥、红军洞、乌岩岭南部片区、苏维埃政府旧址、红军步道等景观资源,通过开发红色旅游、森林旅游等旅游产品,建设集生态度假、休闲养生、红色教育为一体的旅游片区。

静谧修禅休闲区位于西旸镇北部老鹰岩村、竹茂旸村、双旸村、外西坑村,规划依托该区块优质的山水生态环境,结合明山寺、静心禅寺、老鹰岩等旅游资源,建设以修禅、休闲为主题的佛家静心场所,将森林景观和寺庙禅意等融为一体,打造独具特色的佛家文化旅游地。

多点指建设区内村庄绿化提升、国土绿化造林、村庄公园等森林生态建设基点。主要以村庄绿化提升、河道绿化、山地和坡地森林建设、森林质量精准为依托,优化绿化结构和景观特色,并通过生态廊道、绿道进行串连,促进西旸镇森林生态环境的改善与发展。

4 森林城镇建设对策

4.1 加强领导,强化目标责任落实

森林城镇建设是一项跨部门的综合性工程,要加强对森林城镇创建工作的领导,强化目标责任落实。由镇政府牵头成立森林城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森林城镇创建办公室,由镇农办、城建办组成。领导小组负责森林城镇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森林城镇创建办公室根据森林城镇建设方案,明确责任目标,落实项目负责人,确保创森工作协调有序开展。

4.2 科学规划,挖掘城镇绿化空间

科学编制森林城镇建设方案是森林城镇创建的基础性工作,建设方案既要符合乡镇创建实际,又要凸显地方特色。同时,围绕浙江省森林城镇创建的指标体系,重点建设城镇绿屏、建成区绿化、生态廊道绿化和村庄绿化,充分挖掘城镇绿化空间,构建以乔木为主、乔灌结合、自然度较高的复合森林生态系统,打造城镇、村庄、森林、道路、水系融为一体的森林城镇特色。

4.3 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创森氛围

森林城镇创建是一项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公益性事业[8]。镇政府应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森林城镇建设的有关知识,不断扩大创建宣传的覆盖面,使创森活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强大合力。

4.4 广筹资金,增加建设投资力度

森林城镇创建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公益性社会工程,镇政府应保证每年投入一定数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城镇森林建设。要积极与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项目靠拢,多途径争取国家、省、市重点建设工程资金的支持。同时利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投资方式,充分吸引社会资金参加项目建设,不断增加对森林生态建设的投资力度,确保达到预期的规划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泰顺县建成区城镇
基于VBANUI夜间灯光调节指数的河南省城市扩张研究
泰顺县助力猕猴桃产业机械化生产步伐
近30年南宁市建成区时空扩张特征分析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2013—2018年金普新区建成区空间形态扩张规律
文化边城镇远
基于Landsat的南通市建成区扩展研究
泰顺县民宿产业现状及对策
环境保护水体中水质总氮的测定
人工栽培铁皮石斛品质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