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及月光,闻到花香

2023-08-16 11:45梁无猜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茅屋残阳微尘

梁无猜

北青萝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晚唐诗人李商隐是一个会刻意追求“诗美”的诗歌写作者,这在整个唐朝都不多见。而他的《北青萝》又被人认为是其诗作中的“美中极品”,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最后那句“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爱和恨?文字美到让人心软,蕴含的哲思抚慰了无数疲惫的灵魂。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不难看出,这首《北青萝》写的是“小李”(李商隐与杜牧合称“小李杜”)去寻访一位僧人时的所见所感所思。僧人独居深山茅屋,清苦中自有简静,虽有孤寂但好在内心不畏。彼时,残阳渐西沉,时候已经不早了,而诗人还在匆匆赶路。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踏着满地落叶,诗人不禁问:僧人在哪里呢?再抬眼望望遍山寒云,也不知道山路还要走多久。与前面巧妙点出“清苦”“孤独”之意一样,诗人写到寻访之路上的风景其实也别有用意,形象点说,是想表达那种茫茫然的感觉。这大概就是诗人当时的现实处境的写照——正逢生活清苦、亲朋离散的艰难岁月。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这是诗人时至黄昏终于见到僧人后看到的场景。句中的“初夜”即是黄昏。僧人独自敲磬,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诗人大概是不敢贸然打扰的,静静地听着看着就好。这样的场景,让人想起汪曾祺那句诗意的名言:“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想必诗人在见到僧人的那一刻就已顿悟,获得了思想的启迪。山林幽静,月色清柔,磬声阵阵,这种远离尘世纷扰的生活,涤净了他心中的郁结与喧嚣。正如程颢诗曰,“万物静观皆自得”,静观万物,都可以得到自然的乐趣。

在心静时刻,李商隐触及了月光,闻到了花香,捕获了新生的力量,要不他怎么能那么自然地写出“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的叹悟?天地辽阔,前程高远,置身漫漫时空,我们又算得了什么?不拘泥于一事一物,不拘泥于过去和当下,自然就会多一份坦荡、释然。爱与恨,悲与喜,庆幸与抱怨,都将镶入人生风景里。生活千疮百孔又怎么样?以从容淡泊之心视之待之就好。

事实上,李商隐一生困顿且不得志。仕途不顺也就不说了,他从小就是个“苦孩子”。原本,父亲做官,一家人随之生活,也还算和和美美。结果李商隐还不到十岁,父亲就去世了。他只得随母亲回到乡下,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作为家中長子,他小小年纪就要挑起家庭的重担。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及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也就是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在某个倚窗凝思的时刻,少年李商隐一定流过眼泪、咽过苦楚,有过对命运的抱怨和对前程的忧心,好在他并未屈服于粗粝的现实,而是边照顾家庭边执书苦读。生活或许让他有过困惑有过迷茫,但聪颖如他,懂得在世间万事万物的细微处去寻找人生的答案,譬如写下这首《北青萝》。

猜你喜欢
茅屋残阳微尘
世界最小电池 有望让“智能微尘”相伴我们左右
与女友牵手二月有感
仙人台醒梦亭
光下微尘
茅屋
茅屋
朱建中
梦想微尘用力发声
有一种美叫悲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