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与孤独终成风景

2023-08-16 11:45舒银霞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宋玉柳永首词

舒银霞

戚氏·晚秋天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念名利,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戚氏·晚秋天》是北宋柳永写的一首词。“离骚寂寞千载后,戚氏凄凉一曲终”,宋代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认为,柳永的凄凉《戚氏》是对千年之前寂寞《离骚》的呼应。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词,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戚氏,词牌名,为柳永所首创,是长调慢词,计212字,为北宋长调慢词之最;也是词史上第二长词,仅次于南宋时吴文英的《莺啼序》。

这首词分为上、中、下三片。上片从一个深秋的黄昏写起,天上下起了细雨,飘洒在庭院当中,栏杆边的秋菊变得萧瑟稀疏,而天井旁的梧桐树枯叶飘零,被淡淡的烟雾笼罩着。多么凄凉啊!“我”把目光投向远处,看见飞速移动的云朵在夕阳里也变得黯淡。

“我”想起了宋玉,“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宋玉的《九辩》开头是这么写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他开启了千百年来文人骚客“悲秋”的吟唱传统。宋玉是屈原的学生,“闵其师忠而放逐,乃作《九辩》以述其志”。这里借写宋玉来写“我”的不平之气。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路途多么遥远,而“我”多么凄楚。“倦听陇水潺湲”,实为陇头流水之意,是“凄楚”的具体表现。北朝乐府有《陇头歌辞》,词曰:“陇头流水,流离山下。念吾一身,飘然旷野。”“陇头流水,鸣声呜咽。遥望秦川,心肝断绝。”

“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将“我”的思绪拉回到眼前,词作自然过渡到中片。“孤馆,度日如年”,“我”一个人在驿馆多么孤独,时间过得极慢,但不知何时“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夜深了,天空明凈,绛河清浅,皓月清朗,情思绵绵。夜晚多么漫长,“我”看着眼前的景色,屈指一数,自己已经五十有余,于是暗暗想起从前的生活。那时功名未就,“我”流连花街青楼,虚度了一年又一年。

接着词人继续回忆那时候的生活,自然过渡到下片。那时候开封的风光真好啊,年轻也真好。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我”都在欢宴中度过,而且“狂朋怪侣”多,当歌对酒,流连忘返。告别那些生活后,时光如梭,朋友们像梦一样离散,一路的风景如烟水迷茫,何处是尽头呢?“我”这样的漂泊何时才结束呢?

“念名利,憔悴长萦绊”,功名利禄让“我”憔悴,让“我”牵挂。追忆往事,只让“我”更加愁容满面。不经意间听到漏壶滴水计时的声音,“我”才感觉到轻微的寒意。远处画角声声传来,余音袅袅。对着窗户,“我”把青灯熄灭,等待天明,孤独的自己与影子相拥,毫无睡意。

整首词时间跨度非常大,从第一天的黄昏一直到第二天天快亮,而词人彻夜未眠。这首词,既忆及宋玉,也回忆了词人自己的一生。《戚氏》的凄凉,与《离骚》的寂寞果真如出一辙。

这首词写于湖北江陵,当时柳永已经年过五十,只做了个相当于县令的小官。实际上,柳永一生都只做了小官。这种痛苦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求而不得的痛苦。 而柳永这个在官场失意一生的人,却在词坛上独领风骚,在文学史上流芳百世。

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到底是什么呢?或许要让时间来检验。流浪与孤独在柳永的内心深处纠结成的风景,映在之后的无数人心中,永远能触动与之相似的灵魂的神经末梢。

猜你喜欢
宋玉柳永首词
柳永·望海潮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神回复
从“柳三变”到“柳永”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宋高宗的眼力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我记得,我记得
月人《元词六十首选评》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