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楼一夜听春雨

2023-08-16 11:45鲜支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漫画

鲜支

1.世味年来薄似纱

我在上一份工作结束后回出租屋宅了几天,很快在酷暑的催逼下打包回家。这次是真的决定离开北京了。

居所是两室一厅,与人合租,共用客厅和厨卫。东西不多,从公共空间撤走并不费事,洗发水也差不多用到底了。

以前上学的时候,我习惯用400毫升一瓶的洗发水,可以稳定计量,用一个学期。那时候我对所有事物的节奏都有稳定的期许,要上多少节课、什么时间开学、什么时间考试、什么时间放假回家……一张课程表足以列得清楚明白。而稳定的生活逻辑之上是无限的幻觉和憧憬。未来的一万种可能像梦一样五光十色,装在脑子里摇摇晃晃,像是没有保质期,永远明亮,永远鲜活。

后来才知道,幻想也是有保质期的,一个月的,三个月的,一年的,三年的。

与我合租的是一对情侣,年纪和我差不多大,人很好,让我随意使用公共空间的物品。我也会热情地把零食分给他们吃。

女生好像不太爱吃零食,男生爱吃。每次我递过去,女生通常客气地说“谢谢,不用”,男生则兴高采烈地接下。后来男生大约是被训了,有一次我照例问他们吃不吃,男生立刻说“好啊”,说完又想起什么似的,转头弱弱地问旁边的女生:“我能吃吗?”

女生一脸被气死的表情,说 :“问我这个干吗?”

我努力忍住不笑。

离开北京的前一天,我在阳台上坐了很久。

那天雨如决河倾,幸而我房间自带的小阳台密闭性不错,下雨也不会被淋湿。自阳台向外望去,雷声如落千嶂,天地一片水幕。对面楼看不清,但我知道对面的阳台有一个金鱼缸,里面养着黑色和红色的两种鱼,这是在晴天太阳很好的时候看到的。

其实我视力不好,只是楼与楼之间挨得太近了,所以我看到过小孩到家长那里背书、女人煮饭、不穿上衣的男人抽烟……很多时候观看是一种被动的行为,因为他们出现在眼前。

离开的前夜,我打包所有的东西,发现真正需要带走的比预想的更少。

毕业三年,“北漂”三年,“断舍离”在此形容的不是一种生活理念,而是一种客观现实。我想自己对这个城市的执念,自此该放下了。

算一算,我从上大学来北京至今,整整七年。我曾有过宏伟的理想,想要闯出一片天地;后来化为朴实的愿望,想在这个城市安身立命;再后来,觉得承认自己是个力不能及的俗人也没有什么不好,于是开始筹划回到生我养我的地方,用一种父母喜闻乐见的方式,安稳度过余生。

妈妈在电话里絮叨:家里买了好多菜,莲藕、排骨、黄花鱼,再准备包点儿芹菜馅的饺子……还有没有别的想吃的?

坐上车时,我有一瞬间很恍惚。此时,雨已歇,天却依然阴沉,似乎雨还要下。天光沉闷,风也沉闷,柳树叶互相摩挲出细碎的声响,窃窃地,细粉一样撒向天地。

2.矮纸斜行闲作草

我回到家后,着实度过了一段散漫的日子。

小城天气很好,夏天晴朗明快。我每天睡过半个白天,然后骑车出去,买点饮料去图书馆看书。有时我也去电影院打发时间。影院里正热映青春电影。青春电影里的夏日都是很具象的东西——草木、蝉鸣、长而茂密的林荫道,篮球、单车、踩着金色波光的少年,晚风,白裙、怀着盛夏之梦的少女。而现实中的夏日就只是夏日,很热,阳光刺眼,需要空调。

不骑车时我会慢慢走回家,穿过一条很老很熟悉的小路。路很窄,两侧都是老房子,有弯角的雕花铁柱阳台,堆满杂物,类似爬山虎的植物顺墙而上,晾衣杆上的T恤和裤子在风里摇晃,真怕马上就要被吹落。路边有几家苍蝇馆子,还有水果摊、五金店、小卖部,店铺门口有老人在躺椅上假寐,也有人在打牌。

在路的头尾都容易看见流浪猫,每次遇到,我会在心里有点满足地想:今天也遇到了猫,圆满。

有时候不出去,就在家把我荒废多年的毛笔书法拾起来,洋洋洒洒写一堆,有随便写的,也有认真临摹的。虽然多年没练,但总体来说,感觉成人比小孩子的笔力还是要强一些。

我也会骑车无所事事地绕着小城转,一圈又一圈,就慢慢把夏天耗完了。

爸妈问我:“你打算什么时候去找工作?”

我说,不着急,等秋招。

其實不是不焦急。我时常在深夜对着电脑上反复修改的简历发呆,纠结要怎样调整才能显得我更像一个身经百战的职场能手。

只是我还没想清楚。我当前有三个选择:从事本专业、转行或者考编。我的专业在二线以下城市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转行也比较迷茫,所以我不确定自己想做什么。父母都极力撺掇我考编。可我自己对这事儿不那么有热情,还是想做一些专业技术类的事情,不想陷入冗杂的办公室琐事和文山会海里去。

这样游手好闲,上班一样例行公事地娱乐,比起真正的上班来说当然要舒服得多,可没有钱拿,而且空虚。有时候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有时候又觉得这样也可以再过几天。一切不过是一种逃避。

夏天快要过去,我快乐地度过,但这种快乐很轻,一口气就可以吹散。

想起高三的时候,老师在黑板上专门留了个区域写倒计时。倒计时底下每天要写一句励志的话,班里每个同学轮着上去写。我写的是:“每天叫醒你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前,老师让每人写下自己想考的学校,我写了北京的一所大学。我现在已不提当初“梦中情校”的名字。我最终没考上那所学校,不过还是去了北京。那时候,学校与景区是我对这座超一线城市仅有的部分认知,盲人摸象一般,片面的认知。

后来我知道了,那里很好、很大、很繁华,但太好、太大、太繁华,不适合我。

3.素衣莫起风尘叹

在夏天的尾巴上,我约见了多年未见的发小。

她是艺术生,在杭州读美术专业,毕业后去了杭州一家漫画制作公司上班。好巧不巧,也在这个夏天,她回来了。不同的是她没有辞职,因为她的工作不用坐班,只要按期交稿就可以,所以回来等于是居家办公。

我们约了饭局,饭后去了中学时常去的奶茶店,喝奶茶聊天。奶茶店还在原来的位置,可装修焕然一新,面积也拓宽了很多。

我有点羡慕地问她:“把爱好做成职业的生活怎么样,是不是很舒服?”

我记得以前,她的书架上成套的漫画书满得要溢出来似的,桌上也永远堆叠着层层漫画。她的第一笔收入来自漫画投稿,因此画起画来废寝忘食。那时候我们在周末走街串巷,她有说不完的新奇想法和故事,似乎每一个都亟待她的画笔去呈现。

看着满脸羡慕的我,她竟轻轻地叹了口气。她告诉我,把爱好当成职业,从某种程度来说,是对爱好的消磨。

她是漫画主笔,负责把公司交给她的剧本脚本转化成分镜并且细化。多数情况下,主笔并不拥有作品的完整创作权,大抵就是一个高级勾线工人。而且漫画连载主笔太累了,既要保证更新频率,又要保证画作质量,因此不得不大量加班。她每天在完成了既定任务之后已经疲惫不堪,没有多余的心思和精力再去创作其他漫画作品。

她曾要求自己作为主创进行原创作品连载,这就意味着不能再承担主笔的部分工作,结果公司迟迟未予答复。她所在的公司经营状况很一般——纸质期刊已经被时代抛弃,前段时间投资游戏失败又亏了一大笔钱,目前只有电子刊的项目盈利,因此选择扎堆在已有热度的旧题材,以保证能赚到钱,没有多余的力气来推新。

她说你肯定想不到,咱们上学那会儿流行的霸道总裁,现在的小女孩居然还热衷。果然应了那句“人不会永远年少,但永远有年少的人”。这是公司最盈利的题材,换汤不换药罢了。离谱的是,编剧连台词都设计成“女人,你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这类俗套的调调。她说她快画吐了。

原来并不是每一个从业者都有机会去撰写属于自己的故事。

她说她甚至有点后悔,如果当初毕业不是一头扎进漫画公司,而是选择从事其他与美术相关的行业,也许前路会更开阔。

当努力卷不过天赋、才华撑不起野心,我们都只好承认,对于大多数人,学有所成后可以做的固然有很多,但前提还是要供养起三餐一宿,支撑起凡俗的生活。

我想起了在北京的时光。我的年少春衫、鲜衣怒马,我步入象牙塔和走出象牙塔时的模样,我极速的成长与蜕变,都留在了那里。当然我也带走了许多东西,我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见过的风景、撞过的南墙,都在一点一点地充实我的人生,将我揉捏成如今的样子。

我其实从来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毕竟也不是一无所获。我们不能站在现在的高度去评判当年的自己,这不公平。如果重来一次,以彼时的阅历和心智,可能我们还是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那天下午,我同她一起走过熟悉的街巷,路过倒闭的书店、消失的报摊、拆迁的拉面馆和改头换面的烧烤店,走走停停。记忆中很长的路,居然这样短。可能是这些年都太熟悉大城市动辄几公里十几公里的通勤,失去了对距离最原始、最直观的感知。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4.小楼一夜听春雨

不承想,我在这个夏天真正结束的时候,又离开了家。

我得到了一个工作机会,是心仪的职位,在杭州。我第一时间给发小发信息:看,你刚回来,我就要去了。

我终究还是没能如父母所愿,留在家乡。我的专业在老家的就业面过于狭窄,我又确实不想转行或考编,趁年轻,还是想回到熟悉的赛道上,再努力一次。

我知道我已经不复少年,可心里就是还有那么一点少年气未曾散尽。我也已经知道,人生不像我们十几岁时幻想的那样轻而易举,能选择的东西其实很少。可在这有限的选择中,我还是想再试一试。

刘同曾说,少年气最好的地方就是,虽然嘴上说着放弃,心底总是会憋着一口气。

大约还是不甘心。

发小立馬打来电话:“巧了,我也有好消息。”

原来是公司同意她做自己的原创连载了。

我由衷地为她高兴。她终于要拥有完全属于她自己的作品了。我想,这个故事她必然已经酝酿了很久,因为只有足够精彩,才能打动她那个每天为盈利快要揪秃头发的领导,并最终决定让她放手去做。

会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她兴奋地讲了很多,我大多没记住,恍惚间仿佛回到年少的岁月里,在那些闭着眼也不会走错的大街小巷里,倾听她喷涌而出的想法与创意。

我只记住了她新漫画的名字,叫做《小楼一夜听春雨》。

陆游听了一夜春雨的地方,正是当年的临安府,如今的杭州城。她说想讲一个关于临安的故事,而这也正是我将要去的地方。

我忽然想起北京临行前的大雨,滂沱而粗粝。但愿江南的风雨温柔,帘外潺潺,吹面不寒。那就换个地方看雨吧。

不知今时今日再一次去漂泊的选择有无对错,不知以后回首可会后悔。当下的我不知道,我也不必知道。

明月依旧,何来惆怅?不如坦荡,历遍风浪。携一壶杏花酒,听一夜临安雨,祭昨日少年,敬今朝你我。

我们约在杭州见。

猜你喜欢
漫画
漫画11幅
漫画四则
漫画二则
漫画11幅
漫画与欣赏
漫画与幽默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