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3-08-19 13:43游海泓
学苑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群文教师应课文

游海泓

(福建省平和县秀峰中心小学,福建 平和 363715)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的一种新理念。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听说读写教学中,融入新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群文阅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师应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内容;以趣化阅读过程为目标,创新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形式;以提升阅读效益为目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任务评价。

一、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目标,丰富阅读任务内容

学习任务群是教师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种重要抓手。因此,教师应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群文阅读篇目,基于学生发展需求,丰富群文阅读任务的内容,增加群文阅读任务群的趣味性、召唤性。

(一)设计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阅读任务

让学生在阅读中建构语言、运用语言,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在夯实学生语言基础、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方面的作用,教师应设计一些有助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群文阅读任务。

例如,教师以“花鸟情”为主题,组织学生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深度学习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白鹭》《落花生》《桂花雨》《珍珠鸟》四篇课文。在此过程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阅读任务:1.对比阅读四篇课文,梳理、归纳、总结每篇课文分别借助于哪种具体的事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2.从每篇课文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些好词佳句,将其摘抄在读书笔记上,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通过完成上述第1 项群文阅读任务,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感悟“花鸟情”,能够更为清晰地认识、了解借物抒情的方法;通过完成第2 项群文阅读任务,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好词佳句,夯实自身的语言基础,而在陈述自己的喜欢理由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得到发展。

(二)设计有助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阅读任务

语言是文化的外在表现,文化是语言的精神内涵。让学生理解、传承多姿多彩的优秀文化,是发展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一项基本目标。因此,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一些有助于文化理解与传承的阅读任务。

仍然以群文阅读“花鸟情”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阅读任务:1.请同学们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途径,广泛搜集、细致整理“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等事物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2.请同学们通过参访父母长辈、与同学讨论交流等途径,思考、梳理、归纳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承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些事物。

以完成上述第1 项阅读任务为契机,学生就会深入理解“白鹭”所象征的“优美、娴雅、高洁”的品格;“花生”所象征的“朴实、平凡、默默无闻”的品格;“桂花”所象征的“吉祥、高洁”的品格等。以完成第2 项阅读任务为契机,学生就会认识、理解更多的物象中所承载、蕴含的优秀文化。如此,学生就能够理解、传承这些优秀文化。

(三)设计有助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阅读任务

思维品质是构成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厚积语言知识,还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因此,教师还应设计一些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群文阅读任务。

再以群文阅读“花鸟情”为例,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阅读任务:1.对比阅读四篇课文,深入思考、细致分析、详实梳理四篇课文在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方面,有哪些异同之处?2.仿照四篇课文中借物抒情的片段,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巧妙、灵活、自如地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方法,描写该事物,做到描写细致、感情真挚。

在完成上述第1 项阅读任务时,学生需要进行横向对比阅读,即对比四篇课文在运用同一种写作方法描写四种不同的事物时,所呈现出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这样的对比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同、求异思维等。第2 项阅读任务是一项读写结合任务,能够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

另外,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阅读任务,以此引领学生感知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之美、意境思想之美等。

二、以趣化阅读过程为目标,创新阅读任务形式

同样的阅读任务,往往会因阅读形式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师应以趣化群文阅读过程为目标,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爱好,创新群文阅读任务的形式,如,问题链式的阅读任务、学习单式的阅读任务以及脚手架式的阅读任务等。

(一)环环相扣,设计问题链式的阅读任务

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各种问题,是教师引领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阅读群文的一种媒介。同时,问题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阅读群文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群文的积极性,提升学生阅读群文的实效性。

以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教师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了群文阅读。本着引领学生深度阅读《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这三篇课文之目的,教师设计了一条环环相扣的问题链:1.三篇课文分别叙述了哪些童年往事?请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2.尽管三篇课文都是在叙述童年往事,但是这三篇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并不完全相同,请清晰梳理、完整归纳三篇课文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之处。3.在你的童年生活中,有哪些难忘的经历、有趣的事情?请用优美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生活的作文。

上述三项阅读任务,在内容方面,都紧紧围绕“童年往事”,环环相扣,紧密关联。在难度方面,则是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前一项阅读任务是后一项阅读任务的铺垫;后一项阅读任务是前一项阅读任务的拓展。同时,问题链式的阅读任务,也使得整个群文阅读的过程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二)紧扣主题,设计学习单式的阅读任务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只是主导,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体。教师,作为群文阅读的主导者,应紧扣群文阅读的主题,设计一些内容丰富的学习单,并以学习单为媒介,引领、指导学生,即群文阅读的主体,乐此不疲、深入浅出地阅读群文,从群文中习得知识、发展思维等。

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时,教师以“读古典名著,品优秀文化”为主题,组织开展了群文阅读教学。紧扣该群文阅读主题,教师设计了一些群文阅读学习单,如: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查阅资料,对比、梳理、归纳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作者、主要人物、代表性的小故事等,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其表现出来。

通过完成上面的学习任务单,学生能够分别对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有一种整体的认识。同时,以学习任务单为导向,学生的阅读方向也会更加清晰、明确,学生还会更为扎实、牢固地掌握阅读名著的一些有效方法。

(三)基于学情,设计脚手架式的阅读任务

在组织学生阅读群文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认知水平与群文内容难度之间的差距,并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一些脚手架式的阅读任务,以此降低学生阅读群文的难度,提升学生阅读群文的效度。

仍然是以“读古典名著,品优秀文化”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为例。因为学生并没有完整阅读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经历,所以他们在理解《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的内容时,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此,教师可设计一项课前阅读任务,即教师从原著中搜集、整理一些关于这四篇课文的背景资料,并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阅读。

在课前,学生通过阅读教师精心搜集的背景资料,能够对《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这四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故事情景等有较为深入、细致的理解。而这,也能够为学生在课中深度阅读群文奠定基础。同时,从学生理解课文的角度来看,这些课前自主阅读任务,就如同是缩小学生认知水平与课文内容难度之间的一种脚手架。

三、以提升阅读效益为目标,开展阅读任务评价

在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及时、细致、有效的评价,是提高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实效性,提升群文阅读效益的一种有力推手。因此,在学生高质量完成各种群文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对阅读任务进行自我评价、互相评价。同时,教师也应对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一)对照任务要求,自我评价阅读任务

在设计群文阅读任务时,教师不仅要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地设计任务内容,还应针对不同的阅读任务,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当学生完成相关的群文阅读任务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对照任务要求,进行自我评价。

再以群文阅读“童年往事”为例,当学生完成问题链式的阅读任务之后,可对照任务要求进行自我评价。如:第一项阅读任务的要求是“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归纳三篇课文叙述的童年往事”,对照该任务要求,学生可对自己完成该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在分别归纳三篇课文中所叙述的童年往事时,自己的语言是否简洁、是否准确?同样,对照第2 项阅读任务中的要求“清晰梳理、完整归纳三篇课文在情感方面的异同之处”,学生也可对自己完成该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如:自己所梳理的异同之处是否清晰、归纳是否完整?

通过对照任务要求,对自己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能够对自己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有一种清晰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阅读群文的效果,更为熟练地掌握阅读群文的方法。

(二)通过分享交流,互相评价阅读任务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为了让每一位学生更为清晰地认识自己在完成群文阅读任务方面存在的不足,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分享交流活动,并组织学生在此项活动中互相评价完成阅读任务的实际情况。

再以“读古典名著,品优秀文化”为主题的群文阅读为例,在课堂伊始,教师设计了一项分享交流活动,即让学生分享交流在课前自主阅读背景资料的情况。因为不同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他们从背景资料中所获取的信息也会有所不同。阅读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所获取信息相对多一些;阅读能力弱的学生,所获取的信息相对少一些。学生从背景资料中获取信息的多与少,会对他们进一步阅读群文产生影响。课堂中的分享交流环节,就可以缩小他们在信息量方面的差距。

在分享交流课前完成自主阅读任务情况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背景资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够得到相应的提升。此外,这些信息,又能够为学生进一步阅读群文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

(三)聚焦学生表现,教师评价阅读任务

除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之外,教师也应该聚焦学生完成群文阅读任务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适时、有效评价。通过评价学生完成群文阅读任务的实际情况,教师能够精准了解学生的学情,为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益等提供重要参考。

以群文阅读“花鸟情”中旨在引领学生理解与传承文化的阅读任务为例,针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进行了评价。在评价过程中,教师首先肯定了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态度,以及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细致梳理“白鹭”“花生”“桂花”“珍珠鸟”等不同事物中所蕴含的不同优秀文化等。当然,在肯定学生优异表现的同时,教师也委婉地指出了学生的不足,如:在传承这些优秀文化方面,学生做得不够好,仍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在传承优秀文化方面下功夫。

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评价,是一种激励,也是一种引领。从教师的肯定评价中,学生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自信心,从教师指出的不足中,学生找准了今后完成群文阅读任务的方向。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将学习任务群教学理念巧妙、恰当、灵活、自如地运用到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增加群文阅读的趣味性,提升群文阅读的实效性。如此,教师就能够更好地发挥群文阅读在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卓有成效地阅读群文中提升自我、发展自我,遇见一个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群文教师应课文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初中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及组织
群文活动
背课文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