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2023-08-20 17:11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古诗词背景新课改

江苏省苏州市苏州高新区狮山实验小学校 邓 超

小学语文教材上有大量古诗词,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夯实其语文学科基础。特别是新课改背景下,古诗词学习已成为语文课程的主要内容,但小学生语言能力发展有限,语言理解能力不足,无法直接理解古诗词蕴含的深意。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需要选择一定方法与策略,创新课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古诗词学习兴趣,使之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一、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作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讲解古诗词时,会讲解字词、句子等,详细讲述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等内容,让学生直观感受古诗词,体会古诗词的魅力,逐渐形成浓厚的古诗词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只重视古诗词背诵与默写,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字词用法,而不延伸讲解,学生就无法了解古诗词蕴含的深意,也就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因此,语文教师需要侧重引导学生感知古诗词创作背景、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古诗词,很多都是内容和形式相结合的典范,通过简单揣摩就能明白独特之处。如《小池》《春晓》《望庐山瀑布》等,都是通过描绘情境表达诗人自身的情感,这些都在古诗词中得到传达。还有一些关于送别的古诗词,充分表达出华夏民族礼仪及情感,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如《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通过开展古诗词教学,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

(三)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古诗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会表现出不同的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事物认知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古诗词的美表现多样化,学生通过欣赏古诗词可以发现美、感受美。

有很多古诗词用比喻描写事物,也是其表达美的方式,语文教师依据事物特征指导学生再次运用比喻,充分发挥想象力。语文教师可以对比学生认知与诗人想法,关注两者的差异,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审美能力。此外,小学语文教材上的古诗词大多注重渲染氛围,教师讲解时可以配合一些视频、音乐、图画等,加深学生理解,方便学生记忆,还可以提高小学生审美能力。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是课改热点,但课时设置数量有限,每堂课40分钟,而教材上知识点较多,不得已,教学时教师只好照本宣科,读一遍教材上的古诗词,告诉学生其中蕴含的道理,生活中需要遵循什么等,这种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枯燥无趣。

即便教师想要打破教材束缚,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增加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利用多样化活动方式让学生动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但每周授课时间有限,直接阻碍教师教学创新。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教师只能讲述有限的内容与组织有限的活动,这和新课改理念相矛盾,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二)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就教学实践展开分析,学生更为关注语文教材,甚至已经超过对教师授课内容的关注。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小学生呈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希望可以在课堂上表达个人看法,当他们觉得教材内容没有意思或已经掌握教师讲的道理时,就会失去听讲的兴趣。

如果教师教学模式刻板,采取传统灌输教学方式,学生就会产生抵触心理。学生会觉得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实际生活存在差别,觉得语文课程没有学习价值,更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虽然新课改后的语文内容丰富,趣味性更强,但教学方式不理想,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三)教师素养有待提高

语文课程教学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教师配置不合理,很多学校直接由其他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或一个教师带的班级数量偏多,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少数教师缺少专业化学习背景,教学时只会照本宣科,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甚至给学生造成误导。

教师中存在学历偏低、年龄结构不合理、年龄较大等问题,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仅凭经验,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思路跟不上新课程改革的进度,无法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对新课标认识存在偏差,无法寻求新的教学思路与方法,影响了教学质量提升。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分析

(一)重视课前预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学生普遍好奇心强,对未知或者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知欲。讲课时恰当地留一些疑问,刺激学生,使其继续探索、思考,认真学习和研究文章内容、结构,尝试自己找出问题答案,自己为自己解答疑惑。

2.进行质疑。解题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只能说明学生学得不错;而能进行质疑,则需要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敢于突破和创新。

3.创设情境。情境创设在当前教学中屡见不鲜,而教师通过情境创设能帮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激趣时,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变化引导学生深入文章,亲身经历,仔细感受、品味,以此调动学生求知欲、观察力和探究欲,帮助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做好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就是思考力与想象力。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背诵与理解的教学方式,侧重诗词学习过程,注重情感体验与思维训练。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语言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进行想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夯实创新能力基础。因此,古诗词教学时需要适当增加创意设计。

例如,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需从思维发展角度设计。(1)做好思维引导。当学生读完古诗后,让学生思考诗句中描绘的关于瀑布的壮观景象,提出引导性问题:“面对如此壮丽美景,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2)思维迁移。当学生沉浸在诗人描绘的美景中时,引导学生思考当古人看到瀑布后会有什么感受。(3)思维表达。依据上述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体会古诗中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培养与提升学生思维表达能力。(4)思维拓展。利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我国还有很多类似庐山瀑布的美丽地方,你们都去过哪里呢?”

(三)重视作业设计,夯实学生知识基础

“双减”政策落实背景下教师要转变作业设计理念,主动创新,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围绕学生完成语文古诗词作业设计,控制好作业量,降低学生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语文古诗词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古诗词教学效果提升。轻松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学习古诗词,使其在不知不觉间掌握相应知识点,逐步喜欢上古诗词。小学语文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知识点,但这些知识点较为零散,联系不是很紧密,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容易出现知识点遗忘情况,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古诗词知识点,让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古诗词知识体系。

教学语文古诗词时,教师需主动转变作业设计观念,还需要带动家长、学生作业观念的转换,合理利用家长会或班会等渠道,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继而使各方接受与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双减”政策实施背景下需要教师掌握教材、教学目标。针对语文古诗词教师需要吃透教材,掌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精简教学内容,避免学生出现不必要的重复练习,通过“少而精”的作业提高学生语文古诗词素养。这就需要语文教师综合考虑各方面内容,切实发挥语文古诗词作业的作用。

四、结语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时,需要打破传统思维模式限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古诗词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掌握古诗词内涵,结合学生学情打造高效课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猜你喜欢
古诗词背景新课改
踏青古诗词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我和古诗词
趣读古诗词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古诗词中的新年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