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问探索

2023-08-20 17:11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学科

江苏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李 娟

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在各阶段的学校中已经普及,以学科素养培养作为教学目标的教学观念也在慢慢渗入,各阶段的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都以这两个教学观念为核心。初中的地理课程是一门学习自然科学的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这门课能掌握丰富的地理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教师应该依照现在教学的思想开展地理教学活动,合理地使用提问教学,改善地理课程的教学状况。

一、地理人文素养的界定

“人文素养”中的“人文”指动态的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现象,“素养”由能力和精神组合而成,人文素养与人文精神有同等意义,但其重点在精神。地理学科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括人文地理知识,还有人文精神,顾名思义,人文地理知识即教材中包含的知识和技能;而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包括很多方面。在新课程改革的驱动下,在初中地理教学之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然趋势,人文素养与知识文化不同,它是无形的,是需要内化的,是需要慢慢渗透的,因此也是较难的,所以才要要求教师将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每一步骤中。在地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要树立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意识,牢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状态,将人文素养的教学理念与课堂知识充分融合、充分渗透。

二、培养地理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一)开阔视野,利于世界观的形成

初中地理包含了很多内容,人口、城镇、文化、产业、交通、运输、环境、自然等,每一部分内容都囊括了各类人文素养,多角度反映了知识内涵,而且各部分之间互相关联、层层递进,对增长学生见识,开阔广阔视野,提升认知水平,客观全面认识世界,引发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问题,开发创新思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提升人文素养,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素质教育向来就不是一个单独的分支,而是一个总目标、总方向,是贯穿于任何学科、任何教学活动中的重要部分。现阶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素质教育的联系,甚至忽视了素质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的融合,认为素质教育就单单只是道德水平方面的教育,这是需要转变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最佳关键期,学习能力强,接受事物的包容性高,求知欲旺盛,自我意识强烈,因此更需要在这一关键阶段做好引导,通过教学活动潜移默化提升其人文素养,进一步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三、初中地理学科教学提问的现状

(一)提问的问题没有价值

大部分的教师都会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有关课程的问题,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提问环节,虽然教师都知道提问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他们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提问的重要性。不仅是这样,还有很多教师只是利用提问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走神,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这样的提问目的下教师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围绕着课本中的内容的,学生也能轻易地找到答案,这样的问题缺乏实际价值,不能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也就致使了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样的提问还会影响教师的判断,可能会让教师觉得学生能回答上来,就是掌握了知识,于是就开始接下来的教学,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效果。

(二)提问的问题脱离生活

每个学科的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也是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很多的教师都会打造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用自己学过的地理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情境一般都是根据教师自己的思想创造的,学生可能并不熟悉这样的情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没有办法融入情境中,自然就不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同时还会导致学生对地理产生陌生的心理,拉大地理和生活的距离,让学生觉得地理和生活之间没有相关的信息,在研究问题的时候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深入思考问题。

四、提问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设计有效提问内容,活跃教学气氛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提问环节是很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提问环节,教师提问的地理问题要依附于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而且提问的问题不能太过直接,要保证问题的趣味性。确保能通过提问的这些问题调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跃程度,或是通过小组合作或者是情境导学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热情,让课堂学习的氛围变得愉快轻松,进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设计问题

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是地理学科的专业人员对生活进行深入挖掘得出的结果,所以在地理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结合生活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为此,教师也必须对地理教学内容进行解剖分析,明确教学的内容,然后从学生的生活出发,找出可设计疑问的切入点,结合生活提出有价值的地理问题,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拓宽学生地理知识层面。随着掌握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学生再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在自己的知识宝箱中找出需要的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和知识运用技能。

(三)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不同的问题

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别,这也意味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提出和学生学习能力相符合的问题,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识,正是因为这样,教师就要深入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提问问题。

(四)冲破思维定式,革新教学观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始终明确学生是主体,摒弃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冲破传统教育的枷锁,不断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状态革新教学观念,顺应教育理念发展的趋势,调整教学计划,不断鼓励学生,发挥课堂优势,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战胜胆怯,主动发言,营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可以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比赛,可以采用辩论赛的方式,分别讨论人口迁徙带来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通过竞争关系和求胜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他们既增强了知识理解,也提高了对地理人文素养的认识,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更加客观全面。

五、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是初中阶段地理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同时也是学生地理知识和地理技能掌握的证明。所以初中的地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放在首要的教学位置,通过提问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一个愉快欢乐的学习环境。同时,通过综合性的提问方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提问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地理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学科素养,进而提升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教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