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与反思

2023-08-20 17:11陕西服装工程学院刘春霞菅建伟吴文娟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政教学模式课堂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 刘春霞 菅建伟 吴文娟

“课堂派”网络教育平台可以很好地贯彻学生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发挥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参与性,增强课堂教学互动性、实践性和启发性。将“课堂派”平台功能和高校思政课教学相结合,能很好地帮助思政课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评价测试环节等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为增进教学效果和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思政课教师持续致力于教学改革创新,“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强大的存储功能能够完整记录教学过程的全部过程,以便于教学模式构建、教学方法持续改进和教学效果过程评价。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分析

(一)高校思政课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2020年第17期《求是》杂志上发表以3.18讲话为主要内容的文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进一步强调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未来30年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之年,我们应培养能完成“两个一百年”伟业的时代新人,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二)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持续进行

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必须稳步推进,才能跟得上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发展要求。党和国家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素质提出“六要”,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多年来,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变到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从关注学生的思想实际和认知特点到聚焦社会热点;从疏通困惑学生思想的堵点到破解思想政治教育难点;从课堂提问到“翻转课堂”;从传统讲台到网络多媒体平台的运用;教学内容和形式也从纯文字到图文并茂的PPT课件再到小视频选择与制作。但是教学改革是零散的而非系统的,教学过程所获得的灵感无法被及时准确地记录,课后与学生的交流与互动效果不佳,学生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不能快速跟进,以致于教师与学生的信息传递严重脱节。教学过程完整性和系统性无法及时记录,教学反思与教学改革严重滞后,预期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环境分析

当今,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获取信息的方式和形式多样。传统教育受到挑战。“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习我们想要学习的几乎任何东西。这是人类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挑战。我们必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来思考课堂改革,我们甚至要重新来思考学校的功能和教师的角色”。因此,“00后”大学生所处的这个时代,只需要拥有一台能连接网络的终端设备,便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想要的大量信息,学习环境发生了诸多变化,不再只是书本、钢笔、教室、黑板,而是平台、小程序、网站等,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文字、图片、视频等。

(四)高校思政课教育对象分析

作为跨世纪的“00后”,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望非常强烈,对新鲜事物具有与生俱来的好奇,他们用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看待正在崛起的中国。“互联网+A”下的跨界融合,使信息更加多元化且这些信息都具有共享性。学生只需要通过校园无线网络登录信息传播平台,应用浏览网页、下载资料等初级计算机技术,就能便捷地获得当下最新的社会文化信息、时政热点、科技资讯等内容。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青年学生往往无法辨别良莠,引起他们困惑、疑虑、焦虑,甚至抑郁。如果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就可以将其变为我们开展高校思政课的有利渠道和有效手段,增强大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

二、基于“课堂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

基于“课堂派”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统一,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学”放在重要的位置。构建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及时与课程内容整合。具体做法为:课前教师发起任务,在学生中选择精英积极分子如班长、学委和思政达人做教师的助教,拟写方案,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具体完成。课中采用课堂分组讨论、课堂辩论赛等形式。课后通过布置小组作业、发起话题讨论等形式增强教学效果。

(一)课前:教师备课环节

1.课程内容的准备

首先,教师通过深度阅读教材,结合教学辅导资料,聚焦党和国家最新文件精神,精心编写教案讲义,制作PPT课件。其次,收集整理案例。案例的选择需要贴近学生疑点、贴近社会热点、贴近教学难点,形成案例库。最后,根据专业班级从案例库中选取案例,修正PPT课件,整合教学内容设置专题教学题目。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第五章“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相关章节引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述,设计“儒家文化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专题讲座,扩展了书本中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加深了对儒家文化的认识,增强了文化自信,吸收了儒家文化中的“仁爱”“和合”“慎独”“诚信”等合理内核,与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价值整合,切实提升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2.“课堂派”教学平台准备

教师登录“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网站注册用户名,按授课专业建立授课班级。每建一个班级即生成班级二维码,把班级二维码发给班主任或助教,邀请学生进班。学生端口只需打开微信扫码,输入必要的个人信息如学院、专业、姓名、学号等即可顺利进入班级。

3.学习内容的发布

教师通过“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进入班级,发布课程目标和要求,上传学习课件、案例视频等。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作业并提出问题。

(二)课中:课堂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教师提前进入班级,检查网络和多媒体设备,打开电脑进入“课堂派”网络教学平台,通知学生来教室上课。教师运用“课堂派”进行上课考勤,向学生强调课堂纪律和学校教务教学部门规章制度。特别强调运用“课堂派”教学平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参与频次计入平时成绩。

2.上课过程

教师打开课前上传的PPT课件在和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完成授课。互动形式可以利用互动答题、抢答、点名提问、随机提问、弹幕等功能。运用提前编辑好的互动答题环节,促使每一位学生及时发表他们的看法。例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课程导入环节可以设计互动答题“道德是调节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还是“法律是调节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再结合社会热点,如“斑马线上车让人”“高空抛物”等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与讨论,基础较好、热情高涨的班级可以组织思政课堂辩论赛。通过课堂辩论,师生、生生之间交流互动的闸门打开,教师课前给学生发布的预习资料、学生自己准备的资料、辩论过程中辩手的措辞和观点交互融汇,给每一位学生带来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和选择,学习不再是单向度的、机械的、死板的、枯燥的。高层次课堂辩论结束后会延伸到大学生的宿舍、饭堂、校园,使他们看到现象引发思考,进而明辨,直至笃行。使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互通互联,校内外、课内外联动,不仅使学生思想上得到了提升,还促进大学生走出书斋、走进社会,积极践行、发挥大学生的引领作用,使之成为具有家国情怀、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社会责任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评价,结合课堂教学目标和任务,适当扩展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思考深度。继而发布课后作业,为后续课堂教学做材料准备。

3.课后延伸

课堂教学结束并不是意味着下课,教师和学生可以继续通过“话题”参与讨论,通过公告通知学生预习和提交作业。学生通过“课堂派”平台在限定的时间内提交作业。教师或助教可以随时阅读学生作业并打分写评语。

对分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教师还要再次和学生沟通修改、反复打磨直至定稿。

4.教学评价

考核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评估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派”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创新考核方式:教师和助教团队先建立试题库,设置答题时间和随机抽题规则。学生在线答题,平台自动打分。这样每位学生的试题都不同,有效避免了极个别学生考试作弊等不诚信现象。平台成绩加上平时学生课堂参与程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期末总评成绩。考核方式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将课程考核融入日常教学中,将线上考核与线下考核相结合,将期末考试的静态考核和日常学习的动态考核相结合。“课堂派”的综合测评使教学评价趋于多元,并注重过程评价,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公正。

三、结语

教师团队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派”教学平台是非常好的助教助学网络在线工具。更重要的是该平台可以改变教育理念,促进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持续创新,对教学内容和形式需要因时因地不断更新。特别是2020年初以来的新冠疫情时期,思政课教师首先站在了抗疫不停学的第一梯队,运用网络平台,从“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到线上教学;随着疫情控制的向好发展,学生返校复学后,又从线上教学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无缝转换,打破高校思政课教师是知识的“搬运工”和学生是被动接收者这一知识单向流动的困境,构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双向互动循环改进教学模式。在理论上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不断创新,在实践上创新性地构建出一套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可操作的方法体系。教师团队会继续研究基于“课堂派”平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猜你喜欢
思政教学模式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甜蜜的烘焙课堂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美在课堂花开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