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实施德育的若干思考

2023-08-20 00:46杨译李振峰
文教资料 2023年8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德育

杨译?李振峰

摘 要:语言是历史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而作为“语言”在学科教学中的体现,语文又是人文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还能从根本上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因此,文章重点研究初中语文课程在新课程改革条件下实施德育教育的优势、重要性以及前提,并提出一些实施德育教育的对策方案。

关键词:初中语文 立德树人 德育 人才培养

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在利用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方面要求也更加严格。在初中教育阶段,语文课程应该主动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任,这是因为在语文课程中包含了许多有益的德育教育元素,这些德育元素对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具有“润物细無声”的作用。在初中语文教育阶段,将语文教学工作与道德培养工作相结合是非常必要的,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强大的优势。

一、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的优势与重要性

品德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而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往往又不是直观的、鲜明的,对于初中生来说可能难以及时理解其中的意义。因而,初中生的品德培养离不开语文教师的指导。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德育教学意识和能力,以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能够有针对性地、及时地对学生实施品德素质教育。目前,中小学校所使用的部编版教材为语文教师实施德育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一)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优势

1. 课程目标为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个目标的明确提出为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向。语文教学中所有的德育教育活动都应该有目标、有计划地展开,不能盲目地、无所根据地开展。[1]

2. 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础属性

语文学科具有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的特点,并且所展现出来的人文性比其他的学科更为鲜明。此外,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都是建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的,这些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塑造新时代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桥梁和工具。

3.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在教材中的比例大大提高

最能弘扬传统文化的、宣传中华民族精神的古诗在整个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据了51%的比重,这为初中生提供了更多机会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质。

(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道德教育对初中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有助于初中生的全面发展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下,语文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品德素质的培养,并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创造更多的机遇。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政治、思想、行为等方面,还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包括学生未来的人际关系等。新时代的德育教育是要培养新时代的人才,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还要有积极健康的心态,能够全面发展。落实德育教育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德育越来越成为日常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可以辅助中小学生了解知识点,而且能让他们深刻理解知识点背后的教育意义,从而实现全面发展。[2]

2. 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语文教师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引入一些课堂之外的知识,为学生讲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让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活,激发他们的读书兴趣,让他们更加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活动中。此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思维,不要把教育范围局限于教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生活元素,比如组织实践活动、社区活动等,活跃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把思维打开,引领学生走向广阔的生活天地,让学生学会主动地思考现实问题,并能够独立地解决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有助于语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语文课程标准主张,语文学科不仅是一种工具性学科,而且是一种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推进以学生全面发展为导向的教育,给予学生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在语文课堂中不自觉地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和领悟知识点的内涵与外延,更好地形成学科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语文学科教学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新课程改革的任务,有助于语文学科“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实现。[3]

二、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教育的前提

(一)避免“说教式”德育

“说教式”德育不仅不会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修养,还会大大影响德育教育的理想实施效果,对于语文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教师应该摒弃“说教式”的传统方法,采用先进的德育实施方法和内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发展的环境。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和学生进行互动。互动沟通、交流不仅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还可以拉近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深度交流,语文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学生的想法,解决他们当前所遇到的难题,并借此机会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从而引领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成长。[4]

(二)保障实施的合理性

德育实施的合理性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语文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如活动探究、情境创设等,将德育内容融入语文课堂中,使德育教育贯穿课堂始终,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品德成长环境,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为了做好德育实施工作,语文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能力,并将严谨、专业的德育理论转化为有趣且形象化的内容,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品德提高的重要性。最后,要进行教学反馈工作,跟踪学生的成长,做好记录,对于学生做得好的方面要及时鼓励,引导学生继续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对于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要及时纠正,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

(三)保障教育的全面性

德育是一种综合性的品德教育,涵盖了各种各样的内涵。从传统的仁、义、礼、智、信等优良品德,到孝顺、尊敬,甚至是生活中的某一件事情,都可以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需要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一步一步地进行,在不同的教育阶段要给予学生不同的教育,满足学生的身心成长发展需要。在初中教育阶段,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德育需求更加迫切,因而也就需要更多的德育指导,帮助他们茁壮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具体内容,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不仅为学生讲授课本上提到的德育知识,还要利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渗透德育教育,为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提高道德教育的效果。

三、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实施德育并不意味着要把教育内容一口气地全教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从而达到德育教育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目前来看,德育内容是陈旧的、单一的。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学生所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德育的内容也应该跟随潮流,注入新鲜“血液”。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同,那么改革德育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课堂教学模式单一

当前,一些语文教师正在积极实施德育教学,基本上是以传授德育知识为主。许多时候,学生只是简单地牢记了德育的内涵,却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无法将德育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因此也无法达到所期望的德育实施效果。在当前的升学压力下,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功利性”趋势,学校和教师过度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对学生的品德培养,脱离了素质教育的初衷。[5]

(三)落实过程形式化较严重

目前来看,许多语文教师把实施德育教育误解为仅仅是一项类似于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任务,没有将语文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进行有机结合,甚至将它们分离开来。有的初中语文教师在实施德育时仅仅是在表面上做了一些工作,完成了领导交代的各项任务,而没有真正体现出德育的教育价值和总体目标。

四、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德育的策略

(一)准确定位德育目标,提高思想认识

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一些语文教师过分关注传授工具性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道德培养,这与“文道统一”的教育理念相悖,也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针对当前的教育环境,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深刻认识到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重要性,并将“文道统一”作为教学目标。

尽管初中生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学素养,他们很难深入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德育内容。因此,语文教师应当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德育目标,并利用这些教育目标来挖掘出有价值的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德育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度分析教材文本,准确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并在课堂上恰当地融入这些内容。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分析文章中的德育主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的内涵。语文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充分考虑中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尽量避免太深刻的内容,以免中小学生无法接受。语文教材中的一些文章,需要语文教师讲授相应的文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作家的情感,这样才能使德育内容更加丰富,从而提高德育实施的有效性。

(二)全方位挖掘德育元素,传递德育教育力量

以语文教材为基础,发掘其中的德育元素,让学生从中获得有益的成长能量。语文教师必须有效挖掘这部分因素,并在讲授專业知识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引领他们思考德育知识,从而使他们在理解过程中获得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当讲解《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时,如果只是简单地讲解专业知识,学生可能只会学到一些基础的词汇、叙事的技巧;如果只是简单地开展德育教育,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感到单调乏味。语文教师应该将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和希望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如可以采用理解“关键词”的方式帮助学生去学习和感受,要求学生重点关注作品中与叶圣陶先生品质有关的关键字词,通过这些关键字词深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语文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积极地联系日常生活,将叶圣陶先生作为自己的榜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与叶圣陶先生品质相似的人或事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创造教学情境,给予学生深刻体会

初中生的社会经验尚且不足,想象力也不够丰富,因此无法直观感受到教材中所描述的情境。而且初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理解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作品中的德育元素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创造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情境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达到学习基础知识的目的,还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语文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好问题情境、故事情境、导入情境等教学情境,以此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实现德育渗透效果。同时,语文教师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自己创设德育情境,帮助学生学会将德育元素融入课堂,这样能够生动地呈现课堂内容,更好地适应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更深刻地理解德育教育内容。

(四)拓宽教学空间,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德育教育的主旋律离不开教科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时必须固守着语文教材,而应该以教科书为中心,积极向外延伸,拓宽教学空间。

例如,在讲授《记念刘和珍君》这一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语文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抗日战争的纪录片,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的成果,让学生意识到,在新的历史时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与发扬光荣的革命精神,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语文教师在延伸德育教育内容的时候,要注重延伸内容与教材的衔接性、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一致性,积极引导学生建构系统性的德育知识体系。

五、结语

德育的培养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初中语文学科要肩负起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科学的方法和人文关怀,将德育教育融入语文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良好的德育品质,并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教育;其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创新自己的教学方法,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德育是时刻存在的;最后拓展教学空间,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总之,语文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实施德育教育,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文伟.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立德树人教育[J]. 语文教学之友,2023(2):5-7.

[2] 赵前昌. 初中语文教学德育渗透探析[J]. 吉林教育,2023(4):38-40.

[3] 张锦香. 初中语文小说教学德育渗透研究[J]. 语文新读写,2022(19):62-64.

[4] 邵玲霞. 初中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2022(26):12-14.

[5] 吴海学. 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6):11-12.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人才培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