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拉动消费效应显著

2023-08-22 04:44李肆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8期
关键词:服务商支付宝商家

李肆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形态,一直以来在稳增长、稳就业、促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7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管理部门善始善终推进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 着力提升平台企业常态化金融监管水平》,标志着对平台企业金融业务迈入常态化监管。

平台发挥四大效应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4.5%。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6%,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因素。可见,经济在回暖,实体经济、线下消费在复苏,数字经济行业也同样受益。

另据工信部发布的一季度互联网行业运行情况显示,互联网业务实现正增长,收入同比增长1.6%,利润同比增长55.2%。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平台社会经济价值研究报告》( 下称《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已经成为服务消费的基础设施和内需增长的重要支撑,通过发挥链接、信任、赋能、创新四大效应,平台可以促成商家与消费者供需双方之间的高效循环,以杠杆效应持续带动消费。

以支付宝为例,自2020年至今,支付宝平台通过助力政府机构发放消费券、平台发券营销等多样化形式,累计带动消费近3000亿元。在2022年的两场消费节中,平台数字化发券撬动杠杆可达1:25,极大限度地发挥了“一次杠杆”的乘数效应。

“随着发券的持续进行,还能够帮助商家和服务商积累用户资产,根据用户反馈调整经营策略,增强用户粘性,实现可持续的精细化用户运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服务经济研究室主任刘奕称。

此外,信任消费也逐渐成为主流。在数字经济时代,平台作为连接消费者与商家的主体,应促进双方形成信任机制,保证消费环节快速、透明和安全。据悉,针对因缺乏信任导致的买卖双方交易难题,支付宝为商家开放了以芝麻为代表的信任服务。截至目前,芝麻信任免押已累计免除押金4000亿元。除了创新信任免押、先享后付的创新消费体验外,开通芝麻服务的消费者平均消费金额提升了8.3%。

《报告》认为,互联网平台具备天然优势,其算力优势和数据优势能够实现精准供需匹配,提高成交效率。同时,通过商业生态中配套的仓储物流系统提升产品、服务的交付效率,改善消费体验。如今,平台经济已成为扩内需、促消费的重要支撑。

平台提升人岗匹配效率

今年以来,就业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拉动就业方面,平台经济也有着重要作用。通过灵活用工形式,吸纳大量就业,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约家政服务员和网络主播等平台用工已成为重要的新就业形态,而且规模还在快速增长。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腾讯数字生态带动了147个新职业,创造3180万新就业机会。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称:“平台企业推动各种新就业形态脱颖而出,创造了很多新职业。”

《报告》指出,互联网平台主要从创造直接就业岗位、生态催生就业、平台促进就业、助力重点及特殊群体就业等四方面拉动就业。

“平台作为新就业形态的主要承载者,聚合了数据、技术和资源,连接数千万中小微企业和几亿劳动者,具备强大的就业吸纳能力。同时,通过平台技术和资源降低就业市场的交易成本和交易风险,减少工作搜寻成本,起到倍增的放大作用。”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夏杰长指出。

平台生态有力带动了用工需求。以支付宝为例,在其推动服务业数字化的过程中,拉动了包括服务商群体、小程序开发者、平台运营人员等在内的40余种新职业。其中,仅服务商规模就已超1.2万家。调研显示,六成以上服务商使用灵活就业人员,且近八成支付宝生态从业者月平均劳动收入在4000元以上。

平台还通过聚合频道、数字工作证、直播等技术和产品,提升就业招聘效率。数据显示,支付宝就业聚合频道上线两个月后,已联合50家合作机构累计为近200万招工企业发布超500万个岗位,并成功促成近40万份简历投递,人岗匹配效率提升50%。

数字化催生了直播经济等就业新形态,通过对人、岗、场关系的重构,让“人找工作”转向“工作找人”。相较于传统的线下招聘、在线招聘等方式,直播带岗大幅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据统计,近4个月,招聘机构通过支付宝平台上线近1000场就业直播,累计超过6000万人次观看直播找工作。

“直播带岗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招聘新业态,帮助求职者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将线下的一个个局部劳动力市场,在线上通过数字化和精准匹配连接成覆盖全国的劳动力市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创新,有利于更充分的劳动力流动。”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易定红表示。

构建“中国式服务业数字化”

服务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正日渐凸显。《报告》预测,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比重将分别达到59.05%、54.96%。伴随着国民消费结构进一步升级优化,届时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的支出比重也将超过一半。

当前,中国服务业中各行业间的数字化水平差距较大。《报告》指出,中国服务业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盈利能力弱、数据意识薄弱、数据化基础差等问题。目前,有意愿且有能力独自开展数字化的商家比例不足1%。此前,《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中也指出,79%的中小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当下,服务业商家的数字化转型已经出现较为明显的“新型数字鸿沟”。

无疑,服务业数字化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社科院大学平台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勇坚指出:“过去重点放在关注需求端的数字化,没有关注服务业供给侧全链路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一旦引入平台,新的模型下能够实现全链路的数字化、在线化和智能化。同时,大量软件服务商、上市服务商聚合在平台里,平台集合大量资源工具,使一些中小服务企业能够获得数字化必需的战略性资源和互补性技术。”

《报告》认为,当前,服务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亟需从行业指引、实践指南、试点示范等多角度助推。平台应继续加大开放力度,联合权威机构出台行业数字化标准,重视第三方技术服务商,并给予政策扶持。

基于此,《报告》首次提出“中国式服务业数字化”概念及实践路径。在符合中国产业特征的数字化实践中,商家企业、服务商、平台、消费者应该四方协同,即“B—S—P—C”模式。根据不同企业特点,提供“低成本、低门槛、低人力资本需求”+“高精准、高效益、高信任、高融合”的“三低四高”普惠型数字化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形成多方协同的价值共创生态,使数字技术普惠到不同行业的中小微企业。

《报告》以“B—S—P—C”模式的典型代表平台支付宝为研究对象发现,平台产品技术开放可为小程序商家节省20%—60%的开发成本,为有数字化营销需求的中小企业节省至少3万元投入成本,小微商家通过0代码数字经营基础工具可节省4000—7000元投入。如果在服务业推广普及,预计可为该产业数字化转型节省上千亿元的成本。

中國服务贸易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仲泽宇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市场培养与教育,服务业从业商家的数字化意愿显著提升。不能让技术与成本,成为产业数字化升级转型的‘拦路虎。产、学、研等相应机构方需要共同努力,让中国服务业发展更上层楼。”

猜你喜欢
服务商支付宝商家
航天卫星领域专业服务商
中国人不骗中国人
论IaaS云服务商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商家出售假冒商品,消费者获十倍赔偿
奇客巴士支付宝旗舰店
我的支付宝
春节黄金周陕西省商家揽金二百一十亿元
期刊展示宣传服务商
2014中国金服务·十大杰出服务商
支付宝这样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