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引发人才资源多维变革

2023-08-22 04:44任叁
中国对外贸易 2023年8期
关键词:受访者变革领域

任叁

近年,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关键技术,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社会经济多领域、多方面的重塑。

近日,2023全球人才峰会在澳门举行,会上发布了《技术变革下的亚洲人才发展报告(2023)》( 下称《报告》 )。该《报告》是国际人才组织联合会(AGTO)发布的首份人才报告,结合相关文献和调研,就技术变革对人才发展和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从人才、企业、人才教育培养体系与政策制定部门的角度出发,为如何应对技术变革对人才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提出相关建议。

人才资源将产生多维度变革

《报告》指出,就人才发展而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对伦理观念、法律规范、社会经济、产业发展、企业组织、人才个体等各个方面均产生深远影响,对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人才产生较大需求,提升人才结构优化,加强人才资源配置,提升人才分配效率,促进人才的发展、流动和提升,也对现有人才的发展治理战略提出新的挑战。具体来看,技术变革将对人才发展产生六方面影响。

第一,通过人机交互、融合发展,人与人工智能之间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人工智能拓展了人的能力和智慧,促进人的才能更好地发挥。

第二,人工智能可能导致才能与智能的边界被重新定义,人才资源虚拟化。人才不再局限于人类自身,而是可能出现人机协同等新型的人才发展模式,并对现有的法律伦理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

第三,技术变革将带来更多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机会,大幅提高人才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水平,一些重复性、低创造性、低判断性的工作将逐步被人工智能所取代。

第四,人工智能的应用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在改造、颠覆传统行业和部门的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就业机会,还促进了各国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人才的教育和培养。

第五,人才资源从大企业主导模式向虚拟平台主导模式过渡,工作形态也从单一劳动为主向组合式劳动发展,人才共享和流动趋势更为明显,远程办公的模式被广泛接纳,工作模式更为灵活和数字化,这或将推动人才流动机制、激励和保障机制产生新的变化。

第六,人工智能的发展带动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劳动力结构,要求人才更加灵活和多元,人才评价和培养体系发生转变和突破。人与系统、工具、平台的协作趋于常态,人机协作能力将成为重要的评价指标,人工智能人才、复合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的焦点。人才培养也向跨学科复合型方向转变,人才教育的理念、内容和生态都需要随之转变。

劳动力市场的工作两极化趋缓

《报告》显示,七成的受访者担忧,全球经济现状和即将到来的经济危机对其工作造成影响。这一数据体现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上升、生活成本增加和全球经济衰退的担忧。

与其他亚洲发达市场相比,中国大陆受访者的担忧程度相对较低。31—6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普遍担忧全球经济发展影响自身职位。其中,31—40岁的受访者中有73%对此表示担忧,41—60岁的受访者中也有70%对此表示担忧。

《报告》表明,受访者对于技术变革带来的职业影响的感知度并不是很高。总体来看,仅有8%的受访者担心科技进步引起裁员。这可能是受访者主要在亚洲地区,而ChatGPT等工具尚未在亚洲地区大面积普及,人力资源市场还没有大规模体会到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

从年龄分布来看,年轻受访者更为担忧科技进步引发的裁员。调研发现,20—25岁的受访者中有21%担心科技进步引起裁员,26—30岁的受访者中有16%擔心科技进步引起裁员。年轻人更加担心技术带来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对科技的变化更加敏感,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的职业发展还不够稳定,工作内容更易被人工智能等技术所替代。

从领域来看,银行、金融、保险服务领域和IT、软件、互联网领域的受访者担心科技进步引发裁员的比例更高,两个领域均为18%;而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领域的受访者中,仅有9%对此表示担心。

在Morgan Philips发布的《2023亚洲人才报告》中曾指出,过去的数年里,劳动力市场整体老龄化,千禧一代和Z世代的员工日趋成熟,这给在寻求员工需求和公司传统价值观之间平衡的组织带来了全新挑战。拥有高学历、高工作预期的新求职者,使得工作两极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而此次的《报告》显示,劳动力市场的工作两极化趋缓。调研发现,由于受到国际形势和世界经济下滑的影响,首席高管层和高级管理层职位较上一年相比明显减少,而中级职位并未减少。34%的受访者表示,与前一年相比,中级职位并未发生变化,甚至还增加了。这也可能是因为过去一年来亚洲许多地区不同行业间的员工流动,使得中级职位相对稳定。

满足人才需求是确保公司吸引潜在人才的根本

此次调研显示,薪酬仍然是吸引人才的最主要因素,但紧随其后的是:第一,诚信与透明,尊重员工的观点和感受,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的考虑范围;第二,公司拥抱多元化理念。

近五成的受访者认为,“诚信与透明”或“拥抱多元化”是吸引其的主要动机,而“社会正义”和“极度包容”这两个因素的排名相对靠后。

分领域来看,银行、金融和保险服务领域的受访者相对其他领域更为关注“诚信与透明”,比例为34%;其次是医疗保健与生命科学领域,比例为29%。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新加坡的受访者最为关注诚信与透明。近三成的新加坡受访者认为,成功的公司应当传达“诚信与透明”的指导原则和基本理念。

与此同时,在变革的环境下,很多员工更喜欢远程办公或混合工作模式。在亚洲地区,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今后数年内仍将保持远程办公或混合工作模式。影响人才职场选择的另一大因素是,公司是否能尽可能地为员工提供弹性工作时间。有26%的受访者认为,提供弹性时间是其职场选择的重要因素。

《报告》强调,满足当前的人才需求是确保公司能够吸引潜在人才的根本。大多数受访者都希望,能够避开消极、分裂的公司文化。他们认为,不与员工互动且难以接近的管理者会营造一种不舒适,甚至不安全的工作环境。

此外,通过数据分析还发现,职场隐私应当受到重视。亚洲各地区平均超过26%的受访者认为,缺乏人际空间和隐私保护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在工作环境中,“人际空间”指的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安全或缓冲区域。无论办公室布置或工作环境如何,给员工恰当的人际空间都大有裨益。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潜力,降低其带来的冲击

《报告》就进一步促进个人、企业、教育、政府等各方密切合作,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潜力,降低其带来的冲击提出了建议。

对于人才而言,应聚焦个人发展,建立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计划,注重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以保持竞争力。同时,还应关注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与公司建立良好的职业关系,了解未来的市场趋势,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以便在未来能够受益于社会资本的力量。

对于企业而言,需要处理好人才市场两极化转向的问题、营造舒适的人际空间、与员工建立更好的共生关系、积极支持员工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人才教育培养体系而言,需要改变以授课为中心的教育模式,及时更新教育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引导学生养成适应新技术的习惯,推动教师及时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与应用。同时,还应加强人工智能方面的伦理教育、道德素养以及人文关怀的培养。

对于政策制定部门而言,需要加强培训和再教育,调整人才治理思路,建立健全隐私和安全保护措施,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再造。此外,还需加强国际合作,针对新的生产与工作模式,建立国际标准,构建技术变革之下人才共享发展的国际环境。

延伸阅读:热门行业薪资很高

瀚纳仕(Hays)日前发布的《2023瀚纳仕亚洲薪酬指南》指出,在日趋复杂的发展环境中,中国多个热门行业的人才需求不降反升,且薪资水平也呈现上涨趋势。

以IT行业为例,网络安全已成为中国科技领域薪资涨幅最大,人才需求最大的“香饽饽”。平均月薪过万,且普遍高于预期,高级网络安全架构师甚至可达年薪百万。

在生命科学、制造业以及可持续发展领域,也出现涨薪迹象。在医疗设备领域,相较亚洲其他地区,中国内地是唯一出现薪资上调的市场,其工程总监年薪可超百万。

当前,中国高度重视构建灵活的供应链运作模式,供应链领域的平均薪资增幅也较大,且底薪涨幅位居亚洲首位。供应链经理的平均年薪由24万元增至30万元,增幅达25%。

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企业和个人对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从受访者数据来看,54%的中国大陆受访者认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承诺非常重要。相较之下,中国香港、日本、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值仅为29%。

“中国企业和雇员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已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薪酬之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信可持续发展承诺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求职者对企业的印象。”瀚纳仕中国执行总监王晓群称。

王晓群指出,随着中国全面向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转型,科技、智能制造等相关产业将给人才市场带来更多机遇。其中,新能源、电池、材料和绿色产业、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数据隱私、半导体、机器人等细分领域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受访者变革领域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领域·对峙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