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脚下的路走向远方

2023-08-22 19:40李辉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3年8期
关键词:蜜蜂外婆题目

李辉

真题呈现

按要求完成作文。

题目:《脚下的路,远方的 》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将题目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不得在文中泄露个人和学校信息;④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字迹清楚。(2022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题)

题型透视

2022年云南省中考作文采用二选一的命题模式,一道是半命题作文,一道是命题作文,既承续了近几年来的作文题目形式,又为考生提供了灵活的选择。作文题型符合新课标要求,充分体现“让学生有话可说”的命题宗旨。

其中《脚下的路,远方的 》是第一个题目,题目的前半句是对生活与现实的一种提示,后半句则是针对前面条件的一种回应,两者之间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也可理解为承接关系。生活里,我们要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展望,这其实就是让考生向生活与未来的更高层次奋进,发现更美的生活画卷,体味更好的生活滋味,追求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人既要有眼前的脚踏实地,又要有奔向未来的斗志与毅力,这个题目具有引领作用。题目同时引导考生一定要着眼于自己的生活,一个人要先走好眼前的人生之路,步步向前、步步坚定,才会开创出未来。

《脚下的路,远方的 》这道作文题目,关注考生个体成长体验,倾听考生内心深处的声音,难度不大,写作材料丰富。对初中生而言,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既能让考生言之有物,又可以充分展现考生选材、立意构思、详略处理等方面的功力。文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一是展望类的,如生活是有一定方向的,而作为每一个真实的人,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更应该走好脚下的路,向着期待中的远方迈进,心中有愿景,才会以更富激情的行动去创造、去耕耘;二是践行类的,如现在是如何走好现实中的每一步的,若要实现远大目标,就要用行动去证明,坚定地走稳眼前和脚下的每一步;三是怀念类的,如自己走着脚下的路,可是自己怀念的人在远方,如自己的亲人或者好友,因为之前的约定或者某一次共同的美好设想,便有了当下勤奋刻苦与坚持不懈的付出。

思路点拨

1.脚下的路,远方的梦。新时代的中国人民正行进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必将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可以选取生活中普通人的平凡事迹来写:工作在三尺讲台上的教师、每天忙碌在马路上的清洁工人、穿梭在城市中的外卖小哥……他们用实际行动描绘了中国梦。

2.脚下的路,远方的爱。“我”小时候是在外婆家长大的。上初中后,“我”回到家乡读书,外婆却依然生活在遥远的他乡。“我”非常想念外婆,外婆也在他乡想念着“我”。“我”下定决心,一定努力学习,长大了到外婆生活的城市读大学,去回报外婆的爱。

3.脚下的路,远方的情。“我”通过社区救助站结识了远方的一个家庭条件拮据的同龄人。“我”多次给他寄去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鼓励他好好学习,走好脚下的路。他记住了远方的“我”对他的真情付出,我们相约在中考后相聚。

佳作工坊

脚下的路,远方的灯

一考生

我生在农村,是看着父母辛勤的劳作长大的。在农村,农活儿自然是天天有的。父母偶尔也会让我参与,他们并不避讳对我的劳动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见证了他们的辛苦。

地里的西瓜陆续熟了。母亲说,咱先不吃,等过了头茬咱再吃。我没有任何意见。于是,与母亲在周日的早晨,推着二十几个西瓜来到了集市上。卖掉了第一个瓜后,母亲十分欣喜,似有意却也无意地对我说:“看吧,咱付出汗水了,老天就不亏待咱,啥事都一样!”

我记住了母亲的话,学着父母的样子,播好每一次种,施好每一次肥,收好每一次果实。对待学习,我比以前更加用心,我知道,汗水洒过的地方是孕育甘甜的源头。父母需要我帮忙时,我会毫不犹豫地跑去干活儿,忙完后,我便回到自己的书桌前,努力耕耘属于自己的“田地”。我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不理想,如何提高?我用了相同的办法,就是常写常练。只要有空闲,我就给自己布置一篇语文作文或者英语作文。开始我不敢拿給老师看,思来想去,想进步就必须向老师请教。我克服了内心的紧张和难为情,把自己的文章恭敬地分别拿到语文老师和英语老师的面前,我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和赞赏,更多的是指导与鼓励。慢慢地,我摸索到了写作的要领,语文成绩和英语成绩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我与母亲交流自己学习的心得,告诉她我是如何学习的。母亲欣慰地说:“这就像种西瓜,以前也种,可就是不甜,现在不一样了,要知道种瓜的门道!”我与母亲会心一笑,我们都懂其中的含义。

脚下的路,需要慢慢地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盏明灯,始终指引着自己朝目标走去,这样又怎么可能到达不了远方呢?

特色简析

《脚下的路,远方的灯》这篇文章,以父母的辛苦劳作为明线,以“我”在父母的教育下进行着自我“田地”的耕耘为暗线,塑造了一个向着目标奋力奔跑的中学生形象。文章的线索明晰,结构严谨,主题鲜明。那么,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设计线索呢?

以人物为线索,连缀故事环节。如《孔乙己》一文,以线索人物“我”——咸亨酒店“小伙计”的角度来叙述孔乙己惨淡的一生。这种以“我”为线索的文章,要以“我”的视角展开,以“我”的观察为主线。以人物为线索的作品真实感较强,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一般来说,线索人物是连缀故事情节的必要人物,而不作为文章的主人公或主要人物的身份出现。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若瑟夫,就是这种人物。

以事件为轴心,铺展故事情节。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中心来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形象。在文章中,随着狗的主人身份的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不断发生变化,故事情节也不断向前推进。直到最后狗的主人身份确定,中心事件——断案“圆满”结束,小说也发展到了结局。

以事物为引子,串联事件内容。在文章中,“事物”是组织情节、串联事件的重要凭借。如朱自清的《背影》,就是以父亲的“背影”这一事物为线索组织全文的。文章按照“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照应背影”的顺序串联事件,一一道来,层次清晰,主题突出。

以情感為动力,推进情节发展。如杨朔的《荔枝蜜》一文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表达对蜜蜂、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文章开始写“我”不大喜欢蜜蜂,吃到“荔枝蜜”后,感情发生变化,听到养蜂员介绍蜜蜂酿蜜的情况,产生敬意,希望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最后由蜜蜂自然引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饱含真情的文章。考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材,感情真挚,细节真实,生活气息浓郁,被评为满分作文。具体来说:

以灯入题,主题鲜明突出。考生巧妙地补题为《脚下的路,远方的灯》。这里的“灯”,不是我们家中照明用的灯,而是“我”心中的人生目标。在父母的正确教育下,“我”踏实地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努力耕耘自己的“田地”,给自己布置语文作文和英语作文,及时向老师请教……“我”知道,自己的路要自己走,“我”要用刻苦与勤奋实现理想,走向心中的那盏“灯”。考生用议论巧妙结尾,以此告诉读者:正是心中的那盏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结尾巧妙扣题,同时升华了主题。

选材真实,生活气息浓郁。文章从父母的辛苦劳动写起,父母用他们的勤劳影响“我”,他们不是一味地只顾劳动,对“我”不闻不问,而是适时地寻找机会对“我”进行教育。在西瓜熟了之后,母亲告诉“我”先不吃,并带着“我”到集市上卖西瓜,让“我”领悟到生活必须奋斗的道理。母亲说的大实话“咱付出汗水了,老天就不亏待咱,啥事都一样”,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自然就有了下文“我”坚持奋斗的表现。文中无论是事件的选择,还是人物语言的表达,都透露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感到文中的人物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双线并行,巧妙和谐。考生巧妙地设计了两条线索:一条线索是父母的辛勤劳作,另一条是“我”在父母的教育下,努力学习,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不断前进。两条线索在“我”与母亲的对话时交织在一起。正是父母的辛勤劳作深刻地影响了“我”,正是父母的正确教育引导了“我”。我们在两条线索的交织中不仅看到了父母付出后的收获,也看到了考生努力学习、向目标奔跑结出的果实。双线并行,使文章情感丰沛,感情细腻真挚,具有打动读者的情感力量。

猜你喜欢
蜜蜂外婆题目
外婆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关于题目的要求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外婆回来了
蜜蜂
蜜蜂
蜜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