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总目》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辨误

2023-08-23 17:38冯英华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冯英华

摘 要:《四库全书总目》虽系目录学之作,也包含着文学批评的内容,凸显其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有关明清诗文评提要,主要体现在版本叙录、文献征引和批评观点等方面。其对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诗话史等研究影响较深。于文献征引而言,館臣撰写明清诗文评提要时,参阅了大量明清诗文评原著文献及相关文献,这些文献不仅是明清诗文评提要文本内容的组成部分,也可以为其批评观点提供依据。细阅明清诗文评提要中的文献征引内容,可知其存在错误主要如下:臆改引文致误、引述作者不当、誊录书名不确、征引内容存误、前后信息抵牾和文献出处标错等。对这些文献征引错误辨证,亦有助于明清诗文评文献研究的深入。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 明清诗文评提要 文献征引 辨误

中图分类号:G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23)02-22-33

《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一书以考辨著称,文献征引是考辨的基础,考辨体现清代“乾嘉学派”的批评特征:极重考据。同时馆臣也多是“乾嘉学派”的学者,学养深厚,文献功底扎实,他们撰写明清诗文评提要文本时,对《总目》明清诗文评提要的文献征引,既体现在数量方面,也表现在类型方面。从数量方面看,其“著录”文献征引一百零四则,“存目”一百二十则,共计二百二十四则1。从类型方面看,《总目》明清诗文评提要的文献征引来源广泛,类型多样。主要有诗文评类著作、别集类著作与总集类著作、史书类著作、子杂类著作等。其中诗文评类著作共计四十部,其他著作共计六十五部。可以说,馆臣“旁征博引、崇实黜虚”之文献征引特征凸显,亦是其“无征不信、无信不征”之文献考证观念的体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其文献征引优劣交织、得失并存。微观细辨,可知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亦存诸多错误之处,主要有臆改引文致误、引述作者不当、誊录书名不确、征引内容存误、前后信息抵牾和文献出处标错等,有待进一步考辨,亦有助于为明清诗文评文献研究提供参考。

一、臆改引文致误

馆臣臆改引文致误,应为有失公允之举。对此,孙钦善说:“妄改是古文献致讹的重要原因之一。”2馆臣随意改动原文字词,有违学术批评的内在要求与外在规范。

(一)《谈龙录》提要:

其谓士禛《祭告南海都门留别》诗“卢沟河上望,落日风尘昏。万里自兹始,孤怀谁与论”四句,为类羁臣迁客之词。1

按:提要中的“卢沟河”应为“卢沟桥”。赵执信《谈龙录》载曰:“司寇昔以少詹事兼翰林侍讲学士奉使祭告南海,著《南海集》。其首章《留别相送诸子》云:‘卢沟桥上望,落日风尘昏。万里自兹始,孤怀谁与论?又云:‘此去珠江水,相思寄断猿。不识谪宦迁客更作何语?”2对此,王士禛《甲子冬奉使粤东次卢沟桥却寄祖道诸子》也说:“卢沟桥上望,落日风尘昏。万里自兹始,孤怀谁与论?故人感离赠,昨夕共清言。此去珠江水,相思寄断猿。”3综合来看,赵执信《谈龙录》所引“卢沟桥”,正确无误。馆臣臆改“卢沟桥”为“卢沟河”,实存误。

(二)《馀冬诗话》提要:

又谓“故教乞食歌姬院”,用韩熙载事,非君子所宜。4

按:“故”与“欲”不同,“故”是有意为之;“欲”强调主观意愿。“欲”字更为贴切。何孟春《馀冬诗话》载:“东坡以玉带赠宝觉,宝觉酬以旧衲。坡作诗谢之曰:‘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被衲持钵,就诸姬乞食,江南韩熙载事也。坡公虽用自戏,然非君子所宜。”5考《苏轼全集·以玉带施元长老元以衲裙相报次韵二首》,其一云:“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仍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6“用韩熙载事,非君子所宜”出自《馀冬诗话》,非馆臣考辨而得。

“韩熙载事”又见于许顗《许彦周诗话》,该著云:“韩熙载仕江南,每得俸给,尽散后房歌姬。熙载披衲持钵,就诸姬乞食,率以为常。东坡以玉带赠宝觉,宝觉酬以旧衲。坡作诗谢之曰:‘病骨难堪玉带围,钝根乃落箭锋机。欲教乞食歌姬院,故与云山旧衲衣。《江南野史》亦载韩事,与此小异。”7龙衮《江南野史》卷三、卷四、卷五、卷八中有“韩熙载”的名字8,但是无《许彦周诗话》所引内容,难以具体考辨。

(三)《南濠居士诗话》提要:

杨载诗之“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格律殊卑。9

按:提要中所引的诗句见于都穆《南濠诗话》,该著载:“(杨)孟载诗律尤精,如云:‘花无桃李非春色,人有笙歌是太平‘一日不博三竿日,万事无过两鬓星……‘六朝旧恨残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予爱其含蓄。”10可见“残阳里”与提要中的“斜阳外”不同。馆臣臆改“残阳里”为“斜阳外”。杨基《眉庵集·春草》亦载:“嫩碧柔香远更浓,春来无处不茸茸。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近水欲迷歌扇绿,隔花偏衬舞裙红。平川十里人归晚,无数牛羊一笛风。”1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也载:“‘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诚为佳句,然大概近纤。”2从杨基《眉庵集》,沈德潜、周准编《明诗别裁集》看,杨基诗句应为“六朝旧恨斜阳里,南浦新愁细雨中”。可知都穆《南濠诗话》与《南濠居士诗话》提要文献征引的内容皆不准确,正确者应为“六朝旧恨斜阳里”。

(四)《渚山堂诗话》提要:

又《复斋漫录》谓张耒“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句,本之郎士元“河源飞鸟外,雪岭大荒西”一联,摘其知上句本士元诗,不知下句本薛能“好山多在夕阳西”句,可也?霆乃谓其不知本九僧“春生桂岭外,月在海门西”句,是与耒诗何涉乎?3

按:提要中的“好山多在夕阳西”见于明陆深《俨山集·漫兴六首》,其二曰:“好山多在夕阳西,十曲清溪护石堤。临水草堂春事晩,炉香惊墮燕衔泥。”4馆臣谓本于薛能,无法查到。薛能《许州题德星亭》诗云:“瀵(一作汉)水南流东有堤,堤边亭是武陵溪。槎松配石堪僧坐,蕊杏含春欲鸟啼。高树月生沧海外,远郊山在夕阳西。频来不似军从事,只戴纱巾曳杖藜。”5殆馆臣误记“远郊山在夕阳西”为“好山多在夕阳西”欤?笔者以为“好山多在夕阳西”诗句的作者应为陆深。

“月在海门西”中“月”字有误。对此,欧阳修《六一诗话》载:“春生桂岭外,人在海门西。”6 “人在海门西”还见于阮阅《诗话总龟》7和马端临《文献通考》8等。综上来看,该诗句应为“人在海门西”,而非“月在海门西”。

(五)《恬志堂诗话》提要:

如武伯英烛剪一联,其文甚繁,今删其上文,但云烛剪句。余改曰“吐残月魄蟆颐动,蹴落春红燕尾忙。”此改字竟从何来?9

按:李日华《恬致堂诗话》载曰:“元元遗山《赋云岩石诗序》,因载观州倅武伯英《咏烛剪》一联云:‘啼残瘦玉兰心吐,蹴落春红燕尾香。当时以为奇绝。予细思上句无味,因戏改之云:‘吞残月魄蟆颐动,蹴落花须燕尾香。庶于体物较胜乎?”10“啼残瘦玉兰心吐”与“吞残月魄蟆颐动”不同,“蹴落春红燕尾忙”与“蹴落花须燕尾香”亦不同。元好问《元好问全集》“七言古诗”云:“《云岩》并序,观州倅武伯英,崞县人。少日举进士,有诗名。其赋《剪烛刀》,有‘啼残瘦玉兰心吐,蹴落春红燕尾香之句,甚为时辈所称。”11对此,杨慎《诗话补遗》“烛剪诗”条也说:“元武伯英《咏烛剪》诗‘啼残瘦玉兰心吐,蹴落春红燕尾香为一时所赏。”12可见李日华《恬致堂诗话》引用的武伯英诗句是准确的,《总目》改动原文字句,导致个别字词不同。《总目》所引“吐残月魄蟆颐动”与“吞残月魄蟆颐动”中的“吐”“吞”不同;“蹴落春红燕尾忙”与“蹴落花须燕尾香”中的“春红燕尾忙”“花须燕尾香”亦不同。

二、引述作者不当

明清诗文评提要引述的作者信息,涉其姓名、字、号、仕宦等,多数是准确的,但是也存在舛误,需详加考辨。

(一)《颐山诗话》提要:

所载《讥陈循》诗、《嘲裁传奉官》诗,亦皆近乎小说,无关诗法。1

按:《讥陈循》诗的作者应为薛之纲。陈循有误,准确者应为陈文。安磐《颐山诗话》谓:“成化中,有陈大学士卒,忘其名,京师人以诗吊之曰:‘闻道先生已盖棺,薤歌声里万人欢。填门客散名犹在,负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当日利,冰山无复昔时寒。九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伦已复官。可谓极骂矣。盖棺论定,吁可畏哉。”2此处陈大学士殆陈循?《明史·陈循传》也载:“陈循,字德遵,泰和人,永乐十三年进士第一……景泰二年,以葬妻与乡人争墓地,为前后巡按御史所不直,循辄讦奏……进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3陈循曾做过文渊阁大学士,因妻子埋葬之事与乡人发生矛盾,为巡按御史弹劾,陈循则讦奏,与乡人、同僚之间矛盾加剧。

“闻道先生已盖棺”一诗主要诠释罗伦、李贤的关系,隐含着陈文。《明史·罗伦传》载:“罗伦,字彝正,吉安永奉人……成化二年……擢进士第一。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沮之,不听……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亡何,贤卒。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学者称一峰先生。”4罗伦认为李贤因丧未毕,不要入朝。李贤不听。故罗伦、李贤交恶,罗伦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罗伦在李贤卒后,因商辂推荐,官复原职,正是“为道罗伦已复官”。有关罗伦、李贤、陈文三人的关系,蒋一葵《尧山堂外纪》“罗伦”条也载:“罗伦上疏论阁老南阳李贤夺情事,调广东市舶提举,时学士陈文为李画策,故有此贬。后伦复官,李已谢世,及文死。薛之纲御史作诗挽之曰:‘学士先生早盖棺,薤歌声里路人欢。填门客散名犹在,负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今日利,冰山不似旧时寒。九原若见南阳李,为道罗伦已复官。”5此诗为薛之纲挽陈文,非陈循也。《明史·陈文传》亦载:“陈文,字安简,庐陵人。乡试第一,正统元年进士及第……罗伦论李贤夺情。文内愧,阴助贤逐伦,益为时论所鄙……《英宗实录》成,加太子少保,兼文渊阁大学士。四年卒。赠少傅,谥庄靖。”6该诗所言正与陈文之事一一吻合。此又见于施闰章《蠖斋诗话》。

该著“传诗之误”条说:“世传罗一峰起用时,《哭友》诗有‘九原若遇南阳李,为报罗生已复官。予疑其忿狭,不类一峰。偶问施伟长,则御史薛之纲挽庐陵陈庄靖者也。其诗云:‘学士先生早盖棺,瀣歌声里路人欢。填门客散名犹在,附郭田多死亦安。盐井已非今日利,冰山不似旧时寒。九原若遇南阳李,为报罗生已复官。盖陈不协乡评,又嘗与李同齮龁罗公者也。”7“一峰”即罗伦,“陈庄靖”即陈文。陈文、李贤对罗伦打压、报复,致使好人蒙冤。陈文死后,薛之纲挽陈文诗,充满嘲讽、调侃的意味。这在宋长白《柳亭诗话》中也有记载,该著“复官”条亦说:“成化时,李文达夺情起复,罗太史一峰疏诤,谴谪去,盖学士陈文之谮也。及文死,山阴薛御史纲投以诗曰:‘九原若遇南阳李,为道罗伦已复官。李又死在陈之前也。”1夺情起复者为李贤,罗伦力谏不可,被贬。陈文阴助李贤,为时议所不齿。李贤、陈文死后,薛之纲有此诗。基于上述分析,可知“陈大学士”指陈文,非陈循也。

(二)《五代诗话》提要:

原本方干、郑谷、唐球诸人,上连唐代,方坤既已刊削。而司空图之不受梁官,韩偓之未食闽禄,例以陶潜称晋,仍是唐人。2

按:唐球有误,唐求准确。《五代诗话》载:“唐求、刘郇伯有诗名。唐求《临池洗砚》诗云:‘恰似有龙深处卧,被人惊起黑云生。又:‘渐寒沙上路,欲瞑水边村。《早行》云:‘沙上鸟犹睡,渡头人已行。诗思不出二百里间。”3该著所引内容与阮阅《诗话总龟》相同4。魏庆之《诗人玉屑》亦载:“唐末,蜀川有唐求,放旷疏逸,方外人也”5;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载:“《唐求集》一卷。唐唐求撰。”6

(三)《南濠居士诗话》提要:

1.杨载诗之“六朝旧恨斜阳外,南浦新愁细雨中”,格律殊卑。7

按:“杨载”有误,准确者应为杨孟载或杨基。都穆《南濠诗话》云:“杨宪使孟载与高侍郎季迪、张太常来仪、徐方伯幼文友善,四公皆吴产,皆妙于诗,世称高、杨、张、徐。”8杨宪使即杨孟载。《眉庵集》提要也说:“明杨基撰。基字孟载。其先嘉州人。”9《明史·杨基传》亦说:“基,字孟载,其先蜀嘉州人,祖宦吴中,生基,遂家焉。”10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甲集“杨按察基”条也说:“基,字孟载,其先世蜀之嘉州人”11。

2.至载入元景文“去年先生靡恃己,今年先生罔谈彼”之谑,更伤芜杂矣。12

按:提要中元景文之“元”字,有误。都穆《南濠诗话》载曰:“袁景文初甚贫,尝馆授一富家。景文性疏放,师道颇不立,未几辞归……因大书其案云:‘去年先生靡恃己,今年先生罔谈彼。若无几个始制文,如何教得犹子比。”13袁景文,非元景文也。《海叟集 集外诗》提要也说:“明袁凯撰。凯字景文,华亭人。洪武中由举人荐授监察御史,以病免归,事迹具《明史·文苑传》。”14《明史·文苑传》亦载:“袁凯,字景文,松江华亭人。元末为府吏,博学有才辨,议论飚发,往往屈座人。洪武三年荐授御史。”15可见“袁凯”之“袁”字准确。

(四)《藕居士诗话》提要:

至引《尸子》:“死人为归人”句,证邱为诗之“万里一归人”,更与本义相左矣。1

按:陈懋仁《藕居士诗话》载:“唐以来诗用‘归人,如丘为‘万里一归人之类甚多,而不知《尔雅》‘思之言归。《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也。”2有关“归人”,《尸子》亦载:“天神曰灵,地神曰,人神曰鬼。鬼者,归也,故古者谓死人为归人。”3然而“万里一归人”诗的作者应为王维,非丘4为。王维《王摩诘诗集·送丘为落第归江东》诗也载:“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尔不能荐,羞称献纳臣(称一作为,一作看)。”5该著同卷还有《留别丘为》诗6。

(五)《榕城诗话》提要:

其论诗,以王士禛为宗。故如冯舒、冯班、赵执信、庞垲、何焯诸人不附士禛者,皆深致不满。7

按:笔者查阅杭世骏《榕城诗话》的内容,该著没有提到冯舒与庞垲两人8。

三、誊录书名不确

明清诗文评提要誊录书名不确的情况,确实存在。

(一)《师友诗传录 续录》提要:

《紫骝马》,乐府横吹曲词也,而吴均《乐府解题》曰:“‘十五从军征以下,古诗也。”其说甚明,不必以后世之法,遽区分其本始。9

按:提要称“吴均《乐府解题》”,实有误。《乐府古题要解》的作者应为吴兢。10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无“‘十五从军征以下,古诗也。”11这条材料见于郭茂倩《乐府诗集》和左克明《古乐府》两书。郭茂倩《乐府诗集》“紫骝马歌辞”谓:“《古今乐录》曰‘十五从军征,以下是古诗。烧火烧野田,野鸭飞上天。童男娶寡妇,壮女笑杀人。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羮。羮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2左克明《古乐府》与该提要所引内容相同13。据此,可知郭茂倩所引文献内容出自智匠《古今乐录》。故《师友诗传录》提要征引文献的内容最早见于《古今乐录》,非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明矣。《古今乐录·序》载曰:“《隋志》陈沙门智匠撰《古今乐录》十二卷(《唐志》十三卷)……五代及宋世,此书犹存。至《文献通考》遂不著录。则其书亡矣。”14由此可知,郭茂倩、左克明所引《古今乐录》中文献的内容无法再次核验,殊为可惜。

2.《馀冬诗话》提要:

谓杜诗《呈吴郎》《题桃树》二律甚费解说,与他律不同,亦殊不解古人用意之处。1

按:提要中的《呈吴郎》有误。何孟春《馀冬诗话》载:“其诗《呈吴郎》云:‘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使插疏篱却任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戍马泪盈巾。……二者甚费解说,与他律不类。”2杜甫《又呈吴郎》一诗与《馀冬诗话》所引内容相同3。因此杜甫《呈吴郎》应为《又呈吴郎》。

(三)《恬志堂诗话》提要:

明李日华撰。日华有《梅墟先生别录》,已著录。4

按:有关《梅墟先生别录》,《梅墟先生别录》提要载曰:“明李日华、郑琬同撰。”5这是李日华、郑琬二人共同完成的著作,《总目》仅强调李日华“有《梅墟先生别录》”,极易造成误解。

(四)《诗谭》提要:

明叶廷秀撰。廷秀有《西曹秋思》,已著录。6

按:有关《西曹秋思》,《西曹秋思》提要载:“明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倡和诗也……廷秀字謙斋,濮州人。天启乙丑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事迹附见《明史·道周传》。”《西曹秋思》是黄道周、叶廷秀、董养河三人共同完成的著作。该著“七言律诗,依上下平韵各为三十首。养河子师吉随侍狱中,合而编之。前有廷秀小引,后有师吉跋”7。可见《西曹秋思》并非叶廷秀一人之作。该提要仅认为其为叶廷秀所作,不够公允。

四、征引内容存误

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的内容存误,其主要情况如下:

(一)《怀麓堂诗话》提要:

近时鲍氏知不足斋刻此编,于浦源“云边路绕巴山色,树里河流汉水声”句下注曰:案,二句《宋诗纪事》以为鬼诗。今考《宋诗纪事》所载吴简诗,诚有此联,惟上句稍异一二字。8

按:提要文献征引的误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吴简”有误,准确者应为“吴简言”。厉鹗《宋诗纪事》“吴简言”条说:“简言,字若讷,长汀人。端拱二年进士。累官祠部郎中。《题巫山神女庙》:‘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汀州府志》:是夕梦神女来见曰:‘君诗雅正,当以顺风相谢。明日解缆,果然。”9由此观之,吴简言诗为《题巫山神女庙》。馆臣谓《宋诗纪事》“以为鬼诗”,纯属臆断。

细究之,厉鹗《宋事纪事》所引文献的内容,实是《汀州府志》《八闽通志》的结合。《汀州府志·文苑》载:“宋,吴简言,字若讷,长汀人。有俊才,端拱二年进士,调绵州户曹。崇宁中,擢博学宏词科,授著作郎。奉谕招抚西南夷,使还,以功迁祠部郎中。”10该著对吴简言的字、籍贯、履历等有详细介绍,为《宋诗纪事》引述。《八闽通志》亦载:“吴简言尝经巫山神女庙,题绝句云:‘惆怅巫娥事不平,当时一梦是虚成。只因宋玉闲唇吻,流尽巴江洗不清。是夜梦神女来见,曰:‘君诗雅正,当以顺风为谢。明日解缆,一瞬数十里。”1该著有对吴简言诗歌的记载,与《宋诗纪事》相同。可见吴简言的生平、履历来自《汀州府志》,其诗歌来自《八闽通志》,这是两种不同文献的结合。

另一方面,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载:“云边路绕巴山色”2与“流尽巴江洗不清”之语不是稍异一二字,整句话意思也不同。

(二)《五代诗话》提要:

凡国主、宗室一卷,中朝一卷,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闽一卷,楚、荆南一卷,宫闺、仙鬼、缁流一卷,羽士、鬼怪一卷,杂缀一卷。3

按:依据该提要所述,“南唐一卷,前蜀、后蜀一卷,吴越、南唐一卷”中的“南唐”两次出现,后一次“南唐”有误,准确者应为“南汉”。考《五代诗话》三卷“南唐”4;五卷“吴越、南汉”,五卷“吴越、南汉”第一位诗人罗隐,最后一位谢谔,共十六位5。

(三)《琼台诗话》提要:

凡七十五条,词多溢美。6

按:蒋冕《蒋冕诗话》(又名《琼台诗话》)载:“卷上一至四十九,卷下五十至七十二,计七十二条;附录七十三至七十八,计六条,共计七十八条。”7该著所用为明崇祯十一年(1638)序刊本8。因此《蒋冕诗话》七十八条与提要的七十五条不相同。

(四)《雅论》提要:

以及宋末四灵、江湖诸体,明末竟陵、公安诸体,皆漏不载,而别撰一才调体。9

按:费经虞《雅伦》“格调”载曰:“中郎体,明袁宏道之诗……钟谭体,明竟陵钟惺、谭元春之诗。”10可见“明末竟陵、公安诸体,皆漏不载”,批评不够准确和公允。

(五)《诗辨坻》提要:

然先舒诗源出太仓、历下,故宋、元皆置不论,而尤好为高论。11

按:提要中“宋、元皆置不论”的说法,不确不当。毛先舒《诗辨坻》载:“宋人之诗伧,元人之诗巷,然亦各自间有佳处。”12这是说宋元诗不同,宋诗粗疏,元诗格局狭小,然各有妙处。再如“陈无己《寄外舅郭大夫》:‘巴蜀通归使,妻孥且旧居。深知报消息,不忍问何如。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赵章泉谓‘中二联虚字多而无馀味,若取前后為绝句,当不减盛唐。余谓‘欺字露筋,亦非盛唐。”13陈师道《寄外舅郭大夫》一诗,表达对妻子、儿女的思念之情,陈氏是宋人。再如“子美‘文章有神交有道,虽云深老,且起有势,却是露句,宋人宗此等失足耳。滔滔一韵,未见精工,至‘气酣日落以后,浮气乃尽,真力始见耳”14,这是说宋人学杜甫诗句,仅得其不佳之处,不能得杜诗的精髓;又如“宋人谈诗多迂谬,然亦有近者”1,这是说宋人论诗迂谬者多,亦有可取者等等。以上所引是对宋元诗歌或相关者的定位、取舍及其评论。

五、前后信息抵牾

明清诗文评提要中的前后信息抵牾与《总目》编纂体例有关。有关其编纂体例,《总目·凡例》载:“至一人而著数书,分见于各部中者,其爵里惟见于第一部。后但云:‘某人有某书,已著录。以省重复。”2《总目》同一作者的著作第一次在经、史、子、集之不同部类出现时,会介绍作者的情况。第二次或以后再出现为“某人有某书,已著录”,这是避免重复的有效方式。进一步说,同一作者不同著作在《总目》出现,后出者征引第一次著作时,偶尔亦出现前后抵牾的现象。如李东阳《怀麓堂诗话》提要、陈继儒《佘山诗话》提要和施闰章《蠖斋诗话》提要等,皆是如此。其具体情况如下:

(一)《怀麓堂诗话》提要:

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3

按:提要言“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实有误。准确者应为“东阳有《燕对录》,已著录”。此已为魏小虎《四库全书总目汇订》(第十册)卷一九六指出4。对此,本文主要补充如下:《东祀录》提要言“东阳有《燕对录》,已著录。”5依据《总目》的编纂体例,这也可以说明,李东阳《东祀录》不是第一次在《总目》出现,李东阳《燕对录》比《东祀录》出现要早。《燕对录》提要出现于《总目》卷五三。《东祀录》提要出现于《总目》卷六四。前者早于后者,明矣。李东阳著作第一次著录或存目时,会介绍作者的情况。这正如《燕对录》提要所言:“明李东阳撰。东阳字宾之,号西涯,茶陵人。天顺甲申进士,官至谨身殿大学士,谥文正,事迹具《明史》本传。”6此处馆臣又认为:《燕对录》为李东阳著作第一次在《总目》出现。其实李东阳《燕对录》是第一次出现在《总目》中。李东阳《东祀录》是第二次出现在《总目》中。然而《怀麓堂集》提要亦云:“东阳有《东祀录》,已著录。”7此处依然不准确。笔者认为《怀麓堂诗话》提要可能是沿袭《怀麓堂集》提要之误。

(二)《佘山诗话》提要:

旧本题明陈继儒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已著录。 8

按:提要称“继儒有《邵康节外纪》”,实有误。准确者应为“继儒有《建文史待》,已著录”。依据《总目》的编纂体例,陈继儒著作第一次出现,会介绍作者情况。陈继儒《建文史待》提要和《邵康节外纪》提要皆有对陈继儒情况的介绍。这可以作两方面的分析:一方面,《建文史待》提要载曰:“明陈继儒撰。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事迹具《明史·隐逸传》。”9另一方面,《邵康节外纪》提要亦载:“明陈继儒编。继儒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人。事迹具《明史·隐逸传》。”10《明史·隐逸传》也载:“陈继儒,字仲醇,松江华亭人。”11我们仔细比较《建文史待》提要和《邵康节外纪》提要的内容,可知二者对陈继儒的情况介绍,大同小异,除《邵康节外纪》提要中增加陈继儒号“眉公”,其他没有区别。《建文史待》提要出现于《总目》卷五四。《邵康节外纪》提要出现在《总目》卷六零。显然前者早于后者。据此可知,《总目》此后出现陈继儒著作,都应该以第一次为准,其著录或存目为:“继儒有《建文史待》,已著录。”据笔者统计,《总目》共收入陈继儒著作二十八种,著录或存目为《邵康节外纪》者十三则。依次为:《总目》卷六二《逸民史》提要、卷九零《读书镜》提要、卷一一四《书画史》提要、卷一一六《虎荟》提要、卷一二八《书蕉》提要、卷一三零《妮古录》提要、卷一三二《笔记》提要、卷一三四《眉公十集》提要、卷一三八《文奇豹斑》提要、卷一四三《见闻录》提要、卷一四七《香案牍》提要、卷一九三《古文品外录》提要和卷一九七《佘山诗话》提要。因此以上提要皆应修改为“继儒有《建文史待》,已著录”。

(三)《蠖斋诗话》提要:

国朝施闰章撰。闰章有《矩斋杂记》,已著录。1

按:施闰章有“《矩斋杂记》,已著录”,表述不准确。准确者应为“闰章有《青原志略》,已著录”。考《矩斋杂记》提要载:“国朝施闰章撰。闰章仕履已附见《青原志略》条下。”2《青原志略》为清朝僧人大然撰,施闰章补辑。《青原志略》提要亦载:“(施)闰章字尚白,号愚山,宣城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江西布政司参议。康熙己未,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侍读。”3《清史稿·施闰章传》亦云:“(施闰章于康熙)十八年,召试鸿博,授翰林院侍讲……二十二年,转侍读。”4有关施闰章的官职变化,他参加博学鸿词,先授翰林院侍讲,后转为侍读。对此,严迪昌《清诗史》所载与《清史稿》相同5。也就是说,施闰章的字、号、籍贯、履历等见于《青原志略》提要,非《矩斋杂记》提要。故施闰章《学馀堂文集 诗集 外集》提要6与《蠖斋诗话》提要内容相同,需一并纠正。

《总目》经常考辨著录或存目书籍的真伪情况,这也体现出崇真黜假的思想。《总目·凡例》云:“其有本属伪书,流传已久,或掇拾残剩,真赝相参,历代词人已引为故实,未可概为捐弃,则姑录存而辨别之。大抵灼为原帙者,则题曰某代某人撰。灼为赝造者,则题曰旧本题某代某人撰。”7赝书中的真假相参者为“某代某人撰”;赝造者为“旧本题某代某人撰”,这是二者之间的细微差别。然而《总目》明清诗文评提要的文献征引依然把“旧本题某代某人”,作为该作者的著作,不免前后矛盾。例如《诗文原始》提要谓:“旧本题明李攀龙撰。攀龙有《诗学事类》,已著录。”8

《诗学事类》是不是李攀龙的著作?《总目》以为其不是。依据《总目》的编纂体例,李攀龙著作第一次出现会介绍作者的情况,这正如《诗学事类》提要所言:“旧本题明李攀龙撰。攀龙字于鳞,历城人。嘉靖甲辰进士,官至河南按察使。事迹具《明史·文苑传》。”对此,馆臣考证:“(《诗学事类》)大都简陋……然其学终有根柢,不应疏芜至此,必托名也。”9所谓“托名”,即是赝造者。据此可知,馆臣认为《诗学事类》不是李攀龙之作。但是《诗文原始》提要又云“攀龙有《诗学事类》”,不免前后信息抵牾。但是李攀龙《沧溟集》提要也称“攀龙有《诗学事类》”10,亦不准确,需一并纠正。

六、文献出处标错

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出处标错。其主要情况如下:

(一)《师友诗传录 续录》提要:

《师友诗传录》,国朝郎廷槐编。《续录》,国朝刘大勤编。人皆学诗于新城王士禛,各述其师说,以成其书。以郎录在前,故刘录称续焉……刘录所载皆士禛语。如所答“大勤问截句”一条,称“截句或截律诗前四句,如后二句对偶是也。或截律诗后四句,如起二句对偶是也。非一句一截之谓。”又称“此等迂拘之说,总无足从是矣。”然何不云汉人已有绝句,在律诗之前,非先有律诗,截为绝句,不尤明白乎?《古绝句》四章,载《玉台新咏》第十卷之首。又答“唐人省试排律本止六韵而止”,不知《玄元皇帝应见诗》未尝不至八韵,《咏青》诗未尝不四韵,《文苑英华》可以覆案。1

按:刘大勤向王士禛请教的学诗之语,整理为《师友诗传续录》,故提要称“刘录所载皆士禛语”。进一步说,提要中的“截句或截律诗前四句,如后二句对偶是也。或截律诗后四句,如起二句对偶是也。非一句一截之谓”和“此等迂拘之说,总无足从是矣”之语,皆见于《师友诗传续录》。2再从“如所答”“又答”看,它們是并列关系。但是提要所言“唐人省试排律本止六韵而止”之语,不见于《师友诗传续录》3。王士禛《池北偶谈》“排律”载曰:“唐人省试应制排律,率六韵,载诸《英华》者可考。至杜子美、元、白诸人,始增益至数十韵,或百韵。近日词林进诗,动至百韵,夸多斗靡,失古意矣。”4把此处内容与提要相对比,如“唐人省试应制排律,率六韵”与“唐人省试排律本止六韵而止”,不难发现,馆臣所引的文献内容出自《池北偶谈》,非《师友诗传续录》。

(二)《围炉诗话》提要

又气质嚣浮,欲以毒詈狂谈劫伏俗耳,遂“以王、李为牛驴鸣,而比陈子龙于王锡爵之仆夫。”5

按:吴乔《围炉诗话》载陈子龙或相关的内容主要如下:

1.李于鳞乃取晋、宋、齐、隋《乐志》所载者,章截而句摘之,生吞活剥,谓之“拟乐府”。而宗子相所作,全不可通。陈子龙辈效之,读之令人笑来(卷二)。

2.诸英俊以陈卧子所选明诗畀余曰:“丈丈高论,请于此指其实焉。”……卧子此选,即七才子之遗调也(卷六)。

3.卧子气岸,其学诗也,才知平仄,即齐肩于李、杜,高、岑,不须进第二步……(卷六)。

4.丙申、丁酉,余在都中。与卧子高足张青琱相晨夕,熟闻此集中议论。积久难忍,因调之曰:“王文肃公之纪纲,有阿五,阿七。阿五之厮养曰:‘我天下第四人也。闻者惊叩其故。曰:‘第一朝廷,第二老爷,第三我阿爹,第四岂容多让?‘少陵第一,空同第二,卧子第三,第四更无他人也。”又尝语之曰:“君须进生大黄一斤,泻去腹中陈卧子,始有语话分。”渠大不怿,而无以复也。青琱又云:“卧子为绍兴推官时,巡按某问以明朝文人孰为大家?”对曰:“弇州各体俱备。”又问以后为谁?答曰:“某甲。”余谓之曰:“《四部稿》如夏月大庖,秽气逆鼻,艾千子之言最为忠告,君何以不勉使深心细读耶?”又不怿。云间才薮,明眼犹在,必不尽如青琱作第四人也(卷六)。6

由此可见,该提要言“以陈子龙于王锡爵之仆夫”之语,无法查到。此殆出自吴乔他著欤?

(三)《说诗乐趣》提要:

其书庞杂无绪,去取失伦。卷端所列引用书目,乖舛不一而足。则其于诗可知矣。涵芬《偶咏草》中有“侨居白下三山市,乱卖柴溪伍氏书”句。盖贫士刊鬻以自给,原不为著述计也。7

按:该提要所述为伍涵芬《说诗乐趣》引用书目之事。其云“卷前所刊引用书目……乖舛讹谬,不一而足”是沿袭《四库提要分纂稿·翁方纲稿》之语,《翁方纲稿》称:“此其采摭论诗之语及其所自为也,其有当于诗否姑无庸论,即其卷前所刊引用书目,龙衮《江南野史》讹为‘野录,《临汉诗话》讹为‘临溪,以及‘孟棨讹‘孟启、‘王楙讹‘王懋、‘张耒讹‘张来、‘严羽讹‘严明之类,乖舛讹谬,不一而足。”1笔者查阅《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说诗乐趣·附偶咏草续集》(康熙四十九年华日堂刻本)卷前,已无引用书目2。康熙四十九年华日堂刻本《说诗乐趣·附偶咏草续集》,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有藏,可备核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读书乐趣》(乾隆四十九年刻本)有书前引用书目,未见“乖舛不一”。如《孔子家语》《人物备放》《二十一史》《群书备放》《性理大全》《老子》《庄子》《管子》《列子》3等等。《读书乐趣》(乾隆四十九年刻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有藏,可备核验。除此之外,伍涵芬,“于潜人。康熙丁卯浙江乡试第一”4与“盖贫士刊鬻以自给,原不为著述计”有抵牾之处。伍涵芬曾“官中书舍人。深于经术,从方苞游,治古文有声。所编选书籍盛行于当时”5。

综上,明清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的错误,涉及明清诗文评原著文献及相关文献。但是如果馆臣详加核对、查阅不同文献,应该可以有效降低或避免不必要错误的出现。笔者认为,对明清诗文评提要存在的文献征引错误进行辨证,不是否定其价值,而是使《总目》诗文评提要文献征引更为准确、合理,亦有助于“总目四库学”研究的深入。

The Summary of Poems and Articles of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the General Head of the Si Ku Quan Shu's Errors of Literature Quotation

Feng Yinghua

Abstract:Although the General Catalogue of the Si Ku Quan Shu is a bibliographic work, it also contains the thought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highlights its unique value. The value of the summary of poetry and prose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version narration, literature quotation and theoretical criticism. These have a deep influence o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ry criticism 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oetry. In the introduction of literature review, while writing the summary of Ming and Qing poetry review, the minister referred to a large number of original literature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hich are not only part of the text content of the summary of Ming and Qing poetry review, but alsocan provide a basis for its theoretical criticism. A detaile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quotation content in the summary of poetry reviews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shows that the main errors are as follows: the errors caused by private alteration of quotations, improper citing of some authors, inaccurate transcription of titles, the errors in the content of quotations, inconsistency of information before and after and some mistakes of literature sources. These errors are helpful to further research the literature of poetry review 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Key words:Si Ku Quan Shu Zong Mu;Summary of Ming and Qing poetry and text;Text review of literature reference;Identification of errors

責任编辑:李子和

猜你喜欢
四库全书总目
《四库全书总目》词集提要考辨
《四库全书总目》的宋诗艺术观
《四库全书》本《说郛》杂考
2011—2015年四库学研究综述
重论《天津图书馆藏纪晓岚删定四库全书总目稿本》的编纂时间[中国台湾]
《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史部研究
《四库全书总目》与音乐文献
《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医家类》辨析三则
《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与《四库全书总目》比较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诗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