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挖掘课内拓展资源的隐性价值

2023-08-24 15:18张晓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星星想象课文

张晓华

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常常对文本进行补充和拓展,其目的是深化课堂教学的内涵,增加学生阅读的广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在教学实践中,除了要达成以上目的,教师还应充分发挥教育智慧,挖掘课内拓展资源的隐性价值,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一文,选自于尔克·舒比格的同名文集。这篇文章在选入语文教材之后进行了适度删减,而教师可以将删减的内容作为课堂的拓展资源,充实到课文学习中。不同的教师对课内拓展资源的认识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教学指向,收获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教师A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的太阳学习发光、月亮学会不断变化、水学习流动等内容之后,出示原文中描写星星、石头学习的内容,这一部分内容在教材中是被删除的。拓展资源补充了学生课内阅读素材,也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想象表达的认识,为学生的自我想象打下基础。类似这样的拓展指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可是,如何在拓展时更好地发挥原文促进教学深入的作用,而不仅仅是停留在阅读层面呢?教师B的课堂,就向我们呈现了对课内拓展资源的别样思考。

在学生阅读有关月亮学会不断变化的段落后,教师B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学习变化,并提出:“还有很多事物也都想学本领,你们可以帮助它们吗?”这时,教师B出示一张星空图:“同学们估计一下,星星一开始想学什么?后来它一会儿学这、一会儿学那,最终怎么样了?”通过刚刚对课文中月亮学习变化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一名学生说:“星星不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学跑步吗?它的身体实在太轻了,它刚一跑,脚一蹬就飞到天上去了。但是,它又一心想回到地面上跑步,于是就反反复复地挣扎,一会儿上,一会儿下,最终它学会了跳跃。”可以说,这名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激发,语言表达也充满创造性。

在课堂交流中,教师B引导学生阅读拓展内容,组织学生读后讨论,启发学生要根据星星本身的特点来写,而不是随意编写。拓展阅读体现了拓展资源的隐性价值,帮助学生将作者的描写与自己的想象作对比,明白想象表達要合乎情理、合乎事物应有的样态。教师B在进行原文拓展时,不仅将拓展内容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还将其与学生的语言实践和奇思妙想有机整合。一方面,拓展原文内容,作为学生的课内阅读补充;另一方面,根据拓展内容指导学生汲取想象的智慧,将合理想象作为语文学习能力提升的生长点。

教无止境,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展现教育智慧,让课堂的每一个细节都能引发学生更为细致和深入的思考。一次小小的课内拓展背后,却有许多值得教师研究和反思的地方,教师学习永远在路上。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星星想象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快乐的想象
背课文的小偷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On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John 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背课文
串星星
星星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