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UbD模式的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教学探索

2023-08-24 15:18王思漪宣佳琪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主题教学

王思漪 宣佳琪

摘要: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同时打破学科壁垒,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基于UbD理论,教师可以设计跨学科主题活动教学模型架构,实施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下的教学内容重构。

关键词:UbD教学模式;初中生物跨学科;主题教学;内容重构

跨学科主题教学是近年来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UbD理论,以“海洋保护”主题活动为例,探索一种可实施的初中跨学科主题教学活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保护概念,并自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

一、UbD模式下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论支持

(一)UbD教学模式

UbD 理论可以理解为“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强调为学生的理解而教。UbD教学模式以UbD理论为依据,将评价置于教学活动之前,是“终—始”的逆向教学模式。UbD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包括三个阶段:阶段1是明确预期结果。教师依据核心素养和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进而解构形成核心任务。阶段2是选择恰当的评估方案。教师将核心任务分解,编制成可评测的多个小任务的评估方案,收集有关学生完成预期学习目标的证据,可以是课堂问答、表现性任务、动手实践等形式。阶段3是安排教学活动。教师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加强学生的學习体验,依照学生对关键任务的体验次序,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完成预期的学习任务。

从UbD理论来看,除“逆向”外, 还有另一个重点是“理解”。UbD 理论将理解分为“解释、阐明、应用、 洞察、神入、自知”六大维度,构建了学生理解的六个侧面(见图1)。这六个侧面表现了迁移的能力,为理解提供了多元化的指标。

(二)跨学科主题教学

跨学科教学是指以一个学科为中心,在这个学科中选取一个中心题目,围绕这个中心题目,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对所指向的共同题目进行加工和设计教学。“一个学科为中心”强调了中心学科的重要性,即不能用跨学科主题教学取代学科教学,不能出现“去学科化”的错误倾向。在这个学科中选取的中心题目就是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主题。这种中心题目或主题的教学要求链接诸多学科要素,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探索与实践,以解决中心题目的问题。为此,跨学科与主题教学有着天然的联系,双方都是对分科教学的一种变革,只是在跨学科层面上强调对学科界限的跨越,而主题教学则是强调对教学内容的跨越。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围绕有实际意义的主题进行的教学,它强调引导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情境,融合不同学科知识,从各个角度出发,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主题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设计多种任务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形式,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比较、归纳、交流和总结,最终形成结论并展示互评。因此,主题式教学能有效避免知识的碎片化和孤立化,有利于学生快速内化新知识并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架构

基于UbD理论开展的跨学科主题教学,鼓励学生深入探究活动,利用跨学科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笔者提炼出教学的关键要点,即主题成果、主题预期目标、主题任务群、主题活动实践、各类任务评估方案等,由此构建基于UbD理论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见图2)。该模型通过学生预期学习结果,即以主题任务作为主题学习的起始点。首先,根据主题内容确定核心任务,设置多学科综合性的主题任务群,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其次,根据UbD理论逆向进行教学设计,将评估方案前置,以观察表、学习任务单等形式深入学生学习过程,教师围绕预先设置的评估方案进行跨学科主题内容的整合和主题实践活动的指导。再次,学生参照评估方案,明确主题任务和标准,以主题任务群为驱动,进行主题融合学习,包括跨学科知识构建、探究实践活动开展以及各类任务项目成果的生成。最后,以“学习理解六侧面”的理论为基础,开展主题学习的评价,包括主题任务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学习过程的反思及主题活动的完善修改等。

三、UbD模式下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教学 内容重构

(一)围绕核心主题,创设教学情境

跨学科课程的建构,教师需要选定一个核心主题,在主题下进行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注重将跨学科知识与具体实际情境相结合。本文以“海洋保护”为例,先确定了海洋保护的主题内容,结合海洋保护真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以任务群为驱动,设计学生活动

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之前,可结合核心任务结构,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任务群。在任务群中,学生的活动要突出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要引领学生主动学习,以合作和探究的形式,使主题学习更有深度。教师可将“海洋保护”主题内容分解成“探究海洋污染原因”“海洋污染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水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保护海洋的措施”四个主题任务群,再根据四个主题任务群的预期成果设置学生活动体验任务(见下页表1)。

(三)贴合生活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环境保护在义务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方面内容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能够亲身感知、宣传、实践的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海洋保护”跨学科主题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会造成海洋的污染。因为话题就在身边,所以学生讨论有内容可说——“上次看到海边有丢弃的塑料袋”“有人在海边烧烤”等这类观察与体验来自生活,反映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变化,是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更容易让学生理解海洋保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为了让海洋保护不停留在口号层面,学生亲自观察、思考海洋保护的方法,撰写保护海洋的调查报告;进行纸吸管实验和吸油实验;制作保护海洋资源及海洋污染危害的展板,并在学校内进行展览、讲解。上述研究报告基于学生对海洋保护现状的观察,而纸吸管实验和吸油实验是对海洋垃圾的具体处理办法。学生真正动手实践,将学到的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将用在实处,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四)结合本土资源,凸显课程特色

在“海洋保护”跨学科主题活动中,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通过探究实验,直观化浓缩为微型展板作品,教师则把本主题作品成果汇报进行展览,并参加全国“自然环球日”的比赛,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信心,使其形成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海洋保护”跨学科主题活动充分利用学生周边的自然资源,通过真实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设计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主题。教师根据主题设置任务群,设计符合教学目标的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以幫助学生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这也说明只有贴近学生的生活,捕捉生活中的问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最终落脚点。

四、 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模型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与反馈是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使用量化的评价方式能够为整个教学过程提供数据支持。通过对任务群完成情况的即时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该主题学习的理解程度;也可以通过量化评价预估学生之后任务群的完成情况,并对预设任务群进行调整,以此完成“预估—实施—反馈—调整”的教学活动。

在评价过程中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除了课堂中阶段性讨论成果、实验成果的反馈评价,还应当有最终成果展板的展览、讲解以及评价表(见表2)。评价的依据应以“理解六侧面”展开,分阶段评估学生主题知识学习的理解程度与学习活动的实施程度。使用雷达图进行量化评价,可以更直观地显示出同一小组各名学生在“学习理解六侧面”的能力水平(见图3)。

在基于UbD模式的跨学科主题教学中,教师应当梳理各学科知识内容,形成体系化的任务群设计。任务群的设计贴近学生生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应整理零散的学科知识,形成综合性思维。经过“海洋保护”跨学科主题教学的实践,学生对海洋保护概念的理解更加深入,能够在讨论、实践中落实环境保护观念。

参考文献:

[1]格兰特·威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 [M]. 闫寒冰,宋雪莲,赖平,译. 2版.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孟辉,吴华.UbD理论下基于学习进阶的数学主题式学习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3 (1).

(责任编辑:杨强)

作者简介:王思漪,大连南金实验学校高级教师。宣佳琪 ,大连南金实验学校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主题教学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的多媒体运用策略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J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实证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主题教学实践探讨
服装专业“主题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巧用教材,初中语文主题整合教学的别径
主题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窦桂梅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的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