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小数除法”作业设计与研究

2023-08-25 09:03朱昭伟薛爱琴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评作业设计一致性

朱昭伟 薛爱琴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教—学—评”一致性,将教学、学习与评价基于统一的目标之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能有效破解当下作业困局。文章以“小数除法”作业设计为载体,从“目标确定”和“作业生成”等方面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小数除法;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17-0022-04

202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教—学—评”一致性。这与“双减”政策倡导的“减轻学生作业的负担,优化作业结构,发挥作业育人功能”的理念相互呼应。崔允漷、雷浩将“教—学—评”一致性定义为在整个课堂教学系统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三个因素的协调配合。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判断“教—学—评”是否一致的依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本文试图以“小数除法”单元作业及关键课时作业设计为例,探索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途径。

一、目标确定

单元目标及课时目标的确定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课程标准、教材、学情等之间的关系;二是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之间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三是学习目标与作业目标的一致性关系。

1.单元知识定位及知识框架

“小数除法”是四则运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首次接触小数除法的内容,也是后续学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的重要基础。“小数除法”将除法运算的结果向有理数数系扩充,进而构建了完善的四则运算体系。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将会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灵活选用合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数除法”的主要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材第一和第二板块是要求学生理解两种小数除法的算理,掌握它们的算法,其中掌握小数除法的算法和算理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四和第五板块是在计算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认识商的另一种形态——循环小数,并探究算式中商的规律;第三和第六板块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对小数除法的商进行处理。

2.单元目标

(1)学情分析

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起点在哪里?本单元的哪些内容,教师不用教,学生就已经会的?学生的认知困惑点、连接点、提升点在哪里?由此,笔者对某校96名学生实施了学情前测,学情前测数据汇总如下所示(见表1)。

由表1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处于“水平1”,大部分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实际问题,知道整数部分有余数后还可以继续往下除,但对该余数不知如何处理,不理解为何可以继续往下除。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算理感悟和算法类比的能力,但缺乏进一步转化和抽象的能力。

(2)单元学习目标

目标1:理解并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选择口算、笔算、估算、简算等方法灵活解决问题。

目标2:理解并掌握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目标3:能借助计算器探索规律,并应用规律解决问题;能应用小数除法及其他运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4: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提升推理能力,发展运算能力。

3.关键课时目标及作业目标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作为“小数除法”单元的起始课,是沟通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桥梁,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作为这样承前启后的节点课、种子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应是本单元的关键课。“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基于小数意义和小数计数单位,“一个数除以小数”又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发展和变式。在学习“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的意义,为本课学习的核心——小数部分“除”的道理和方法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课的课时学习目标及作业目标设计如下(见表2)。

二、作业生成

1.课堂教学活动

为了清晰体现“教—学—评”一致性,笔者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课堂主要教学任务及评价要点设计如下(见表3)。

2.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力求基于“教—学—评”一致性,主要根据学时作业各层次目标,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创设趣味情境。例如:

作业1.我能算。

25.5÷6=              72÷15=

作业2.我能填。

吹糖人作为一项传统民间技艺,有600多年悠久的历史,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请根据信息将第(2)题的问题补充完整,使它能用下列竖式解题。

(1)写出框里的数所表示的意义。

(2)周末,我和小伙伴共5人去非遺文化馆研学,买完糖人后还剩26.5元。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3.我能解。

乌豆酒顾名思义是以乌豆,也就是黑豆为主要原材料酿制而成的酒。乌豆酒的酿制已经被列入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某超市正在做活动,买4斤乌豆酒送1斤。妈妈花了102.5元买了5斤乌豆酒,平均每斤乌豆酒多少元?

(2)阿姨想买11斤乌豆酒,带200元够吗?

作业4.我能行。

(1)下列三个竖式中各有一个[1  5] ,竖式(   )和(   )中的[1  5] 表示的意义是相同的。

(2)请尝试计算31.5÷0.5,用写一写或者画一画的方式说明你的理由并列出竖式。

3.作业设计思考

合理的作业设计应在目标导引下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对学习的评价进行有效关联,应兼具效度检测、学习引领等功能。优秀的作业设计还应凸显分层梯度、渗透情感温度、展现关联厚度。

首先,渗透情感体验,合理分层梯度。以学生为主要受众的作业设计,要注重渗透情感体验,使作业更有意思。作为常态化作业,分层合理的作业梯度指向多元目标和多形式表征,即可促使作业有意思,更保证作业有意义。

其次,指向教学检测,凸显学习效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难免有“教学效度模糊不清”的困惑。在“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之下,教师可将测试题纳入作业中,使作业成为常态化检测的有效手段,与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相呼应。这样,学习效度检测日常可视。

最后,引导学习方向,凸显关联厚度。作业作为主要的学习载体,和课堂教学一起担负着指明学习方向的任务。作业设计要体现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内容的核心本质,这样做不但能促进学生回顾反思知识交接点、增长点、转化点,还能增加其思维深度。

总之,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作业设计,要以目标为导引,以作业为载体,串联教师“教”、学生“学”、效果“评”,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

[ 参 考 文 献 ]

[1] 崔允漷,夏雪梅.“教—学—评一致性”:意义与含义[J].中小学管理,2013(1):4-6.

[2] 崔允漷,雷浩. “教—学—评”一致性三因素理论模型的建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33(4):15-22.

[3] 裘陆勤,章勤琼.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核心作业设计:以人教版教材“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参考(数学),2023(2):8-11.

[4] 趙丽丽. 依托单元作业实现“教—学—评”一致:以“圆柱和圆锥”单元为例[J].小学教学研究,2023(3):89-91.

(责编 金 铃)

猜你喜欢
教—学—评作业设计一致性
关注减污降碳协同的一致性和整体性
注重教、学、评一致性 提高一轮复习效率
IOl-master 700和Pentacam测量Kappa角一致性分析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基于事件触发的多智能体输入饱和一致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