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08-26 04:12宋会兵詹绍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双碳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宋会兵 詹绍文

摘   要:碳达峰与碳中和(以下简称“双碳”)是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在“双碳”目标背景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了新的内涵和动因,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创新,积极引入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扶持作用。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双碳”目标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3)13-0043-03

引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随之上升。人类的生存环境在悄然发生变化,生命系统安全日益受到威胁。为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2020年9月召开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争取二氧化碳排放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0年12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为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

“十四五”时期的经济发展已步入一个新阶段,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是这一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特征。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逐年上升,是经济进步的主要动力。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具备知识密集、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污染程度低等优点[1],但其生产与消费都与资源环境密不可分,仍會对生态环境与资源消耗造成一定的压力。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文化产业实现节能减排,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有怎样的动因?面临着什么机遇和挑战?又要遵循什么发展路径呢?

一、“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动因

(一)内涵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但要扩大规模和总量,而且要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从“铺摊子”到“上台阶”的跨越。“双碳”目标下我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意味着一方面文化产业要从之前粗放的发展模式向精细化和高水平的发展模式转变[2]。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要努力达到碳中和,估算运行中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碳排放,通过降耗减排、增加或购买同等规模的碳减排额等措施来抵消“碳足迹”。

(二)动因

1.推动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途径

作为低碳经济的载体,“十三五”期间我国文化产业显示出蓬勃的发展生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快速增长,由2016年的4.14.%上升到2020年的4.43%,增加了0.29个百分点,已成为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促进新旧动能转化的重要动力。我国正在探寻一种更可持续、更包容、更有韧性的经济增长模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加快绿色转型发展,落实“双碳”目标的要求。

2.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双碳”目标的达成不仅仅关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关乎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在碳中和浪潮的推动下,文化产业也必须向低碳转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合理地开发文化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注重提高发展质量,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方式,才能为文化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增长动力。

3.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加快绿色发展的进程,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是新发展阶段一项重要的任务。文化产业是绿色低碳的产业,它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互联系、内在统一的,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既遵循了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符合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双碳”目标的支撑力和驱动力。

二、“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双碳”目标促使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得以提升。文化产业是以人的智力劳动为基础的,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比较低,这决定了其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已经让社会各界认识到,经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发展文化产业,力促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各方的共识,《“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更是要求发展文化产业注重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双碳”目标的推行下,可以预见文化产业将更加受到重视,这可视为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双碳”目标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与视角。首先,“双碳”目标符合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双碳”战略的实施,将促进国家对绿色发展的新技术的研发投入,促进文化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其次,“双碳”目标加快了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促进文化市场对数字文化消费需求。与此同时,扩大的数字文化消费的需求又将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最终形成良性互动的新格局。最后,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生态、文化、经济效益不协调问题,使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增长、文化繁荣、生态和谐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挑战

实现“双碳”目标时间紧迫。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更高的减排。目前,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都已达到碳达峰,关于碳达峰的时间,欧盟是在1990年,美国是在2007年,韩国和日本是2013年,而其碳中和的目标时间为2050年。因此,发达国家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间隔最少为37年,而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却只有30年。并且,我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的理论认识、法律和政策、方法和措施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碳排放量还会持续上升。

文化产业低碳转型存在阻碍。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然存在“非低碳”的现象。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使用过于简单粗暴,大量消耗人文、自然资源。由于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又缺乏统筹规划,有些地区盲目进行文化产业项目的开发与建设,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利用的分散和浪费。另外,由于“非低碳”方式的发展惰性和技术上的限制,文化产业要完全抛弃传统的发展模式并不容易。受低碳技术的制约,当前我国的能源低碳化水平和利用效率都相对较低,短期内阻碍了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考虑到文化产业的特性,本文将“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概括为: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基础,以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坚持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创新为抓手,以有效的碳定价机制和绿色金融的扶持为保障,兼顾经济增长与碳中和目标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政府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支持“双碳”目标下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研究和媒体宣传,建立和完善基本的规范标准,营造低碳绿色的环境。具体来说,一是支持学术界广泛参与,建立碳中和研究中心,制定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框架,对如何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如何在未来国家产业结构中形成发展稳定、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等重大问题,提出实质性的指导建议。二是将发展政策向文化产业倾斜,通过制定和实施节能补贴、林业碳汇、包装治理等政策,促进文化企业在“双碳”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培育绿色低碳文化产业,促使文化产业和绿色生态协调发展。三是倡导绿色低碳文化消费,加强绿色产业意义的教育推广,唤起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文化产业与生态文明协同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加速绿色消费模式的实现。

(二)推进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方面,促进传统文化产业与新兴文化产业的协调发展。不仅充分发挥传统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传统文化产业的特色和竞争优势,还要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文化创意、智慧广电、网络视听、数字出版、动漫游戏、数字创意等新兴文化产业[3],从而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结构层次。另一方面,发展生态文化产业。挖掘和开发地方生态文化,以精神产品为载体,将绿色环保作为最高境界,把生态环保、健康美好的信息和观念传达给消费者。发展生态会议会展、生态旅游文创产品、生态工艺绘画雕刻、生态艺术歌舞表演等[4]。根据实际情况,引进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产业项目。

(三)坚持文化产业绿色低碳创新

一是创新文化资源使用方式。文化企业要共享文化资源,释放创意潜能,积极运用绿色技术,采用绿色规划和设计,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二是以低碳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利用电力的清洁和成本优势,加快电气化的步伐。在此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能源结构进行优化,提升能源利用率。根据当地情况制定低碳洁净的能源方案,合理使用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其他清洁能源。三是注重低碳产品创新。激发文化企业和员工活力,强化内容和技术创新,创造绿色低碳的高品质文化产品。例如,零碳创意博物馆、碳中和的科学展览、低碳研究课程和低碳文创产品等。在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要注重节能环保,采用优质环保的材料和工艺,遵循简单实用的理念,摒弃复杂的设计,减少材料浪费。

(四)积极引入有效的碳定价机制

碳定价机制可以协助文化产业实现低碳转型和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碳排放,因此要把碳定价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碳定价机制主要有“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两类[5],这两种机制均是通过市场调节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而对未纳入碳市场的八大行业排放主体文化企业,主要采用征收碳税的方式。碳税宜实行定额税率,税率要同时考虑推进碳减排工作的需要和企业的承受能力。另外,积极实行文化产品碳中和,坚持开放和透明,在计算文化产品的碳排放量的基礎上,消费者可以自愿申请,购买碳中和文化产品,并参加碳中和文化项目。依照经济的发展状况,在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中逐步推广该政策,作为社会碳税制度的补充。

(五)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

绿色金融是指在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项目中提供的金融服务。首先,要开发更多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支撑文化产业发展。其次,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的作用,要求资本在投融资中全方位重视ESG,即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 Responsibility、Corporate Governance)因素。加大绿色金融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实现资本要素的绿色配置,将引导资本更有效地对接到文化产业项目中来,支持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发展,鼓励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调整。

参考文献:

[1]   崔木花.文化与科技融合:内涵、机理、模式及路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15,33(1):36-39.

[2]   金元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与未来趋向[J].人民周刊,2018(18):2.

[3]   赵海英.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9-16(9).

[4]   赵峰.生态文化产业概论[J].智库时代,2019(31):262-263.

[5]   杨帆.国际碳定价机制研究及其启示[J].商业时代,2012(4):7-8.

Research on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Song Huibing1,2, Zhan Shaowen1,2

(1.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710055, China;

2. Shaanxi Cultural Industry Management Research Center, Xian 710055, China)

Abstract: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double carbon”) is the main melody of current and futur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goal,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has new connotation and motivation, and also faces new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In order to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industry under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we must strengthen government guidance and support,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cultural industry structure, adhere to green and low-carbon innovation of cultural industry, actively introduce an effective carbon pricing mechanism,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pporting role of green finance.

Key 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culture industry; “double carbon” goal

[责任编辑   刘   瑶]

猜你喜欢
双碳高质量发展文化产业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