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迁移教学法在大学生网球双手反手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2023-08-26 09:07郭安君庞庆军庞龙越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精准度网球显著性

郭安君 庞庆军 庞龙越

(1.山东省临清市第二中学 山东聊城 252600;2.湖南农业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128;3.湖南皓阳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湖南益阳 413000)

双手反拍技术对于网球初学者来说较难,容易出现发力方法不对、动作僵硬、球无法过网等问题。著名心理学家Ammos将双侧迁移(bilateral transfer)定义为:个体利用一侧肢体学习某一特定运动技能之后,其对侧肢体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或执行同一特定运动技能的能力[1]。认知论认为,从练习的肢体到没有练习的肢体发生正迁移的因素是认知信息,神经中枢内相似的信息处理过程是双侧迁移的关键;神经肌肉激活学说却认为,关键不是相似的信息加工过程,而应该考虑相似的动作任务结构在大脑两半球之间的迁移[1]。无论认知学说还是神经肌肉激活学说,在试图分析双侧迁移的发生机制时都强调了动作技能间的相似因素。而网球的正手与双手反手在动作运行轨迹上是相同的,不同点是,一个是单手,另一个是双手,双反的主导手是非优势手,从理论上来说,双侧迁移会对非优势手的击球产生正迁移作用,所以该研究为探索双侧迁移理论在网球双手反手教学中迁移的具体特征,以大学生为实验对象,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侧迁移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探索这一理论在网球教学方面的应用,也为其他运动项目在这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2]。

1 研究对象

以双侧迁移教学法在大学生网球双反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湖南农业大学网球阳光队的36 名双反初学者(均已经学习过正手)为实验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收集有关教学方法类的文章进行整理,为该研究提供丰富的理论依据。

2.2 实验法

2.2.1 实验对象

随机选取湖南农业大学网球阳光队36 名网球初学者(均为非体育生)为实验对象,同质分为两组后进行教学实验,每组均为男生9 人、女生9 人。实验时间为2022年5月—2022年6月。实验组采用双侧迁移的教学方法:非优势手的单手击球训练10 min,再进行双手反拍训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进行双手反拍训练。实验组周一、四训练,对照组周二、周五训练,均为早上训练,每次80 min。训练时间共5周,测试周为第6周。

2.2.2 实验地点

湖南农业大学网球场。

2.2.3 实验控制

被试均为盲试,为避免无关变量的影响,实验前对两组学生的男女比例进行均衡分配,基本身体素质与身体形态均无显著性差异,前期已进行为期6 周的网球正手教学,正手技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双反均为初学,学习兴趣无显著差异。同时,保证两组教学内容与进度相同,并对学生运动参与情况进行干预。主教练为网球教师,助教为体教专业网球专项大学生两人,三人主导本次教学。

2.2.4 实验测试

本实验将分别对两组的被试进行5 个方面的测试,包括双反理论知识的掌握,双反技术的标准性、精准度、深度、稳定性。为防止实验时间过长而导致实验内部效度下降,教完后一周内对学生进行测试,测试由3 位网球教练完成。对双反技术知识的理解采用书面出题考试的形式,共10 道题;动作标准性分为3 个部分,即拉拍、击球、随挥,每部分10 分,共30 分;双反技术的精准度测试方法为,把球场分为5个区域,学生在底线中间位置接发球机发的20 码速度球,打10 个球,最高分30分,球出界0分;双反技术的深度测试方法与精准度的测试方法类似,得分区域是由近及远1~4分,球出界0 分,最高分40 分;双反击球稳定性测试方法为,每个受试者测试精准度与深度,共击打20个球,统计每个人的成功个数,对每组的平均成功个数进行统计。

2.3 数理统计法

该研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SPSS 26.0分析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形态、基本身体素质对比分析

实验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身体形态进行调查,两组受试者在身体形态上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受试者的速度(50 m 跑)、灵敏(折返跑)、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柔韧素质(坐位体前屈)、转体力量(模仿双反动作把2 kg 的实心球抛出去),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实验前身体形态、基本身体素质比较(n=36)

3.2 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网球双反学习效果的对比分析

3.2.1 双反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被试对于双反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442>0.05)。说明利用双侧迁移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动作的作用是一样的,这说明两种教学方法均可让大学生理解动作[3]。

表2 实验后网球双手反拍学习效果情况表(n=36)

3.2.2 双反动作标准性情况对比分析

把双反动作阶段与动作画面特征分为拉拍(拉拍结束,准备向前挥拍时刻)、击球(向前挥拍,拍面与球网平行时刻)、随挥(击球后,向前挥拍结束时刻),对3个部分进行打分,取3个专业教师的平均分(见表3)。

表3 双反动作标准性情况对比(n=36)

从表2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在动作标准性总分上高于对照组,但是并无显著性差异,说明随着教学时间的推移,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双侧迁移的教学方法均能让学生的动作达到标准化。通过三部分动作细致比较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拉拍与随挥上没有呈现显著性差异,都存在动作不到位的现象,但在击球部分(即关键动作)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性(P=0.004<0.01),主要体现在实验组的受试者能够充分降低拍头,增加非优势上肢向前的推送。双侧迁移是加强单手非优势手的练习,这种练习减少了优势手扶在拍子上的干扰作用,此方法正是利用了正手的动作程序与肌肉感觉记忆来突破双反的难点,可见双侧迁移教学方法在双反击球的关键动作上起到重要作用[3-4]。

3.2.3 双反击球稳定性情况对比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击球稳定性具有显著性差异性(P=0.031<0.05),说明双侧迁移教学法更能提高双反击球动作的稳定性,这可能与双侧迁移教学法对双反击球关键动作产生的影响有关(见表3),对照组个别受试者降拍头的动作不充分,导致击球时没有进行从下到上的拉动作用,对球的平击成分较多,导致球在飞出去时产生的旋转较少,继而下网或出界。

3.2.4 双反击球深度情况对比分析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击球深度上有显著差异性(P=0.036<0.05),说明双侧迁移教学法更能提高双反击球深度,这可能与双侧迁移教学法对双反击球关键动作产生的影响有关(见表3),实验组被试能够把非优势上肢更充分地向前伸展,因此能打出更深的球。

3.2.5 双反击球精准度情况对比分析

从表2 可以看出,实验组与对照组击球精准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5<0.05),说明双侧迁移教学法更能提高双反击球的精准度。双反击球实际是一种以非优势手为主导的动作技能,单手非优势手的练习让上肢肌肉的运动与大脑动作程序建立连接,通过反复练习强化这种连接,非优势上肢的肌肉本体感觉可能会上升,能够更精确地执行大脑动作程序发出的指令[5-7]。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双侧迁移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对于学生理解双反动作、动作达到标准化的作用是一样的,并没有显著优势。

(2)双侧迁移教学法在掌握双反击球的关键动作、提高击球稳定性、精确性及击球深度上相对于传统教学法存在显著优势。

4.2 建议

(1)在技术动作的重点难点教学上,可以采用双迁移教学法,快速建立非优势侧的动作联结,提高其本体感觉突破动作的关键点。

(2)要提高双反击球稳定性、精确度,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脚步与球感的练习,这样学生才能提高反应速度,找准人与球之间的最佳距离,把动作流畅地做出来。

(3)在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本体感觉能力确定双侧迁移方法的使用时机与时长。

(4)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枯燥单一的挥拍练习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需要更加完善教学方法,如教师生动的语言、游戏比赛设计等,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从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精准度网球显著性
网球究竟是什么颜色?
腰痛不用愁,网球来帮忙
让党建活动更加有“味”——礼泉县增强“两新”党建精准度
基于显著性权重融合的图像拼接算法
基于高精度差分法的线性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研究
基于视觉显著性的视频差错掩盖算法
2017年IoT设备DDoS攻击更严重
论提高不动产产权保护精准度的若干问题
一种基于显著性边缘的运动模糊图像复原方法
论商标固有显著性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