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语言活动:卜卜吃西瓜(31~36月龄)

2023-08-28 03:43唐晨蕾赵玥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西瓜皮西瓜绘本

唐晨蕾 赵玥

编者按: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玲艳老师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6年多持续的实践探索与教研,总结形成了一套适合于2~3岁幼儿发展的托育活动资源(详情请见本期封三)。该套资源基于科学、前沿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和脑科学研究成果,聚焦2~3岁幼儿的动作发展、语言发展、感知觉发展以及心理安全感,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四条能力线索,即大肌肉动作发展、精细动作发展、语言发展、艺术探索与表征发展。以情感关系为主线,以四方面发展为抓手,带动2~3岁幼儿全面综合发展。

活动资源分为上、下两个学期,每个学期以6个话题为基础单元,话题的选择充分考虑了幼儿的生活、年龄特点和发展要素。每个话题下,将适宜的活动分为“运动时光”“圈圈时光”“游戏时光”“阅读时光”, 围绕运动、语言、艺术和游戏活动呈现了大量的实践案例,为教师鹰架儿童的学习、 考虑儿童个体需求和兴趣提供了实用、丰富的参考。“圈圈时光”主要是一些具有集体(小组)活动价值的内容;“运动时光”和“游戏时光”提供了充足的儿童感兴趣的运动、操作活动;“阅读时光”则基于主题和幼儿的兴趣需要推荐了一些适龄且优质的绘本资源。整套资源注重儿童多样化学习方式之间的结合,秉承“快乐学习,自主体验”的发展理念,突出儿童的自主选择和自主操作。

本期内容为《快乐·自主 2~3岁托育活动资源》(以下简称“托育资源”)下学期“好热啊好热”话题下“圈圈时光”的一篇活动方案,并分享一位托班教师组织活动后的切身感受与思考。

设计背景

夏天来了,防暑降温都有哪些方式方法呢?扇扇子、吹风扇、开空调,当然也少不了吃西瓜。对于小年龄段的幼儿来说,只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才能引发他们更多的表达与思考,西瓜正是孩子们熟悉又喜爱的夏日水果。从认知的角度,西瓜很具有辨识度,其结构比较简单,外形圆滚滚的,颜色也比较容易区分,绿色的瓜皮,红色的瓜瓤加上黑色的瓜子。《卜卜吃西瓜》就是这样一本关于西瓜且适合低龄幼儿阅读的绘本,在好热好热的夏天开展阅读再适合不过了。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学说象声词“咔嚓”“啊呜”“噗噗噗”。

2.通过观察、模仿、猜测等方式了解并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3.喜欢阅读活动,体会故事结尾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卜卜吃西瓜》PPT,幼儿人手一本绘本。

经验准备:幼儿和家长一起吃西瓜,交流西瓜的味道。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绘本第1~2页,鼓励幼儿猜测故事内容

师:夏天来了,卜卜用什么方法让自己变凉快呢?你还有什么好办法?

师:爸爸也想了一个好办法,我们一起看一看。

二、逐页出示画面,幼儿观察、模仿,理解故事内容,感知象声词

师:吃西瓜前要先做什么?

师:小手洗干净,准备切西瓜了,切西瓜时会发出什么声音?

师:爸爸、妈妈和卜卜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

师:卜卜吃西瓜发出了什么声音?遇到黑黑的西瓜籽是怎么办的?

三、体会故事结尾的乐趣

师:吃完的西瓜皮引来了谁呢?

师:最后卜卜的西瓜皮变成了什么?

四、完整讲述故事,鼓励幼儿学说象声词

阅读重点:观察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否大胆模仿、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并表达。

活动延伸

鼓励在家中亲子共同品尝不同品种的西瓜或感受西瓜的各种吃法,比如切着吃、挖着吃、榨汁喝等。

目前,绘本在幼儿甚至成人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它能通过图画、文字的共同作用让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并通过各种方式反馈表达。那么,什么样的绘本更适合低龄幼儿呢?在一线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绘本画面内容丰富,文字也很优美,故事情节也具有戏剧性,但在低龄幼儿中受欢迎程度却很低,因为幼儿看不懂,也就很难喜欢上。而《卜卜吃西瓜》这样画面简洁,故事人物具象突出,内容十分贴近儿童当下生活的绘本,往往会被幼儿反复翻阅并积极表达。在与幼儿开展共读前后,我们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1.了解幼儿的兴趣,从幼儿的生活入手

2~3岁起幼儿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开始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刷牙、排便、吃饭、睡觉,也会特别留意自己玩的玩具、吃的食物等。绘本《卜卜吃西瓜》中,卜卜一家吃的西瓜就是幼儿最常见并特别喜爱的水果,当他们看到卜卜吃西瓜,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吃西瓜,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回忆和再现,进而也激发了他们语言表达与分享的积极性。当读到切西瓜前要洗手的画面时,又一次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因为洗手是他们每天必须做的事,特别是吃东西前,这无形中印证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他们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健康教育。阅读过程中带着幼儿一起模仿洗手,调动他们脑海中日常洗手的动作和步骤,能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2.关注象声词,引导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

低龄幼儿的语言学习是从简单的叠字、象声词开始的。《卜卜吃西瓜》中切西瓜时的“咔嚓”,吃西瓜时的“啊呜”,吐西瓜籽时的“噗噗噗”,都是幼儿喜欢发且容易发的音。共读过程中,这样的语言特点不仅让幼儿能很自然地发出相应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象声词的加入使这个故事更具情境性,让幼儿从语言、肢体、声音等多方面参与阅读游戏。该故事完整、发展线索清晰,且每一页的故事都是用简单的一句话呈现,符合2~3岁幼儿语言的发展特点,便于他们理解和重复。

3.从细节出发,锻炼幼儿多方面阅读能力的发展

在《卜卜吃西瓜》故事阅读中,我们引导幼儿进行了大量的自主模仿,比如扇扇子、洗手、吃西瓜、吐籽等动作,以希借助模仿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爸爸、妈妈和卜卜的西瓜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也促进了幼儿对于画面的观察能力。故事结尾弯弯的西瓜皮引来了可爱的小蚂蚁,那么西瓜皮可以变成什么呢?这样具有连续性的画面,有助于幼儿画面猜测、想象能力的发展。多方面阅读能力的锻炼和提升,更有助于幼儿发现藏在绘本中的细节和趣味,从而喜欢上阅读的体验。

4.阅读活动延伸,让故事回归生活

《卜卜吃西瓜》这个故事有一个有趣的结尾,弯弯的西瓜皮被卜卜制作成了一艘小船,这样的结尾不仅出乎意料,而且从体验的角度出发,可实操性很强。阅读活动结束之后,可以利用该绘本开展一次有趣的亲子活动,让家长带幼儿在阅读之后再吃一次西瓜,用西瓜皮做一次小船,让绘本故事从生活中来又回归生活中去。

(唐晨蕾)

提起夏天,你会想到什么?想必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西瓜”。而2~3岁幼儿往往仅限于认识西瓜,知道西瓜外形是圆圆的,味道是甜甜的。《卜卜吃西瓜》这本绘本内容既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但又同时丰富了幼儿从买西瓜、洗西瓜、切西瓜、吃西瓜以及最后对西瓜皮进行创想游戏的经验,满足了幼儿表达与想象的需要。

2~3岁幼儿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理解力和联想能力的发展需要相关经验的支持。绘本《卜卜吃西瓜》的第一页,让幼儿通过卜卜拿着扇子快速联想到夏天炎热有些难度,因此出示该页画面后,我先是做出很热、满头是汗的动作,然后拿出一柄蒲扇扇了扇,让幼儿理解卜卜是和我一样很热所以手里拿着扇子,这时再抛出问题:“夏天很热,我们可以怎么办?”进而顺理成章地引出西瓜这一主角。另外,我还准备了一个真的大西瓜,辅助幼儿后续阅读时的观察、理解。

2岁以后幼儿已经能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教师需要做的是保护和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体会阅读活动带来的快乐。因此,阅读时要敏锐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加以拓展,让阅读不只是读完一个故事。我们班上幼儿平日里很喜欢玩找不同的游戏,因此在本次阅读活动中,我增加了一个提问:说一说爸爸妈妈和卜卜手里的西瓜有什么不一样。这可让孩子们兴奋得不得了,他们来回翻读绘本、仔细观察,从西瓜的形状、大小等角度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故事结尾,卜卜将吃完的西瓜皮变成了一艘小船,我顺势提问:“那你的西瓜皮会变成什么呢?”鼓勵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并尝试在品尝完西瓜后和家人动手做一做。经过这样的思维拓展和游戏,幼儿往往可以在阅读中获得更多元的核心经验。

(赵玥)

猜你喜欢
西瓜皮西瓜绘本
一块西瓜皮引发的惨案
废物不废的西瓜皮
绘本
绘本
绘本
大小西瓜
扔西瓜皮的小猪
西瓜皮
当夏天遇上西瓜
巧切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