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朋友一样陪伴幼儿

2023-08-28 03:43沈晓辛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晨间入园月龄

沈晓辛

每逢9月,托班教室里“哇”声一片,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教师怀里抱着两个因想妈妈而号啕大哭的,背上靠着一个默默流泪的,眼睛紧盯门口、提防着想要“逃回家”的,还想再试图拉起地上打着滚儿的……开学季的分离焦虑不仅是幼儿要迈过的坎儿,也是每个托班教师和家长要过的关。

我园的小小园作为专门的托育园,分离焦虑问题更为突出:全园11个班按月龄被分为“三个年级”,年龄跨度在18月龄到36月龄。幼儿越小,情绪管理能力越弱,消极情绪持续的时间越长,更需要小小园的教师“大显神通”,尽快与幼儿建立安全、信任的依恋关系,使其早日适应园所生活。贝贝一班(入园龄2~2.5岁)的老师们,面对“哭声九月”,制定了以下策略:

1.带着绘本去家访——读书做游戏,成為彼此的新朋友

家访是教师和孩子的第一次见面,大多数孩子面对陌生人的来访是羞涩的、防备的,甚至是无视的。为了更高效地了解孩子,以往的家访教师总会将重心放在“问卷访谈”上,即主要和家长做沟通,试图在短时间内获悉孩子的性格爱好,了解家庭的带养习惯。谈话的间歇或尾声时,和孩子简单做下交谈沟通,尝试认识一下彼此,让孩子畅想一下幼儿园的生活。

后来,我们的家访策略做了调整,改为在访问前就将《新生入园情况调查表》发给家长并归纳反馈的信息,做到心中有谱,同时提前收集家长的疑问和困惑。然后带着和幼儿园生活相关的绘本(如《上学啦》)去家访,给即将入园的孩子讲一个故事、玩一个小游戏。将家访的重心放在观察孩子、和孩子高质量的互动上,旨在快速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建立情感联结。孩子在熟悉的环境里、在亲人的陪同下,更容易和教师一起愉快地互动,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在正式入园前就成为孩子的新朋友。

2.把亲子适应性活动做成书——记录你的经历,再见已是老朋友

亲子适应性活动是教师和幼儿的第二次见面,此时离正式入园已经不远了。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第一次走进教室,第一次和伙伴见面,第一次在幼儿园里做游戏、唱唱跳跳、涂涂画画……可视为一次在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活动。以往该活动只作为入园适应的单独活动,缺少后续的延伸和再利用。

为了充分发挥亲子适应性活动的价值,后来教师在活动前后会布置任务:请家长拍照记录幼儿入园体验时的代表性事件,并在开学前经常和孩子一起翻看,回忆这段美好的体验。除此之外,教师会将从各个家长处收集到的照片制作成一本纪念手册,留待幼儿入托后在园翻阅。这感觉就像在陌生环境中突然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一定程度上能很好地安抚幼儿内心的不安与恐慌。

3.亲子晨间绘本游戏区——制造“愉快分离”机会,做懂他的真朋友

“入园哭”的本质是幼儿不想和家长分离,想要和家长多待一会儿。时间久了,哭变成了很多幼儿晨间入园的习惯。有些教师为了防止“十八里相送”,主张“快速分离”,即“抢下”家长怀里的孩子,让家长速速离开。但其实在“快速分离”之后,幼儿难过的情绪并没有恢复,那么如何才能帮助幼儿更平和地学会与家人短暂分别呢?

我们在班级门口设置了一个“亲子晨间绘本游戏区”,并提前把近期的绘本和相关游戏规则发给家长,使其提前熟悉内容和玩法。等到正式入园时,请家长先带着孩子聊一聊故事、玩一玩游戏,教师则在一旁耐心等待,并不时给予积极回应,给足幼儿情绪的缓冲期。诚然,刚开始时幼儿还是会因父母的离开而哭闹,但慢慢地也就养成了“玩一玩就再见”的意识和习惯,让分离也可以是快乐的。

猜你喜欢
晨间入园月龄
幼儿园小班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
湖州33月龄男童不慎9楼坠落上海九院对接“空中120”成功救治
提高育肥猪出栏率合理的饲养密度
不同月龄荷斯坦牛产奶量的研究
晨间咖啡
糊涂的我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论晨间谈话的重要性
宝宝入园巧加餐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