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视角下适宜性户外体锻环境创设探析

2023-08-28 23:22施岚徐玉兰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主持人创设儿童

施岚 徐玉兰

儿童视角强调在教育研究中凸显儿童的主体地位,采用能发挥儿童优势的研究方法,让儿童表达自己对生活世界的体验、认知和理解。幼儿园应创设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发展需要相适宜的环境,既尊重幼儿的差异,又能促进每一名幼儿在现有水平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现通过展示我园户外体锻环境创设优化策略的主题教研过程,来谈一谈如何基于儿童视角进行环境的儿童适宜性创设。

一、设疑导入显主题

主持人:本学期我们一直在围绕着户外体锻场地的规划、布置及材料提供进行实践和研讨。今天,我们围绕户外体锻活动的环境是否对幼儿具有适宜性及如何更具适宜性进行研讨。关于户外体锻环境的适宜性,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A:合适的,能够促进幼儿发展的、个性化的。

教师B:符合不同年龄发展水平的。

教师C:内容不过于难也不过于简单,幼儿面临一点挑战,但是可以达到的。

教师D: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和目标的。

主持人小结:大家讲的这些零零星星的点,我们把它们组合起来,其实就是适宜性的概念范畴。适宜性的户外体锻环境应符合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既要满足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又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促进他们的进一步发展。

二、经验分享促提升

主持人:近期大家对户外体锻场地及环境进行了多次创设改造,以适应幼儿的发展。现在,我们请中二班教师介绍一下他们的具体做法。

中二班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如何在户外体锻中支持幼儿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呢?我们经过几轮讨论后认为,设计适宜的户外体锻内容、创设适宜的户外体锻场地及环境至关重要,现结合我们班负责的投掷区谈一谈适宜性内容及环境的创设。

1.第一次团讨:投掷区可以怎么玩

我们把活动的主动权、决策权交给了幼儿,先向他们介绍了投掷区的皮球、沙包、轮胎、软棒、篮球架等材料,然后结合投掷区的功能引导他们一起讨论这些材料可以怎么玩。

幼儿A:把软棒拼搭成两个圈或者其他形状,两队人站在圈里面,不能出这个圈的范围,然后将球抛给对方。

幼儿B:把轮胎架子拼成一排,然后上面放轮胎,可以平放也可以竖起来放,这样就有高有低了,然后把球对着高高低低的洞洞扔进去。

幼儿C:把轮胎直接竖起来放在地上,然后再拿几个圈平放在轮胎中间,这样一个隔一个放,一高一低,然后玩投球。

幼儿D:我们可以穿着号码背心,按背心颜色分成两队,然后进行对抗,比比哪队背心上粘到的球少就获胜。

……

从幼儿的讨论中不难发现,他们不仅能根据投掷区的功能来想象和创设适宜的活动内容,而且能根据各种材料的特征通过拼搭、摆放、组合等多种形式来创设具体的活动玩法。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教师要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学习活动。因此,我们支持幼儿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投掷区环境进行创设,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获取经验。但是,有时想法是好的,真正尝试起来又会出现各种出乎意料的问题。

2.第二次团讨:遇到的问题及想到的办法

我们组织幼儿对第一次的尝试活动进行复盘:大家在自己創设的环境里尝试了活动,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呢?

幼儿F:我们的球有时会滚到沙池里或者更远的地方,捡起来很麻烦。

幼儿B:高的篮球筐一直投不进球,我试了好多次,只投进了2次,其他的都没进。

幼儿G:我们两队在对战时,边上软棒拼搭的圈会松开。我们又不能停下来修,不然会被对方打中,这样就输了。

幼儿C:两队的球不一样多,一个队的球很快就扔完了,而另一队的球很多,不公平。

……

幼儿说了很多在亲身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指南》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应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因此,我们决定把“球”抛给幼儿,引导他们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幼儿F:篮球架那边可以竖一块板,球就不会滚到沙池里了。

幼儿K:把高的篮球筐稍微调低一点,球就可以投进去了。

幼儿D:在软棒搭的圈边上站几个队员,负责捡球和维修。

幼儿B:两个队对战前要数好一样多的球,然后再开始对战,这样就公平了。

……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教育过程”的关键指标“师幼互动”中明确提出:“重视幼儿通过绘画、讲述等方式对自己经历过的游戏、阅读图画书、观察等活动进行表达表征,教师能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我们认真倾听了幼儿的心声,带着一颗学习的心看待他们的行为和需要,根据他们提出的办法对投掷区环境和材料进行了优化调整。

主持人:听了中二班教师的介绍,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教师B:适宜幼儿的体锻活动、环境和材料莫过于由幼儿提出来的、由幼儿参与讨论的、由幼儿自己改进的。中二班教师能和幼儿一起讨论、一起设计、一起调整,善于倾听幼儿的想法和需求,真正做到了“适宜性”。

教师F:在成人看来,有的活动很有趣,有的环境很适宜,但实际上并不是幼儿所需。中二班教师把主动权、决策权交给了幼儿,让他们思考投掷区可以怎样玩,支持他们进行尝试,并让他们自主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使投掷区的环境和材料日益适宜他们的需求。

教师H:活动好不好玩、环境是不是适宜,在玩之前谁说了都不算。中二班教师支持幼儿在尝试中自我否定、自我调整,直至创设出真正适宜他们的活动及环境。

主持人小结:由于中二班教师能从儿童视角看待户外体锻活动及环境创设,赋予幼儿充足的自主权、决策权,充分地尊重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户外体锻活动及其环境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使环境在不断调整优化中更加适宜幼儿的发展需求。

三、策略梳理共成长

主持人:除了上述我们总结的经验和策略外,大家对如何创设适宜性的户外体锻环境,还有什么好的策略吗?

教师B:材料备用策略。我觉得场地上可以放一些备用材料,这样幼儿随时可以根据体锻活动的需要进行增减。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对体锻活动的难易程度、材料的使用方式进行调整,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比如在玩“调小棒”游戏时,幼儿会不断地调整小棒的距离,让自己不断地挑战新的距离,从而适宜自己的发展需求。

教师H:资源整合策略。我们可以整合幼儿园内部与外部的资源,通过对资源的改造、重组、创新,应用于幼儿的户外体锻活动之中。比如对幼儿园的墙壁、围栏等进行改造,可创设适宜幼儿的攀爬活动。

教师I:创设表征区策略。我们可以开辟一块区域,让幼儿将自己的经验、收获通过绘画、前书写、手工等多种表征形式进行展示。其他幼儿可借鉴同伴的经验、方法对自己的活动进行改进。这既符合幼儿自主学习的逻辑,也能让教师更好地看到幼儿思维、表达等能力的发展。

主持人小结:从大家刚才谈到的策略来看,我们最重要的是要有儿童的视角,基于儿童的需求,创设适宜儿童的环境。让幼儿真正参与环境的创设,是儿童视角的重要体现。我们要整合各种资源供幼儿在活动中使用,并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优化和调整。这就需要教师学会倾听与观察,在仔细解读、层层剖析幼儿的基础上,用更专业的知识去引导和支持他们。

猜你喜欢
主持人创设儿童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