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游戏分享环节,助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2023-08-28 23:22刘宁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3年8期
关键词:分组支架环节

刘宁

游戏分享环节以谈话、讲述、讨论等语言形式为主,需要幼儿讲述游戏的经历、感受以及游戏发生、发展的过程。幼儿既要说清楚游戏的主题、时间、地点,又要说清楚游戏发生、发展、变化的顺序,甚至还需要与同伴、教师进行对话,将大家感兴趣或想进一步了解的细节表达清晰。因此,组织良好的游戏分享环节能使幼儿习得如何“倾听”与“讲述”的双重经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但当前幼儿园游戏分享环节尚存在“教师语言主导化——幼儿想说但不敢说”“组织形式单一化——幼儿想说却没机会说”“讲述场景静态化——幼儿能说却没逻辑”“表达内容形式化——讲述经验缺乏深度”等问题,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支持幼儿的语言发展。现就上述存在问题提出解决之策,以使游戏分享环节能真正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以幼儿为本,让游戏分享成为幼儿的舞台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也是游戏分享的主角。在游戏分享环节,教师应营造一种支持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心理氛围,不设置格式、不限定内容,给幼儿松绑,“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

1.信任幼儿,创造叙事表达的“说者”氛围

瑞吉欧教育谈到幼儿的一百种语言,认为幼儿有出人意料的异想天开以及成人想象不到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因此,在游戏分享前,教师首先要放下“计划→期待→实现”的预设,将“倾听”“理解”“回应”作为分享环节的主调,耐心发现、理解幼儿表达的内容,及时予以适宜的支持和回应。比如:优优在美工区制作了一棵紫色的小青菜,教师并没有立刻纠正小青菜是绿色的,而是请优优分享自己的想法:“妈妈给我做的菜是紫色的,而且紫色的菜很好吃,我要给妈妈做紫色的菜。”教师耐心倾听幼儿,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发现每名幼儿都有独一无二的想法。

2.观察幼儿,捕捉叙事表达的话题和活动

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每一位教师要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如同鹰眼一般敏锐,能观察到儿童最细微的动作,方能探知儿童最殷切的需要。”教师要先仔细观察幼儿“说”的意愿,然后再走近个体观察幼儿“说”的内容,进而捕捉幼儿愿意讲述的话题和活动。比如:鹏鹏在建构区遇到了长积木不够的问题,在尝试了各种方法后通过自制一条纸板解决了问题,成功搭建出高架桥。教师观察到这宝贵的一幕,邀请鹏鹏分享自己的游戏,并展示了鹏鹏的作品,使他获得了成就感和自信。

二、组织形式多元,让游戏分享提供多个发展契机

幼儿的分享需要经验、现场的支持,也需要表达的机会与场合。“集体说”给幼儿提供叙事表达的完整环境,“现场说”为幼儿提供经验提炼的视觉依据,“小组说”为幼儿提供了均等表达的机会。教师应善于利用游戏开展中的各种机会,让幼儿进行形式多元的分享活动。

1.“集体说”,叙事表达有仪式感

“集体说”为幼儿提供了在集体面前正式讲述的语境,幼儿的叙事表达少了随意性,更加正式。他们在自己表达和观察同伴表达的过程中知道游戏分享时要面对听众、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说明要点等。

2.“现场说”,叙事表达有了结构

“现场说”是游戏结束后保留游戏现场,让幼儿在游戏现场进行分享交流。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直观的现场能够帮助其回忆游戏过程,描述游戏细节,连贯、完整地表达游戏过程以及重点内容。比如:中班的豆豆在公共游戏区扮演了甜品店里的厨师,她给娃娃家的宝宝做了蛋糕,随后又和表演区里的小朋友表演了故事《小熊请客》,其间还和同伴发生了冲突。连续讲清楚三件事对中班幼儿来说具有挑战性,豆豆在分享时讲不清相关事件,她便带领教师和小伙伴到现场进行讲述,现场的道具、场景帮助她轻松地讲清楚了三件事。

3.“分组说”,叙事结构在“说”中完善

语言能力需要在应用中发展,“分组说”能扩大分享交流的受众面,为更多幼儿提供听、说的机会。分组的基础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过程的观察与权衡,一般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分组:一是按区域进行分组,分享的幼儿对游戏内容熟悉有助于更好地交流;二是根据幼儿对分享话题的兴趣进行分组,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分享交流的几个话题,让幼儿自主选择话题进行分组。

三、提供适宜支架,提升幼儿叙事表达技巧

支架理论认为,幼儿的学习既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成人适时介入、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过程。游戏分享过程中,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支架,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叙事表达能力。

1.语言支架,丰富叙事表达的主题

游戏分享环节,教师的语言回应需更具有目的性、层次性、标准性。通过有目的的提问、开放性的引导、丰富的标准语言,教师能够促进幼儿的叙事表达,帮助幼儿获得更加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比如:当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一只小鸟时,教师可以追问“除了用纸外,你还用了什么材料”“小鸟的头用了圆形的卡片,它的尾巴是用什么形状的磁力片拼搭的”等,从而引导幼儿围绕小鸟的制作过程进行材料、方法等的介绍。

2.材料支架,增加叙事表达的细节描述

幼儿在分享游戏细节如建构的动物园大门形状、作品的使用材料时,经常不知道怎么去描述,听的幼儿也会因为听不清、听不懂而失去耐心。此时,教师提供照片、视频、实物等材料作为支架,帮助幼儿更好地讲述。比如:小班的浩浩在建构区搭了一个动物园,教师在他讲述时播放了作品的视频。浩浩一边看视频一边清楚连贯地讲述自己使用的材料以及搭建的过程,听的幼儿也身临其境,一边观看、一边轻声讨论,共同获得语言能力的发展。

四、提供情感润泽,升华叙事表达的乐趣

1.互动性讲述,让情更“浓”

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游戏分享自身就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支持,也是对幼儿语言的唤醒和幼儿语言表达的激励与鼓舞。幼儿在分享中会经常抛出游戏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或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回应,提供材料、情感、方法上的支持,或可引发新的游戏主题,或可推进游戏向更高水平发展。游戏分享结束后,教师投以欣赏的目光、掌声或是鼓励的拥抱,都将点燃幼兒浓浓的讲述热情。

2.赏识性评价,让情更“正”

赏识性教育能给幼儿正向激励,鼓励性的评论或认可幼儿的叙事表达评论都将使幼儿的叙事表达行为持续。在幼儿分享结束后,教师可用赞美和表扬来对幼儿的叙事行为进行评论,如“你的声音很响亮”“你讲述时很有礼貌”以表达对幼儿的认可。教师也可对幼儿的叙事内容进行鼓励性的评论,如:你搭了两层的高架桥真了不起,你能不能搭建三层的高架桥呢?这样的评价方式不仅让幼儿清晰地知道自己已经做了什么,还会自然地引导幼儿思考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并使幼儿的叙事表达能力在教师的鼓励下获得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分组支架环节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星敏感器支架的改进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