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明白 想得仔细 答得巧妙

2023-08-29 07:23王越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2023年8期
关键词:未闻杨氏夫子

王越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读好句子中的停顿,背诵课文。

2.通过细读课文,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之处。

3.在品读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聪惠”不仅是聪明机智,还有懂事、有礼貌等特点。

4.体会杨氏之子的思维过程,

知道“听得明白、想得仔细、答得巧妙”能够达到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结合单元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导入本课。

有人说懂幽默、会幽默的人一般都很快乐。欢迎走进快乐的第八单元,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用心去体验智慧带给我们的快乐。在古人的故事和作家的笔下感受风趣的语言。在文本阅读中探寻思维

的火花,感受世人的智慧。让我们走进本单元的课文,开启快乐之旅吧。

1.看图猜课文,了解课文出处。

出示《孔融让梨》和《王戎不取道旁李》两个故事的插图,之后了解《世说新语》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课件出示《世说新语·笺疏》和《世说新语·雅量》。

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篇来自《世说新语》的故事,题目是《杨氏之子》。

2.板书课题,读懂课题。理解“之子”的意思,尝试运用。示例:介绍自己,介绍同桌。

(设计意图: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这在教材中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选编自《世说新语》中的文章了,回顾旧知,进而整体了解本课选文的特点,为后面阅读理解人物特点奠定基调。)

任务一    读懂整体,了解大意

1.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文言文比较难读,遇到不通顺的地方多练习几次。有不会的词语圈画出来。

2.结合之前所学,说说你在读懂故事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生说,师相机出示。)

(1)理解“甚”。——课外古诗文积累

(出示:可愛者甚蕃、渔人甚异之)

(2)理解“聪惠”。——课下注释

通过课下注释知道了“惠”同“慧”,表示聪明伶俐的样子。

(3)理解“诣”。——多读理解“诣”指拜访。

(4)理解“乃”——同质文类比

联系上下文可知“乃”是“就,于是”的意思,出示《桃花源记》中的“见渔人,乃大惊”一句进行类比。

(5)做动作理解“示”的意思。

(6)随机处理“应声答曰”“家禽”等词语的意思。

(设计意图:《杨氏之子》是五年级最后一篇文言文课文,经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经验。处理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是文言文学习的必经之路。在此将以往学习过的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进行梳理和汇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如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补充说明;同时通过同质文的类比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能触类旁通。)

3.理解文章基本意思后,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讲故事。

4.读懂整体,就能更好地读出理解,谁愿意用朗读把故事展现一遍?(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断句)

任务二    读懂细节,感受“听得明白”是对话的前提

1.疏通全文,师生对答。

故事讲的是哪国的孩子?他今年多大了?——梁国杨氏子九岁。

这个小孩有什么特点?——甚聪惠。

有一次家里来了客人,是谁,来干什么?——孔君平诣其父。

结果怎么样?——父不在,乃呼儿出。

这个孩子会招待客人吗?他是怎么做的呢?——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君平见到杨梅后做了什么?——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杨氏之子又是如何对答的呢?——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分析对话,发现关系。

(1)学生汇报过程中,进行梳理和反馈。

杨    杨梅    君家果

孔    孔雀    夫子家禽

师:通过横向观察,你发现这两个人的对话是针对什么开玩笑的呢?

预设:是针对双方的姓氏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来开玩笑的。

(2)指导读出孔君平调侃的语气。

师:孔君平和杨父是多年的好友,自然是知道杨氏之子的聪慧过人的。此时这番调侃你认为应该是什么语气呢?

生汇报:长辈对晚辈的怜爱。

师:那么你认为孔君平在说

“此是君家果”时,他的表情会是怎样的?他会做什么动作呢?请试着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读出这种感觉。

学生尝试读出长辈的慈祥和幽默之意。

(设计意图:在多次读文的基

础上,学生能够体会到孔君平是在拿杨家的姓氏和杨梅果开玩笑。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人物对话是充满善意与慈爱的,是长辈对晚辈怜爱的对话。因此对人物情绪的正确把握,能够为后面理解“未闻”和“夫子”等体现杨氏之子的睿智与礼貌做好铺垫。)

任务三    读出言外之意,感受“想得仔细”才能“答得巧妙”

1.“聪惠”来自于想得仔细。

出示图片及文字,对比杨梅和杨氏之子、孔雀和孔君平之间的关系。学生汇报孔君平和杨氏之子在姓氏上做文章。

师:既然是杨梅和杨氏之子都有一个“杨”,那么孔君平和什么都同样有“孔”呢?

探寻思维过程:

既然,杨——杨氏之子——杨梅果,这是孔先生的问话逻辑,那么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是不是应该是孔——孔君平——孔雀呢?用对方的言语方式回应对方,正是这段对话的妙处。于是想清楚对方的问话逻辑,我想杨氏之子此时已经想好了应答的语言。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聪惠”来自于答得巧妙。

师:想明白了说什么还只是第一步,如何说却能体现出不同的素养。让我们看看杨氏之子是怎么回答的。出示: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这句话不长,可是深意却不短,可谓字字珠玑。谁能体会其中的深意?

预设:

(1)应声——表示脱口而出,

复杂的思维过程在杨氏之子脑中只一闪念便做出了决定。

(2)对比朗读“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和“孔雀是夫子家禽”,体会杨氏之子表达的委婉和含蓄。

(3)夫子——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被人称为“孔夫子”;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被人们称为“孙夫子”,在古代对有知识、有品德的人都敬称为“夫子”,这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对孔君平的敬重。

老师查了一下:“聪惠”还包含仁爱、善良、温顺的意思。此时你能理解杨氏之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请你带着自己的理解、带着表情再来读好这句话: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聪”字的妙解。(出示)

“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通過比对杨梅与杨氏之子的关系,杨氏之子应声对答孔雀和孔君平之间的联系,得出只有“听得明白,想得仔细,答得巧妙”才能产生幽默的表达效果。(出示:随机应变见幽默)

师:请同学们看这个“聪”字。古人说“耳聪目明”,听得明白是聪明的象征。只有听得清楚,(板书:耳)加上想得仔细,(板书右侧的“心”)再加上看得真切,说得巧妙,(板书右侧的点撇和“口”字)才能体现巧妙的思维,才能体现聪惠的大脑,才能体现个人的智慧啊。

4.触类旁通,练习表达。

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样作答呢?

出示“柳”姓和“梅”姓,想象如果来人是这两位其中的一位,也这样调侃杨氏之子时,他会如何应对呢?

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______。”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探究杨

氏之子的思维过程的主要部分,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对杨氏之子睿智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杨氏之子之所以给人以智慧的感觉以及应答的得体,源自于听得明白、想得仔细、答得巧妙。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了解杨氏之子的思维过程以及言语逻辑,体会古人的智慧和言语的幽默。)

任务四    类文阅读,拓展视野

课件出示《世说新语》中另外一篇文章《汗不敢出》,体会听得清楚、答得巧妙带来的表达效果。

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幽默的人都有共性特点:认真倾听对方的发言,并且思维非常敏捷,这样才能表达得更加幽默,如果能做到彬彬有礼那就会更让人喜欢了。有人说《世说新语》是“名士的教科书”,当我们打开这部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

杨修才思敏捷

钟士季巧问妙答

谢道韫咏絮才女

荀巨伯为友舍命

……

这一个个故事如同灯塔,照亮了一代代人,难怪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把这本书作为自己的枕边书,希望同学们也能喜欢这本书并去认真地阅读。

(作者单位:黑龙江哈尔滨市香坊区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   张   茹

猜你喜欢
未闻杨氏夫子
夫子的挑战
中华猕猴桃新品种‘杨氏金红50号’在河南的引种表现及关键栽培技术
黄文军
Fort Besieged
动漫梗《未闻花名》——你因何而落泪?
夫子之文章
一个坏官员导致冤假错案
夫子亦“愚”
日防卫相“未闻”废除文官统制反对声
《针灸大成》中“杨氏医案”的灸法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