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创新与探索

2023-08-29 15:12吴双李毅李正旺
关键词:课程考核思政元素

吴双 李毅 李正旺

摘 要:在经济学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政教学既是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时代需要培养德才兼备大学生的必然选择。课程思政应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有始有终,贯穿全程。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中虽具挑战性但意义重大,有待突破。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创新中需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以风险管理类课程为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中的具体实践,为经济学专业课程开展思政教育考核提供参考。

关键词:思政元素;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

“理性人”假设是经济学专业课程的基本前提,多数经济学类课程的主流思想和理论都是来自西方,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极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影响而陷入唯利是图、盲目崇拜或一概肯定的价值误区。因此,在此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经济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同时,能够读懂中国的国情,讲述中国的经济学、中国的发展观,不仅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能够培养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因此,在经济学课程中开展思政教育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也是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的依据。如何有效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考核体系之中一直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一大难点,也是检验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如何将思政元素真正融入到课程的考核之中,需要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借助科学、有效、多元化的创新型考核手段。

一、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创新原则

(一)课程思政考核需结合专业特色,精准匹配专业人才培养需求

经济学专业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同时兼有应用经济学的属性,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经济学专业教学不仅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掌握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而且要求本专业学生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当今社会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前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近代以来最具革命性的变化,世界范围呈现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和趋向的重大态势。作为经济学专业人才,肩负着国家经济改革发展的重任,不仅要具备厚德博学的知识储备,并且还要有经世济民的理想抱负。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中,不仅要加强经济学理论基础的考核,同时应该考查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趋势。不仅要强调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加强学生对国情、社情、民情的关注热情,通过创新考核方式,鼓励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积极主动去探索“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的社会经济问题。注重将学生的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以考促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立德树人是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而立德树人的关键应是“以人为本”。在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即是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中来,为学生所用。因此,在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注重课程知识的传授,而不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领悟与反馈。课程教学的考核首先应该遵循从学生中来,课程考点设置不能脱离了学生所缺、学生所需。在日常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易错的、普遍反馈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学生较为关心的社会问题以及学生较匮乏的专业素养和能力的考查。此外,为学生所用是课程考核的目标导向。经济学专业课程不仅需要关注专业知识的理论性,同时需要强化知识的应用性,即学生积极主动地运用经济学理论解释和解决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考试并不是整个教学环节的终点,如果创新考核方法得当,它甚至可以成为学生开启在新的领域进行探索研究的起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醒学生学习的自驱力,而这才是高等教育的初衷。因此,强调以考促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创新考核方式的重要原则之一,也是课程思政效果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被动性课程思政输入转化为主动型思政素养提升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形成多元化考核评价指标,塑造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因此,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高校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必经之路。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也对高校课程思政的教学考核方式提出了新要求新方向。单一化的、唯考试的考核方式并不能匹配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需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必须借助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指标,注重全过程考核,实现全方位考核。教学全过程考核强调将考核贯穿到学生的课前、课中、课后整个时间线中,将各个环节的考核方式、分值比重,考核标准、考核效果纳入到考核评价指标中。全方位考核强调对学生考核不仅仅是学习成果,还包括个人能力、道德情操、爱国情怀、理想信仰等等育人标准的全方位考察。全方位考核契合课程思政的内在要求,是课程思政考核方式所必须遵守的重要原则之一。因此,基于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课程思政的考核方式必定是多元化、多维度的。

二、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探索:以风险管理类课程为例

基于前文提出的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创新原则,以金融风险管理、风险管理与保险、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等“风险管理类”课程为例,探索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具体实践。

(一)合理设置考核比例,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

基于思政元素融入課程考核的要求,以往的简单考核比例的设置已经不能满足课程考核要求了。在考核比例的设计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将平时成绩的比重设置为50%,考试成绩的比重为50%。对于平时成绩构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包括课堂考勤(10%)、课堂表现(20%)、第二课堂(20%)。而其中对课堂表现的考核包括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次数,学生就某一选题进行课堂讨论以及学生小组活动的表现等等。对第二课堂的考核就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学习风险管理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能够运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就现实中的经济现象和问题,撰写一篇小论文;第二,可以就某一社会问题或者现象,运用所学风险管理知识,拍摄一段小视频进行解答或者进行风险意识的宣传等等;第三,在老师的专业指导下,应用风险管理的理论知识,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大学生科研获得立项;第四,就某一感兴趣的与课程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自主性的社会调查活动。

在设置好各个考核部分的构成以后,便需要构思如何将思政元素全方位融入各个考核环节之中了。首先,对于常规性的期末考试部分,在考题的设置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题的方式增设一些对学生价值观、风险观、职业道德、创新意识的考核。具体而言,可以设置案例分析题举例如下:根据巴林银行倒闭的案例,请结合所学课堂知识谈谈作为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风险知识和意识(旨在培养职业道德感、强调经济学专业学生应具备风险识别能力)、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爆发以来,我国所采取针对疫情风险的管理方式,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公共卫生风险管理手段的科学性(帮助学生理解国家防疫政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增强国家荣誉感)、请分析马云在上海外滩金融论坛论断违背了风险的哪一特征,请问中国有没有系统性金融风险?(帮助学生理解风险的客观存在性,正确认识唯物主义世界观)等;可以设置论述题如下:试阐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含义,谈谈我国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有哪些?你们应该作哪些准备?(关注国内外形势,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请应用本课堂所学知识和理论,对自己、家庭或班集体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考查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

其次,对于在课堂讨论的选题中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讲述中国故事、中国国情、中国式风险管理方式,唤醒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结合风险管理类课程的知识结构特点,将思政元素融入经济学专业课程考核的具体实践中。例如,在讲述动态风险的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人口老龄化这一动态风险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以帮助学生理解国家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我党执政为民的决心、增强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在讲述风险分类这一知识点时,鼓励学生讨论环境污染风险对我们的危害及其应对策略以唤醒大学生环保意识,理解“双碳”政策,体会大国责任与担当。在讲述社会风险时,可以电信诈骗为例,组织学生讨论电信诈骗的危害和新形式,结合风险管理知识谈谈防范措施以提高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远离诈骗。

最后,在拍摄课程相关小视频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传递正能量、普及专业知识帮助大众消费者避开误区等,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成就感。在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大学生科研项目方面,激励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思考民生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二)重视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全面发展

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要做到自然而然、恰到好处,避免生搬硬套、过犹不及。思政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第一课堂,单一的教学形式、枯燥的教学内容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和排斥心理,完全依靠第一课堂的方式并不能将思政教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动能。因此,借助“第二课堂”活动,提高专业课程的生动性、丰富性和趣味性,既能够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率,也是检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第二课堂”的考核中呢?首先,确定考核比重,将第二课堂纳入到整个课程考核中,以此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第二课堂中。其次,制定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指明方向,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热情。比如,在体会人口老龄化风险这一话题,可以鼓励学生亲自去养老院参与志愿者服务;鼓励学生在社区开展风险意识宣传,解答居民在購买保险或理财产品中的困惑;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让学生养成关心社会政治的好习惯,用自己所学知识为社会问题建言献策。最后,鼓励学生分享汇报自己在第二课堂的心得体会,引起更多其他同学的共鸣。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二课堂的体验,参加完第二课堂的学生可以回到第一课堂中给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在第二课堂中成长和感悟,通过同龄人之间交流与分享会进一步增强和放大课程思政的效果,而这种效果是通过第一课堂的传授所无法实现的。

(三)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课程考核,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教育中,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课堂效率。现代信息技术赋能课程考核可以贯穿到整个授课环节之中。在课前,可以通过学习通和QQ建立课程学习群,在每节课开始前,通过学习通发布与本次授课内容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提前思考。在课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图片和视频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并且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借助精选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沉浸在思政教育中。充分挖掘学习通等各种线上教学软件的功能,适时地发布抢答题、讨论题、投票题等方式,调动学生课程参与积极性,实时快速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思想动态。课后,创建网络辅助课,在学习平台上分享课程相关的学习资料、视频和练习题。定期转发分享与本课程相关的国家重大政策、重要新闻等。此外,通过加分项设置来鼓励学生拍摄积极正面有价值的、与课程相关的小视频。学生可利用在课堂上所学的专业知识,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做出解答并制作成小视频,使其对课程专业知识领悟更加深刻,同时通过小视频科普专业知识,传播正能量,实现第二课堂的效用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许谨良.风险管理(第5版)[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

[2] 李志明.“中坚青年”的群体形象和时代机遇[J].人民论坛,2022(8):14-17.

[3] 杨淑玉.课程思政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1(48):153-156.

[4] 吴双,李毅,李正旺.风险管理类课程思政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3):145-147.

[5] 刘红凛.技术革命驱动政党转型发展:历史逻辑与当代演绎[J].政治学研究,2021(6):128-139.

基金项目:湖北经济学院校级教研项目“中国共产党应对风险挑战的历史经验融入经管类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实现路径研究”(SZ202203)

作者简介:吴双(1989- ),女,湖北仙桃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风险管理与保险;李毅(1975- ),男,重庆人,湖北经济学院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保险市场;李正旺(1974- ),男,湖南新化人,湖北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教学与理论。

猜你喜欢
课程考核思政元素
信息类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其运用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融合课程思政元素创新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大学语文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大学语文》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研究
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经济学》教学探索
英语词汇学教学之初探
形成性评价在高校生物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的应用策略
物流设施与设备课程的考核模式因素分析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