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中的教育强国建设经验分析

2023-08-31 01:22曾文婕陈鲜鲜王永丽蒋慧芳邝艺敏赖静
基础教育参考 2023年8期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教育公平科技人才

曾文婕 陈鲜鲜 王永丽 蒋慧芳 邝艺敏 赖静

摘   要:世界多个国家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第一,通过改善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關注弱势群体改善学生处境和重视技术公平消除数字鸿沟,有力保障教育公平。第二,通过构建完备多样的教育体系、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制度,有效提高教育质量。第三,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加强科学和工程教育、实施天才儿童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和拔尖人才,满足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需求。第四,通过广泛吸引留学生、拓展教育出口市场、引进国际化人才和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持续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关键词:教育强国;教育公平;科技人才;拔尖人才;教育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1128.2023.08.00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虽然学界对教育强国的定义仍有一些争论,但是“全过程的教育公平、高质量的教育水平、适切性的服务能力”[1]作为教育强国的基本内涵,已成为普遍共识。同时,在全球化时代,“在各种国际比较中处于领先地位,具有比较高的话语权和比较广泛的影响力”[2]也是教育强国的应有之义。根据全球视域下教育强国建设指数的测算结果,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以色列、芬兰、德国和荷兰等国属于全球性教育强国,英国、爱尔兰、新西兰、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国属于区域性教育强国[3]。本文从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服务能力和教育国际化四方面,考察和分析上述国家建设教育强国的经验,以期为我国加快建成教育强国提供一定参考。

一、保障教育公平

保障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整体来看,世界各国主要通过改善薄弱学校、关注弱势群体、重视技术公平等方式,着力缩小校际差距、改善学生处境和消除数字鸿沟,进而保障教育公平。

(一)改善薄弱学校,缩小校际差距

1.明确薄弱学校认定标准

为使薄弱学校改善工作有据可依,多个国家制订了相应的认定标准。例如,英国薄弱学校的认定指标包括考试成绩、辍学率、义务教育结束时的升学率、符合申请学校免费午餐(为低收入家庭儿童提供)的学生比例、犯罪学生比例、吸毒学生比例、学校设备及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比例,这八方面的评估结果落后于全国平均标准,即为薄弱学校[4]。美国各州通常以阅读和数学统考成绩为基础,通过综合分析学校统考成绩、入学率、退学率、保持率、年度改进等指标认定薄弱学校[5]。法国以学生考试成绩、毕业率和辍学率为标准认定薄弱学校[6]。

2.加大薄弱学校资金投入

多个国家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在美国克林顿执政期间,联邦政府曾向国会申请620亿美元的拨款用于全国薄弱学校改革[7];肯塔基州设立人员发展基金,1999—2000学年提供了1500万美元用于教师培训;德克萨斯州于2000—2001学年为教育服务中心共拨款9370万美元,用于薄弱学校改造[5]。新加坡对薄弱学校的投资采用基于需求的原则,以幼儿园为例,新加坡教育部将资金向成绩不佳儿童或来自弱势家庭儿童较多的幼儿园倾斜,以此缩小幼儿园之间的差距。2016年,澳大利亚教育部发布“优质学校,优质成果”文件,提出根据学生的基本需要,建构简单而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模式,通过改善学校的技术条件和师资水平,提高弱势群体的读写能力、计算能力、科学技能等基本素养[8]。

3.提升薄弱学校师资力量

一是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物质待遇。“为美国而教”项目为鼓励优秀大学生到落后地区和薄弱学校从教,提供了1,000~6,000美元的个人无息贷款,从教两年者还可以获得共计9,450美元的奖励[9]。日本对相对偏僻地区的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津贴,包括地域津贴、通勤津贴、住房津贴、赴任津贴等[10]。法国对初次分配到“教育优先区”(学校地理环境、学生社会环境、学校内部环境落后的地区)工作的教师,提供每人每年12,594法郎的特殊补贴,连续补贴三年,对于愿意前往“教育优先区”任教的教师,每年每人给予6,741法郎特殊补贴[11]。

二是增加薄弱学校教师职业发展机会。美国为薄弱学校教师提供可顺次上升的职业阶梯。例如,纽约州部分地区在薄弱学校实行“从教生涯”计划,新教师在前四年为见习教师,在此期间通过进修获得硕士学位和终身任教资格后成为专职教师。此后,头衔不断提升,工资和其他待遇也随之上涨。该计划实施10年,95% 参与该计划的教师都能安心留校任教[12]。英国“国家教学服务计划”规定,参与这一计划的优秀教师将享有政府给予的优惠待遇以及今后在职业发展、职务晋升等方面的保障。

三是改善薄弱学校教师工作条件。例如,英国在教育行动区①推出了家庭行动计划,建立家校联系制度、设立家校联络员,减轻教师压力。美国通过推行小班教学、减少每日上课时数、配备教师助手及尽量不让教师从事教学之外的杂务等措施,减轻教师负担[12]。

(二)关注弱势群体,改善学生处境

一是为弱势群体学生提供差异化支持。充足的支持是确保弱势群体教育公平的条件,但由于资源有限且每个弱势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提供差异化支持成为各国共识。例如,英国向残疾大学生或研究生提供的残疾学生补贴,金额多少基于对学生实际需要的评估,补贴用于支付学生因残疾而需要额外获得帮助的费用(如专业设备、手语翻译、专业笔记记录员等)[13]。新加坡教育部于2018年发起“提升学生生活和激励家庭工作组”(Uplifting Pupils in Life and Inspiring Families Taskforce,UPLIFT)计划,采用加强学生课后托管、社交和职业指导、心理辅导等措施,帮助经济贫困学生提高学业成绩或参加课外活动培养非认知素养(如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澳大利亚对弱势群体补贴的考量标准有残障程度、社会教育劣势程度、英语熟练度、学校地理位置的偏远指数、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峡岛民学生的占比、学校规模大小等,据此确定资助金额[14]。

二是为弱势群体家庭提供个性化支持。为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减小经济因素带来的早期差距,澳大利亚对早期教育阶段儿童提供儿童保育补贴(Child Care Subsidy,CCS)和额外保育补贴(Additional Child Care Subsidy,ACCS),前者帮助家庭支付托儿费,后者为面临儿童保育困难的家庭提供额外费用补助。补贴额度因家庭而异,要衡量儿童家庭的收入,需要照料的儿童的数量、年龄以及保育活动参与频率与类型。新加坡UPLIFT计划对家长提供支持和激励,UPLIFT志愿者以家访和定期电话的方式与家长联系,帮助他们了解各种社会援助,使他们能够克服挑战和障碍,支持子女的教育。新加坡還向私立学校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1000新元的UPLIFT奖学金,以鼓励家长送孩子上学[15]。英国通过为弱势群体家庭提供工作、培训机会,在社区设立和增加育儿中心、建立基本的医疗服务中心和残疾儿童康复中心,在社区中心或图书馆开展“课外养育计划”,成立早餐俱乐部、课后俱乐部等,为弱势群体家长提供育儿支持。同时,英国注重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支持,如对领取免费午餐的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对英语语言交流有障碍的移民学生提供双语的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及时跟上学校教学[16]。

(三)重视技术公平,消除数字鸿沟

一是确保数字教育的可及性。在软件方面,通过开发国家级在线学习平台,提供在线学习资源,保障每个学生能公平地接受优质教育资源。例如,新加坡开发了面向全国学生的“学生学习空间”(Student Leaning Space)。在美国,奥巴马政府2015年发布的《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提出,为乡村偏远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在硬件方面配备数字学习的基本硬件条件。2022年,美国教育技术办公室发布《促进全民数字公平》报告,提出“为学习者提供能带回家的热点和设备,公共空间提供免费的网络,启用带有无线信号的公交车,学区与政府合作安装宽带,为学习者免费接入”[17]。

二是提高数字学习设备的可负担性。尽管有国家开发的课程资源平台和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但如果学校或学生没有设备,则难以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为此,一些国家为学校或学生配备数字设备。例如,新加坡自2020年就开始向所有符合条件的中小学生(包括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发放200新元额外补贴用于购买数字设备[18]。美国《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提出“给教育者、学校领导者和管理者提供专业学习工具、设备、内容和资源”。

三是提升师生数字素养。美国《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提出,投入约8.49亿美元改善教育技术的使用;2016年发布的《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不仅要缩小数字鸿沟,还要缩小数字使用鸿沟,即缩小利用数字技术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的学生之间的差距;2022年发布的《促进全民数字公平》报告提出“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为教师提供数字技术方面的培训、资格认证、咨询服务,选拔熟练使用数字技术的人员提供服务”等要求[17]。新加坡自2020年开始实施教育技术计划,强调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19]。

二、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教育强国,必须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完备多样的教育体系以提升整体国民素质和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高质量的教育发展提供支撑,建立完善的教育质量评估制度以保障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一)不断优化教育体系

纵观各世界教育强国,其共同特征之一就是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备教育体系,注重提升全民素质,不断优化劳动力素质结构。在建立完备教育体系的基础上,许多国家在各教育阶段设置了多种类型的学校,以满足国民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提高教育的国民满意度。例如,英国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有四种类型:普惠性的儿童中心,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保教、健康管理、信息咨询和育儿培训等一站式服务[20];家庭保姆式机构,其居家式环境有利于帮助低龄段儿童更快适应保教活动,而且可以为家长提供更为灵活机动的早期教育服务时间甚至根据家长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专门的幼儿园和托儿所,专注于儿童早期的保育和教育;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方便儿童在居所附近获得学位,并且有助于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学习[21]。以色列义务阶段学校分为四种不同的轨道:公立世俗犹太人学校、公立宗教犹太人学校、极端正统犹太教学校和阿拉伯(含德鲁兹)学校[22];还有一些私立学校,主要满足特定群体的需求,如有基于家长需求的民主学校或基于其他国家课程的国际学校。美国高中的类型也呈多样化趋势,包括综合高中、学术性中学、职业中学、磁石学校、选择性学校等,其中综合高中占大部分,综合高中内部又有普通科、职业科、学术科的专业分化,为学生个性、创造力、独立思维、专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

(二)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1.严格筛选优秀生源从教

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质量,各国通过提升教师学历门槛、提高入学选拔标准等方式,选择与保障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的优秀生源。一是提升教师学历门槛。例如,芬兰要求中小学教师都要接受研究生教育[23],法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学历要求是教育硕士(3年本科加2年硕士)[24]。二是提高入学选拔标准。例如,芬兰师范专业的入学考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考察批判思考能力、是否热爱教学、是否具有评估教育科学的能力;第二阶段主要观察是否真正具有教育教学才能并热衷于教育工作,每年仅有10%~15%的申请者能够成功[25]。韩国指定13所院校培养小学教师,招收数额由教育部统一制定,保障前5%的高中毕业生进入师范专业,成为小学教师[23]。

2.创新教师教育实践模式

为了加强职前教师的实践学习经验,各国对教师教育实践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例如,法国开发了循序渐进的实习模式。将硕士两年的教学实习分为观察实习、陪伴实习和责任实习三类,以提升“准教师”的教学能力。这三类实习安排由表及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加拿大高校探索出三种主要的教育实习模式:一是曼尼托巴大学的“3+2”教师培养模式,采用“理论在前、实践随后”的方式,学生先学习理论,再进行教育实习;二是麦吉尔大学采用的“实践在前、理解随后”模式,学生先进行教学观摩,再接受理论指导;三是新不伦瑞克大学的一年制连续性职前教师培养,采用“实习理论同步进行”模式,职前教师8月进入中小学实习,同时进行大学的课程学习,将实习贯穿于整个一年的职前教师培养中[26]。

3.出台教师专业标准与发展框架

为了引领教师终身专业发展,明确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和路径,各教育强国出台了教师专业标准和发展框架。 《澳大利亚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专业水平进行了纵向和横向的划分。纵向上,教师的职业发展阶段区分为合格教师、熟练教师、高水平教师和领导型教师四个不同阶段。横向上,形成“领域—标准—聚焦点”三级结构,教师专业领域分为专业知识、专业实践和专业参与三个领域,同时三个领域细分为七个标准,这些标准又细分为37个聚焦点,清晰呈现教师专业发展的进阶表现。英国教育部发布《世界一流教师发展方案》,根据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及岗位将教师划分为四个类别:实习教师;初任教師;资深教师与中层领导;高层领导、校长与行政执行领导。针对每类教师的不同需要,安排相应的发展框架与培训内容,致力于打造贯穿教师生涯全过程的专业发展“金线”[27]。

(三)改进教育质量评估

1.建立高效专业的教育评估机构与团队

在评估主体上,相关改革举措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是组建独立高效的全国教育评估机构。例如,英国成立教育标准局,负责主持全国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督工作。该机构独立于教育部,有专门的拨款经费,直接对英国议会负责,向议会提交全国的教育督导评估报告,而且具有问责权而不是单纯的监督权。英国所有学校都必须接受教育标准局的督导,未达标的学校需要进行整改甚至封校。英国教育部官网每年都公示该局发布的中小学校教育督导评估报告,让纳税人和家长了解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以及这些投入在学校办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效益、效能和效果[28]。芬兰成立芬兰教育评估中心,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统筹负责各级各类教育的外部评估工作,其基本任务是为教育发展提供证据支持的评估信息进而改进整个教育系统[29]。二是建设专业的教育质量评估团队。爱尔兰教育和技能部下设的教育督导局汇聚多学科、多领域的专业人才,组建了以教育测量与评价专家、课程与教学领域专家、有经验的教育管理者及专家型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化团队[30]。英国强调督学的“专业判断力”对教育质量评估的重要性,建立了严格的督学筛选、聘任和过程管理措施。

2.制定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估标准与指南

开展教育质量评估与监督工作,需要科学的评估标准作为依据,还要有相应的指南或手册来提供具体指导。芬兰发布各教育阶段的评估指南、建议和手册,具体包括《幼儿教育与护理评估的指南与建议》、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习成果评估指南》和《高等教育机构质量体系审核手册》等。爱尔兰发布《早期教育检查指南》(2016、2018、2022年版)、《关注我们的学校:小学质量框架》(2016、2022年版)、《关注我们的学校:中学质量框架》(2016、2022年版)等,这些指南随时代变化而更新,成为教育督导组、学校、教师开展工作的指导标准。英国也发布了《学校检查手册》,明确提出从教育质量、行为和态度、个人发展、领导和管理四个维度对学校进行评估,以杰出、优良、需要改进、薄弱四个等级代表学校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表现水平[31]。

3.开发类型多样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

各国开发了类型多样的教育质量评估模式,以实现不同的评估目的。例如,英国对职业教育机构的督导评估模式包括全面检查、短期督导评估、监察探访、调查和研究访问四类。其中前两类是常规督导,后两类则为突击检查[32]。荷兰遵循分类督导评估原则,实施差异化和个性化的督导评估。一是对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实施差异化的督导评估安排。荷兰督导局每年定期对全国中小学校进行风险分析,以检查学校质量低于国家标准的情况。如果未发现学校存在任何潜在风险,督导局就充分信任学校质量,对其实施基本督导(即四年一次进校考察);如果学校质量不佳,督导局将选取与学校质量领域密切相关的评估指标,对其实施定制式督导,督导强度取决于学校质量风险水平及其严重性程度。二是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开展个性化的督导评估活动。例如,专题督导,针对教育系统某个特殊领域或主题收集全国的信息;教育报告督导,为编制国家年度教育报告系统收集相关督导指标的总体信息;突发督导,对有关学校课堂纪律或教学内容等方面的严重投诉开展循证式调查;四年一次的进校考察,参照督导指标对接受基本督导的学校进行实地考察。这种督导评估模式既减轻了对优质学校实施督导评估的工作负担,又提升了教育督导评估的影响力[33]。

三、推动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人才培养

(一)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世界多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1.出台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法规与指南

创新创业教育政策、法规与指南主要发挥激励与指引的作用。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出台《拜杜法案》,明确受联邦基金资助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归属于研究单位所有,以成果所有权的转变激励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小企业的研发;《联邦技术转移法》构建了研发机构与企业技术转移合作研究和开发的法律框架[34]。以色列出台了相关法律条款和政策措施,包括鼓励不同组织机构进行创新创业项目合作、保护科研成果专利、积极构建国内风险投资体系以及与其他国家就技术研发签订双边协议等[35]。英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框架》阐明了创新创业八大关键能力、学生创业学习四个关键阶段、创新创业教师应承担的角色与应具备的素质以及学校为学生获得良好的创新创业学习体验而提供的支持[36]。

2.建立大学科技园

大学科技园拥有来自大学的研究人才和研发资源,具有开展创新创业的先天优势,有助于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依托大学科技园支持学生创新创业的策略主要有:一是提供宽松的政策支持。如斯坦福大学的学校资源全部向学生开放以支持学生课余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给予学生两年时间到科技园创业,创业失败仍能返回学校完成学业;牛津大学科技园为在科技园创业的学生提供优惠的场地支持等[37]。二是设立科研成果转化机构。如斯坦福大学设置了“技术授权办公室”,剑桥大学成立剑桥企业有限公司,协助研究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效率[38]。三是给予多类基金资助。如斯坦福大学设有三类种子基金:其一,研究激励基金,用于支持创新性研究想法;其二,鸟饵基金,用于资助初步成型但尚未获得许可的技术;其三,缺口基金,用于资助有商业前景但较难获得许可的发明[39]。

3.构建多样化、贯通式创新创业课程

一是以多样化的课程类型满足学生对学习方式与内容的不同需求。英国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由三类课程组合而成:“关于创业”(Learn about)课程通过讲座等传统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创新创业的理解;“为了创业”(Learn for)课程采用体验式学习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企业家所需的洞察力和实践能力;“学在创业”(Learn through)课程通过项目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40]。日本的创新创业教育则面向不同学生群体,探索出四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一,企业家涵养型,面向全体在校学生,注重创业通识教育;其二,创办创业者专门教育型,面向有创业意愿和潜在创业能力的学生,侧重于创业专业知识的传授;其三,创办企业的技艺辅助专业型,面向拥有工科、医学专业背景的学生,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辅助课程;其四,经营技艺综合练习型,面向经济和商务学科的学生,注重商务策划能力的训练[41]。

二是课程多学段贯通。例如,芬兰的创业教育在幼儿阶段主要通过游戏和手工课程对学生进行创业启蒙;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业态度;在职业教育阶段,主要在实际工作场所和真实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在大学阶段,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日本小学、中学到大学阶段的创业教育则呈现出从侧重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初步接触企业经营方法到注重学习实用创业知识与技能的变化[42]。

(二)加强科学和工程教育,培养科技人才

多国将科学与工程教育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如美国出台《制定成功路线:美国STEM教育战略》,澳大利亚发布《国家STEM学校教育战略2016—2026》等,同时致力于在学校和企业层面推进科学和工程教育,促进科技人才的培养。

1.学校加强科学与工程教育

为推进工程师教育,法国在初中阶段加强学生对工程技术的理解,要求学生学习数理化等基础学科,开展交叉学科的主题学习以及参加短期实习计划,为高中工程科学学习打好基础。在高中阶段,科技高中注重与工程师学院的衔接,增加科学与技术内容在毕业会考中的比例并强化工程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等。普通高中着力建设工程师教育课程,改变工程师学院生源过度依赖技术高中的状况。美国在中学阶段主要成立了三类以STEM为核心的学校,为学生提供不同的STEM学习体验[43]:一是STEM精英学校,面向具备STEM学习天赋的学生,主要提供高阶的STEM课程;二是STEM全纳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尤其是弱势群体学生,提供STEM学科课程与STEM相关技术训练;三是STEM生涯技术学校,主要面向存在辍学风险的学生,重视STEM与职业教育的融合,注重将STEM学科的知识和概念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

2.企业参与科学与工程教育

一是企业参与课程开发,打造对接企业需求的课程。例如,法国工程师学院享有较大的自主权,可以根据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调整专业课程[44]。

二是企业参与教学实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法国工程师学院与企业合作,在3年的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安排多种实习机会,包括旨在融入企业的实习、以兴趣主导的实习、明确职业方向的实习与以考核为目的的实习等[45]。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提倡企业不仅为学生研究、学徒式训练和项目学习提供平台,而且鼓励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全方位支持STEM教学活动[46]。

三是企业参与教师培训,提高教师STEM教学能力。在英国,小学与企业联合举办STEM实践研讨会,为校内教师讲解企业中STEM相关技术的实际操作与应用经验,为教师们提供更多课堂实际案例,激发学生在STEM方面的兴趣[47]。

(三)实施天才儿童教育,培养拔尖人才

多国将天才儿童视为拔尖人才的早期资源,在天才儿童选拔与培养、天才儿童教育管理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1.建立系统的天才儿童选拔体系

一是明确多领域、多维度发展的选拔理念。一方面兼顾多领域发展,从仅关注单一智力扩展到其他特殊才能领域。例如,以色列天才儿童考察领域包括一般的学术能力或智力水平,特定的学术领域,如计算机、语言等;艺术天赋;运动天赋[48]。另一方面注重多维度发展,兼顾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例如,法国《高潜力学生教育指南》提出从能力与技能、好奇心与知识、创造力与非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四个维度来甄别高潛力学生。

二是运用多样化的选拔方式。天才儿童选拔主要有标准化测试、推选和竞赛三种方式。标准化测试是多国通用的选拔方式,如美国各州使用智力测验、专业性向测验、成就测验和创新能力测验等[49];以色列使用所委托科研机构(如佐尔德研究所)研制的测试标准和工具。推选法按照推选主体来划分,可分为自我推选、家长推选、教师推选和同伴推选,如澳大利亚注重多方征集教师、同伴、家长与学生本人关于天才儿童推选的意见[50]。大规模、多学科的竞赛有助于选拔出天才儿童。如俄罗斯面向全国5-11年级学生,开展英语、天文学等24个学科的竞赛,学生要通过“校级—市级—州级—联邦级”层层选拔,竞赛也成为俄罗斯社会普遍认可的天才儿童选拔方式[51]。

总的来说,对天才儿童的甄别和选拔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综合使用多种方法、结合定量和定性的数据,开展多轮甄别与选拔,最终确定天才儿童的人选。

2.采用多样化的天才儿童培养模式

在天才儿童的培养上,国际上主要形成了加速、充实和分组三种模式。

加速模式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基于年级的加速。如澳大利亚、德国、以色列等国都有提前学习、跳级等加速安排。二是基于课程的加速。如加拿大设置了大学先修课程,让学生在中学学习一门课程并完成标准化大学先修课程考试[52];澳大利亚部分学校仅让天才学生加速学习英语、数学等核心课程,而体育、艺术等其他课程进度与普通学生一致[53]。

充实模式,即不改变天才学生的就读年级,通过提供拓展课程和高深课程,或使用更加复杂的教学策略,来满足天才学生特殊需求的教育模式[54]。例如,以色列为天才儿童学生设置了充实中心,学生平时可在各自学校学习,每周抽出一天到充实中心学习[48]。德国鼓励教师为天才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设计差异化作业,提供难度更高的学习和阅读材料[55]。

分组模式,即设立特别学校与班级对天才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例如,2000年以来,德国部分州新建了专门招收高天赋学生的文理中学,或设置专门针对高天赋学生的班级[55]。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专门为天才学生设立了重点高中和机会班。

3.构建多层级推进、多方协同的管理体系

一是构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体系,多层级推进天才儿童教育。例如,以色列教育部下属的英才与优秀学生局负责统一指导和监管全国范围内天才儿童培养,地区教育局与公立学校负责落实上一级的天才儿童教育项目并自行设计本地区或本校的培养项目[48]。而在英国天才儿童教育管理体系中,教育部提供技术服务和质量标准等教育资源,地方教育局负责教师培训及合作事宜,学校负责具体的管理和实施[56]。

二是构建政府部门与民间机构协同管理体系,多方协同推进天才儿童教育。例如,俄罗斯建立直属于联邦政府的“发现与支持天才委员会”,负责专门统筹和协调天才的发现与培养工作[57];民间教育机构负责落实天才儿童的鉴别和补偿教育工作,如“天狼星”教育中心[51]。

四、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

(一)广泛吸引留学生

1.开设国际化课程

通过开设国际化课程,能够减轻留学生语言压力和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是减轻留学生语言学习压力。为了吸引外国学生,日本筛选出13所高校作为国际化试点大学,实施全英语学位课程试点教学,不仅将授课语言由日语转为英语,而且将授课教材、课程评估等相应地英语化,使留学生凭借英语就可修读相应课程并取得学位,减轻了留学生的语言学习压力[58]。德国许多大学开设英文授课的国际化课程。自1997年起,联邦教研部资助高校启动“国际课程计划”,为每所开发国际化课程的高校提供约50万欧元的支持[59]。马来西亚发布《2013—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提出实施“巩固国语,继续强化英语”的语言政策,通过调整教学语言,开设国际化课程,提升教育国际吸引力[60]。

二是培养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加拿大国际教育局2016年的报告指出,教师在课程设计与教学中要以国际视野与多元化视角,将课本知识和学生实践相结合,不同程度地优化课程设置,使之与教育国际化市场更加匹配[61]。英国利物浦霍普大学致力于将国际和跨文化维度融入课程设计中,开发模块化模式以更好地实现课程国际化,帮助学生理解、接受和尊重文化差异,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块化模式中包含“国际教育中的批判性分析”和“全球化世界中的教育与变革”两个教学模块。两个教学模块彼此独立,有自己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但又可以组合在一起,相互补充加强,为共同的课程国际化目标服务[62]。

2.加强海外教育宣传

一是通过国际教育协会等各类组织进行海外教育宣传。美国国际教育协会每年在“国际教育周”①期间发布开放门户报告,高校也开展海外教育项目宣讲会、海外学习分享会、国际学生招待会、国际教育研讨会等活动[63]。德国学术交流中心在全球60多个国家设有15个外事办和57个信息中心,是德国大学国际推广的重要推动者。

二是通过设立海外基地、招生中心等方式进行海外教育宣传。2013年,日本文部省推出“国立大学改革计划”,提倡国立大学灵活利用海外基地进行现场选拔、与企业合作完善就业环境等方式吸引留学生[64]。马来西亚教育部通过委派教育专员或在其他国家设立招生中心等方式来落实海外教育宣传及留学服务工作,积极抢占留学市场[60]。

3.提升留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是制定宽松的签证政策。例如,法国推出多项简化签证的新政策,从2019年开始实行签证审批电子化,学生不需要前往法国移民与社会融入局即可在线办理签证手续[65]。英国自2020年10月起实施新的学生签证政策,若学生在英国学习时间少于6个月则不需要办理特定的短期学生签证[66]。

二是为留学生提供更多的资助和资金支持。德国政府每月为留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补助金额主要依据申请者的学历情况,如本科生每个月为650欧元,硕士研究生为750欧元,博士研究生以及博士后人员每个月为1000欧元。德国还为留学生设立奖学金项目,如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与阿根廷政府合作建立的“阿根廷双边合作项目”(Country-related cooperation programme with Argentina)等[67]。“爱尔兰国际教育奖学金”针对欧盟以外国家的学生而设立,包括提供1万欧元的奖学金和减免一整年学费;针对中国有专门的“爱心奖学金”,获奖学金者可以得到全额或部分学费减免。

三是为留学生在就业和获得永久居留权方面提供便利。《2015—2025年马来西亚教育蓝图(高等教育)》修改了移民相关规定,国际学生及其家属在完成学业后可获得工作许可。同时,马来西亚提出向所有为国家“经济转型计划”做出贡献的留学生提供10年居留许可[60]。在美国,国际学生在完成相关阶段学习后可以申请最长12个月的短期实习,即选择性实习训练。在德国,留学生可以在毕业后获得有效期为18个月的工作签证[65]。

(二)拓展教育出口市场

1.输送学生赴海外留学

早在2004年,美国国会成立“亚伯拉罕·林肯海外留学奖助委员会”,具体负责制定输送学生赴海外留学的总体发展战略。2005年,该委员会提交《全球竞争力与国家需要——百萬人海外留学计划》,建议政府于2007年拨款五千万美元启动一批海外学习资助项目,之后每年追加拨款。此后,美国政府又通过了《保罗·西蒙留学基金法》,将海外学习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该法案决定,成立基金会以筹集资金,每年拨款8千万美元,资助海外留学教育[68]。日本高校也大力推动本国学生赴海外学习。2020年,日本千叶大学提出并实施了“国际化大学引擎计划”,鼓励学生赴海外交流学习并将其纳入学分体系。该大学现已设计了30多个供学生学习的海外项目[69]。

2.在海外设立分校

海外分校是当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途径。美国是最大的海外分校输出国,共建立了77所海外分校。新加坡国立大学自2001年起在美国、中国、瑞典、德国、瑞士和以色列等国家建立海外学院,旨在借鉴当地创新经验,同时为本国学生提供海外实习基地[70]。马来西亚亚太资讯学院(Asia-Pacic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等多所优质私立高校积极赴海外拓展办学市场,在东南亚多个国家开设了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海外分校。同时,马来西亚政府也在“大马工业卓越奖”中设立出口教育奖,奖励教育输出项目广、招收海外学生多的学校,以期进一步激发本国高等教育出口的积极性[60]。澳大利亚建立了日益国际化的大学体系,其大学与英国、美国和周边国家的大学建立紧密联系,通过设立海外分校,与这些国家的政府、企业和社区频繁交往[71]。澳大利亚在海外分校中开设多类课程。一是利用学校优势学科,在海外分校开设优势专业课程;二是紧密结合海外分校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地方特色课程,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率奠定基础[72]。

(三)引进国际化人才

2008年,韩国启动以延揽国际人才为主旨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项目。该项目实施周期为2008年至2012年,资助方式分为三种:一是招聘高水平海外学者作为全职教授与韩国教授合作建设前沿学科,协同管理实验室、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二是招聘能够引领新型技术开发与交叉研究的海外学者,全职在韩开设课程或与韩国教授合作研究;三是邀请世界级学界泰斗,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学者或尖端核心技术持有者来韩开展短期教育、研究或技术开发[73]。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实施“卓越计划”(I-CORE),投资150亿新谢克尔(约合人民币255亿元),面向全球引进优秀师资[74]。日本2014年出台“全球顶级大学创建计划”,向具有冲击世界一流大学能力的所有高校每年提供大约10亿日元的经费,主要用于提升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国际化程度等,支持相关大学在十年内跻身世界一流大学。

(四)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

德国打造数字化教育与科研国际合作平台,加强与发达国家在科技研发等领域的合作。德国大学还积极开展与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化教育合作计划。例如,与非洲地区开展Make-IT计划、“非洲云”数字学习平台、数字中心以及“FAIR Forward”等多项合作,通过开放式教育资源和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为撒哈拉以南非洲贫困地区的青少年提供免费的在线学习机会[75]。日本以东京大学为代表的大批高水平大学常设国际交流机构,在美、俄、印、中等国家设立办事处,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一方面引进欧美国家前沿领域科技创新,另一方面以积极扩大留学生规模的方式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在实现增收的同时引进高层次人力资源[69]。为深化国际合作,美国搭建多个国际合作平台,较有代表性的是协同在线国际学习平台。该平台由美国教育委员会与纽约州立大学联合创建,可实现多个国家或地区的教师和学生同时在线教学与学习,帮助大学中90%未参加国际交流的学生学习多元文化,开阔国际视野[76]。

參考文献:

[1]马晓强,崔吉芳,万歆,等.建设教育强国:世界中的中国[J].教育研究,2023(2):4-14.

[2]石中英.教育强国:概念辨析、历史脉络与路径方法——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有关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1):9-18.

[3]张炜,周洪宇.教育强国建设:指数与指向[J].教育研究,2022(1):146-159.

[4]孙明.英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5:37.

[5]李均,郭凌.发达国家改造薄弱学校的主要经验[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6(11):8-11+29.

[6]励骅,白华.国外薄弱学校改进的有效举措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9(6):52-56.

[7]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89-191.

[8]Australia Government. Quality schools, quality outcomes[EB/OL].(2016-05-01)[2023-07-25].https://www.education.gov.au/download/3193/quality-schools-quality-outcomes/4557/document/pdf.

[9]刘小强,王德清.美国吸引高质量教师到薄弱学校的新举措[J].外国教育研究,2011,38(03):61-66.

[10]付淑琼,高旭柳.日本教师定期轮岗制的经济保障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5 (1):103-108.

[11]常宝宁.法国义务教育扶持政策与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选择[J].比较教育研究,2015 (4):33-38.

[12]方彤,李丹丹.美国新世纪教师质量公平配置政策及实施探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 (3):51-56.

[13]Ministry for Education. Help if youre a student with a learning difficulty, health problem or disability[EB/OL]. [2023-06-16] https://www.gov.uk/disabled-students-allowance-dsa.

[14]巫倩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资助的制度创新[J].世界教育信息,2021(3):68-74.

[15]Ministry of Education. 700 Students to benefit from enhancements to UPLIFT scholarship[EB/OL].(2023-01-30)[2023-06-15].https://www.moe.gov.sg/news/press-releases/20230130-700-students-to-benefit-from-enhancements-to-uplift-scholarship.

[16]吴岩.追求基于结果的公平:英国教育公平与均衡政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4(3):80-85.

[17]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dvancing digital equity for all: community-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developing effective digital equity plans to close the digital divide and enable technology-empowered learning[R]. Washington, DC, 2022:20-48.

[18]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 FY2020 committee of supply debate response by minister for education Ong Ye Kung[EB/OL].(2020-03-04)[2023-07-25].https://www.moe.gov.sg/news/speeches/20200304-moe-fy2020-committee-of-supply-debate-response-by-minister-for-education-ong-ye-kung.

[19]Ministry of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EB/OL]. (2022-12-14) [2023-06-26]. https://www.moe.gov.sg/education-in-sg/educational-technology-journey/edtech-plan.

[20]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Sure start childrens centres statutory guidance[EB/OL].(2013-04-15)[2023-06-28].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678913/childrens_centre_stat_ guidance_april-2013.pdf.

[21]易凌云.英国早期教育政策与实践的现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6(6):76-85.

[22]Ministry of Aliyah and Integration. Education: 8th Edition[Z]. Jerusalem: Ministry of Aliyah and Integration,2019:6.

[23]沈偉,李倩儒.教师地位及其支持制度的国别比较:基于中国、日本、韩国、芬兰、以色列的考察[J].外国教育研究,2020(10):39-53.

[24]张玉环,吴立宝.法国中小学教师准入政策特点与启示——以教师资格考试政策为例[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6):47-54.

[25]SAHLBERG P. Finnish lessons: What can the world learn from educational change in Finland?[M].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2011: 73

[26]黄菊,陈时见.加拿大教师职前培养中的教育实习及其借鉴[J].比较教育研究,2014(11):1-6.

[27]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Delivering world-class teacher development[EB/OL].(2022-03-09)[2023-06-28].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1076587/Delivering_world_class_ teacher_development_policy_paper.pdf.

[28]孙河川.英国政府的教育国策及启示[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5):21-27.

[29]张男星,孙继红.芬兰教育评估机构的重组与实践——访芬兰教育评估中心主任哈里·佩奥托涅米[J].大学(研究版),2017(9):4-9.

[30]李凯.爱尔兰基础教育质量督导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20(6):66-80.

[31]Ofsted. School inspection handbook[EB/OL]. (2023-07-14) [2023-07-25].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school-inspection-handbook-eif/school-inspection-handbook#grade-descriptors-for-quality-of-education.

[32]吴雪萍,裴文洁.聚焦质量:英国职业教育督导的演变、特点与价值取向[J].比较教育研究,2023 (1):63-72.

[33]刘学东,陆玲.荷兰“基于风险监控的教育督导”模式研究[J].教育导刊,2022(12):83-92.

[34]楼世洲,俞丹丰,吴海江,等.美国科技促进法对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及启示——《拜杜法案》四十年实践回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3(1):90-97.

[35]王志强,代以平.以色列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及其成功经验[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9(1):105-118.

[36]Advance HE. Essential frameworks for enhancing student success[Z].London: Advance HE, 2019.

[37]李元栋.大学科技园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国外经验借鉴与优化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5):85-89.

[38]赵东霞,郭书男,周维.国外大学科技园“官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比较研究——三螺旋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6(11):89-94.

[39]赵淑梅.斯坦福大学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J].现代教育科学,2004(11):17-20.

[40]谢萍,石磊.英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8(14):42-47,51.

[41]李珂.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9):73-78.

[42]李志永.日本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12.

[43]周蕾,赵中建.美国实施STEM教育的学校类型研究[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7(12):9-17.

[44]郑家泰,王永止. 我国高等工程专科教育改革的有益借鉴──法国工程师高等教育的考察与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5(1):75-78+87.

[45]张翼. 法国工程师精英教育及其在全球的影响力[M]//马克龙时代的法国教育观察(2018辑).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51-160.

[46]赵慧臣,陆晓婷,马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开展STEM教育——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38(4):115-121.

[47]高益民,张馨尹.英国基础STEM教育的现状与启示——以苏格兰地区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1):47-55.

[48]陈雄飞,王永丽,曾文婕.让天赋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发展——以色列天才儿童培养现状与发展[J].基础教育参考,2023(1):72-80.

[49]曹原,朱庆环.美国英才教育政策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2(12):49-53.

[50]姚林.澳大利亚英才教育的历史、实践与经验[J].全球教育展望,2021,50(9):80-91.

[51]程塨渌,冯萌萌,谢岩枫,等.基于补充教育和竞赛系统的俄罗斯天才儿童教育[J].基础教育参考,2023(1):39-49.

[52]郭秀丽,刘颖,卢柳柳,等.因材施教理念下的“天才计划”——加拿大天才儿童教育研究[J].基础教育参考,2023(2):59-67.

[53]张亚星,江雪梅.澳大利亚英才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现状[J].教育科学研究,2015(7):69-74.

[54]褚宏启.英才教育的争议分析与政策建构——我国英才教育的转型升级[J].教育研究,2022(12):113-129.

[55]秦琳,张永军,康建朝.让高天赋学生获得适宜的教育——国际天才教育前沿研究、政策与实践启示[J].人民教育,2022(10):61-65.

[56]冯大鸣.英国英才教育政策:价值转向及技术保障[J].教育发展研究,2009(4):56-59.

[57]劉楠.俄罗斯天才教育政策、措施及其保障机制[J].现代教育论丛,2016(6):83-88.

[58]李德显,徐亦宁.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实践路径及启示[J].教育科学,2022(4):89-96.

[59]任平,文雯,贺阳.德国近二十年高校国际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动因及启示[J].高教探索,2019(10):36-43.

[60]王喜娟,吴坚,王笑盈.国际化与马来化:马来西亚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及其特质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3(3):92-102.

[61]郭世宝,刘竞舟.加拿大高等教育国际化:目标、措施与成效[J].比较教育研究,2020(12):11-20+29.

[62]孔令帅,方蓉.模块化模式在高等教育课程国际化中的应用——以英国利物浦霍普大学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9(8):111-116.

[63]张珣.美国促进学生流动的起源、做法及其启示[J].教育观察,2020(33):130-133+137.

[64]秦东兴.提升国际竞争力:日本国立大学改革新趋向——基于对“国立大学改革计划”的分析[J].世界教育信息,2021(10):7-12+19.

[65]彭婵娟.全球留学生教育现实图景与发展趋势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10):104-112.

[66]李志涛,曲垠娇.后疫情时代英国国际教育战略走向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2):92-98.

[67]杨洲,刘志民.德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路径及挑战[J].高等教育研究,2018(8):91-102.

[68]石毅.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家战略[J].教育研究,2020(9):66-80.

[69]叶欣,季卓豪,陈绍军.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化新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江苏高教,2021(12):138-142.

[70]王英杰.广义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18(7):3-10+86.

[71]张亚群,李慧.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及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6):57-67.

[72]吴雪萍,袁李兰.澳大利亚高校提升境外办学质量的背景、策略与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20(10):91-100.

[73]魏玉亭,高长完.韩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动因、战略与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9(6):67-74.

[74]姜言东.以色列高教委发布《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升科研创新竞争实力[N].中国教育报, 2016-10-14(8).

[75]王翠英,吴海江,楼世洲.德国以数字技术推动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分析[J].教育科学,2021(6):86-93.

[76]黄帅,杨天平.美国教育委员会参与大学国际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0(2):105-112.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on Experience in the Building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ZENG Wenjie1   CHEN Xianxian1   WANG Yongli2   JIANG Huifang1   KUANG Yimin1   LAI Jing1

(1.School of Education,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2. Research Division, Center for Educati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P.R. China, Beijing 100816)

Abstract: Several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s in the building of a powerful country in education. Firstly, education equity is strongly guaranteed by improving inadequate schools to narrow inter-school gaps, focusing on disadvantaged groups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of student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echnological equity to eliminate the digital divide. Additionally, educational quality is effectively heightened through building a complete and diverse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ing well-qualified teachers and establishing a sound education quality assessment system. Notably, by develop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trengthen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implementing special education for gifted children,  top-tier talents and innovativ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re trained to serve national strategies.  Finally, education is being stably internationalized by entici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nlarging the export market for education, recruiting international talents, and creating a platform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power; Educational equity;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op-tier talents; Educational internationalization

(責任编辑 姚力宁   校对 郭向和)

作者简介:曾文婕,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州,510631);陈鲜鲜,华南师范大学价值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研究助理(广州,510631);王永丽,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研究处副研究员(北京,100816);蒋慧芳,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后(广州,510631);邝艺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31);赖静,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广州,510631)

猜你喜欢
教育国际化教育公平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
教育公平视角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
浅论江苏省独立学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研究
国际化高校联盟体系下结构化MOOC框架 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深入推进科技人才组团式援藏模式
国际化时代下传统文化的教育自觉
财政教育支出区域公平性的双权重泰尔指数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