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融入”策略,探求常态化长效化
——对党史学习教育进校园的思考

2023-09-01 09:12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天津教育 2023年19期
关键词:融入立德党史

■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单 君

单君,中学正高级教师,天津市红桥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被聘为天津市教材委员会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统编教材培训专家,教育部“十四五”国培计划培训专家等。

党史学习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内容载体、理论基础、思想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全党学好党史、用好党史,靠一次集中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要用好学校思政课这个渠道,推动党的历史更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发挥好党史立德树人的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如何用好党史学习内容,发挥党史教育价值,实现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推进的现实问题。

一、党史学习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发挥关键课程作用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 年版)》强调,思政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治素养和人格修养等,增强学生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根基。课程具有政治性、思想性和综合性、实践性。

课程的实施往往是以课程内容为载体支撑的,基于课程的主旨和特点,思政课程的内容在落实课程标准设置的主题内容要求的同时还要补充、丰富和充实更具时效性的教学资源。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党史学习内容正是彰显思政课程主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载体。党史学习融入思政课教学以追求常态化长效化为目标,党史学习内容的选取既要基于课程目标,又要围绕课程内容体系,结合教材文本,具体突出三个方面:

(一)中国共产党的理论知识

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教材从宪法和党的领导的关系角度,进行党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党的性质相关内容融入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根本组织原则等知识;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建设法治中国》进行法治中国建设历程的学习,教师可以将党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党履行执政兴国的重大职责的知识融入教学中,引领学生认识到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二)党的执政理念和主张

结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教材中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民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学习,引领学生感悟党的初心和使命,体会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主张,认识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党的领导。结合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教材中有关“我国与世界关系”的内容,融入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主张;基于“中国的机遇与挑战”的内容,融入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举措,深入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和使命。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自身建设

结合八年级宪法教育专册中我国政治和经济制度、国家机构的学习,融入党的执政制度和监督体系,理解“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我国各领域工作的政治逻辑起点。通过学习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确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引导学生认同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的决心。结合“国家机构、国家监察机关”等内容的学习,学生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地坚持全面从严治党;通过初步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体系,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制度建设,努力提升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对党的认同、对党的领导的拥护。

结合课程内容,将党史内容补充其间、融入其中,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党的性质,深入理解党的执政理念和主张,切身体会党的领导的正确性,从而自觉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念。又由于补充的党史内容是基于课程主题的,与教材内容联系紧密,这种有机融入的策略促进了党史学习的常态化长效化。

二、课程思政元素体现党史资政,发挥学科育人的功能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观,更应成为课程观,这就意味着各门课程的实施都要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实施课程思政的重点也是难点问题之一就是思政元素的挖掘。在党史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目标指引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依据有二:

一是依据《“党的领导”相关内容进大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这一文件规定了进入课程教材的四大主题内容,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特质和使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各学科可以针对学科教学的内容,选择关联点,将主题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融合。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通过党史学习,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使其理解并认同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

二是各学科课程标准凝炼的课程核心素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细化。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教学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独特育人价值,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因此,课程核心素养是各学科育人目标的直接而又具体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将核心素养细化为每节课的课时目标,更要将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实在每一节课上。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坚持有意而为”。所谓“有意而为”,要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课程观。各学科的教与学的目标和归宿是通过课程核心素养的培育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而在育人为本的课程观指导下,在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时,就会主动选取以党史为先的教学资源以发挥党史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也会通过情境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引领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体验感悟党的伟大,增强爱党、爱国的情感,坚定四个自信,坚定政治认同。例如,教师在八年级物理课教学时,以昌都市革命历史博物馆为案例,带领学生学习博物馆展品中的物理知识——生产生活用品,并以“将军楼”为研究对象进行压强计算等。

课程思政的实施要“避免刻意而为”。课程思政的实施与思政课程的实施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但共同的期冀都是达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效果。因此,在实施的过程中无论是党史学习内容的融入还是核心素养目标中价值观的引领都要与教学内容相融合、相结合,避免单纯灌输、避免生搬硬套、避免为了显现思政元素而强行“贴标签”。

三、党史教育活动与校本活动相结合,实现全方位育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不仅需要课程建设、课堂共鸣,而且需要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协同一致,同向同行。教师在做好思政课程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同时,还要发挥校内建设各环节各部门的合力作用,将党史学习作为内容资源载体,在活动中培育学生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四个自信,坚定政治认同。

(一)将党史学习教育与班集体建设结合

“人者固非可孤立生存于世界也,必有群然后人格始能立。”班集体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班集体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有正确价值导向的班级氛围才会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党史学习,引导学生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引领,制订健康向上的班级目标,将个人目标、班级目标与中国梦结合起来,在营造积极奋斗的集体氛围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在班集体活动中,教师将党史作为活动内容载体。例如,可以利用班会、班级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作为学习的平台,组织学生讲故事、制展板,在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党的认识与认同。教师还可以以优秀党员为榜样,见贤思齐,汲取榜样的力量,建设充满正能量的班集体,营造积极健康充满正能量的成长氛围。

(二)将党史学习教育与学校德育主题活动结合

一是用好主题纪念日活动。在清明节祭扫英烈的活动中、在节日庆祝活动中、在每年的国家宪法教育日、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活动中,在每周升旗活动中,都可以将党史内容的宣讲作为固定内容,使党史学习活动常态化。

二是借力课后研学与实践。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党史教育基地、革命博物馆、烈士纪念馆、党史成就展等,将党史学习内容自然融入参观活动中。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将党的光荣传统用行动代代传承。也可以借助课后服务,通过开展学生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党史学习与宣讲;通过建设校本课程,进行党史的系统化学习。

(三)将党史教育思考与学校教学研修活动结合

在学校校本研修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党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评一致性”作为教学要求的实践研究主题。以校为本,以集备组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党史融入思政课教学的相关内容与有效路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党史学习作为课程思政的元素的具体体现与落地方式;有计划地组织研究党史融入课堂教学的有效路径;有计划地组织研究以党史教育为教学目标的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与考试命题,从而实现教学评立德树人目标的一致性。

将党史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实现党史教育的常态化长效化,需要教师自觉发挥引领作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要发挥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思想政治状况具有很强的示范性。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为此,教师要做到“三个坚定”:

一是坚定育人为本的课程观。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对课程功能主旨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教学行为。教师要牢固课程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认识,要设计实现育人目标的教学方法,实施以育人目标为出发点的教学环节,将每一节课的教学都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替代的成长节点。

二是坚定党史为先的资源观。补充并丰富课程资源是各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建议”中的共性要求,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高度重视党史的育人价值,以党史学习为先,将党史内容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有意识有目的的融入,作为推进学科教学的内容资源。

三是坚定使命为上的职业观。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教师的使命担当。教师要深入领会党史学习要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明晰正确的政治方向,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言传身教,行为示范,以自身的行为引领学生的成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校实施“融入”策略,推进常态化长效化的党史学习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

猜你喜欢
融入立德党史
第一次学党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百年党史的重要启示
党史上的今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刍议中医养生理念在瑜伽教学中的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