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助力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2023-09-01 08:34赵晓思,钱程,张彦春
浙江人大 2023年8期
关键词:梅林家村人大代表

20 年接续奋斗,浙江省各级人大代表成了“千万工程”的见证者、记录者、参与者、受益者。让我们一起跟随他们的脚步,走进浙江乡村,看精彩蜕变、听历史回响、探时代脉动、聚奋进力量!

在“千万工程”的指引下,浙江乡村面貌发生了质变。图为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

方豪龙:让更多年轻人扎根乡村

沿着指示牌逛义乌李祖村,露营基地、美食街、市集……53 种新业态让这里变得时尚而年轻。

有着500 多年历史的李祖村,在义乌曾经有个“水牛角村”的绰号,意思是没有希望的村庄。这里虽紧靠城市但缺乏资源,村里的年轻人选择进城务工。

“村子的发展离不开年轻人,要让乡村真正能留得住人。”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坦言,2017 年他刚回到村里,看到的是一个冷冷清清、没有活力的村庄。

全国人大代表、义乌市后宅街道李祖村党支部书记方豪龙希望为乡村留住更多年轻人。图为方豪龙(右4)宣讲全国人代会精神。

方豪龙和村两委商讨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引进“新村民”。他领着村民,整修老旧厂房、闲置农房,引入专业团队,打造集创业指导、创业孵化、电商培训于一体的“众创空间”。随着人气的集聚,越来越多的青年创客安家李祖村,这个原住民只有700 多人的小村子,如今汇聚着国内外创客200 余人,成了名副其实的创业热土。

方豪龙的“野心”不止于此。2021 年,“有礼的祖儿”形象IP 正式诞生,一个蕴含着李祖村乡土“礼”文化和青年人创业理想的载体呈现在大家面前。依托“有礼的祖儿”品牌建立的“有礼分”乡村治理体系,成功将村民、创客以及游客全部纳入治理主体,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我想把李祖的发展经验,带到全国各地去。推进乡村建设,不能只盯着项目,要不惜成本为乡村留住专业人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方豪龙积极在全国人代会等场合推介自己的家乡,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黄科威:红色基因引领革命老区振兴

横坎头村,位于宁波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曾经,这里交通闭塞、房屋破旧、村民收入低,当地人感叹:“横坎横坎,横看竖看看不到头。”

2003 年春节前夕,刚刚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专程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提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殷切期望。不久后,村两委给习近平同志写信,很快收到回信。信里鼓励他们加快老区开发建设,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

2018 年2 月,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发展变化。当月回信就到了村里,总书记希望他们“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两封信,一封嘱托兴产业,一封教我们兴乡村。”省人大代表、横坎头村党委书记黄科威感慨。

2018 年,黄科威来到横坎头村担任农村工作指导员。“当时,村里党员群众正在认真学习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讨论如何更好地发展。”黄科威回忆,经过调研和思考,他向村党委提出“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的建议。随即,横坎头村确立了“用好绿色资源,发展红色旅游,壮大特色农业”的乡村振兴总体思路。

2020 年7 月,黄科威当选为村党委书记。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新农村发展有限公司等3 家村属公司,建立“浙东延安”红色文化学院和新希望绿领学院,开播红色电台,修缮古村落,以红色资源吸引游客。为了让更多村民享受红利,他提议成立“红村互助发展联盟”,将学院的培训客源持续推送给开办农家乐的村民。

20 年来,横坎头村在“千万工程”指引下实现了美丽蝶变。2022 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75.37 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7 万元。

“我们要牢记嘱托闯新路,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老区共富的‘红村路径’!”黄科威说。

裘丽琴:在绿水青山间书写新答卷

“这一极度成功的生态恢复项目表明,让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行,将产生变革性力量。”这是“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时的颁奖词,省人大代表、安吉县递铺街道鲁家村党委副书记、村委会主任裘丽琴对此记忆犹新。

2018 年9 月,裘丽琴作为领奖代表之一,登上联合国环境署领奖台,并向世界讲述了鲁家村蝶变的故事。

20 多年前,鲁家村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曾在全县卫生考核中排名倒数第一。“千万工程”启动后,裘丽琴带着大家大刀阔斧改善村庄环境,恢复乡村的绿色底蕴。那几年,她经常带着村干部下河捞垃圾、扫村道、入户宣传,即便常常吃闭门羹,隔天她依旧满脸笑容地去走访。渐渐地,村里截污纳管、修整外立面、改造厕所、扩大绿化等工程相继铺开,垃圾分类成为村民新的生活方式,鲁家村也从“差等生”成功进阶到“优等生”。

现如今的鲁家村,开门是花园,满村皆是景,观光小火车串起竹园、茶园、果园、花园。

“‘千万工程’带给鲁家村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新路径。”裘丽琴说,这些年,鲁家村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公司+村+家庭农场”的经营方式让村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了更多获得感。

“千万工程”再出发,裘丽琴依旧满怀热情。2022年,她在鲁家村旅游集散中心“亮”出人大代表身份,一有空便会去那坐坐,听听游客、当地百姓的意见建议。围绕交通建设、乡村旅游、人才招引等工作,她在省人代会上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杭宁高铁二通道项目前期工作、关于大力开展乡村人才招引等建议。

2018 年9 月,“千万工程”荣获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图为裘丽琴上台领奖并讲述鲁家村美丽蝶变的故事。

陈慧春:城乡牵手奔共富

嘉兴南湖区,红船启航地,连接着嘉兴市区和凤桥镇各村的101 路公交车,被当地人称为“开往春天的幸福号”。

2004 年3 月23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嘉兴调研城乡统筹工作,登上了101 路公交车,亲身感受嘉兴城乡公交一体化带来的变化并作出重要指示。

19 年来,嘉兴牢记嘱托,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千万工程”迭代升级,交出了优异的答卷。

“农民收入连续19 年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60 以内。”说起这份成绩单,省人大代表、南湖区凤桥桃花源农场场长陈慧春很自豪。

陈慧春出生在凤桥镇的一个村庄。2011 年大学毕业后,她毅然选择返乡创业,先后创立南湖区凤桥桃花源农场、嘉兴两爿桥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谈起乡村发展变化,她深有感触:“统筹城乡发展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富,老百姓尝到‘甜头’、有了‘奔头’。”

作为省人大代表,助推城乡统筹发展是她履职的重点。近年来,她深入开展调研,围绕完善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加快强村富民步伐、优化农业农村营商环境等建言献策。她关注果农心声,帮助果农打通与珠三角合作渠道,探索打造凤桥水蜜桃与珠三角联合品牌。她积极参与南湖区与丽水遂昌的山海协作,在遂昌试验种植凤桥水蜜桃,带动当地农户增收致富。

陈慧春表示,接下去将持续关注未来社区、未来乡村建设,为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贡献自己的力量。

傅平均:接力推进“千万工程”

“乡村,让城市更向往。”这是宁波市奉化区滕头村的生态乡村品牌。在滕头村的荣誉墙上,有“全球生态500 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首批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十大名村等70 多项荣誉。

小村庄如何在共同富裕路上书写大梦想?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这是宁波市人大代表、滕头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傅平均给出的答案。

2017 年,傅平均怀着一腔热血,从老书记傅企平手上接过发展接力棒。他清楚认识到:“千万工程”不是一次性投入,要朝着既定目标,一年接着一年干,积小胜为大胜。自此,傅平均秉持着“一犁耕到头、创新永不休”的滕头精神,持续迭代推进“千万工程”。

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以全域旅游为突破口,建成生态酒店、观光小火车、生态民俗农创中心;结合滕头村生态优势,首创生态酒店模式,分别在北仑、江北等地开设连锁酒店,一炮打响“生态滕头”品牌;大力发展灯光秀、卡丁车等休闲旅游产业,推动滕头景区从纯观光到休闲旅游的华丽转身,2022 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 亿元。

“‘千万工程’的滕头实践需要发扬先富带后富精神。”近年来,滕头村联合周边6 村和浙江药科职业大学开展党建联建,向河北阜平店房村、新疆库车团结村等结对帮扶地区不断“输血”,让更多群众共享“千万工程”的实践成果。

“千万工程”不是一次性投入,要朝着既定目标,一任接着一任干。图为宁波市人大代表傅平均(右3)和村两委成员研究村庄规划。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傅平均时常走进滕头村的“人大代表联络点”和“乡村振兴助力站”,听取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在今年的市人代会上,他结合考察调研和滕头村的探索实践,提出了关于做大“共富工坊”助力农村共同富裕、关于做强农产品产业链助推区域共富等建议。

魏来法:开启未来乡村新实践

来到萧山区人大代表魏来法位于萧山区梅林村的家中,从客厅望出去:近处是乡间稻田、现代洋房、欧式外观的工厂车间;再远处则是24 小时乡村数字书房、智慧健康服务站、无人健身房、无人超市。未来村庄的样子一目了然。

这里是浙江“千万工程”的重要起源地。2002 年12 月1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赴杭州市萧山区梅林村考察,提出要建设一批标准化、规范化、全面发展的,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叫得响的小康示范村镇。半年后,一项名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拉开帷幕。

“‘千万工程’启动时,梅林村是‘示范村’;20 年后,梅林村成为全省首批未来乡村。”魏来法是“千万工程”的见证者,也是实实在在的参与者,这些年,他积极投身打造有梅林特色的“产业+乡村”共富新实践。

“自梅林村打出名气后,来参观的团队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一天接待超过10 个团队,但梅林现在都没有能让大家带回去的伴手礼和特产。”依托梅林资源禀赋,魏来法与同为人大代表的群益村书记陈兴泉多次商讨,希望通过共同开发新产品,打造本村叫得响的品牌。他还就老旧厂房改造、村级可用空间招商、红色文旅研训等方面开展深入调研,为挖掘和利用梅林旅游资源提供了坚实基础,助力梅林奋力打造集环境美、产业美、生活美于一体的新乡村。

蓝小清、叶海勇:美丽乡村入画来

丽水市莲都区古堰画乡地处800 里瓯江最瑰丽的河段,悠悠瓯江水将其一分为二,北岸松阴溪畔是千年古堰,坐落在南岸古樟之下的是画乡。碧湖镇堰头村和大港头镇河边村就位于古堰画乡核心区块内,两村隔河相望,勾勒出古堰画乡的独特景观。

盛夏时节的堰头村,鹅卵石小路干净古朴,小溪流清澈见底,古堰渠、古樟树、古民居相互映衬……然而20 多年前,村里环境脏乱差,古街、古民居缺乏保护,让村子与周围的山水极不和谐。

碧湖镇人大代表、堰头村党支部委员叶海勇见证了“千万工程”带给堰头村的精彩蜕变。2005 年,堰头村被列入莲都区第一轮“千万工程”整治村,拆猪栏、改旱厕、治污水……一场改善环境的行动持续开展。

“当时,大家的环保意识还不是很强,工作刚开始时阻力较大。面对困难,当时的一些党员干部和人大代表首先站了出来,带头进行整治,并发动左邻右舍参与到这项工作中。”叶海勇回忆,近一年时间,村里环境大变样。

“在改善环境、发展产业的同时,我们也不遗余力抓好古村落的保护。”叶海勇说。如今,青砖围墙、古牌坊、古民居等都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修复,老街展现出独特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堰头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

“千万工程”启动时,梅林村是“示范村”;现如今,梅林村成为全省首批未来乡村。

改变同样发生在河边村。近年来,莲都区人大代表、河边村党支部书记蓝小清带领村民完成了石玄头嘴自然村美丽乡村特色村寨、畲寨廊桥、省一事一议特色村寨等项目建设,村里处处风光无限,俨然成了游客眼中的“诗和远方”。

他还组建“微志愿”人大代表服务队,开展乡村“微改造”,打造村内“微景观”。河边村成功创建浙江省3A 级景区村,打造出美丽庭院17 户。

“河边村将以‘千万工程’为指引,依托本地生态、文化等优势,吸引更多青年回村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蓝小清对河边村的未来信心满满。

徐卫国:一张券一块石富裕一方百姓

与“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相对应的,是农民劳动就业的“千万工程”——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这项工程起源于衢州的“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常山是试点县。2003 年7 月25 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常山考察调研,对“劳务培训券”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这张小小的培训券给常山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常山县青石镇人大代表、砚瓦山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国说,20 年来,常山县始终抓住“人”这一核心,持续深化农民培训、提升农民素质,从发放纸质劳务培训券到举办各类特色“技工班”,再到成立常山农民学校、常山阿姨学院、常山工匠学院等专业型“乡土学院”,打开了农民提升技能和学历的新通道。

徐卫国所在的砚瓦山村,青石、花石等石资源丰富。依托农民培训,让更多村民成为利用石资源的“能工巧匠”,让司空见惯的石头变成增收致富的“宝石”,这是徐卫国履职的方向。为此,他积极推动开设“红石讲堂”,邀请本地优秀石产业经营户、盆景匠师等开讲授课,“一对一”“手把手”教学。

同时,在村民集聚区设置“石盆景制作流动教学点”,方便村民就近学习小型石盆景制作技能;鼓励村内妇女组成“石头姐妹”组合,通过直播、线上教学,为石盆景“带货”。

2021 年,砚瓦山村石产业年交易额近2 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2175 元,实现了“一张券助力一方产业,一块石富裕一方百姓”。

猜你喜欢
梅林家村人大代表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人大代表要常回“家”看看
人大代表选举(三首)
给人大代表履职戴上“紧箍”
让“人大代表之家”在群众中火起来、亮起来
袁家村,休闲农业的2.0时代
像妈妈一样
像爸爸一样
“非凡母亲”肖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