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如病毒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及对策

2023-09-02 11:01曹雪霖
武警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伤病员补液官兵

曹雪霖,李 吉,贺 祯

诺如病毒是全球引起急性胃肠炎的主要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之一[1]。据统计,全球约18%的急性胃肠炎由诺如病毒引起,每年感染人数超过7亿,死亡人数超过20万,造成经济损失约600亿美元[2]。目前,诺如病毒感染在我国多省市地区呈高发趋势。北京市某区2017-2021年诺如病毒流行病学分析显示,25~34岁年龄组感染者人数最多[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5-2020年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分析显示,20~45岁人群为高风险人群[4]。该病毒在成年人中发病率逐年增高,军队为人员密集场所,应高度重视平时和战时诺如疫情防控工作。

1 诺如病毒特点

1.1 病毒输入途径多样 战时军队具有流动性大、接触面广、兵员补充频繁等特点,军事行动无法与地方人员完全隔离,病毒极易在军地间交叉传播。诺如病毒环境抵抗力强,室温条件可存活3 h以上,通过患者粪便和呕吐物排出,主要经消化道传播[5]。其短时间内还可在空气中以气溶胶状态存在并附着于物品之上,经吸入或接触性传播[6]。诺如病毒传播途经多样。战时我军应严密戒备气溶胶布撒、人工投放污染饮食、水源、空调系统,甚至将病毒附着于包裹、文件等日常用品后导致感染流行。

1.2 传播速度快 诺如病毒感染剂量低、发病速度快、传染性极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流行。从传播环境上看,军队营区相对封闭,人员接触紧密,其传染速度和范围会更快、更广。另外,病毒可随军事行动移动传播,有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健康携带者均是传播疫病的理想载体。此外,诺如病毒潜伏期短,多数官兵被感染后,短至2 h、长则48 h内便会出现相应胃肠道症状[7]。目前A类生物战剂炭疽潜伏期为1~5 d,鼠疫2~3 d,马尔堡病毒更是长达5~7 d。因此,针对未来战争速决性、非接触性、非对称性等趋势特点,我军需做好敌使用“速伤性”病原体对我发动突袭的应对准备。

1.3 防治难 根据基因型特征,诺如病毒变异速度正逐步增快,目前已分化为6个基因群,每隔2~3年即可出现新的引起全球流行的变异株[8],且不同基因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致使官兵免疫保护时间较短,同一伤病员极有可能重复感染相同或不同毒株。在此基础上,感染后的伤病员排毒周期时间较长,一般为2~3周,最长排毒期甚至超过56 d[9]。从治疗措施上看,与霍乱弧菌、土拉杆菌、伤寒杆菌等细菌类传统生物战剂不同,目前尚无针对诺如病毒感染的特效药物及预防疫苗,官兵感染后严重依赖差异化的个体免疫调节能力,卫勤力量多数情况下只能对伤病员实施对症和支持治疗,措施较为单一[10]。

2 对机体的影响

2.1 致病机制 诺如病毒感染官兵后,可迅速造成人体肠黏膜特异性组织变化以及固有层炎症反应,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端,同时病毒可进入肠系膜及人体血清中[11]。此外,GⅠ、GⅡ.2、GⅡ.4等基因型诺如病毒传染性更强,可通过树突状细胞感染,进入引流淋巴结,进一步导致肠系膜淋巴结和周边组织被感染,并能在脾脏中高效复制,造成官兵脾脏病变[12]。基于诺如病毒上述发病机制,官兵感染后可迅速出现腹泻、腹痛、呕吐,部分还伴有头痛、肌痛甚至脱水等症状,持续2~4 d[13]。患病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水电代谢紊乱,体力减低,严重者出现设备操控能力明显下降,无法正常遂行既定作战任务。

2.2 认知能力降低 已有研究表明,诺如病毒感染后,机体细胞因子及多种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均参与全身免疫反应[14]。病毒侵袭可短时间内诱发机体免疫系统过度激活,影响神经功能。加之体内大量水分、电解质丢失,可引起意识障碍,认知能力大幅降低。

2.3 影响心理健康 官兵战时心理状态水平对军事行动顺利开展极为重要[15]。当突发大规模疫情时,官兵生理机能、认知能力受损多为短期内影响,而面对战时日益增长的感染人数以及复杂的作战形势变化,心理压力程度往往远超平时。军队生防作战力量实施的预防保护、隔离封控、医疗救治与后送等专业处置措施或可造成部分官兵出现恐惧、神经衰弱、抑郁、强迫性焦虑和疑病症等一系列应激反应[16,17]。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侦检消防 针对诺如病毒多途径感染风险,应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调查判定疫情暴发征象,快速判定病原体种类,预防战时疾病减员。(1)加强侦察监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包括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和可能引起暴发流行的疾病及其相关症状的监测与卫生监测[18]。军队应不断完善消化道传染病三级联动的病原监测平台,构建战场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确保战时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此外,军队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部队卫生机构需运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事发现场和相关区域,尤其是食物及水源进行重点生物侦察取证[19]。(2)快速检测:目前诺如病毒快速检测主要有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传感器等3大类9种技术较为成熟[20]。应在此基础上加强固定式、移动式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实现能够对现场传播媒介以及食品、水、土壤、空气和传染病员的生物样本进行采样和快速筛查,战时快速区分诺如病毒、轮状病毒、霍乱等多种消化道传染病原体种类及性质。(3)规范消杀:机动卫勤力量战时选择宿营地时应综合考虑人员密度、水源水量、伙房、厕所、垃圾池设置场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避开自然疫源地[21],同时做好水质洁治消毒和公共餐具用品消毒,规范处置生活垃圾。“粪-口传播”是诺如病毒主要传播途径,除医疗器械、医疗用品及侵入性操作执行严格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规程外,手卫生规范也应严格落实,采取一切消杀防疫措施切断诺如传播途径。

3.2 明确分类救治流程 作战条件下,对批量同病种传染病患者进行分类救治,速度和效率是核心指标。诺如病毒感染后,需严格规范分类救治流程。(1)明确“先重后轻、先救后分”的分类救治原则。判明感染者腹泻脱水情况并按轻中重分类,在分类场甚至前接伤病员途中,即展开对危重伤病员的急救,在解决危及生命的急症后及时后送[22]。(2)优化“问-查-测”检伤分类方法:优化完善检伤分类方法,如“问”即对于批量伤病员,通常为同因素致伤,无须逐一询问,可询问伤病员中骨干,了解暴露方式、时间、主要症状等,初步判断此批伤病员脱水情况;“查”即对意识不清的伤病员和呼叫反应差的伤病员立即补液,其他伤病员重点询问感染后尿量,查看皮肤弹性、眼窝、指纹等,初步判断脱水程度;“测”即及时测定血压,判定是否已经出现低血压或者休克。(3)规范伤病员救治场所及处置方法。对于红色标识的重症伤病员,采取就地补液,抗休克治疗;白色标识的轻症伤病员,就地给予止泻,口服补液盐治疗;绿色标识的直接后送伤病员,需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盐及止泻药后后送至后方医院进一步治疗,补液过程需严格遵照先浓后淡、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的原则。

3.3 加快疫苗、药物研制 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针对诺如病毒危害特点,需重点提升抗诺如药物及疫苗研发能力。(1)设计相关靶点药物。诺如病毒在靶向细胞吸附和穿入是病毒复制周期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研究表明,HBGAs在诺如病毒和宿主相互作用以及引起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3]。因此,可持续深研相关机制,通过合理药物设计和计算模拟,筛选出可与HBGAs相互作用并防止诺如病毒吸附的抗病毒药物。此外,军事医学研究机构可加强吸附和侵入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以及聚合酶抑制剂等相关靶点药物的研发。(2)攻克疫苗技术难关。尽管遗传宿主的可变性、基因型组的多样性和病毒的持续进化都干扰着诺如病毒疫苗的研发,目前以病毒样颗粒及 P粒子为代表的疫苗成为主要研发方向[24]。(3)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目前我国有两种不同基因型构成的诺如病毒疫苗药物已获国家药监局的临床试验许可[25]。需加速相关疫苗药审评程序,加速科技快速转化,以实际成果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

猜你喜欢
伤病员补液官兵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武警四川总队组织官兵进行健康体检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头孢哌酮钠联合低渗补液盐对重型福氏志贺菌性痢疾的疗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