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痛风病常见病因及防控

2023-09-03 10:12
特种经济动植物 2023年7期
关键词:鸡场病鸡痛风

●王 玥 沈 双

(1.宿迁市宿豫区畜牧兽医站 江苏 宿迁 223801;2.宿迁市宿豫区大兴镇畜牧兽医服务站 江苏 宿迁 223801)

痛风病是困扰养鸡生产的常见代谢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尿酸盐在体内蓄积而引发[1]。无论是蛋鸡、肉鸡、种鸡还是其他杂交品种鸡,均可患病各种日龄的鸡都有报道,发病原因复杂,很多时候还是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

1 发病原因

本病的发生可以是单一因素诱发,也可以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导致,常见的病因有以下3种。

1.1 蛋白类饲料饲喂过量

正常情况下机体对每种营养物质的代谢都有一个阈值范围,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则机体可通过代偿的形式紧急提升代谢能力,但代偿维持的时间并不能太久,否则就很容易出现代谢障碍。蛋白质作为重要的机体营养成分,其来源主要为饲料中的蛋白原料,包括饼粕类、菌体蛋白类、人工合成氨基酸、动物蛋白粉等,养鸡业中豆粕是使用量最多的蛋白原料。如果蛋白类饲料原料饲喂过多,超出了肝脏的代谢水平和肾脏的排泄能力,则产生的尿酸盐就会蓄积在血液和组织中,导致痛风病。有研究表明,用蛋白含量38%的饲料饲喂幼龄鸡,7 d之后便出现了严重痛风,将蛋白含量降至20%后病鸡自行康复,这表明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对本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1]。

1.2 肾脏排泄机能障碍

鸡体内的含氮物质无法通过鸟氨酸循环转变为尿素排出体外,而是将蛋白质原料代谢后转变为尿酸排出,肾脏就是最重要的排泄器官。肾脏排泄功能出现障碍时,大量尿酸蓄积在血液和组织液中,导致肾脏肿大,功能减退,进一步影响其他毒素的外排,从而引发痛风。临床引发肾脏排泄机能障碍的因素有很多,如药物因素、疾病因素、营养因素等。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对肾脏有毒性的药物能造成肾脏的损伤,以第一、二代头孢类、氨基糖苷类、磺胺类、抗真菌类药物等毒性最强,肾受损后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尿酸盐排泄发生障碍。临床常见的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毒支原体病、球虫病、伤寒、副伤寒、雏鸡白痢等都能导致肾脏受损而出现尿酸盐沉积的病变。营养因素常见为钙、磷等元素配比不当,维生素A和D在饲料中缺乏等。

1.3 管理不善引发痛风

管理不善大多数情况下不会直接引发痛风,但会成为本病的诱发因素,如鸡群饲养密度过大,鸡舍潮湿阴冷,光照不足,地养鸡运动量过少,长期受到应激刺激等。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鸡场可存栏量、养殖模式、人员饲养水平、鸡品种、地区养殖习惯等差异大。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越高,鸡饲养的周期越长,对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就越高。很多鸡场不注重环境卫生,导致鸡群频繁发生疾病,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鸡只多,易发病。有些鸡场因规模小,自配料时采用人工搅拌的方法混合预混料和药物,搅拌不匀导致营养成分或药物分布不均,鸡食入量存在差异,易出现中毒症状,引发肾脏受损。高温高湿的季节对饲料储存不当,导致霉菌超标,如霉菌毒素中的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等对肾脏均能产生较强毒害而诱发本病,所以管理水平差的鸡场发病率高。

2 临床表现及病变

临床上根据尿酸盐沉积部位的不同分为内脏型痛风和关节炎型痛风两种,部分鸡会出现两者合并的症状,发病更为严重。

2.1 内脏型痛风

可见全身营养不良,采食量下降,机体消瘦,逐日衰弱,羽毛蓬乱无光泽,精神萎靡,鸡冠、肉髯、眼结膜、脚趾等发白,贫血症状明显。对病鸡进行解剖检查,可见肾脏体积变大,色泽变淡,表面沉积了大量的尿酸盐[2],有的尿酸盐可渗入腹腔,表面看起来如花斑样,俗称“花斑肾”。左右双侧输尿管增粗,如两条白色粗线,管腔中充满石灰乳样的沉淀物。肝脏、心脏、脾脏和肠系膜表面同样沉积有大量的白色尿酸盐,严重病鸡表面直接覆盖一层。将沉淀物刮取后进行显微观察,可看到有许多针状的尿酸结晶物,这些结晶物通常沉积在肾小球、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腔表面,对表层细胞造成破坏,血清检测每100 mL血液中尿酸含量大于15 mg。

2.2 关节炎型痛风

有时单发,有时和内脏型痛风一起发生。病鸡可见脚趾、腿部关节肿胀,用手捏后病鸡疼痛而鸣叫,走路跛行,蹒跚不稳,喜欢卧地不起。长期卧地对采食和饮水均造成影响,久之便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下降,生长发育受阻,毛色粗糙,鸡冠苍白。产蛋鸡发生关节炎后产蛋性能会下降,对关节部位用针头抽取,能吸出白色乳状的尿酸盐。如果为单纯的关节炎型痛风,则病灶集中在关节部位,剖检后可见关节腔中充满尿酸盐,有些关节表面还会发生糜烂,整个关节肿大。

3 防控

预防本病需针对尿酸盐异常升高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通常需要控制饲料中的蛋白含量,加强对肾脏的保护,提升鸡场整体管理水平[3]。

3.1 严格控制饲料中蛋白含量

蛋白质是尿酸生成的原料来源,而饲料蛋白主要为饼粕类、动物蛋白类、人工合成氨基酸类、菌体蛋白类等原料。配制饲料时应根据鸡的品种和日龄确定可利用的蛋白量,以蛋鸡为例,通常情况下青年期蛋白含量控制在14%~15%即可,开产初期日采食量达到100 g左右时,蛋白含量需达到19%~20%,当采食量上升至120 g时,蛋白含量便根据日采食量下降到16%~17%即可,逐步提升初产蛋鸡的产蛋率。42周龄后产蛋达到高峰期,蛋白含量稳定在15%左右即可。蛋白含量过高时日粮中的能量饲料占比就会下降,而过多的蛋白会经脱氨基作用转变为能量物质进入三羧酸循环,供机体代谢需求,而脱去的氨基最终会转化为尿酸,不但容易引发痛风,还徒增养殖成本。无论是蛋鸡、肉鸡、种鸡还是其他品种鸡,饲养过程中必须根据生理需求饲喂专用料。

3.2 注重对肾脏的保护

肾脏是机体尿酸、毒素、代谢产物等的排泄器官,如果出现损伤而引发功能障碍时,就会造成这些物质在体内不断蓄积。在疾病诊疗过程中,一定严格遵守药物的基本代谢规律,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量、使用方法和用药疗程进行用药,减少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类药物的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使用时最好口服,实在需要注射使用则用药周期不要超过5 d,期间需注意观察病鸡的状态。使用磺胺类药物时建议配合小苏打,因小苏打有碱化尿液的作用,可减少磺胺药物分子在肾小管中的结晶,降低对肾组织的破坏。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支原体病的防控应以免疫预防为主,球虫病、伤寒、副伤寒、鸡白痢等病以药物程序性预防为主。饲料中定期添加鱼肝油,鱼肝油主要成分为维生素A、D等脂溶性维生素,不仅能调节钙、磷等元素的吸收代谢,还能增强肾小管黏膜的修复功能,提升肾脏排泄能力,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

3.3 提升鸡场整体管理水平

严格控制饲养密度,鸡场应根据场地大小和实际饲养硬件设施来确定存栏量。地养鸡除了地面场地外,也可以通过种植树木和搭架子的方式来增加空间。舍饲鸡群需保持舍内通风和干燥,做好日常消毒工作,以减少疫病的流行。成品饲料及原料应按要求进行贮存,防止发生霉变。定期对新员工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疾病诊断水平,便于第一时间发现可疑病鸡。夏季高温高湿环境下,为了降低热应激对鸡群的影响,建议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可溶性粉,同时在鸡舍顶部喷淋水,四壁加装湿帘,以达到降温目的。因管理问题发生痛风,多是细节方面管理不到位,对于规模化养殖场,每天基本都会有病死鸡,建议在安全地带剖检后再进行无害化处理,以便对场内疾病进行实时监控。兽医人员平时多巡场,发现粪便有大面积发白、尿酸盐含量超标等现象时,及时寻找病因,并尽快解决。

4 总结

痛风如果治疗及时,轻者短时间内就会康复,但重症病鸡尿酸盐已经渗入胸腹腔内,短时间内无法被吸收或转化,会持续对机体产生损害,治愈率低,即使采取一定治疗手段使尿酸盐顺利排净,受损的肾细胞功能也很难重新恢复,建议直接淘汰处理。轻症病鸡治疗时以通肾利尿,加速机体尿酸盐排泄为原则,可在饮水中添加1%~3%的葡萄糖和0.5%小苏打,通过增加饮水量加速尿酸盐的排出。如果为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则需要配合治疗,传染性支气管炎可肌注黄芪多糖和口服抗病毒转移因子进行治疗。进入产蛋期的病鸡不可使用化学药物,以防鸡蛋中的药残超标而影响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鸡场病鸡痛风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痛风的治疗
痛风了,怎么办?
痛风:改善生活方式防复发
如何搞好鸡场消毒和病毒病免疫接种
夏天,从第一次痛风开始预防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蛋鸡得了疲劳症咋办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鸡场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