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策略探究

2023-09-03 13:10
中国农业会计 2023年12期
关键词:山西省销售农产品

杜 敏

(作者单位: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如今,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很多企业开始思考转型之路。搭乘互联网快车,利用新兴互联网技术,成为实体企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亮点。互联网经济下,农产品营销进入了电子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新阶段。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山西省农产品销售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山西省农产品销售困难主要在于产销两地信息不对称、农村物流不完善、专业人才不足、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现代农产品企业较少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建设农村物流体系、培养引进农村专业人才、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造电商龙头企业等措施。

一、“互联网+”农业概述

“互联网+”的关键是创新,即利用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进行创新,如创新硬件设施、创新服务形式、创新形态业态等。2014 年11 月,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其中,“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是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要主题,被称作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新引擎”。2015 年3 月,李克强再次提出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2015 年7 月,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顺应世界“互联网+”发展趋势,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2020 年5 月,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全面推动“互联网+”运行。全国各地区在“互联网+”引领下发展更加便捷,更加智慧。

农业是最传统、最基础的产业,农业的发展看似距离互联网最远,但利用互联网进行发展的潜力最大。例如,农村农业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率,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一系列产业链环节与互联网结合起来,管理控制整个生产经营的品质,实现数据信息共享,促使农业信息化、科技化、智能化发展。

“互联网+”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发挥互联网集成优化的作用,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激发农业经济的活力,提高农业经济的创新力,促使其全面发展[1]。农业经济发展中使用互联网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可以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分析和预测。农民可以精准选品种植,避免扎堆生产现象。二是降低销售成本。“互联网+”农业能实现信息的共享,给农产品带来更广阔的销售平台。三是提升农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通过互联网提高经营效率,实行先进的运营管理模式,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现状

(一)山西农业生产态势

山西省统计局官网2023 年1 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 年山西省农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增长,粮、菜、果、肉、蛋、奶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创历史新高。在农业生产上,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315.0 万公顷,较2021 年增长0.4%;粮食总产量为1 464.3 万吨,较2021 年上升3%,粮食生产呈现出谷物和豆类产量增加、薯类面积减少的态势;猪牛羊等肉类产量约142.5 万吨;蔬菜播种面积约为23.1 万公顷,蔬菜及食用菌产量为1 042.2 万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 219.0 亿元。

(二)山西农产品销售现状

山西省特色农产品可以分为杂粮类、肉类、面食类、土特产类、饮品类、植物类、食类、药材类,主要代表有山西小米、上党腊味驴肉、浑源凉粉、老陈醋、闻喜煮饼、上党党参等[2]。这些农产品通过地区对接承销、劳动就业推销、龙头企业带头销售、超市商场直接销售、基地电话订购销售、电商直播平台营销、旅游地宣传促销、各大单位助销等方式进行销售。

为促进山西省农产品销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2022 年山西省发布了《山西省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发展“晋字号”农产品优势品牌,加快农业经济转型,助力农业更高质量发展。

山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不断完善,以家庭、生产企业、销售企业为单位的网店不断涌现,这些网店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电商模式销售山西农产品。例如,山西农产品交易网创建国内外的网上交易平台,宣传了山西省农业资源的优势,展示了山西省特色农产品,为山西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国际销售搭建了网上交易平台。另外,山西省商务厅还与阿里巴巴、快手、抖音等公司的直播机构对接,采用直播方式开展“村播计划”活动,进行农产品销售,带动助农工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空间。

三、山西省农产品销售存在的问题

(一)产销两地信息不对称

农村信息化是指在农业领域应用现代化技术,将其运用到供应与采购、生产、市场投放及消费等各个环节。目前,山西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信息化程度低、现代网络设备少,农业信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二是信息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不足,发展严重滞后;三是缺乏相关的现代化销售管理软件,农民信息化水平低,使用软件也有很大障碍。这些问题使得农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直接影响了农产品销售,导致产量增加、收入不增的现象,极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二)农村物流体系不完善

农村物流主要是指在农产品输送、搬运、加工、储存、运输过程中进行物流信息处理和其他物流活动的过程。山西省坚持“以政府投资为牵引、以统仓共配一体化为支撑、以共建共享为内涵”,全力推进农村寄递物流服务工作。山西省邮政管理局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022 年10 月底,山西省117个县市1 082个乡镇建成了快递综合服务站点,20 356 个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点建设,有91 个县(市)初步实现了物流共配网络的建设。

但与此同时,山西省的农村物流还存在以下不足:首先,山西农村物流体系仅仅实现了农村物流服务点的覆盖,物流设备还很落后,物流体系建设更是不够完善,还有多数县乡缺少专业的物流设备,缺乏商品仓储、运输、配送等基础设施、综合性的大型货运物流中心以及不同运输系统之间衔接的枢纽设施;其次,部分乡村的现有设施兼容性和配套性较差,规模小、档次低,很多物流场所还是简易露天市场,物流运营工具是两三台面包车,没有网络信息系统,缺少冷链物流设备,离山西省提出的“一年通服务、两年提能力、三年成体系”的建设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再次,山西省农村物流还存在物流配送成本过高、配送效率低下、供应环节衔接不协调、运输途中农产品受损较为严重等问题。

(三)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现有人才已经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山西省人才队伍建设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管理难度大,实用型技能人才向城镇转移,农村人才数量不足,且现有人才在农村分布不均,培训不够;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农村人才中,生产型人才居多,大多数可以从事农副产品加工,但技能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社会服务型人才少,创业型人才更加紧缺,导致农村产品精细加工少,增值发掘力度不够。

(四)农产品销售渠道狭窄

农产品销售主要依靠农民与合作社、批发商、零售商联系,将农产品直接运至农贸市场销售,或者进行简单加工后售卖等传统销售渠道。传统销售渠道包含的环节较多,农产品运输过程中损耗较大,且存在逐层加价现象,导致终端的消费者付出成本较高,对农产品销售产生了一定阻碍[3]。

(五)现代农产品企业较少

山西省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农产品经营的企业较少。全球蛙、乐村淘、贡天下是山西知名的龙头电商企业,3家企业充分利用互联网,搭上直播顺风车,采取“云逛街,云购物”的营销新体验模式,在抖音、快手、微信等直播平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吸引消费者购买。但从山西省范围来看,这样的农产品龙头企业少之又少,示范效果也不够理想。

四、山西省农产品营销策略

(一)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

山西省农产品的营销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农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水平。山西省要注重将农业发展和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加快智慧农业进程,实现农业智能化、农业服务网络化、农业管理数字化、农村信息服务专业化、农产品流通机械化等[4]。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农业大数据体系,使用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在确保农村网络稳定运行的同时,接收多方面的传感数据,与存储、分析相结合,及时处理各种数据,实现管理透明化、经营网络化、生产智能化,为农业发展奠定数字基础。二是健全农村服务体系。农业部门牵头,建立由网络信息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共同组成的数字农业振兴小组,统筹规划农业发展的各项任务。三是不断提高信息化创新能力,搭建智慧农业技术交流平台,学习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推动智慧农业的发展,振兴乡村经济。

(二)建设农村物流体系

一是加强硬件设施建设,如快递物流枢纽网络的优化建设,统筹布局全省快递枢纽网络,建立新一代网络通信工程;加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市—农村配送的物流网络,完善市县乡村四级物流配送体系;鼓励物流集成商投资城乡配送,加强电商物流配送园区建设。二是加强快递服务网络建设。山西省可以选择一批试点,打造示范县,建立快递寄、收网点,试采用共同配送模式,如“前店后仓”等模式[5],以试点带动全省范围内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三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优化冷链物流主体网络,提高服务水平。山西省要进一步加快建设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如产地市场建设、销售终端建设、生鲜自提柜建设和冷链物流配送企业建设等,为农产品营销提供运输保障。

(三)培养引进农村专业人才

山西省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对农业水平的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人力资源的开发主要依靠两方面措施,一是提高农民自身素质,加强农村人才建设,加快培育山西省乡村产业振兴人才,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二是健全激励机制,搭建专业的人才引进平台,引进高素质人才,让人才扎根农村,助力农产品营销。同时,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还要与农村人才储备相结合,重点引进具有技术素质的中青年农村实用型人才。三是对人才培训农产品营销的相关技能并进行考核,引导农村青年人才选择感兴趣的方面学习,考取实用证书,如互联网营销师、全媒体运营师、物流服务师、国际邮件分拣员等,以兴趣激发潜能,培养实用型人才。

(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对于农产品的销售,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将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拓宽销售渠道,进一步提高农村农产品的销售额。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采取措施:

一是建设现代化农贸市场,培育营销主体,依靠山西省农村农产品的品牌优势,举办形式多样的产销对接活动,如建立线上与线下对接、省内与省外对接、产地和终端销售地产销对接的方式;二是可以拟定农产品营销主题,并利用龙头电商平台(淘宝、京东、抖音、拼多多、快手等)流量大的优势和技术支持优势,开展节日促销活动,在法定假日和电商节日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如在“双11”、春节、元旦、中秋节等节日进行促销,再利用时下流行的直播电商、社群电商、拼团电商等各式各样的形式宣传山西省农产品,推动农产品销售企业及特色农产品快速发展;三是减少流通环节,推动渠道扁平化销售农产品,优化物流配送系统,节约物流成本,推动绿色物流发展。

(五)政策引导,打造电商龙头企业

有效开展农产品营销必须以企业为载体。山西省政府应出台更加积极有效的政策,一方面按照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项目化支撑、品牌化引领的思路,培育壮大省内龙头企业,加快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另一方面引导快递、物流、商贸流通等领域的企业合作,实现规模化仓储、配送、揽件,建立共同运营机制,节约运行成本。

五、结语

本文基于“互联网+”视角,对山西省农村农产品销售路径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发现,山西省农产品要想提高销售水平,必须抓住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机遇。山西省农产品销售要在政策引导下,与现代网络技术相结合,打造特色品牌产品,采用新媒体时代营销新模式,拓宽营销渠道,进行多平台宣传,积极扶农助农,提升物流服务水平,促进农产品销售。

猜你喜欢
山西省销售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这四个字决定销售成败
给人带来快乐的袜子,一年销售1亿美金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