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幸福德育课程 打造特色育人阵地

2023-09-03 07:54阮丽霞
师道·教研 2023年8期
关键词:育人德育活动

阮丽霞

幸福德育就是教师幸福地教,学生幸福地学,教学相长,并通过引领人构建幸福的生活理念,培养人自主获得幸福的能力、关照人的终生幸福发展,以期更好地呈现生活、幸福、道德、教育的理论,以此培养学生感受幸福、追求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从而让幸福德育更深入人心,助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一、幸福德育为载体浸润幸福

育人的主要载体即课程,想对学生感受幸福、体验幸福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应重点在幸福德育课程的构建上下功夫。首先明确我国当前人才的培养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幸福。许多学校以道德与法治课为授课主阵地主渠道,我们还可以结合“开学书记讲第一课”,结合时事、政治与学生身心年龄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取向,渗透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使小学德育朝着正确育人、全面育人、有效育人的方向发展。从传统文化方面来说,应借助所在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鲜明的地域文化优势,积极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通过将日常德育活动课程化,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幸福。把德育文化渗透在校园及社会生活中,提升学生在生活的幸福感,可通过以下两方面进行,其一借助重要的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其二定期组织学生举办艺术节或者体育节等活动,以此打造特色育人阵地,使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充分感知幸福的真谛,幸福快乐地成长。最后以党建引领融合幸福德育,培养幸福少年。如开展“祭扫革命先烈、红领巾寻访”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观察和实践体验活动,探寻身边的历史足迹,从而让更多的学生了解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在此种党建引领的体验大本营中收获快乐,幸福健康地成长。

二、养成教育为核心懂得幸福

首先结合学校德育“乐学善思 敢于担当”的责任育人文化底蕴,以学生自主管理为育人基本途径,强调学生的自主自治,让学生体验幸福的乐趣。可借助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让各班级轮流主持,演讲稿和主持词也由学生独立完成;学校德育处少先队部建立“责任币”争章评选活动,遵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要求,提高少年儿童的全面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班风,学校开展的相关德育活动也放手让学生进行管理;并从班级中聘请校长得力小帮手,直接与校长沟通,为学生的良好发展建言献策。通过此方式,提升学生的民主参与意识,有效发展学生个性,强化学生的责任心,以此加强学生自我监控和约束的能力。在注重学生幸福指数提升的同时,还要注重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搭建家、校、社会三维度协同育人层面。既要提升教师素质,也要提升家长育人能力的认知高度,让家长与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打造学生学习的乐园、成长的幸福家园。于学生而言,提升学生幸福指数,就是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育人阵地,使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开心舒心,对未来充满信心,从而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健康的成长,最幸福的体验。

三、幸福环境为动力感知幸福

首先从“幸福教师行动”出发,让学生充分感受教师的幸福关怀。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其实就是幸福传递的一种方式。因此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评价与管理,促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思想认识上有高度、在学生心中有威望、在教学方式上有创新。通过四月书香读书节、低碳生活科技节、缤纷文化艺术节以及感恩系列英语活动周,感受到真心爱父母、尊重长辈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体会中西文化的差异等等,從而增强全面的德育管理意识,有效形成教书育人、服务育人及管理育人的氛围,让孩子们能在教师的关爱下健康快乐地幸福成长。幸福和谐的家庭对学生的良好发展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家长会,或者家访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家庭教育方式进行指导,以此打造特色的育人阵地,有效发展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

责任编辑 钱昭君

猜你喜欢
育人德育活动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六小”活动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