瑾妃与天福号的文化记忆

2023-09-05 01:14王晓红
北京纪事 2023年9期
关键词:酱肉肘子天福

王晓红

天福号是北京著名的老字号,独特的酱肘子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既展示着精湛的大国工匠技艺,更承载着悠久的首都文化记忆。瑾妃是清代光绪皇帝的贵妃,酷爱吃天福号酱肘子,留下了一段珍闻趣事。笔者在梳理两者关联时发现,这不仅是关于昔日皇家一食一饭的史海钩沉,更是老字号文化内涵的挖掘之旅,也让人深味优秀传统文化连接现代生活时的那份美好。北京故事真是文化自信的富矿。

天福号里的老字号文化

喜欢吃天福号的,不仅仅有瑾妃。

最先为这肘子“书写牌匾”的,是乾隆。

但自己主动为酱肘子赐牌匾的,另有其人。

据传乾隆三年(1738 年)山东大旱,山东掖县人刘凤翔领着孙子刘抵明逃荒来京谋生,在西单牌楼拐角处,开了家“刘记”酱肉铺,店鋪没有知名度,生意也不见起色。乾隆五年(1740年)刘凤翔在旧货摊上找到一块牌匾,上书“天福号”三个苍劲有力的颜体楷书,寓意“上天赐福”,吉祥大气,挂在店楣上,让狭小的店铺满堂生辉,引得不少行人驻足观赏。店里生意日益兴隆,仿佛福从天降。从此,“刘记”酱肉铺更名为“天福号”酱肉铺。

为保证酱肉新鲜可口,酱肉一般是夜间制作,早上售卖。传说,有一次刘抵明夜间守灶时睡着了,肘子煮过了火,赶紧招呼师傅一起加汤加料,可最后的味道还是和平时不太一样。因店小本少赔不起,只好将这锅煮过的肘子勉强出售。没想到这不一样的味道,反而受到了食客们的欢迎。恰巧一位宫中太监来买酱肉,买回去品尝后下午又派人来说,今天买的肘子特别好吃,让以后天天做这样的肘子。

从此,刘抵明在原祖传技艺的基础上,苦心钻研,总结出一套独特的制作工艺,选料严格考究,酱肘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正是这份匠心制造,让“天福号”名震京城。

据说慈禧太后尝过天福号酱肘子很是喜爱,并赐给“天福号”一块腰牌,传旨每天定量送进宫中。从此“天福号”制作的酱肘子,就成为清宫御膳的一道名吃。历经百年沧桑的天福号,在京城享有“乾隆酱汁传百年,慈禧腰牌通天下”的美誉。

瑾妃与天福号酱肉

既然晚清时期,天福号酱肉已成御膳名馐,那皇帝后宫的妃子们自然也会得以品尝。

瑾妃,是光绪皇帝仅有的三位后妃之一,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满洲镶红旗人,珍妃的姐姐。光绪十五年(1889年)入宫,初为瑾嫔,二十年(1894年)封为瑾妃,后因珍妃忤太后而受株连,降为贵人,次年复升为妃。宣统皇帝溥仪即位后,尊其为“兼祧皇考瑾贵妃”。宣统帝逊位后,小朝廷为之上徽号“端康皇贵太妃”。

清帝退位后,隆裕太后在忧虑与自责中病逝,此时溥仪刚满六岁。宫中溥仪的长辈还剩下四位,分别是同治皇帝的三位遗妃和瑾贵妃。最终,瑾妃凭借袁世凯的授意成为了宫中事务的主持者。也因此担负起了抚养溥仪的任务。从1913年隆裕皇太后病逝,直到1924年瑾妃病逝,这期间的将近十二年的时间里,作为逊清皇室的当家人,瑾妃的生活可谓过得有滋有味。

瑾妃进宫前曾跟从翰林院编修文廷式读过书,聪明可爱,有文化修养。瑾妃喜爱听戏,在紫禁城里的永和宫每逢过节都会搭台召戏班子唱戏。瑾妃五十大寿时,还曾将京剧大师梅兰芳等人召进宫中唱戏。《清德宗实录》《清史稿》记载,她还有四大爱好:喜欢书画,她创作了大量的丹青水墨作品;喜欢收藏,当时的永和宫摆放着各式的瓶盘盆景,现在台北故宫看到的翡翠白菜就是瑾妃藏品;喜欢《红楼梦》,当时她还花重金请画师,为她画红楼梦的壁画;喜欢美食,她不但在自己小厨房里琢磨做各种美食,而且烹饪水平不错,当时的王公旧臣都爱吃她做的饭菜。

值得一提的是,瑾妃爱吃酱肘子尤其爱吃京城天福号的酱肘子,甚至吃早饭时都要有。时间久了,天福号的伙计会定时把酱肘子送到宫门之前交给瑾妃的贴身太监。瑾妃心宽体胖,民间说她爱吃肘子人长得就更胖了,称她“胖娘娘”;还因为瑾妃生于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呼她为“月饼”,由此也可见瑾妃对美食的偏爱。

名人老号随想

味蕾,是人最真实的情感。在这一意义上,天福号酱肘子不仅是京味美食,更承载着古都的乡愁。

在钩沉瑾妃与天福号肘子的故事时,笔者感觉自己潜入了一条时光的河流,一切都在古籍的文字里活起来。那一刻,深味讲述好老字号故事是何等重要。

那么,何谓讲好老字号的故事呢?让历史文化更好地滋养和传播老字号品牌历史和商业文化,展示独特的产品、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

目前许多老字号商品都通过网络电商,特别是抖音、快手视频分享平台等进行文化和产品的宣传销售。真的可以尝试利用瑾妃和天福号的历史故事、天福号的起源与发展为线索,编排创作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和网络视频,举办互动文化销售活动。

譬如,故宫永和宫是瑾妃居住的地方,也是回忆和展示天福号故事的文化场所。明代为妃嫔所居,清代为后妃所居,清康熙帝孝恭仁皇后曾长久居住。其后,道光帝静贵妃,咸丰帝丽贵人、斑贵人、鑫常在等先后在此居住。光绪大婚后为瑾妃居所,正间室内悬乾隆御题“仪昭淑慎”匾。永和宫也是瑾妃做美食、品尝天福号的场所和历史空间,这里会激发消费者产生对天福号文化的追忆与联想,通过网络视频、动漫等可以进一步彰显天福号所蕴涵的宫廷文化和京味文化,助力提升品牌文化价值。

除电商外,瑾妃的故事,应该也可助力天福号酱肉的包装和店面文化设计。现在市场比较常见的天福号大块酱肉的包装用是乾隆皇帝像的六角盒。可以利用瑾妃的艺术形象和书画作品增加开发新的酱肉包装礼盒。瑾妃的一生经历了复杂的宫廷生活与变故,展示了其人生中睿智、幸运的一面;同时,她又擅长丹青,颇具艺术才华,在有记载的宫廷皇家代表人物与天福号的联系方面是比较突出的,故事也丰满。不妨挖掘瑾妃的动漫艺术形象与偏好之类,如贵妃等级的皇家图案、饰物等。像翡翠白菜这个文化符号,社会知名度很高,既是天福号皇家粉丝瑾妃的藏品,也是饮食中肉与菜的日常性搭配,这些都可以用于天福号对于菜肉产品的创新和文化包装的延展设计。

值得一提的是,瑾妃绘制的《云中九桃图》,画中的桃干从云中垂下一枝,枝上九桃累垂,如见其盈盈果汁,色香扑人。画面色彩艳丽,经营布局独具匠心,疏密虚实令人称绝。桃寓多寿,九数寓九世之意,从中寄托绘画者对健康长寿的渴望。这与天福号的“上天赐福”之意一脉相承,这些也可以用于天福号产品包装的设计和店面的文化装饰,凸显天福号酱肉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些更丰富的历史元素的融入,必然助力打造天福号个性化的酱肉产品。瑾妃可以称得上是美食家,天福号酱肉做工上乘,味道独特,能得到她的青睐和品尝,说明天福号酱肉即使在众多丰富的御膳佳肴中也是上乘美食,这是来自宫廷的权威鉴定,天福号文化的宫廷“代言人”,这在民间是极具品牌影响力的。

对瑾妃相关的食品类历史资料,笔者的挖掘还是有限的。她与北京老字号之间,值得说道的可太多了。譬如,了解她赠送大臣们美食的故事,从中提取她的饮食偏好和肉类制作技法,根据现代消费者的需求和营养科学开发新的酱肉产品并命名,可以专为女性消费者开发“福肉”;可以开发以肉为主,附以多种熟食和菜肴半成品礼盒;还可以借用民间给瑾妃起的“月饼”别名和宫廷文化,开发天福号中秋美食产品等。

整理好这些光阴的故事,天福号的食文化内涵必将越来越丰富。

猜你喜欢
酱肉肘子天福
舌尖上的美味
孙天福治疗心律失常的经验总结
姚天福力驳忽必烈
厚德福酱肉为什么那么火
肘子一百种吃法
厚德福酱肉纯中药酱制 健康安全人人爱吃
自制醇美酱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