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用人艺术

2023-09-07 08:18余白
共产党员·上 2023年8期
关键词:徐向前西路军粟裕

余白

历览古今兴衰事,成败得失在用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毛泽东曾指出:“领导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他把“用干部”作为领导者的两大责任之一。在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重于揽才、明于识才、长于育才、善于用才,慧眼识才、选贤任能、知人善任、不拘一格,为大量的优秀干部和杰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创造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让他们各展其长、各显其能、各得其所。

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毛泽东选人用人独具慧眼,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他既知人之长,也善于用人之长。

周恩来长于外交和谈判,亲自领导和开创了我党最初的外事活动,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重重封锁,在抗日大后方广交朋友,宣传党的全民团结抗日和民主建国的主张,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在国际上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毛泽东让周恩来主持统战和外交工作。在西安事变、皖南事变、重庆谈判中,周恩来舌战群儒、纵横捭阖,取得了对敌斗争的辉煌战绩。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是共和国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直接领导外交工作长达26年之久。他以超人的精力和非凡的才能,为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巨大成功、为中华民族赢得地位和尊严作出了不朽的贡献。上海解放后,一些资本家和不法商人认为共产党搞政治行,搞经济不行,于是相互勾结,利用“两白一黑”(棉花、大米、煤炭)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于是,毛泽东让党内最杰出的经济专家陈云出征上海,协助陈毅打赢了稳定物价和供给的“银元之战”“米棉之战”,赢得了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打击了上海的不法资本家的嚣张气焰,使他们再也不敢向人民政府发起经济挑战了,为20世纪50年代前期对资本家进行利用、限制、改造打下了很好基础。

选好人、选对人、选准人事关事业发展、民族复兴。领导者要能识别人才,并善于使用人才。选人用才贵在扬长避短、化短为长,真正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干部和人才选拔出来、使用起来。要坚持人岗相适、人事相宜、用当适任,把干部和人才的素质能力与岗位需求结合起来,充分尊重每名干部、每个人才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特长,力争把干部和人才都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使其各有所宜、各尽其能,让事业激励人才,让人才成就事业。

宽宏大度,用人不疑

毛泽东宽容与信任有过失的干部和人才。对于在战场上和工作中犯错误、有过失的干部和人才,毛泽东重在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提高思想认识,放下包袱,轻装上阵,达到既要找到原因、解决问题,又要团结同志、推动工作的目的。

1937年6月,毛泽东接见了历尽艰难困苦回到延安的原红军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当时西路军的失败使徐向前受到一些人的质疑。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亲切地说:“向前,你受累了,辛苦,辛苦。祝贺你顺利归来!”此时的徐向前真是百感交集,他详细地向毛泽东汇报了西路军奉命西征和失败的情况。关于西路军的失败,徐向前认为自己有责任,心情十分沉痛。毛泽东爽朗地安慰徐向前说:“不要难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你能回来就好,有鸡就有蛋。”这一句寓意深刻的话,使徐向前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下子卸掉了思想包袱。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毛泽东懂得,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而且西路军的失败也是因为许多复杂的情况造成的,不能将责任都归到徐向前等西路军领导者身上。毛泽东还说:“西路军的广大干部和战士是英勇的、顽强的,经常没有饭吃,没有水喝,伤员没有医药。他们没有子弹,靠大刀、矛子就和敌人拼命,这种革命精神永远也不要丢掉!”半年之后,从抗日前线传来喜讯,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从前线发来电报,太行山地区部队由几千人壮大到几万人。解放战争时期,徐向前率领刚刚由地方部队改编为主力部队的六万余人,横扫晋中,一月之内,歼灭阎锡山精锐部队十万人。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宽容、信任,才使得徐向前放下包袱,投入新的战斗,取得卓越战功。

任何时候,人才都是决定性的因素。作为领导者,要破除成见、宽宏大度、充分信任。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选准了,就要信任他,放手使用他,这样才能使人才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要清除一切私心杂念,求大同,存小异,以虚怀若谷的豁达胸怀选才用人,决不能以个人好恶用人,以言取人、以貌取人,而是要做到“德高才大者用之,寡德乏才者去之”。

不拘一格,唯才是举

清朝龚自珍有句名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不拘一格降人才”,意思是指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方式选拔和使用人才。毛泽东十分喜爱这句诗,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选人用人上也是不拘一格、唯才是举。他在选人用人时反对论资排辈,不为文凭学历所束缚,注重其真才实学,勇于起用新人、重用能人。毛泽东任用粟裕,就充分体现出了不拘一格、唯才是举的用人艺术。

1945年9月,经毛泽东同意,中共中央任命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兼华中野战军司令员。山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是粟裕曾经的老上级,粟裕率部到山东后,军事指挥如何协调?1946年10月15日,毛泽东致电陈毅等人:山东、华中两大野战军会合后,在陈毅的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1948年5月,陈毅去中原局工作一段时间,毛泽东又提出让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在粟裕提出谦让后,仍令粟裕任代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统率40万大军。此后,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在豫东战役中歼敌8.6万人,首创一次战役歼敌2个整编师的纪录,济南战役中又歼敌10万,在全军率先突破了带有决战性的攻坚战这一关。我们知道,粟裕是一个由士兵成长起来的将军,没有出国留学,也没有上过军校,其军事才能是在战争实践中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正是由于毛泽东能够不拘一格、唯才是举,方使粟裕成为我军历史上一名杰出的高级将领。

对于具有超凡才干和能力的干部和人才,领导者能否把他们放在相应的岗位上并大胆任用和精心培育,不仅影响到工作的开展、事业的发展,也体现出领导者识才用人的能力与水平。选人用人要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放开视野,拓宽渠道,打破地域、部门、行业、身份限制,唯贤是举、选贤任能,让优秀干部和人才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拓宽选人视野渠道,要坚持事业为上、人岗相宜的原则,用好用活各类人才,着力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不失时机地培养使用优秀干部和人才到合适岗位,努力做到事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选什么样的人,岗位缺什么样的人就配什么样的人,把真正有潜力有能力的干部选出来,让他们在最佳时期在关键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徐向前西路军粟裕
张文喜
近十年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研究述评
第一次开飞机
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西路军精神的讲话座谈会在京召开
刘少奇与粟裕交往二三事
徐向前的三次探亲
西路军历史问题的认知转变始末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在徐向前指挥下鏖战山西战场
粟裕谈黄桥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