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盐博物馆非遗展呈研究

2023-09-07 11:13罗雯倩
收藏与投资 2023年8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摘要:作为展现海盐文明的专题性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在保护研究、展览陈列、教育传播等职能方面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透过物质进入精神层面,在某种程度上,对博物馆展览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与深度具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通过对制盐工艺的展示以及相关文物资料的收藏展览,更能让观众真切体验和感受几千年来底蕴丰富、魅力无穷的海盐文化。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海盐文化;展呈

汉武帝元狩四年,广袤的滩涂上出现了一座煮盐重镇——盐渎县。东晋义熙七年(411年),始称盐城。随着隋、唐、北宋的发展,盐城逐渐成为海盐的生产中心和乡镇遍布的繁华城市。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盐城的滩涂急速向东扩展,煮盐灶火逐渐蔓延到更为广泛的地区。水患、战乱与奴役压迫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最终在元朝末年爆发了盐民起义。明清时期,在当地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的影响下,海盐生产方式和管理形式都有了新的变革和发展,海盐业的产销进入了历史上的黄金时期,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盐城,从广袤的滩涂逐步变为繁华的城镇,与富饶的海盐资源和当地人民历来的辛勤劳作无法分割。这既是盐城的历史,也是中国海盐文明的发展历程。建造一座关于海盐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盐城百姓多年来的愿望,更是继承与发扬海盐文明、建设特色历史文化名城的关键措施。

一、中国海盐博物馆概况

(一)海盐博物馆的建造

2006年,中国海盐博物馆经由国务院批准建于江苏省盐城市区内,位于盐城城区的串场河和范公堤之间。整个建筑的外观造型是一个银白色六角形的盐结晶体,宛若一粒盐结晶体散落在串场河畔。2008年,该馆建成的同时对外开放,收藏和陈列了我国海盐历史相关的各类文物和资料。2019年,海盐博物馆经过改造和提升后,重新开始对外开放,更好地向公众展现我国海盐文明的优秀成果与时代风采。

(二)海盐博物馆的性质

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我国目前唯一获国务院批准的大型海盐专题博物馆,其目的在于收藏、保护和陈列展示中国海盐历史的相关文物和资料,全方面、多层次地展示中国海盐的发展历史,研究海盐文明的形成、发展和最新成果,展现海盐文化的底蕴内涵,从而高标准地构建盐城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海盐博物馆的整体设计注重科学性和娱乐性相结合,通过相关文物、史料、图片以及场景模拟的展示,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海盐文化历史进程中的智慧与精神。

(三)海盐博物馆的展陈布置与陈列方式

海盐博物馆的基本展陈包括常设陈列和临时陈列两个部分。馆中的常设陈列有序厅、“引海制盐”“行盐四方”“盐政春秋”“海盐兴城”“煮海之歌”“环海盐趣”和场景厅。馆中的临时陈列一般都是小型且多样的,通常都是在一定期限内展出,并时常更换展出内容,起到了对博物馆常设陈列的补充作用。

“盐之城”作为序厅,直接揭示了中国的海盐文明是以盐城为代表的特色地区文化,是海盐产业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中国海盐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区域便是盐城,盐城的地方史即我国海盐史的集中表现。

“引海制盐”展厅以盐城出土的历代海盐生产工具为陈列对象,并以全国海盐考古新发现为依托,辅以盐民生产劳动过程的场景再现,展现了中国海盐制造工艺的发展演化过程。随着对海水以及与其有关的其他自然界产物、场所的认识了解越来越深入,广大盐民们不断改进技术,变革生产方法,提高产量与质量,令观众感受华夏子孙的勤劳、勇敢、智慧与创新的精神。

“行盐四方”和“盐政春秋”两个展厅以运销类文物、史料和相关图片为基础,辅助场景还原、雕塑模型等展示方式,体现了海盐产业在中国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其所带来的深远影响。现实中,盐的发展已经跨越了纯粹的技术发展,融入了中國古代国家的管理体系和赋税体系之中。

“海盐兴城”展厅以盐城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与海盐文明相关的文物陈列为主,用物来“说话”,生动体现了历史上盐业对盐城地区发展的深远影响。面对汹涌澎湃的大海和广阔无际的滩涂,先民们纷纷聚集起来,利用大自然馈赠的一切开创了盐业历史新篇章。

“煮海之歌”展厅,展示介绍了中国两千余年的海盐文明不仅创造了富裕的物质财产,更为人们带来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国海盐业生产、运销体系的发展进程中形成种类丰富、内容多样的地方节会、民俗等,独具盐阜特色。

“环海盐趣”展厅运用多媒体手段向观众展示各种新型盐产品,让观众认识生活的盐、科学的盐、世界的盐,为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世界各国盐业文明主要成果的平台,让观众感受在世界这个舞台上,中华民族在海盐文明创造中的重要地位。

场景厅则通过实体模型来模拟场景,向公众展示了海盐的制作工艺经历了“煮海熬波”“淋卤煎盐”“晒海成盐”等多道工序。

二、海盐文化在中国海盐博物馆中的呈现

(一)盐城海盐文化

海盐作为产量巨大的盐种,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是历代王朝的经济命脉。盐城东临黄海,海涂广袤,资源丰富,是适合制作海盐的天然产地,也是源远流长的盐文化的起源地。在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历史后,盐城到处弥漫着浓厚且独特的海盐文化韵味。以盐命名、因盐闻名,悠久的海盐文化即盐城这座城市的灵魂。

(二)制盐工艺与海盐精神

海盐制作工艺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八个部分:开辟亭场、海潮浸灌、摊灰曝晒、淋灰取卤、石联试卤、斫运柴薪、煎卤为盐、出扒生灰。

盐民不仅终日在旷野中劳作,重复强度极高的制盐工序,还要饱受盐吏的奴役和压榨。他们在这种十分艰辛的生存形式和极其困苦的劳作环境中合作共进、以苦为乐,负重前行、百炼成钢,最终凝练成了百折不挠、团结拼搏的海盐精神,促使今天的盐城人继承了积极进取、艰苦奋斗、团结一致、敢为人先的精神。同时,在这片被卤水浸泡的土地上,大批的盐商、盐官、盐民以及来往的文人墨客相互交流碰撞,孕育了平等、开放、包容的现代城市精神。

海盐,既积淀了自身丰富多彩的内涵和厚重踏实的底蕴,也创造了盐城独特的地方文化。海盐文化所彰显的海纳百川的包容胸襟、积极进取的创业精神、百折不挠的坚韧意志,便是盐城这座城市的内涵和精神。

(三)海盐文化在海盐博物馆中的展呈方式和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无形的,在博物馆中,它的展示需要借助相关实物,作为载体呈现。海盐博物馆通过一些古代盐民制造海盐时使用的板晒、池晒、滩晒用的板框、竹管、石碾、翻耙、翻板等制造工具,形象地还原了制盐工艺的整个演化过程。

博物馆中的许多场景复原,将制盐发展过程中的某个历史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使观众能够代入其中,身临其境。例如“煮海熬波”这一复原场景就生动地再现了我国古代盐民制盐时辛勤劳作的场景。

“煮海之歌”展厅的实景展示部分,通过展示我国海盐业产销的一整套体系流程,观众可以通过实景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海盐产业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的整个过程,并向观众介绍了在其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种类多样、内容丰富的地方民俗节会。这些民俗节会,有的源于海盐产业的生产与经营,有的源于祭祀神明或纪念盐业代表人物。

三、对海盐博物馆中非遗展呈的思考

(一)海盐博物馆中非遗展陈的优缺点分析

非遗的展陈在博物馆中是通过物的形式具体表现的。海盐博物館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收藏与保护海盐文化遗产,其保护设施相对来说较为完善。海盐博物馆在整体的展示布局中,将传统技术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模型等再现历史场景,营造了良好的视觉冲击,从而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海盐历史。例如展厅中的彩塑微缩景观模型——宋盐场收盐图,向博物馆观众生动地展现了宋代盐场的盐民收盐时辛勤忙碌的景象。

海盐博物馆拥有一支具有保护收藏专业技能的人才队伍,汇聚了很多领域的人才,这些人才肩负着博物馆日常的展览陈列、保护研究和讲解宣传等工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讲,不但要做好收藏和保护研究的基本工作,还要向社会大众解释和传播非遗的精神内涵,拉近了人们与历史、文化之间的距离。海盐博物馆的讲解员队伍具有专业的讲解技能,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使观众在参观之余更加充分、深入地了解海盐文化。

(二)海盐博物馆中非遗的呈现建议

在博物馆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动态的展演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静态展现与动态展演相结合,可以使观众全面、清晰地观察非遗整体,更加真切、直观地感受文化遗产本身的魅力特点,加深对非遗的认知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观众的参与度和互动性。目前,海盐博物馆在这个方面还不够完善。

以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为例,该馆在以静态形式收藏展览与云锦相关的文物同时,还在博物馆的二楼展示了云锦工艺的动态织造过程。海盐博物馆可以借鉴此类经验,邀请研究非遗的学者,利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博物馆内组成动态演示海盐制作工艺角,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海盐制作这一传统技艺。

四、结语

中国海盐博物馆作为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具有教育功能的专题博物馆,应在履行博物馆收藏、保护、宣传、教育等职责方面不断完善,并在保持原有优势与特点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只有更加积极开放地与公众展示互动,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海盐文化。

基金项目

南京艺术学院“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支持,“东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XJKY23-025)。

作者简介

罗雯倩,女,汉族,江苏盐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刘凝霜.博物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作用—以中国海盐博物馆为例[J].科技视界,2017(34):164-165.

[2]严建强,邵晨卉.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关于当代中国非物质文化与博物馆关系的若干思考[J].中原文物,2018(3):123-128.

[3]王作.浅谈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17):142-144.

[4]姜楠.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D].杭州:浙江大学,2011.

[5]尹彤云.博物馆视野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民族艺术,2006(4):6-12.

[6]于海根.海盐文化在重塑新盐城形象中的地位[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2):64-68.

[7]薛佳妮.论盐城海盐文遗存及其现代价值[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4):193-194.

[8]王登佐.盐城海盐文化遗产保护探析[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8-11.

[9]刘正萍.盐城海盐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传承[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38-41.

[10]颜世勋.关于提升中国海盐博物馆服务功能的思考[C].南京:区域博物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江苏省博物馆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63-66.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湘西苗族刺绣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析
露天博物馆
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