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实训教学探究

2023-09-07 13:43付希尧谭婉琳
广西教育·C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实训教学劳动教育课程思政

付希尧 谭婉琳

【摘要】本文分析当前土建类专业基础课程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教学改革背景,结合日常实训教学实践,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劳动思维引导、通过优化外部条件强化学生劳动意识等策略,阐述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实训教学理念,注重劳动思维引导以及手脑并用、脑体并举的实训教学方法,并分析教学成效。

【关键词】劳动教育 课程思政 实训教学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8-0161-04

现代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具备崇高理想、坚定信仰,熟练掌握技能,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的未来建设者。现阶段,劳动群体、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劳动工具、劳动技术、劳动环境等诸多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但劳动的重要地位仍未改变。实训教学是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的重要延伸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实验室开展试验探索、样本测试、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激发实践创新思维,提升专业综合素质。通过实践操作以及课后总结,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使其更好掌握实验结果与材料应用性能之间的联系,提升对建筑工程材料应用的认知。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形式相对单一、学生对劳动看法较为狭隘的当下,基于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课程,将技能教育与劳动教育、思政教育进行互通融合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一、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实训教学改革背景

深化和促进劳动教育改革,仍是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如劳动实践场所缺乏导致学生劳动教育认知与实际行为联系不紧密,难以做到知行合一;劳动课程形式陈旧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劳动教育时间不固定导致学生劳动意识淡薄,难以可持续培养;劳动教育考评机制弱化引发学生对劳动活动质疑,缺乏有效价值体现等。教育部颁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能、技术知识教学的同时,要把劳动能力作为重要考核因素与专业课程教学融合,通过劳动课程教育实现全人教育。

笔者所在院校主要设置有建筑工程技术、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设计、土木工程质量检测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建筑类专业。大部分专业毕业生选择了施工、监理、质检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职位。鉴于建筑类专业的特殊性,新入职的毕业生往往被要求在相对恶劣的施工环境中完成任务,这将使学生毕业后产生很大的社会落差感,无形中增加了初入职场的工作压力。职业院校普遍将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实践水平作为培养重点,在评定优秀学生奖学金、荣誉等的标准中,德育、智育、体育等要素被纳入考量范围,而劳动教育则被忽视,甚至被视为不重要的因素。部分学生缺乏对勤奋努力、追求卓越精神的内涵理解,造成劳动学习的积极性和驱动力不足,并未全身心投入到实训教学中。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院校校园内部管理日趋规范和完善,宿舍、教室、食堂等公共区域卫生保洁和维护工作都已被标准化和市场化的物业公司承包,也导致职业院校在校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更加淡薄。因此,在职业院校建筑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实训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勇于创新、不怕吃苦的精神显得极为重要。笔者以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课程为例,分别从课程教学改革背景、优化路径与实践、建设特色等方面对融合视域下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实训教学优化路径进行分析,以期重构课程结构、建立有效考评机制,改善实训教学质量。

二、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教学优化路径

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建筑材料检测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水平,通过新时代劳动教育和思政统一的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与课程实训教学环节融合,让学生明晰职业认知、培养创新理念,为素质全面提升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笔者所在课题组结合日常实训教学实践,积极探索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理念的实训教学优化路径。

(一)融合劳动教育与思政理念,培养劳动意识

在教学策略的培养引导方面,教师应注重在实训教学中融入对劳动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认知理念的转变,培养学生建筑检测行业从业人员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并将劳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建筑工程行业内强调的标准、质量、法制意识教育相互融合。教学应体现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中对建筑材料检测职业操守和质量品质的要求,努力实现劳动教育、思政教育、技能教育“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以此提升学生对劳动的认同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实训前讲解工程材料标准、讲述思政内容、解释法规、分析案例和劳动要求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并在实训全过程注重引导和培养劳动思维,及时纠正学生因懒惰而形成的不良试验习惯。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课题组以职业道德为核心,深度挖掘工程行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必要的劳动技能和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实现知行合一,将劳模、劳动、工匠精神融入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职业观念。如教学中通过介绍绿色新型建材的新工艺、特性,引导学生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理念;引用建筑材料质量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标准,引导学生建立质量标准意识、法制意识;通过提炼混凝土材料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授课内容中的思政元素,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融合劳动教育和思政理念,丰富和拓展工程实践教学的素质内涵,将崗位职业道德、质量工程意识、工匠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技能实训,有利于实现课程思政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的目标。

在课程考评的引导方面,院系将劳动教育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融会贯通于考核中,通过考核的手段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如针对考核中对劳动教育和思政元素方面考查不足的现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增加对劳动教育部分的考核权重,引导学生强化对思政、劳动、技能重要性的认知。具体而言考核体系被分为小组考核、教师考核两个层面,分为三级考核体系,即劳动主观能动性、劳动熟练度、劳动完成度等劳动素质方面考评;集体任务完成度、职业素养成长、标准与法制理念等思政教育方面考评;试验操作规范性、数据处理准确度和项目完成度等检测专业技能方面考评(如图1所示)。实训综合考评鼓励和肯定学生在试验劳动过程中发挥的创新性、积极性和自主性,注重劳动教育的引导。

(二)通过优化外部条件,强化劳动意识

教学团队努力营造良好实训环境,强化实训过程劳动意识。教学团队结合最新工程技术标准规范更新活页式教材,在课程編排上体现劳动的实践性和技术时效性,通过课程实训教学,促进理论和实践结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劳动品质,在真实情境中掌握劳动技能和技巧。教材编撰团队在课程体系试验环节减少对传统建筑材料的生产工艺、反应机理等理论知识的描述,增加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工程应用案例与劳动实践工程检测内容。并结合教学实验室的实际条件,注意引入最新工程标准内容,将工程标准中的试验准备及操作章节部分,从现场施工及检测技术人员的角度,依托岗位需求分解为若干劳动教育技能知识点,这既可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劳动的意识,又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以混凝土试验项目为例,除了传统普通混凝土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工作性能和配合比设计试验以外,课改团队将当前市场应用广泛的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透水系数、孔隙率等指标检测纳入实训项目中,通过实训项目劳动内容分解,让学生身体力行感受实训项目的劳动性。在实训过程中,对班级、小组、个人分别制定三级实训目标,在不同级别目标完成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劳动自主性和自我挑战性。

在建筑材料检测实训场地内将劳动教育的理念、意义与实训基地的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实训设备操作手册相联系,逐步让学生形成关于劳动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教学团队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角度,优化建筑材料与检测课程实训课堂教学模式,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入“大国工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内容,结合土建行业工作需求,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理念,让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打造严谨规范、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不畏艰辛、勇于担当的精神,提升他们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实训课前五分钟,组织观看《大国建造》《超级工程》等纪录片,以此激发学生积极性,并且鼓励他们发现身边优秀典型,分享和传承劳动精神。实训课堂邀请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建筑材料领域知名专家作“勇于担责、不畏困苦”的工程实践经验分享,增进学生对职业生涯的认知,充分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三)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实训教学理念

课题组教学团队通过完善课程思政能力、提升劳动教育理念、丰富技能专业标准,逐步实现教学课时和授课内容的互通改进,在劳动素养教育、思想品质教育和技能教育等方面融合构建形成“内容+内涵+元素”的课程特色三级教学内容体系。劳动素养教育方面,团队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蕴藏的劳动能动性和劳动创造力内涵,以培养主观能动性、提升劳动工作效率、增进劳动工作技巧的方式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弥补传统实践课程中忽略劳动素养教育的不足。思想品质教育方面,团队教师集中研讨,深入探究技能培训中劳动教育的特点,并从中深挖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生态环保意识等思政元素的潜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的精神,将个人的努力与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复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技能教育方面,团队教师通过开展项目化、目标化的实训流程教学,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使其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实验,掌握制备和检测高质量、高效率、可靠性高的建筑材料的能力,进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实训教学理念,团队实训教师扬弃传统的“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的模式,更加关注学生专业技能、劳动素养以及思想品质的协同培养。以分小组实验的方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的同时,也注重彰显学生个人努力特质和小组协作性,以利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构建具有高度可操作性的专业实践模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能力,让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劳动观念,提高思想品质。通过基于“劳动—思政—技能”融合的实训教学优化路径探究,建筑材料实训基地利用率得到提升,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高涨。学生不再是旁听的受众,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技能和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基于手脑并用、脑体并举,创新实训教学方法

课题组教学团队创新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创新劳动、卫生劳动为一体的综合劳动教育模式,建立手脑并用、脑体并举的专业实践目标式课程教学方法。教学任务包括以透水混凝土试块、水泥胶砂试块等建筑材料检测试件的制备以及以水泥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材料性能测试等为代表的体力劳动;以分析性能指标的合理性考评、试验方法优缺点分析、数据处理等为主的脑力劳动;以试验路线更新、试验条件变动和比赛锻炼等为主的创新劳动;以课前耗材准备、课后收拾整理和卫生清洁等为主的卫生劳动。通过上述各个方面完整的劳动,学生能够受到劳动教育,能够实现创新,是一种将体力和智力有机结合的综合实训体验,培养了学生“努力劳动、真实劳动、智慧劳动、清洁劳动”的品质,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索性的质疑精神。通过引导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训课堂上的内容,以实际操作检验理论成果,并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认识。在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创新劳动的融合中不断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和实践思维,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通过完成清洁、保持环境整洁任务体验劳动教育,而着力于培养他们在实训中克服困难、勤奋好学的优良习惯,以及勇于创新、不断开拓、勤奋努力、勇于拼搏的工匠精神,锻炼良好的团队协作和人际交往能力。

(五)融合职业素养、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建立健全考评体系

课题组教学团队重新审视课程考核方式,以“劳动—思政—技能”融合育人理念为指导,结合多内涵、多元素的课程特色,创新地开发出集合职业素养、劳动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全面考评体系。不仅对专业技能进行考评,而且增加劳动素养考核,同时还对小组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以及集体忠诚度等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了考评,从而形成了更全面的综合考评。职业素养方面,通过将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融入实训课程考评,使过程性与结果性的考核同等有效。教学团队深入挖掘了课程蕴藏的信念、使命、品格、情感等育人价值,并将其与劳动教育本身具备的培养道德、提升智慧、锻炼体魄、发展美感的功能相结合,基于课程对学生思想品质提升进行考评,并度从职业信念、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行为习惯等职业素养的三大核心出发,着重考查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职业适应能力。劳动素质方面,强调实训过程“努力劳动、真实劳动、智慧劳动、清洁劳动”的考评要求,使学生改变自我和职业认知,并通过实验项目劳动要素考核要求的引导,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力,充分体现课程的劳动教育特征。技能考评方面,团队通过紧密结合工程材料检测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职业标准,不断将建筑材料类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等内容融入教学考评体系,形成了岗课赛证融通的教学考评模式,使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通过将劳动教育、思政教育与技能教育有机结合,构建出一套更加完整和全面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课程考评体系,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实训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教授学生的基础技能知识,而且能够激发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劳育、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一体化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对劳动的热爱之情、正确的劳动理念以及积极的工作态度。将其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职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劳动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对专业、职业、劳动的感性认知,培养劳动光荣的价值观和热爱劳动技能的理念,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和职业计划,有利于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构建职业院校“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应积极推进劳动教育,强化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使劳动教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训课程改革实践、探索,激发职业院校学生的创新精神,更好地促进课程创新发展,为新时代职业院校的课程实训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郑立群,和震,王向旭.我国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精神的主要内涵、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2(12).

[2]周绍东.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9.

[3]刘复兴,唐景莉,张剑.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创新与发展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5).

[4]周建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高职教育创新发展[M].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5]苏学军,宗春燕,马永刚.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困境及对策研究:以“制药单元操作”为例[J].安徽化工,2022(3).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研学实践教育与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劳动教育融合视域下基于劳动—思政—技能三位一体育人的《建筑材料与检测》实训教学探索与实践”(2022ZJY2077)、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课题研究项目(ZH20210601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付希尧(1987— ),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新型建筑材料、实验实训管理。

(责编 罗异丰)

猜你喜欢
实训教学劳动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