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研究生资助育人策略研究

2023-09-08 08:30韩广梅范晓琳覃海冰李新利
科教导刊 2023年20期
关键词:资助研究生育人

韩广梅,范晓琳,覃海冰,李新利

(广西医科大学 广西 南宁 530021)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和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支撑,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优化社会服务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生资助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内容,资助育人是“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才目标要求高校明确研究生资助育人使命任务,聚焦资助育人问题短板,统筹“公平”和“效率”,“助困”和“扶志”,提升研究生资助育人质量。

1 高校研究生资助育人的重大意义

1.1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立德树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一贯主张。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立德树人是高校的崇高使命。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已基本建立包含“奖、贷、助、补、减”在内的比较完备的资助体系,研究生资助作为保民生、暖民心的重要工程,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蕴含了丰富的立德树人教育资源。研究生资助是确保研究生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管理工作内容,与研究生日常紧密相关。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生资助对研究生物质上的支持、思想上的引领、情感上的关照、发展上的推动为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确保高校立德树人落实具有深刻意义。

1.2 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内容

马克思指出:“发展着自己的物质生产和物质交往的人们,在改变自己的这个现实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思维和思维的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从唯物史观出发,研究生资助育人就是基于物质保障之上,对研究生思想、心理、理想、信念的对应性建设。成长在强国一代的青年研究生,家庭的经济水平不断提升,部分研究生时有出现思想空虚、精神乏力、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研究生资助覆盖面广、资助力度大、影响力度高。在资助广度上,我国已建立门类齐备、来源多元、较为完备的资助体系。在资助力度上,随着国家综合国力提升,研究生资助力度也不断加大,体现在不同高校落实研究生国家助学基本保障的基础上,增加了学校、学院、导师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研究生科研奖励和扶助。在资助影响力上,讲好国家奖学金典型人物优秀事迹是宣传资助政策,激励研究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从研究生资助工作出发,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提升育人质量,是新征程上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育人优势的重要彰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优势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党的教育方针是回答“为谁培养人、如何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指引,高等教育只有树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信念,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巨大动力。坚持党对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自觉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推动研究生资助工作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党领导高校资助工作的现实要求。现阶段,我国已形成完备的高等教育育人体系,建立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工作机制,资助育人通过物质帮扶、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相融合,实现了有偿资助和无偿资助、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基本形成“解困—育人—成才—回馈”的宝贵经验。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优化完善高校资助工作体系,增强资助工作“精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探索建立和完善困难研究生认定量化指标体系,增强资助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做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困难研究生资助工作,是提升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效果,巩固高等教育育人优势的重要手段。

2 高校研究生资助育人的突出问题

2.1 “资助”和“育人”衔接不足

现阶段研究生资助可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对困难学生的经济扶助,包括助学贷款、突发性灾害困难补助等;二是对研究生的基本生活补贴,包括研究生国家助学金、“三助一辅”补贴;三是对研究生科研创新奖励激励,包括国家奖学金、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各类奖学金等。目前研究生资助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和重点激励有机结合,研究生国家助学金面向全日制研究生全面供给,国家助学贷款已全覆盖。同时资助标准逐步提升,2017 年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发布通知将全日制博士研究生资助标准提升到每生每年不低于13000 元,中央高校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5000 元。自2021 年起,国家提高了全日制研究生助学贷款额度,由每人每年不超过12000 元提高至每年不超过16000 元。但从育人目标来看,现阶段研究生资助更多停留在具体的事务性工作层面,注重对研究生的物质扶助与奖励,资助工作没有充分彰显育人内容和效果,主要表现在资助政策的激励性不够大,资助典型人物优秀事迹的影响力不够深,研究生基于资助所萌生的感恩情感、奋斗情感、报国情感尚未完全发挥。

2.2 资助“需求”和“供给”匹配不够

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生要在党和国家发展大势中明确个人定位,承担使命重任,就要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研究生资助育人更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需要、人才培养需要、科技创新需要,在物质保障、精神激励、行为推动等多方面加强对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理论来看,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人的价值追求。现阶段,研究生资助体系包含了研究生日常生活补助以及透过物质帮扶传递的精神教育和道德教育,但对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关注不够,资助工作与研究生德育融合不足,如何将资助与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相结合,提升资助对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新时代研究生资助工作的重点,也是难点。新征程上,资助育人要着眼于“全面发展的人”的培养,“发展型资助”是重点,不仅要加强对经济困难研究生的物质帮扶,还要通过资助形成对全体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的总体性、综合性辐射,其中,针对研究生个性化特点开展差别化资助育人工作是做好资助育人的突破口。

2.3 “精准化”“智慧化”不足

“精准化”“智慧化”的研究生资助育人体系要求工作主体相互协同、工作方式精准多样、工作管理制度规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研究生资助更要求从“打赢”向“打好”转变,从“粗放”向“精准”转变,从“传统”向“智慧”转变。“精准”首先是资助对象认定要精准。绝对贫困问题解决后,相对贫困问题仍存在,并且更分散、致贫原因更复杂,研究生资助工作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巩固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维护教育公平正义方面承担了更为重大的责任。“智慧”体现在资助方式的智慧化。面对高质量的要求,研究生资助应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采集与研究生资助相关的各类数据,建立研究生基本信息数据库,对资助需求进行前瞻性分析,对资助过程进行全过程跟进,对资助效果进行实质性评价,进一步完善资助措施、提升育人效果,从“输血式资助”向“造血式资助”转变,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

3 高校研究生资助育人的实践策略

3.1 加强顶层设计,增强育人合力

研究生资助要坚持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过去聚焦于经济困难学生扶助的传统思路,定位于高层次人才扶持和培养,将资助作为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明确育人角色和定向,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一是要将资助育人纳入学生整体性工作中,统筹规划,重点分析,制订工作计划,加强考核评价,特别是在年度工作考核中,形成关于研究生资助育人的专项考核内容,将资助育人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建立“学校—职能处室—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四级管理机制,学校资助管理中心在统筹全校研究生资助工作中,要明确党委、宣传、学工、研工、团委、教务、财务等职能处室的育人职责,打通协同壁垒,形成育人合力。三是抓好研究生培养单位、研究生导师关键环节,由学院做好领航推动,由导师做好实际关切,做研究生的“知心人”“贴心人”“引领人”,摸清研究生缺少什么,需要资助什么,针对性扶助。

3.2 完善管理机制,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

一是要建立研究生资助管理办法,明确资助范围、资助内容、资助标准,形成认定精准、过程规范、结果有效的运行机制,提升资助管理标准化、规范化。二是适应研究生全面发展需要,积极开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生资助项目,加大对研究生科研资助的力度,分类设立博士、硕士研究生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研究生积极开展创新性研发,形成创新性成果,对于先进典型人物要加强宣传,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将资助与研究生科研、日常管理、就业紧密结合,以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为重点,通过多样化资助帮助解决研究生科研上的困惑,生活上的困难,就业中的阻碍。四是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资助工作队伍,选强配齐工作干部,加强人员培训,提升队伍专业化。

3.3 优化工作方式,提升资助获得感

高校研究生培养要把“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思想融入教育当中,让资助在各个环节都能发挥育人作用,要在点滴工作中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获得资助后拥有感恩意识、家国情怀,从而自觉投身到国家建设中。要协调处理资助工作仪式感和亲和力相互促进的问题,既要坚持党对资助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资助育人政治责任、使命担当,又要将资助做到研究生生活中,做到研究生心里,形式和内容结合,思想和情感交融,使研究生真实地感恩资助。要进一步优化资助工作方式,建立受助研究生心理关注机制,依托心理监测系统,对全体受助研究生进行心理关注,建立心理活动室,配备心理体验器材,缓解研究生来自学业、经济、就业、婚恋、家庭的压力。以多种形式开展研究生资助育人教育,在入学励志教育、信贷诚信教育、科研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各个环节,建立起与资助相关联的德育机制。

猜你喜欢
资助研究生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