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G抗-G联合抗-D、抗-C混合抗体引起Rh(-)患者交叉配血不合1例

2023-09-10 11:44黄中海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年15期
关键词:卡式微柱效价

黄中海

安徽省蚌埠市第二人民医院输血科,安徽蚌埠 233000

Rh血型系统是非常复杂、最具多态性的一个血液系统,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其中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抗原主要有5个:RhD、RhC、RhE、Rhc和Rhe,这5种抗原均有较强的免疫抗原性,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意外抗体,其中RhD抗原性最强,抗-D抗体是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重要影响因素[1-3]。2000年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仅要求对Rh血型系统的RhD抗原进行常规检测,对RhC、RhE、Rhc、Rhe抗原未做要求,临床采用随机配血原则,导致抗-C、抗-c、抗-E、抗-e等抗体产生的报道不断增多,常引起交叉配血不合、输血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4],笔者在近期工作中发现了1例由免疫球蛋白G(IgG)抗-G联合抗-D、抗-C混合抗体引起Rh(-)患者交叉配血不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患者,男,52岁,于2022年6月17日在本院诊断为“急性阑尾炎”,拟行手术治疗,术前常规备血。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有过一次输血史。输血前检查该患者为A型,RhD阴性,抗体筛查阳性。因本院无常规备RhD阴性血液,遂向当地中心血站申请,血站提供去白红细胞悬液2袋,与患者交叉配血均不合,故对患者血清的抗体特异性及血站提供的2袋血液进行Rh血型分型鉴定。

1.2试剂与仪器 ABO血型鉴定卡(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11205);ABO血型反定型红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25323);抗体筛选细胞(上海血液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27019);抗球蛋白微柱凝胶抗体筛查卡(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11204);抗球蛋白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卡(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10901);抗体鉴定细胞(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20501);酸放散试剂盒(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20201);Rh血型抗原检测卡(长春博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20211201)。OLABO恒温数显水浴锅(山东博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型号:HH-2),血型血清学专用离心机(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型号:TD-3A),免疫微柱孵育器(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型号FYQ)。

1.3方法 血型鉴定、抗体特异性鉴定及抗体效价测定采用微柱凝胶法卡式法,抗体筛查采用微柱凝胶法卡式法及盐水法,抗-D、抗-C、抗-G的鉴定采用文献[5]提供的思路进行两步吸收放散试验,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第一步用4号压积谱细胞(Dccee)同体积与患者血浆37 ℃孵育2 h,期间每隔20 min混匀一次,取孵育后上清液和4号谱细胞进行微柱凝胶法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直到反应为阴性,此时如有抗-D、抗-G均已吸收完全,将吸收后的上清液与5号谱细胞(dCcee)进行IAT,反应有凝集,说明上清液有抗-C;再将吸收后的4号谱细胞进行放散,放散液与4号谱细胞和5号谱细胞进行IAT,结果均有凝集,说明放散下来的抗体不但和RhD抗原反应,也和RhC抗原反应,符合抗-G的特点。第二步用5号谱细胞吸收患者血浆,取孵育后上清液与5号谱细胞进行IAT,直到反应为阴性,此时如有抗-C、抗-G均已吸收完全,吸收后的上清液与4号谱细胞有凝集,说明上清液有抗-D;再将吸收后的5号谱细胞进行放散,放散液与4号谱细胞和5号谱细胞均有凝集,再次证明有抗-G。通过吸收放散试验,可确定患者的意外抗体为抗-G、抗-D和抗-C的混合物。

2 结 果

2.1血型、抗体筛查及鉴定结果 患者血型为A型,Rh分型为dccee。血站提供的2份供血者血型为A型,Rh分型分为dCcee和dCCee。患者抗体筛查及盐水法鉴定结果均为阴性,卡式法血型鉴定结果显示患者可能有IgG抗-D、抗-C两种抗体,无法确定是否有抗-G。

2.2抗-D、抗-C、抗-G的鉴定结果 采用两步吸收放散的方法,确定患者的意外抗体为抗-G、抗-D和抗-C的混合物。

2.3抗-C、抗-D和抗-G效价测定 用5号谱细胞和第一步吸收后的上清液微柱凝胶卡式法测得抗-C效价为8;用4号谱细胞和第二步吸收后的上清液微柱凝胶卡式法测得抗-D效价为16;用5号谱细胞对第一步的放散液进行吸收后,放散下来即为抗-G,和11号谱细胞(DCCEE)微柱凝胶卡式法测得抗-G效价为4。

3 讨 论

本例患者在输血前抗体筛查卡式法鉴定结果为阳性,盐水法鉴定结果为阴性,确定其抗体性质为IgG类。从抗体鉴定结果可以看到,凡是含有RhD或RhC抗原的谱细胞均有凝集,说明有抗-D和抗-C两种抗体,但无法确定是否有抗-G。G抗原为Rh血型系统抗原,最初由ALLEN和TIPPET在1958年报道,RhD和RhCE的C等位基因外显子2编码的Ser103是G抗原的活性关键,通常RhD及RhC阳性红细胞上都有G抗原存在[6],抗-G可与抗-D和(或)抗-C阳性的红细胞反应,在临床上易误认为抗-D或抗-C,但不能被分离为抗-C和抗-D[7]。理论上抗-G可以用rG/dce或r″G/dce的红细胞通过吸收放散法进行鉴定,但此类细胞极难获得,因此常采用两步吸收放散试验来鉴定抗-G[8]。笔者通过两步吸收放散试验,确定患者血浆中意外抗体为Rh血型系统的抗-G、抗-D和抗-C的混合物。

Rh血型系统是ABO血型系统外最复杂和最具有临床意义的血型系统,截至目前已增至56个抗原,Rh血型系统意外抗体导致的血型鉴定正反不符、交叉配血不合及新生儿ABO溶血病在临床上占大多数[9],一般是通过胎母血型不合的多次妊娠、输血、注射及器官移植等免疫刺激产生的IgG型抗体[10]。本研究患者30多年前在乡下卫生院输过一次血,因此笔者推断其血中的抗-G、抗-D和抗-C,可能是由那次输血诱发,红细胞同种抗原暴露后是否产生同种抗体准确的机制仍不清楚。有研究认为与抗原密度的高低、人类HLA等位基因及多种免疫细胞的调节作用和受体的炎症状态、免疫耐受情况都有关系[11-14],有的人虽然多次输过不相容的血液,但都未产生同种抗体,而有的人仅输血一次便可诱发多种抗体[15]。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哪一种检测项目能把这种易于免疫应答者筛选出来,本研究案例仅输血一次就产生多种抗体,且时隔30多年仍维持抗-G、抗-D、抗-C效价分别为4、16和8,这样的效价足以引起迟发型输血反应。向东等[16]报道,引起免疫性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抗体80%是效价≤4的弱抗体。本研究患者为中年患者,身体情况尚好,最后未输血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意外抗体是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常见原因,输血前抗体筛查是保证临床输血安全重要手段。

猜你喜欢
卡式微柱效价
STATIM5000S型卡式蒸汽灭菌器故障分析
磁性微柱阵列制备及驱动研究*
情绪效价的记忆增强效应:存储或提取优势?
高精度镍微柱阵列模具的制造*
数字实验“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电化学湿法腐蚀法制备硅微柱阵列
应用HyD在仔猪断奶早期可提高维生素D的效价
纳米尺寸下铱单晶微柱的力学行为
如何提高抗生素效价管碟测定法的准确性
生物效价法测定大黄炮制品活血化瘀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