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童画剧场在心育实践中的运用
——以“心理童画·积极心境的创建”为例

2023-09-11 15:29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张群智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童画剧场人生

北京市朝阳区教师发展学院 张群智

疫情形势和“双减”政策之下,当下的教育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也使中小学教师处于一个特殊的心理成长期。首先,各地疫情此起彼伏,不断反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常常需要迅速调整,广大中小学教师难免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紧张情绪。其次,“双减”政策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负担减轻了,教师负担却加重了。鉴于此,要给予教师更强的心理支持。作为心理培训工作者,需要开掘教师自身的积极心理资源,为教师的生命成长助力。

近年来,我以自己创作的绘画作品为媒介主持心理工作坊,对教师进行成长的疗愈和能量的发掘,获得了良好反馈。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我应邀在“全国首届社会心理服务周”论坛承担了一节公开课“心理童画·积极心境的创建”,帮助教师获得积极的心理资源和力量。以此为例,我和大家分享一下将心理童画剧场用于心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一、心理童画剧场的心理赋能

心理童画剧场是运用绘画作品、即兴戏剧等形式,引导教师在艺术表达中发掘自身心理能量和优势的一种特殊心理成长课程。在“心理童画·积极心境的创建”中,我设计了一系列引领教师发掘自身能量的活动。

1.相遇小时候:童年生命能量的发掘。我首先播放自己创作的32 张图画,轻声引导,唤醒教师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你很小的时候,觉得自己最可爱的时候,是几岁?那时,你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像画中的小孩儿一样……”老师们纷纷选出自己喜欢的一幅画并进行交流。这种分享,让大家仿佛回到了生命最初的美妙旅途。

2.相遇当下:自我生命状态的表达。在舒缓的音乐中,我引导教师再次观画,但这次首先让大家知道自己是一个成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责任、负担、角色;让大家尽量看到每一幅画,和画里的每一个主人公打招呼,确认他(她)也看到了自己。教师在众多画中选择一幅有感觉的画,并和那幅画站在一起。

接着,我鼓励教师描述最有感觉的一幅画,帮助教师触摸内在的自己。最有感觉的那幅画,代表了我们最向往、最珍惜的那个情境,或者代表生命中的两难选择以及对成长的某种期盼。作为成年人,生活很不容易,常常面临两难选择,就好像一条线段被两个箭头拉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这种状态可能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现在通过与画连接被看到了。这些画里的人和物都是和教师相关联的,画中主体的情态可能就演示出了教师的内心状态。

然后,我引导教师通过人体雕塑表达选中的画。人体雕塑是教育戏剧的一种常用习式,肢体的表达可以帮助个体外化内在的情绪。

之后,我继续询问:“你的人体雕塑表达了什么?”教师会和生活一下子联系起来,描述在日常生活中被忽视了的种种内心状态。

3.相遇最好的我:建构自我的舞台。这里的舞台,是教师发掘自身优势的舞台,也是心理赋能的舞台。

当教师依托画作说出个人的故事之后,伙伴们会相继参与到别人的故事中,表达即兴慨叹和赞美。也就是教师扮演即兴戏剧中的“诗人”角色,对分享故事者生命中的积极品质、优势资源或其他任何值得赞美之处进行赞美或慨叹。有时我会引导大家使用物品来隐喻成长中的自我。例如,环顾自己屋子里的物品,选择一个物品比喻自身的某种品质。它就是一种追梦,是一种所谓的“意义”。

接下来,还要征集志愿演员、乐师,为我们的画设计一次即兴演出。我担任领航员,在引导教师排演故事的时候,我启发大家:“这个故事可能是当下人生的故事,也可能是和当下人生相关的故事;可能有辛苦和遗憾,有艰难和不容易,也可能有来不及的感恩或者怀念……因为,这就是成人世界的生活。”

即兴演出时,参与者往往眼含泪水,被自己在生活中付出的努力和坚韧所感动。这时,主持人的引导很有意义,可以这样说:“你当下所经历的一切,如果从长远来看,有什么意义?如果这是一个专门为你设计的人生功课,你觉得它的价值在哪里?当你70 岁时,与当下的自己说一些话,你会说什么?从这样一种经历中,你会获得什么样的人生智慧?”当我们的生命被以戏剧方式吟咏之后,一切都不一样了。积极心理学告诉我们:你关注什么,什么就在成长。

二、心理童画剧场的实践反思

在心理童画剧场课程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发现它具有值得我们关注的积极自我认知功能,也发现了心理童画本身的神奇力量。

1.心理童画剧场引发的内心故事具有主观创造性。心理童画剧场牵引出来的故事,可能不与现实生活百分百对等,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非客观地再现久远事件或者人生经历的场景。在课程的引导中,这种主观构建不会停滞在过往生活带来的不良情绪和挫败中,而是充满积极的转向和对价值、意义的思考,因而增强了课程参与主体的积极体验。

例如,温暖的关系、专注的努力、美好感觉的强化等,这些并不是现实生活的还原,而是将难忘瞬间深深印刻或放大在观者的心中。

2.心理童画剧场帮助个体发挥自身优势。参加工作坊的一位教师说:“作为心理老师,我收获了心理成长。我从来也没想到自己是一个了不起的女孩儿,这给了我一种神奇的力量。”

参加工作坊的一位心理学博士说:“心理童画活动就像一扇窗,为我们打开了探索自我与自我、自我与他人、自我与世界的新视野。由此,我想到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的‘周哈里窗’理论。这一理论按四个象限将人的内在分为四个范畴,即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和未知我。心理童画活动从实践层面很好地诠释和发展了这一经典理论。”

3.心理童画剧场帮助个体俯瞰当下的生活。本课程一直引导教师用心走一遍我们的人生,甚至从生命的源头去慢慢体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感觉脚下的道路是一段有限长度的人生之路。他们不再把困难放大,而是放大了那些珍视的潜能和优势。

心理童画剧场这一探索性课程,使得教师和自己的内心相遇。通过课程,他们更好地进行自我觉察,发现自己的积极优势;更好地梳理和表达那些被忽略的情绪,激发对当下生活价值的认同感,为心理成长赋能。由此,教师也学习到一种以画为媒介的表达性心理成长的新方式。

猜你喜欢
童画剧场人生
欢乐剧场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童画·童话
论《日出》的剧场性
童画·童话
独一无二的你
开心剧场
斜倚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