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

2023-09-12 06:59许美婷
科教导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多模态高中英语

许美婷

摘要 文章分析了多模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施的原因,通过对一节高中英语数字型听力课的分析,探讨了融合听、说、读、写、看等多模态、包含“听前导入—听中练习—听后巩固”环节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提出开展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多模态;听力课;高中英语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14.037

高中听力既是高考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日常教学的重点内容。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力,有助于锻炼认知、思维与交流能力,促进知识积累与完整知识链的构建,全面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应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为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应该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多模态教学语境,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多模态语篇的机会,提高他们对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的解读能力,促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通过英语获取、处理、分析信息并解决问题的水平。

模态的含义指人類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等)之间的互动方式。实际上人类交际主要建立在动作、语音、图像、文字等多模态手段与符号上。多模态教学能够将语言和图像、游戏、角色扮演、图表、文本等许多意义相关的资源整合使用,转化教学过程,化抽象难懂为生动形象,化片面理解为全面准确理解,化枯燥乏味为趣味盎然。《课标》也提倡凭借听、说、读、看、写等多模态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多重感官体验环境,增加学生思维活动的丰富性,促进学生感知、理解相关主题意义。

1多模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实施的原因

1.1英语听力教学需要与时俱进

信息技术具备交互性与生动性。随着其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它给课堂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带来巨大影响。它颠覆教学内容教材化的单一局面,给学生增添贴近生活的知识情境,创造直观形象的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提供学生音频、视频、色彩、图片、数据等多模态符号资源,改变传统的手画口说传递信息的方式,带来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视听结合的乐趣。信息技术所形成的媒介语言给学生增加了大量的多模态语篇,使其丰富生活经历,体验不同情感,弥补了传统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不足。

1.2学习者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

教与学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应该考虑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风格的需求。Reid(1987)认为存在四类学习风格:听觉型、视觉型、动觉型、触觉型。学习者通常只在某种学习风格上表现比较突出。因此,单模态教学模式无法实现学习者迥异不同的学习风格的需求。鉴于学生学习的差异性、因材施教的原则,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改善英语教学效果,教师转向探索构建多模态教学方式。

1.3改进英语听力教学的要求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英语听力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英语听力教学现状存在不够注重多模态运用的问题,主要依赖教材提供的听力材料与录音,训练方式呈现单一模态化,其他模态的缺失导致互补关系的缺乏,生生之间彼此学习、探讨的机会少之又少。另一问题是英语听力教学未能充分合理利用多模态教学资源。尽管一些教师已经开始探索使用多模态教学资源,试图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听力积极性,但是对不同模态资源内在关系的挖掘缺少深入思考,导致形式化,表面热闹,但是没有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习搭建支架。

2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践

教师设计多模态听力教学活动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习风格需求、教学要求与模态教学功能(如表1),实现自身身份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活动的设计者、监督者、引导者,为学生创造更多真实的语料,改善听力教学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以高考英语复习课“数字型听力”的教学活动为例,从多模态听前导入、听中练习与听后巩固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基于多模态理论开展英语听力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践。

本节听力课的教学内容基于数字型听力进行复习。平时学生练习以整套听力练习为主,内容全面,却缺少针对性。听力练习材料形式单一,通常只提供听力文本、音频、词汇、短语,未能满足学生不同的感知偏好。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完成听力任务后,教师通常不进行深入讲解,只是让学生看原文订正答案,导致学习积极性减弱。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基于教材增加图表、相关词汇、背景知识、解题技能指导、视频等多模态活动。

2.1多模态听前导入

有效的课堂导入具备使学生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功能。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图片、思维导图、复习背景词汇等多模态资源,创设情境,诱发学生思维,唤醒求知欲。

2.1.1导入话题,丰富主题背景

高效的课堂导入以学生为中心,帮助学生梳理已有的知识体系,结合新的导入信息,建构属于自己的新的知识框架。本节课的词汇是与数字相关的词汇,难度较小,多数学生具备相应的基础。教师基于数字主题,导入该课第一部分——日常生活中的数字与类型。通过观看数字视频,提问学生“Are there any other cases in which numbers canbeused?”用生日蛋糕、价格标签、电话号码、景点、公交车、飞机等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生活中使用数字的场景,在此基础上用思维导图模式刺激学生思维,形成数字型听力类型(数目、时间、货币、价格、次数、频率、倍数、比率)的框架。

设计目的:具有目的性的导入有助于建构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的学习任务、有关联的知识点,有助于新旧知识衔接和系统化知识的形成。为了有效引入课堂主题,教师使用视频、音乐、图片、语言、思维导图、色彩等多模态方法,搭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增加学生的语言储备,调动包括视觉、听觉、动觉等感官,激发学习内驱力,变被动式学习为主动式学习,为下一环节展现新知与真题训练铺垫基础。

2.1.2整合知识,促进新知体系的构建

在引入新知的过程中,教师采用图文解码的教学方法,将数字型听力类型思维导图转码为相应的词汇与设问方式表格(见表2,p121),建立图片与文字的联系,将抽象知识转换成具体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中英文转换,在纯粹的视觉体验基础上增加听觉与动觉的刺激,摆脱机械记忆,促进新知巩固,帮助学生系统学习数字型听力相关词汇和设问方式。

设计目的:表格包含文字,具有理性直观、一目了然的特点。学生在思维导图的基础上浏览表格,结合教师的提问和语言解释,体验图表、文字、师生互动的声音等多模态元素,既可以在动静结合的课堂气氛中学习新知,又可以借助表格形成新的主题语境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导入新知的过程实现了从图片到思维、从图表到文字、从看到思索归纳的过渡衔接,体现了语言与思维的紧密结合,实现了目标、内容与方法的融合統一。

2.2多模态听中练习

听中练习的素材包括历年高考真题、爱因斯坦简介视频与各类型数字读音音频,围绕数字主题,启发学生基于已获得的数字型听力知识和技巧,在精听音频、观看视频与读法模仿等多模态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觉、视觉、动觉与思维,归纳语篇内容,抓住语篇细节,进行合理推断,概括数字型听力的做题方法,加深对主题知识的认知。

2.2.1精听精练,总结策略

学生听力材料理解能力包括对语言信息表层意思与深层含义的理解。前者属于初阶的思维活动,是理解信息表达的形式;后者属于高阶思维活动,需要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提炼信息。为培养学生捕捉信息、获取事实的能力,总共选取六篇听力材料。教师采用“听材料,看原文,找重点”的活动,对听力文本进行话题类型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数字型听力的做题策略(见表3),在科学掌握学习方法的基础上形成分析选项、做笔记、抓关键词句、善思等优良的学习习惯。

设计目的:学生基于已有生活经验和已习得的知识,通过听觉,使用自上而下的听力加工方法,预测听力整体结构和语义。听力结束后,通过视觉,教师指点学生使用自下而上的听力加工方法,关注文本中的重要词汇,总结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丰富听力方式。这种交互性的信息加工模式,反复使用同一主题意义下的课堂重点词汇,有的放矢地针对性训练,减少学生的听力障碍。

2.2.2应用实践,强化提升

语言输出是语言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语言意识,培养学生利用有意注意进行语言信息加工,提供学生语言实践与反馈的机会。在精听精练过程中,学生积累了数字型听力做题策略,因此教师设计应用实践环节——观看爱因斯坦视频后完成数字填空、听英文数字录音做笔记,引导学生整合所学做题技能与语音知识,进行语言输出。

设计目的:视听教学法融合视觉、听觉、动觉等模态,为单一的课堂模式增加多元化元素,为学生创设真实情境,减少语言输出障碍,增加学习主动性。听英文数字录音做笔记,引导学生养成听后做笔记的习惯,培养学生关注中英数字表达方式差异化的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使用听觉感官和思维,有意注意英文的连读、弱化、同化等语音知识,模仿正确发音,训练反应速度,有效促进学生英文数字表达的流利程度和准确性。

2.3多模态听后巩固

听后巩固是检测学习者能否理解、掌握新旧知识与技能的手段。前面的环节主要聚焦听力理解和做笔记,没有体现语言的交际性,学生缺少口语表达的机会。因此,教师围绕数字型听力主题,设计融合听说的“我问你答”角色扮演活动,把传统的师生问答模式转换成生生问答模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创新意识,增加学生在新情境中交互使用多种感官操练语言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消化吸收数字型听力技能,内化习得的相关信息,实现迁移创新。其中一组学生的翻译如下:

S1:When did you come to the classroom this morning?

S2: Ten to seven.

S1:How long did it take you to finish your homework?

S2: I usually spend at least half an hour on each subject every day.

3开展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

3.1以听模态为主,其他模态为辅

听觉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占据语言输入的统领地位,以听音频、核答案、再听音频的方法为主,相对刻板,忽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通过图表、图片、视频、文本等媒介,对听力语篇信息进行转换与加工,把听、说、读、写、看等模态有机结合起来,图文并茂,交互性强。然而教师需要凸显英语听力课听的本质,不能片面只强调多模态。例如,视频的场景信息、人物肢体语言、表情等有助于学生理解语篇信息,同时也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知识点记忆。其他多模态教学方法应当作为补充,强化听模态所表达的意义,不能占据主导地位。

3.2以循序渐进为原则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活动应该体现梯度性,由易到难,引导学习者逐步深入理解。前面的活动应围绕学习主题为后面的活动搭建好支架,后面的活动是对前面活动的强化与提升,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提高到潜在发展水平。本节课多模态教学活动包括复习数字型听力词汇与设问方式、高考真题练习与做题技能总结、使用技能进行实战演练、“你问我答”的对话创造,设计的活动循序渐进。此外,这些多模态活动包括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阶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深化学习。

3.3以交互式、非交互式教学交替进行为原则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课堂由教师主导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索活动交替进行而生成,不存在学生失语、教师唱独角戏的现象,也没有无教师指导的学生满言堂。本课围绕数字型听力主题,每个多模态活动包含教师针对性的提问、指示和学生单独的思考或者学生之间的讨论,体现师生或者生生间的合作。例如,在高考真题演练环节,教师采用非交互式教学活动“播放听力、展示听力文本”,然后使用交互式教学活动“归纳数字型听力的技能”,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3.4以目标性为原则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课堂应具有指向性明确的目标,主题意义引领下的活动设计最终达成有效的教学目的。脱离目标的多模态活动只能营造课堂氛围,失去课堂设计的意义,无法产生预期的学习结果。例如,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學生高考英语数字型听力做题的正确率,教师采用看图片与思维导图、读词汇句型、听录音做总结、看视频填空、听录音做笔记、对话创造等活动,围绕主题语境,训练学生听前巩固词汇句型知识,培养学生听中获取事实性信息的能力与做笔记习惯,锻炼学生的听后迁移创新能力,帮助学生从听说读写看模态全方位感知数字型听力,达成深化解题能力的目标。

4结语

基于多模态理论的高中英语听力课堂依托主题意义,设计不同类型的语篇模态,构建有梯度性的、交互与非交互并存的、有目标性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听力环境,在语言知识学习过程中获得学习能力、思维品质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基于课例研究的校本教研提升路径研究——以南宁市第二十四中学英语教研组建设为例”(2021C096)。

参考文献

[1]Reid,J.M.1987.The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of ESL students[J]. TESOL Quarterly,1987,21(1):87-111.

[2]顾日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王栋,陈东海.2008-2017年高考英语(全国卷I)听力试题的历时分析与教学启示[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7(11):27-32.

[5]王秀梅.浅谈课堂导入的作用与方法[J].教学与管理,2016(31):274.

[6]张聪颖.生态学建构下的多模态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昌吉学院学报,2020(1):113-116.

[7]赵昆仑,卢志鸿,贾海梅,等.“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模式在视听说课堂的具体应用——对传统语音室和数字网络型语音室中情景英语教学的对比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07(2):54-58.

[8]朱雪莲.基于“图文解码”的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9.

猜你喜欢
多模态高中英语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高效之路的探索
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基于读写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