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病人久坐行为护理中的应用

2023-09-14 02:40徐柳柳端木欣荣马晨宇
循证护理 2023年17期
关键词:条目精神分裂症出院

周 琳,徐柳柳 ,端木欣荣,汪 可,马晨宇,刘 艳,张 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江苏210029

久坐行为指任何坐着、斜卧或躺卧姿势时,能量消耗≤1.5METs[1MET=耗氧量3.5 mL/(kg·min)]的清醒行为[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主要方式从户外体力活动转变为坐在电脑前办公、看电视等久坐行为[2],身体活动大大减少,引起肥胖、睡眠障碍、代谢紊乱,增加了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率,甚至增加了死亡风险[3]。国外研究发现,久坐指数越高,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越高[4-5],精神分裂症及重度抑郁症等病人久坐现象严重,其超重、肥胖及糖尿病患病率比普通人群高2倍或3倍,心血管患病率和死亡率较普通人群高1.5~3.0倍[6]。通过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久坐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的风险。“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是顺应大数据时代信息化社会,实现护理干预院内到院外的延续以及面对面与网络的互相补充[7],保证护理干预持续有效。本研究应用“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改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内部动机和久坐行为,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便利选取2021年1月—12月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精神科收治的精神分裂症病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干预方法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两组病人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体质指数(BMI)、月收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标准

1)符合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年龄18~60岁;3)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能够理解测试要求;4)熟悉智能手机、腾讯QQ及腾讯会议的使用方法;5)知情同意。

1.3 排除标准

1)被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2)合并其他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3)伴有突出的精神病性症状群;4)残疾无法工作者;5)因精神症状无法配合调查者。

1.4 退出标准

1)治疗过程中自愿退组者;2)康复过程中罹患重大躯体疾病者;3)康复治疗过程中因药物副反应而无法继续参加者。

1.5 干预方法

1.5.1 对照组

病人入院后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医生根据病人病情需要进行心理、工娱疗、药物治疗等;护士在病人住院初期主要进行生活、睡眠、精神症状的护理及药物治疗;在病人病情稳定后开展健康教育,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督促和指导病人参加各项活动,加强用药观察和护理。出院后做好病人的出院指导和随访。

1.5.2 观察组

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干预时间从病人入院至出院后3个月。

1.5.2.1 院内“面对面”护理

1)病人住院期间,进行面对面团体互动式健康教育,在病人入院第2周、第3周、出院前3个时间段进行,每次30 min。健康教育内容:介绍久坐行为的危害、减少久坐行为的好处,如何改善久坐行为,采用PPT及现场演示的方式,让病人逐渐加深对久坐行为的认识,提高病人的能动性和依从性。2)护士每隔45~60 min动员病人站起活动,同时组织病人参加病区内团体运动。每个团体固定6~12例病人,每周的第1天按课表进行团体运动授课,每周的第2天开始,每天09:00~09:30及15:00~15:30在精神科病区的活动室进行课下作业练习,持续到下次授课为止,持续4周。具体内容见表2。

1.5.2.2 院外“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

1)建立精神分裂症病人康复QQ群平台“心灵之家”,用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录入什么是久坐行为、久坐行为的危害及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久坐行为的方法等相关知识。2)知识推送:每周在“心灵之家”向病人推送久坐行为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群内成员阅读完信息后进行确认,对不理解的内容进行留言,医护人员会及时通过QQ群进行点对点指导。3)家庭支持:让家属参与,充当督促者、鼓励者及反馈者的角色。4)医护患互动:病人在出院后可以通过“心灵之家”与医护人员取得联系,医护人员帮助病人回顾久坐的原因及水平,久坐行为改变的决策平衡,久坐行为改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个人情况制订久坐行为改变的目标,达成目标后自我效能的提升。5)下载久坐提醒APP,通过久坐提醒APP设置提醒时间间隔并根据提示进行运动,每周统计目标完成情况。6)出院后每月通过腾讯会议举行线上“患友会”1次,在患友会上,请1名经过培训的病人现身说法,向其他病人分享自身的经验,自己获得成功的心路历程、坚持改变久坐行为的管理方法以及曾经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1.6 观察指标

1.6.1 病人一般资料调查

参照ICD-10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研究自行设计,内容包括人口社会学资料,主要为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精神障碍病人久坐行为及相关因素调查问卷、婚姻状况、所患疾病等10个条目。

1.6.2 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

采用PANSS评估病人的精神症状,包括33个基本条目,其中阳性分量表7个条目、阴性分量表7个条目、一般精神病理分量表16个条目及3个补充条目(评定攻击危险性)。每个条目均为7级评分,按精神病理水平从1~7分递增[8]。

1.6.3 精神分裂症内部动机问卷(IMI-SR)

采用IMI-SR评估病人的内部动机,IMI-SR由21个条目组成,包括兴趣性、选择性、价值感3个因子。该量表的各条目之间的内部一致性为0.92,3个因子内部一致性为0.89~0.95,重测信度为0.77,3个因子的贡献率为65%。该量表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9]。

1.6.4 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

采用中国成人静态行为问卷对久坐行为进行评估。该问卷由田甜等编制,问卷的重测信度(ICC)为0.82,斯皮尔曼相关系数为0.71(P<0.001),问卷后测与加速度计所测静态时间的相关系数为0.51(P<0.001)。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问卷共10个条目,询问填答者在过去1周从事每种行为的天数,该行为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各类静态行为平均每天所花时间为每周从事天数×平均1 d所花时间)/7。将各类静态行为时间相加即为平均1 d的总静态时间[10]。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PANSS得分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 PANSS得分比较 单位:分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IMI-SR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内部动机得分比较 单位:分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久坐行为比较(见表5)

表5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总静态时间比较 单位:h

3 讨论

3.1 “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能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

表3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后及出院后6个月,两组病人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方面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因为精神症状几乎无法将注意力专注在症状以外的事物上,通过运动干预,转移病人的注意力,减少对自身精神症状的关注,改善了病人的精神症状;精神分裂症病人更适合采用团体或分组形式进行低能耗运动[11]。“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干预中,通过面对面的团体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认知水平,遵循运动指南要求,采用低能耗的团体运动让病人置身于运动中,抑制阳性症状的出现,摆脱幻觉、妄想等阳性症状对自己思维的掌控,缓和敌对和冲动行为,从而改善阳性症状;运动过程中安排简单、多样的运动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激发病人的运动动机,减轻或消除被动、懒散等阴性症状以及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纠正病态行为;另外,接受过培训并且有经验的病人在团体中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可加强病人对久坐危害的认知,直接获取康复经验,并通过同伴支持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12]。最后通过手机线上指导,确保病人在出院后仍然能延续在院时的康复锻炼,护理干预贯穿入院至出院居家康复的各个环节中[13],与病人多次复发反复住院的负担相比,病人家属更愿意运用这种成本低、简单易行且不需要任何设备的康复手段,在康复期花少量的精力去督促病人进行运动治疗,既不花钱,又能改善其精神症状还可降低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肥胖、糖尿病及心血管等疾病的风险,改善病人社会、认知功能。

3.2 “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护理干预能提高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内部动机

表4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的兴趣性、选择性、价值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后及出院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兴趣性、选择性、价值感方面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长期遭受各种精神症状的折磨,以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造成病人功能丧失[14],病人常常会有呆滞、懒惰、快感缺失和意志缺乏等内部动机缺乏的表现[5]。院内阶段,护理人员每天和病人面对面沟通,护患关系融洽,利于深入交流,容易帮助病人找到根本问题,帮助病人制定个性化计划,每周1次团体互动式健康教育讲座[15],让病人逐渐加深对久坐行为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久坐的危害,在医护人员的带动下进行规律、安全的锻炼,了解自己对运动的需求,调动病人对活动的兴趣;同时组织病人参加病区内团体运动[16],指导病人采取正确的运动方式,鼓励病人加强练习,让病人在团队运动中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增加团队的凝聚力,使他们从被动参与转变为主动参与,调动病人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其兴趣性和选择性[14],为后期出院能自主学习和运动打好基础。在团体活动中,医护人员能及时解答病人的疑问,运动结束后团体成员互相分享运动后的感受,高效识别病人参与治疗过程中的驱动力和阻力,教会病人克服自身阻力,由外而内引导病人持续参与到运动中,让病人能够体会积极运动以及坚持运动的好处,自我价值感得到提高,并逐渐从有指导的锻炼行为慢慢转化为自发的日常锻炼行为,通过外部力量带动内部动机水平的改善,从而强化面对面护理干预的效果[17]。

3.3 “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病人的久坐行为

表5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病人总静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的护理干预后,总静态时间由干预前的(12.47±2.89)h降至干预后(6.18±0.96)h、干预后6个月(5.45±0.82)h,观察组病人久坐行为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研究表明,久坐行为在精神障碍病人中的发生率更高,其中精神分裂症病人有9.5 h甚至更久的时间处于久坐状态,这种行为大大增加了精神分裂症病人合并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甚至猝死的风险[6]。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由于疾病迁延不愈,家庭经济压力增大,因为疾病的特殊性,家属不能正确理解病人的病态行为,耐心消磨殆尽,态度有可能从积极配合慢慢转化为厌烦、消极,甚至放弃。另外,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歧视精神疾病病人,社会支持度差,也严重影响病人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18]。护理人员通过落实医院、信息、家庭及同伴支持为一体的护理措施,尤其在出院后采用院外科室创建的QQ群“心灵之家”互动平台,调动病人身边可利用的资源,引入家庭支持,通过家属的爱心支持、陪伴引导病人调动内在的动力,督促病人改变不良作息,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通过督促和反馈强化病人减少久坐的正确行为[19];通过同伴支持,让病人更容易找到同类;通过平等沟通,分享自己的经验,互相支持、互相激励、互相督促[20],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进一步强化减少久坐的正确行为,促进代谢健康,降低因长期久坐可能造成各种慢性病发生的风险,提高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键对键”与“面对面”联动护理干预,能够减轻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精神症状,提高内部动机,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帮助病人纠正不良作息,减少久坐行为,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也存在一定不足,由于样本量小的局限性,影响研究的可靠性;未对长期干预效果进行追踪,其稳定性有待考究。下一步将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

猜你喜欢
条目精神分裂症出院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