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精算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023-09-14 12:3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上海保险 2023年8期
关键词:精算师文科学院

胡 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

张连增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

一、引言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和跨学科能力,只注重语言、人文和社会科学教学的传统文科教育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变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及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与人才自主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场景下,人文社会科学要回应时代精神呼唤,适应国家及地方的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推动自主知识系统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2019年,教育部采取积极措施,推出“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版,以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变化,加强高校的教育改革,以提升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适应性(胡亚南、高欣欣,2023)。新文科建设将重点放在各学科间的融合与交叉上,可以通过开展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让学生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进而培养出具有跨学科思维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新文科建设是对传统教育体制进行改革的一种尝试,旨在提供更具灵活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教育,这给精算学专业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精算学作为保险的核心学科,在保险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文科建设倡导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与合作。对于精算学而言,需要与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金融学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精算分析(张薏等,2021)。在新文科建设的推动下,精算学教育需要加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和多元化,使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与能力,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张杰、石安其琛,2023)。学校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培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基于此,本文通过梳理当前国内高校精算学科建设现状,分析和总结精算学科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提出精算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路径。

院校开设时间所在院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保险学院南开大学2017年金融学院山东财经大学2017年保险学院广东金融学院2017年保险学院西交利物浦大学2017年数学物理学院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保险学院西南财经大学2018年保险学院江西财经大学2018年统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2018年保险学院云南财经大学2018年金融学院河北金融学院2018年保险与财政学院湖南大学2019年金融与统计学院五邑大学2019年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2020年国际金融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21年金融学院上海外国语大学2021年国际金融贸易学院昌吉学院2021年数学与数据科学学院

二、国内精算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精算学专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多所高校纷纷开设精算学本科专业,具体开设院校如表1所示。

自2016 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开设精算学本科专业后,国内陆续有16所院校开设精算学本科专业。精算学本科专业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在相关领域深入研究和实践。当前,中国精算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各个高校将专业教学、人才培养、专业资格考核三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与国际知名的精算师协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学习路径,提高精算学科的竞争力。一方面,部分高校与英国精算师协会(IFoA)签署考试科目豁免协议,到2023 年,共有8 所学校达成考试科目豁免协议且正在开设新大纲豁免课程;另一方面,各高校积极参与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的UCAP(Universities &Colleges with Actuarial Programs)高校计划,通过此项目认证的高校,将得到UCAP高校计划的资助,同时也将借助SoA的平台,提高学校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但是,由于精算学专业成立时间不长,各个高校在精算教育与教学方面的经验积累不足,面临诸多挑战。

三、精算学科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一)课程和教材建设较为落后

我国高校开展精算本科教育主要根据各个高校自身情况,在保险学、统计学、金融学等专业下设置精算学方向,精算学科归属的学院并不相同。对不同学科下的精算学专业,所教授课程与教学重点各不相同。在统计学和数学学科中,重点是数学和概率统计方面的课程;在金融学和保险学学科中,重点则是经济和金融方面的课程。由于侧重点不同,各院校所采用的教材非常多样化,有些院校选用我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指定用书来作为精算学科的教材,而另一些院校则更多地参考北美、英国等地的精算学课程体系来进行课程安排和教材选择,还有一些主要以教师自编讲义为主(李鹏,2006)。当前,我国精算学专业仍未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课程体系来融合与精算学相关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二)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我国精算学科的发展历程相对较短,师资队伍建设存在不足,需要一定时间来积累和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当前,精算学科的师资力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跨学科背景的教师相对较少,其主要原因在于精算学科融合了数学、统计学、金融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综合素养;其次,部分教师缺乏实际行业工作经验,这使得他们在教学和研究中难以深入理解和应用实际问题,精算学科和保险、金融等行业联系紧密,对教师的行业实践经验有一定要求;最后,吸引高水平精算人才加入教职行列存在困难,相对于保险精算行业的从业者,教师的待遇较低且晋升机会较少,这可能会影响优秀人才从事精算教学和研究工作。

(三)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慢

数据科学和大数据技术的兴起给精算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然而,当前精算学专业教育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未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培养方案,难以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例如,日常教学通常未能很好地满足精算学科对于统计模型和数据分析方法的要求,许多精算课程重点放在了理论推导和概念解释上,而较少注重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缺乏实际应用的机会,无法真正掌握数据收集、清洗、分析和解释的实践技巧,也无法熟练运用常用的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工具。同时,当前精算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无法充分评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有效性和灵活性,具体来说,就是未能通过实际编程实践,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方法。

(四)教育体系与行业实践脱节

部分院校精算学科的教育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未能充分关注行业实践的需求和变化,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精算学科需要与保险、金融等行业保持紧密联系,不断吸收行业发展动态,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然而,部分高校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和研究内容与实际需求脱节,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可能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业市场对精算岗位应聘者的要求较高,缺乏实践经验的精算学专业应届毕业生可能在求职过程中处于不利位置,因为企业通常更倾向于招聘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候选人,这可能会降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四、精算学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的路径

新文科建设理念是文科发展的重要指向标,传统的文科建设难以满足新时代文科人才需求的发展与演变。新文科注重知识的增长和创新,倡导学科的跨界融合,旨在通过对文科人才培养供给进行结构性改革。精算学专业不仅在应用领域上由保险向投资、社会保障、企业风险管理等全方位扩展,还在金融与统计等学科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精算学应承担起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黄萍、李平,2023)。对于当前新文科背景下精算学专业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精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方式也亟需全面优化与进一步深化。

(一)注重精算学专业的建设广度与深度

为进一步顺应国家人才培养重大战略要求,结合新文科的发展趋势,精算学专业应当注重建设过程的广度与深度。

注重精算学专业的建设广度能够进一步扩宽精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一些可行的措施包括:第一,适当推动高校开设精算学专业,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全国范围内开设精算学专业的本科院校数量较少,适当增加开设精算学专业的高校数量能够增加精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数量。第二,高校要以精算学专业为中心,引入与精算学专业相关的统计学、数据分析学、金融学等课程。许多院校并未明确设置精算学专业这一学科,而是将其依附在保险学、统计学等学科下,这导致精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较为混乱。第三,为增强精算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通识性与专业性,高校应进一步设置精算学细分专业的方向,如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等。

注重精算学专业的建设深度能够进一步提升精算人才的专业素养。这体现在:第一,高校应确保精算学核心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对于核心课程,如精算理论、寿险精算、非寿险精算、风险管理等内容,为了能够给学生提供全面的精算知识体系,应当进一步深化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等。第二,高校应注重精算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纵”融合发展。精算学专业的学科融合不仅是精算学科的内部融合,更是精算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融合。精算学科内部融合是一种“纵向”融合,要充分考虑学科特点与学科优势,增强学科内部课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协作性,而不是停留在教科书上;精算学科的外部融合是一种“横向”融合,以精算学科为主线,适当与金融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等学科进行融合,并注重跨学科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精算学科内外部融合发展,将进一步提升精算学专业的建设深度,进而提升精算人才的专业素养。

(二)优化精算学专业的师资队伍与结构

随着大数据的兴起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包括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技术在内的相关领域得到了持续发展,并不断改变保险和金融行业的运作方式。精算专业人才需要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掌握新兴技术的应用。然而,当前精算学专业的师资力量建设仍存在滞后问题,如何优化师资队伍与结构,成为提升精算人才专业素养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范红丽,2022)。

首先,建立健全精算学专业的师资培养体系。为新进教师提供导师制度和培训计划,帮助他们快速融入教学环境和专业领域;积极组织学术交流和合作,加强师资队伍与国内外精算学界的联系;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讲座和行业专题讲座,邀请国内外高水平的学者和专家进行学术交流和知识分享。

其次,优化精算学专业的教学与研究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研究结构能够确保教师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的平衡发展;鼓励教师参与精算领域的研究项目,推动学术交流与合作;支持教师开展应用研究和行业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建立多层次的师资队伍。高校应通过广泛宣传、发布招聘公告等途径,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精算学者和从业人员加入教职队伍;注重引进既具备学术背景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学与指导。此外,不仅要重视高水平专家的引进,还要注重培养和发展内部教师队伍,提供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三)增强精算学专业的实践效果

当前,国内精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于注重理论基础而忽略实践。精算学科需要不断吸收行业发展动态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和研究中。因此,开展“研学结合”与“校企合作”能够增强精算学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研学结合”是指高校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以研究和实践为基础,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能够在不同学科、领域和文化之间进行学习与实践,从而进一步培养精算学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对于精算学专业,高校可以从课程设计、实践项目、学术交流等方面实施“研学结合”。例如,在课程设计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课程设计,将研究和实践融入课程,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参与研究与实践;在实践项目方面,高校可以组织精算学专业学生前往相关机构的精算部门进行实践学习,为学生提供研究与探究精算项目的机会;在学术交流方面,高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了解精算领域的前沿和研究成果,提高精算学专业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与国际视野。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必由之路。精算学专业教育应当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来推动相应的人才培养改革,“校企合作”无疑是给精算学专业人才提供实践平台的最好方式之一。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施行业导师计划、举办行业讲座与研讨会、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等措施推动“校企合作”。例如,与精算行业的相关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保险公司、银行、风险管理机构等加强联系,探讨合作机会,如实习项目、研究合作、教学合作等;邀请精算行业的专业人员担任学生的行业导师,提供指导和分享实践经验。导师可以提供行业内部视角,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邀请精算行业的专家和从业者来校园举办讲座和研讨会。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挑战和解决方案,并与企业人士进行交流和互动。建立“校企合作”的信息交流平台,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定期举办会议、论坛等方式,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合作的顺利进行。估。考试是评估精算师专业素质的一种方式,通过恢复考试,可以确保精算师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履行职责。

随着精算师资格考试的恢复,不仅保险行业,与风险测算相关的多个行业,如投资、大数据、互联网等,对精算人才的需求缺口都将有望缓解。在将精算师纳入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后,有关部门正积极推进考试落地,制定符合我国精算行业发展规律的精算教材体系,建设完整的精算师知识与实践体系。

(四)推动精算学专业的资格考试发展

2014 年10 月,国务院取消的67 项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事项中就包括“保险公司精算专业人员资格认可”。从2018 年至今,由于中国精算师资格考试暂停,国内精算人才缺口巨大。与大型保险公司相比,中小型保险公司具有精算背景的专业人才有限,对精算人才需求更高。2021年11月,人社部公布的《国家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提到,正式将精算师纳入职业目录。同时,预计2023年秋季,我国将恢复精算师资格考试。精算师是金融领域的专业人士,负责对保险、金融和风险管理等领域进行定量分析和评

五、结语

新文科对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有着更高的要求,精算学专业应承担起新文科建设的重要历史使命。对于当前面临的一些困难,精算学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应进一步扩大人才的培养规模,适当增加开设精算学专业的高校数量。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精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确保核心课程的质量和深度,还需要与其他学科高度交叉融合。通过精算学科内外部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展精算学专业的建设深度,从而提升精算人才的专业素养。

猜你喜欢
精算师文科学院
初等教育学院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精算科学专业您了解吗?对其薪资又有什么期望?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妇女节,说说女精算师
豆文科作品
孙文科
学院掠影
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