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

2023-09-16 15:13胡乃风文辉先刘银发盛平龙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永新县病株蚜虫

胡乃风,文辉先,刘银发,盛平龙

(1.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综合执法大队,江西 永新 343400;2.永新县高桥楼镇综合执法大队,江西 永新 343400;3.永新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 永新 343400;4.永新县高市乡综合执法大队,江西 永新 343400)

永新是油菜种植大县,油菜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3333 hm²左右,年均产值超过3 亿元,油菜产业是永新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发展油菜生产,不仅利用了冬闲田资源,而且油菜收获后的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农户获得了菜籽油及菜籽饼,增加了收入,满足了城乡人民的消费需求,还可带动养殖业、加工业、蜂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受地理条件、气候因素、连年栽培及农药抗性等因素影响,油菜病虫害发生也逐年加重,以菌核病、霜霉病、病毒病、萎缩不实病、油菜根肿病等病害和蚜虫、菜粉蝶、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等虫害为主。据永新县植保植检站2009 年-2013 年进行油菜病虫危害损失和防治效益评估试验测定,油菜病虫害自然损失率一般在30.5%~62.53%。

从2009 年起,为了积极配合江西省在全省开展实施绿色植保农药减量控害增产行动,促进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托油菜高产创建活动,永新县在中乡、烟阁乡等油菜高产示范基地中进行了油菜病虫绿色防控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对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进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诱控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与油菜蜜蜂授粉技术相融合的增产措施。

1 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

1.1 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病原物为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 de Bary〕,子囊菌亚门核盘菌属。油菜从幼苗期至结荚成熟期都可发病,以开花结荚期发病最重。发病部位有叶、茎、花、角果。油菜发病后,造成烂叶烂秆,严重时全株枯死,发病轻的病株部分枯死或提早枯熟。一般产量损失率为:1 级病株3%~7%,2 级病株25%~36%,3 级病株40%~70%[1]。病菌在土壤中附着在收割的残蔸、采种株、种子、病叶、病株、没腐熟的厩肥等的上面越冬或越夏。大田叶发病初见期在12 月上中旬,高峰期在次年3 月上中旬。大田茎秆病初见期在次年2 月上旬,高峰期在3 月中旬至4 月中旬。油菜开花期月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及连作、种植密度大、氮肥施用偏多、低洼及光照不足、排水不良、植株倒伏、早春遭受冻害的田块发病重。

1.2 油菜霜霉病

油菜霜霉病病原物为寄生霜霉〔Peronospora parasitica(Pers.)Fr.(异名P.brassicae Gaumann)〕,属鞭毛菌亚门真菌。从苗期至开花结荚期均有发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被害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浅黄绿色斑点,叶背面产生白色霜霉状物。之后病斑扩大,由淡黄色变为褐色,最后叶片枯黄脱落。茎、花、角果部位发病,引起肥肿弯曲,病部长出霜霉状物,严重者早枯。一般在连作、偏施氮肥、或缺钾、地势低洼、田间积水、种植密度大的田块发病重。当温度在10℃~20℃,遇多雨潮湿天气易流行。

1.3 油菜病毒病

油菜病毒病又名油菜花叶病,病原主要是芜菁花叶病毒(Turnip mosaic virus,Tu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 烟 草 花 叶 病 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三种。据相关资料报道,油菜生产区的病毒病主要是由芜菁花叶病毒引起的,其他依次为黄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病传播介体主要是蚜虫,从油菜苗期至抽薹期均可感病,油菜子叶期至6 片真叶期为易感病期。因品种不同,病症不一。甘蓝型油菜老叶片先出现发病症状,新叶后出现发病症状。5 叶期左右出现病苗,谢花期前后为发病高峰。始病时在叶面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小斑点,之后在病斑中心可见一黄褐色或黑色点。有的植株发病,支脉清晰,叶片黄绿相间,有时出现皱缩。重病株条斑连片,植株部分或整株枯死。病轻者,植株矮缩,花果丛集,角果畸形,结实不良。

1.4 油菜萎缩不实病

油菜萎缩不实病又称“缺硼症”,主要是因土壤缺乏有效态硼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缺硼严重则会导致幼苗萎缩死亡,轻则花后不实或部分不实。油菜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病,主要以山区、丘陵区发生较多。就同一区域而言,一般沙土、沙壤土、前茬为水田、长期持续干旱、淹水的田块以及偏施氮肥的田块病害发生重。就品种而言,一般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易感病;油菜品种成熟期越迟,发病也越重。该病发生后,油菜一般减产20%~30%,发病严重的田块油菜减产达80%以上。

1.5 油菜根肿病

油菜根肿病是由芸薹根肿菌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油菜、萝卜、白菜、大白菜等多种十字花科作物,严重时甚至会造成绝收。2008 年以前,油菜根肿病仅在永新县的高溪乡、高市乡、高桥楼镇、石桥镇、烟阁乡等乡镇部分区域的油菜田零星发生。自2008 年以后,永新县油菜根肿病发生面积逐年增大,发生区域已遍布全县23 个乡镇,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一般田块发病率为15%左右,严重的达60%以上,产量损失严重,甚至绝收。油菜1 ~6叶期和成熟期是主要的发病时期,发病初期油菜的地上部分不会萎蔫,到了油菜3 叶期后,有的田块油菜苗就会出现发病症状。在有太阳的情况下,人站在田埂上或土沟间,可见畦面上油菜植株地上部有萎蔫现象产生,到了傍晚至清晨发病植株萎蔫的叶片恢复正常。到田间拔起萎蔫的植株,可见植株根部肿大,肿大部分像白萝卜。根部感病后逐渐形成肿瘤。主根上根肿大且大多靠近地面,表面粗糙,有开裂现象,发病严重的植株会出现枯萎死亡现象,从而导致油菜严重减产。

1.6 蚜虫

危害本区域内的蚜虫以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 pseudobrassicae(Davis)〕、 甘 蓝 蚜〔Brevicoryne brassicae(Linnaeus)〕、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为主,属同翅目蚜科。一年发生20 ~30 代,可以孤雌生殖。在油菜苗期和结荚期为害较重,高温干旱,蚜虫则大量发生。蚜虫的成虫、若虫会刺吸油菜叶片、茎秆、花轴的汁液,造成叶片卷曲皱缩或干枯、嫩茎扭曲或生长停滞、花器脱花、角果空瘪粒增多,以及引起油菜病毒病发生,对油菜产量影响很大。

1.7 油菜菜粉蝶

油菜菜粉蝶〔Artogeia (Pieris) rapae(Linnaeus)〕,属鳞翅目粉蝶科,江西一年发生7 ~9 代,不论海拔高低,都分布有菜粉蝶。油菜菜粉蝶危害时期主要在9 月中旬到11 月上旬,该时期正值油菜苗期。油菜菜粉蝶通过幼虫啃食油菜的叶片造成危害,2 龄幼虫只啃食叶肉,3 龄后可蚕食整个叶片,致使叶片千疮百孔,危害较严重;严重时,叶片被吃光,仅剩叶脉,影响油菜苗期植株生长,造成缺苗,导致减产。气温在16℃~31℃,相对湿度在68%~80%的环境,有利于菜粉蝶造成危害。

1.8 黄曲条跳甲

黄曲条跳甲〔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属鞘翅目叶甲科,江西一年发生4 ~6 代。成虫善于跳跃,对黑光灯趋性强。卵散产于1 cm 深的湿润表土层上,需在高湿条件下才能孵化,因此靠近有水的油菜田发生较多。成虫主要危害嫩叶、花蕾和幼嫩籽荚;幼虫潜伏在土壤中,仅危害油菜根部,蛀食根皮,咬断须根,使叶片萎蔫枯死。油菜以幼苗期受害最严重。

1.9 猿叶甲

本区域内猿叶甲主要有大猿叶甲(Colaphellus bowringiBaly)和小猿叶甲(Phaedon brassicaeBaly)两种,属鞘翅目叶甲科,一年发生1 ~3 代,常混合发生。猿叶甲成虫和幼虫喜食油菜幼嫩叶片,在叶背或心叶内啃食,造成叶片缺刻或成孔洞状,危害较大,严重时将叶片吃光,仅剩叶脉,影响油菜生长,造成大田缺苗,导致减产。每年3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和9 月中旬至11 月下旬油菜受害重。

2 绿色防控技术

2.1 技术原则

贯彻“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预测预报为前提,以保护油菜生产、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提高农药利用率为目标,推广油菜蜜蜂授粉、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诱控、科学用药等技术措施,促进油菜增产增收、提质增效。

2.2 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

为扶持本地养蜂业,应适度引进外地专业化养蜂业主,推广油菜蜜蜂授粉技术。在油菜抽薹期及时施药防治蚜虫等害虫,油菜始花期后原则上不施药防治油菜害虫,以确保蜜蜂在花期内正常授粉。一般每0.33 hm2油菜田配备一箱蜂,在油菜开花期进行释放。

2.3 生态调控技术

2.3.1 选用抗病高产品种

选用适宜本区域的抗逆性强、综合性状好的甘蓝型油菜优质品种为当家品种。如沣油737、丰油730、中油杂19、大地199、邡油777、华油杂62、赣油杂8 号、徽豪油26 等。

2.3.2 抓好五项措施

一是土壤、种子消毒。首先在翻耕整地时撒施石灰,其次在播种前用50℃~54℃温水浸种20 min,然后捞出晾干备用。二是实行轮作。推广“油-稻-稻”、“油-稻”三熟或两熟制栽培模式,旱地不重茬。三是清洁田园,渣不还地。四是开沟排水。开好“三沟”,坚持深沟高畦,做到“三沟”配套,实现沟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切忌大水漫灌,降低田间湿度,增强油菜抗性,减轻油菜病虫危害。五是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移栽宜在9 月上中旬播种,直播宜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上旬播种;移栽苗适宜密度为45000 ~52500 株/hm2,直播苗适宜密度为67500 ~90000 株/hm2。

2.3.3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合理施肥及追肥。油菜需肥较多,一定要施足底肥(每公顷地施45%复合肥525 kg、尿素75 kg、磷肥225 kg和硼肥15 kg 作底肥),早施苗肥,酌情重施薹肥。氮、磷、钾肥合理配施,播种期底肥配施硼肥,抽薹至花蕾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及硼肥,花期喷施磷酸二氢钾。二是适时中耕除草培土,生长中后期及时摘除病、黄、老叶,并带出田间集中焚烧,以增加田间植株通透性,提高油菜植株抗性,减轻病害发生程度。

2.4 生物防治技术

①防治蚜虫:一是利用七星瓢虫、草蛉、食蚜蝇等害虫天敌控制油菜蚜虫的危害。目前种植户一般在种植油菜前,习惯用非选择性除草剂(如草甘膦)将田块中、田埂上、水渠中的杂草统统灭杀,这对保护杂草种群多样性,增加油菜害虫天敌群落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极其不利。因此,要尽量将油菜田周围的杂草保护起来,同时在田埂上可种植冬季作物蚕豆、豌豆等,不施除草剂,以保护好害虫天敌的栖息环境;要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科学使用农药,选择对害虫天敌危害较轻甚至无毒的药剂。二是可选用0.3%苦参碱水剂1500 ~300 g/hm²喷施。②防治菜青虫、黄曲条跳甲、猿叶甲等害虫,可选用0.3%印楝素乳油1500 ~300 g/hm2,于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③防治油菜菌核病,可选用40 亿孢子/g 盾壳霉可湿性粉剂675 ~1350 g/hm2[2]。④防治油菜霜霉病,可用尖辣椒、生姜、大蒜汁液各3750 g/hm2兑水750 kg/hm2喷雾。⑤防治油菜病毒病,可选择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香菇多糖、甾烯醇等制剂,在油菜病毒病发病初期施药,发病严重的隔7 ~10 天再施药一次。⑥预防缺硼症:一是在油菜播种(移栽)前用硼砂(有效硼含量14%~15%)作基肥,用量为7.5 ~15 kg/hm2,硼肥不宜与种子直接接触,每公顷地硼砂用量也不宜超过30 kg;二是在油菜苗期、抽薹期、花期各施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及硼肥一次,磷酸二氢钾用量为750 ~1500 g/hm2,硼肥(有效硼含量20%)用量为750 ~1500 g/hm2,兑水750 kg/hm2,选择晴天上午10时前或下午4 时后喷施。

2.5 物理诱控技术

2.5.1 杀虫灯诱杀

频振式杀虫灯安装密度为1 盏/3 hm2,可诱杀鳞翅目害虫、跳甲、地老虎、蛴螬等成虫。

2.5.2 黄板诱杀

9 月下旬-12 月上旬和次年的2 月-4 月间在油菜田挂黄色粘虫板,其密度为300 ~375 块/hm2,黄板悬挂高度应高出油菜10 ~20 cm,并随着油菜植株的生长调整高度。黄板可诱杀蚜虫、粉虱、蝶类、金龟子、黄曲条跳甲等。

2.6 科学用药技术

2.6.1 预防为主,适时药控

大力推广无人飞机施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以预测预报为前提,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蜜蜂、环境友好的化学药剂,轮换和合理混用,适时对油菜病虫进行防治。

2.6.2 虫害防治

①防治蚜虫:抓住苗期及抽薹期进行防治,当油菜有蚜株率达10%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 头以上,每公顷油菜地可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0 ~120 g 或50%吡蚜酮150 ~225 g 来进行喷雾防治。②防治菜青虫:抓住苗期进行防治,每公顷油菜地可用15%茚虫威悬浮剂120 ~180 g 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0 ~900 g,于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③防治黄曲条跳甲及猿叶甲:每公顷油菜地可用48%毒死蜱乳油900 g 或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 ~225 g,在清晨或傍晚施药。

2.6.3 病害防控

①预防菌核病:施药前1 ~2 d 通知蜂农,适当采取预防措施,保护蜜蜂安全。施药时间宜在晴天的下午,每公顷油菜地可用对蜜蜂低毒且对环境友好的25%咪鲜胺乳油750 g,在油菜初花期与盛花期各施药防治1 次。②预防霜霉病:每公顷油菜地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500 ~2250 g 或25%醚菊酯悬浮剂600 ~900 g。③预防油菜病毒病:重点是治蚜防病,防止蚜虫传播病毒病。④预防油菜根肿病:在油菜苗期1 ~6 叶期开始,当田间零星发现油菜根肿病病株后,要及时拔除病株,并带出田间集中烧毁,并在被拔除病株处周围施生石灰进行消毒。出苗后2 叶期,使用10%氰霜唑悬浮剂稀释2000 倍浇苗一次,用药量为600 mL/hm2。或使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 倍液灌根,每隔15 天左右灌根一次,连续灌两次。

猜你喜欢
永新县病株蚜虫
蚜虫婆婆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出生十天就当“外婆”的蚜虫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爱吃蚜虫的“花大姐”
永新县初中生参加体育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永新县晚稻新品种展示试验初报
江西省永新县蚕桑产业成为农民致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