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肥管理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

2023-09-16 15:13贾佳
江西农业 2023年14期
关键词:土肥杂草根系

贾佳

(商丘市梁园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商丘 476000)

我国玉米种植历史悠久,玉米种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但是离现代农业要求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土肥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较严重,传统的种植技术在土肥管理方面疏漏非常多,随意性非常大,导致部分地区玉米种植质量严重下滑,为解决此问题,农业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新的土肥管理技术辅助玉米种植。科学合理施肥是实现高产、稳产、降低成本且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措施。生产中要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合理施用肥料,通过施肥改善土壤条件,以最少的投入获得高产且优质的农产品。

1 土肥管理技术在玉米种植当中的应用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玉米种植历史悠久,从南到北,玉米都有不同规模的种植,由于各地气候和地形的差异,玉米种植的品种、方法、习惯都不相同。传统种植技术沿用至今,导致我国在玉米种植方面,无法形成规范、统一的土肥管理模式,使得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尽人意。

为促进玉米种植产业的持续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合不同地域的玉米种植技术,才能全面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玉米种植户的土肥管理意识淡薄,土肥管理技术的推广面临很大挑战,种植户没有根据土壤本身特点进行肥力管控,只知道一味向土壤施加肥料,却不懂过量施肥会对土壤造成不良影响,轻则使玉米产量下降,重则导致土壤恶化。因此,土肥管理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目前玉米种植行业的重点。

目前,多数玉米种植区土肥管理模式落后,各地相关部门只有不断加强土肥管理技术的推广,深入实施新型土肥管理模式,才能推进玉米种植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玉米的高质高产。贯彻执行玉米土肥管理技术,不仅能对玉米的生产产生良好的影响,还有利于其他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因此加强农业生产土肥管理势在必行。

另外,由于过去城镇化建设中征用了大量耕种土地,导致玉米耕种面积减少,直接影响了玉米的总体产量,为保障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仅要加强土肥管理,还要制定合理用地政策。

2 耕种前期准备工作

2.1 土地翻耕

玉米播种前首先要结合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选择能保障玉米产量和质量的品种。播种前充分做好深耕整地工作,因为玉米属于高秆作物,具有发达的根系,生长中其根系需扎入土壤深处,才能保证玉米植株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同时确保玉米植株牢牢站立不易倒伏。因此,想要玉米健康生长,就需要选择一个适合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让玉米的根系在土壤中自由延伸,保证其根系发达。对于大多数地区的土壤来讲,翻土的深度一般需控制在32 ~42 cm 左右,这样的深度不仅可以保证种子发芽前所需的水分,还能确保后期玉米根系生长得更健壮和发达。翻耕播种结束后,为保证土壤营养的均衡性,要定期进行深耕作业,持续保持土壤松软和营养均衡,防止土壤板结造成玉米生长迟缓。另外,种植结束后,在来年种植前也要定期进行深耕作业,同时除去杂草和烂根,确保土壤营养均衡,促进玉米健康茁壮生长。

2.2 土壤管理

玉米属于农作物中的高秆作物,其自身的特殊性要求种植地除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外,还要具备良好的渗透性和蓄水性。只有这样的土壤条件,才能保障玉米在雨水缺少的天气下具备适应高度干旱环境的能力,保证玉米的生长不受影响。因此,在种植前,要对土壤有充分了解,根据土壤不同的性质特点,进行合理的种植安排。这里重点强调的是黏性较大的土壤不适合种植玉米,这种土壤不利于玉米根系在土壤中的呼吸和生长发育,会影响玉米根系对土壤营养的吸收,对玉米的生长发育极其不利,造成的后果是玉米生长迟缓、发育不良、产量和质量严重受损。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保证土壤具备良好的透气性是关键。这就要求播种前做好土壤的深耕工作,最大限度降低土壤的密度,增强土壤的通透性和蓄水性,给玉米的根系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使玉米根系能吸收更多的土壤营养和水分,以促进玉米的茁壮生长。沙性土壤地区要想种植好玉米,需要在原有沙土表层覆盖一层土壤,以提高土壤保墒的能力。要使玉米茁壮生长还要做好土壤的定期管理工作,保证土壤中空气和养分充足,提高土壤的综合性能指标,给玉米的生长过程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此外,无论是干旱少雨的沙土地还是保墒良好的黄土地,耕种结束后,为保障玉米后续的健康生长,种植户要采取定期中耕措施,中耕时要抓住“浅、远”两个关键点,“浅”强调的是耕作的深度要适中,深度一般控制在3 ~4 cm 左右,这样的深度可以在保证玉米的根系不被破坏的情况下,充分提高土壤的活性,有利于玉米根系更好吸收土壤中的微生物,对玉米的生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远”指的是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要远一点,一般距离控制在12 cm 左右,保证玉米植株之间的通风和采光,才能达到玉米良性生长的条件。

2.3 清除杂草

玉米生长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杂草出现,这些杂草与玉米争夺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杂草旺盛的时候还会引起多种害虫的滋生,对玉米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定期除去玉米地的杂草尤为重要,除草的时机应选择在玉米拔节期之前。人工除草是既环保又绿色的除草方式,也是最传统的除草方式,在拔节期之前玉米根系还不发达,植株之间的间距较宽,进行深度的中耕操作,可彻底清除各种杂草,清理的深度一般控制在5 cm 左右。在杂草防除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施用除草剂,既要选择省时省工的除草方式,又要选择低毒高效的化学药剂和适宜浓度,这样既可以有效防除田间杂草,又能减轻对玉米的危害。

2.4 适时培土

玉米培土作业不宜过早,具体时间要结合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决定,一般选择在玉米小喇叭口时期进行初次培土,此时玉米的根系生长快,有利于根系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后期提高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中耕时期培土,是提高水肥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一般选择在玉米灌浆期结束后进行,培土作业可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使玉米根系加速生长,还能增强土壤保水、蓄水的能力,对玉米苗期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培土作业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玉米植株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1 cm 左右为最佳。②培土的深度不宜过浅或过深,一般在3 cm 左右最佳。正确、规范地进行培土作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应,从而实现玉米增产增收目标。

2.5 收获后的土地整治

本年玉米收获结束后,种植户不能忽视后期的土壤管理,首先要清理干净种植地的玉米秸秆以及各种杂草,防止杂草虫害进入土壤继续危害来年种植的玉米。收获后还要及时进行土壤灌溉,待土壤水分适宜时,进行深耕作业,以便土壤蓄水、保墒顺利进行。

3 施肥技术

3.1 基肥

研究表明,盲目地施肥会导致资源浪费和土壤污染,只有通过科学施肥,才能增强玉米的生理活性,提高玉米种植的综合效益。玉米生长离不开土壤营养的供给,基肥是玉米最好的营养来源,充足的基肥供给是玉米高产的保障。基肥包含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因农家肥数量有限,规模种植玉米通常施用商品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施用的量分别控制在商品有机肥160 kg/667 m2,化学肥料30 kg/667 m2。有效施肥的方法是:将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一次性均匀撒入种植地中,然后进行土壤深耕。深耕的目的是确保肥料完全进入土壤中,为后期玉米生长提供营养保障。

3.2 齐苗肥

玉米的品种很多,每种品种的种子质量有所不同,种子出苗的速度不同,有的早些有的晚些,一般在播种一周后会陆续出苗。玉米从出苗到拔节之前为苗期,为使玉米苗长势整齐,确保玉米的收获产量,需根据玉米生长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施肥方案。玉米生长得比较旺盛,可以减少施肥的量,反之,则要增加施肥的量,这样就可保证玉米出苗和长势一致。玉米种植常用的齐苗肥是尿素,该种肥料的施肥量通常为26 kg/667 m2左右。

3.3 拔苗肥

在实际种植中,有玉米生长过快的现象,这种情况容易造成玉米秆茎脆弱。当遇到大风大雨恶劣天气,生长过快的玉米发生倒伏的情况严重,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因此,适当控制玉米生长的高度非常有必要。控制的具体办法是:在玉米生长到50 cm 高时,进行第一次提苗肥的投入。此时施加提苗肥,不是为了让玉米长得更高,而是让玉米提前进入花期,确保玉米的成熟率。拔苗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尿素,同时添加适量的复合肥作为辅助,每亩的施肥量为16 kg 左右。

3.4 追穗肥和促果肥

拔节期是决定玉米穗长、穗粗的关键时期,及时施用拔节肥能满足玉米孕穗所需要的养分,在保障玉米早期生长的前提下,为确保玉米收获时的质量和产量,在玉米出穗期需大量供给营养,这些营养物质来自氮肥和磷肥。玉米出穗期营养供给不足,会导致玉米田间脱靶以及植株逐渐变黄,叶片短窄,影响玉米果穗的发育,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种植户要防范玉米出穗期间出现营养不良现象,及时给植株使用追穗肥,以保证土壤中有足够的营养物质供给,这样才能保障玉米最终的产量和质量。玉米进入结穗期后,为获得籽粒饱满、个头大的玉米棒,还需要施加促果肥,促果肥能促进玉米果穗的育成率,缩短玉米的生长周期,使玉米提前收获上市,提高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应尽量做到在玉米营养生长盛期进行科学追肥,这样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充分发挥增产作用。

4 玉米种植土肥管理技术的推广

就目前而言,我们面临的土肥管理技术推广问题较多,我国从南到北有着广袤的玉米种植地,各地有各地的地貌特征,土壤结构不尽相同,气候条件相差甚远。因此应该制定适合各地的土肥管理技术推广方案,使这些技术真正能够贯彻落实,真正发挥出土肥管理技术价值。首先,应全面加强对不同地区土壤特点的了解,以及调查现阶段各地施肥的现状,取得各地土壤信息指标。针对不同地区土壤信息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土壤施肥方案,能使各地土肥治理方案发挥最大的效能,在增加玉米产量的同时,使种植户的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从根本上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由此可见,调研和收集各地土壤信息非常重要,它是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依据,更是准确制定各地玉米种植肥力治理方案的科学依据。各地相关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土肥管理技术的改进。其次,各地相关农业部门应加大对种植户的土肥管理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土肥管理知识家喻户晓,做到人人懂人人会,使其将土肥管理技术广泛运用到玉米种植实践中。各基层相关农业站还可以开设专门的培训课程,利用农闲时间对种植户进行土肥管理知识培训,采用形式多样、浅显易懂的授课方式,让农户真正了解、掌握农业种植知识。通过一系列强化培训手段,来提高各地玉米种植产量,同时优化和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结构更加适合玉米种植,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态势。最后,站在国家宏观经济的角度考虑,倡导、贯彻土肥管理技术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

5 注意事项

玉米整个生长期所需肥料量较大,不同的生长周期所需的肥料种类不同,为实现高产高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追肥。种植玉米施肥应注意的事项:①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进行合理施肥,避免教条主义。②施肥时,肥料应远离植株的根部,防止肥料发酵起热烧伤根系。③掌握施肥的时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当今农业生产发展中,农业生产需结合先进的土肥管理技术进行,特别是作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的玉米的种植,更要强化玉米种植技术,使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帮助农业生产者增产增收,从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使我国的经济发展更加平稳。

猜你喜欢
土肥杂草根系
拔杂草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理事长新语:为有土肥可说
第二届全国土肥和谐大会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简谈造林苗圃土肥水管理技术
主流媒体第一时间聚焦“土肥和谐”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
水稻田几种难防杂草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