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常州:挺立文商旅融合新赛道扛起“舌尖上的新担当”

2023-09-16 11:59周家林
餐饮世界 2023年8期
关键词:菜系东坡常州

周家林

作为长三角最具活力的城市,近年来,常州正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全力挺进“万亿之城”俱乐部。为提升人民福祉,常州还大力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休闲度假中心”和“区域性消费中心”,以“舌尖上的新担当”,展现“食美常州”的新魅力,让“江南美食之都”成为常州高显示度、高美誉度的文化标识和优质IP。

加强文化研究 重塑吴地餐饮标杆

常州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独特的地域和文化,成就了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7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乐土上繁衍生息,淹城遗址中发掘的一批古代饮食石器,闪耀着吴地饮食文化最早的曙光。春秋时期,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已经能够种植稻米,故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江南菜传》中提出“饭稻羹鱼”,既是对吴地饮食文化的高度概括,也是对常州饮食特色的直观表述。

千百年来,从“有的吃”,到“吃得美”,常州人的每一步都铿锵有声。唐宋年间,常州的“毗陵酒”“紫笋茶”就名满天下,故而白居易有“问道毗陵诗酒兴”之句,民间则有“不吃奔牛酒,枉为江湖走”“为人不饮奔牛酒,枉向江南路上行”之说。明清时期,常州的餐饮文化更加发展,从现存的《康熙南巡图》常州卷中可以看到,古城内店铺林立、人声鼎沸,米店、肉店、菜馆、酒肆、糟坊众多,呈现热闹的市井气息和江南百姓富裕的生活场景。乾隆年间,常州人管干贞出任漕运总督,闲暇时他将常州美食整理成《毗陵食品拾遗》,总共收录了上百种常州美食,成为反映清代常州饮食文化的重要文献。

改革开放后,常州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餐饮文化得到全面繁荣。天目湖鱼头、长荡湖大闸蟹、太湖三白等自然馈赠惊艳绝伦;银丝面、网油卷、大麻糕等早茶小吃回味无穷;府前楼、德泰恒、兴隆园等“老字号”历久弥新。常州还是著名的江南茶鄉,溧阳白茶、茅山青峰、金坛雀舌绿润鲜爽,美食香茶相得益彰。2018年,围绕建设高质量旅游明星城,常州市着力打造“食美常州”品牌,让本地市民和四方宾朋品常州美食、游龙城美景、共享美好生活。因表现突出,2022年,常州市被世界中餐业联合会授予“江南美食之都”称号,为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长三角文旅中轴,高标准打造长三角休闲度假中心提供新的助力。

为了更好地反映常州餐饮历史、挖掘常州餐饮文化、展现常州餐饮特质,常州还联动国内烹饪名家、知名文化学者,启动常州美食文化建设工作,重点围绕常州风味的古今流变、文化构成、地方特征、风格流派等,通过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全景式呈现常州美食历史传承、文化底蕴、鲜明特色和创新发展,为常州餐饮健康可持续发展夯实文化自信,为构建吴地菜肴新标杆打下扎实文化基础。

做好菜系传承 助力特色餐饮发展

常州拥有“一江一河四湖鲜”为代表的食材体系,是集南北美食之大成、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基地。菜品味道清淡、制作精细,追求本味,汇集了南方菜鲜、脆、嫩的特色,又融合了北方菜的咸色浓特点,形成了甜咸适中的风味。在做好文化挖掘的同时,常州着力做好菜系传承工作,助力特色餐饮发展。以传承常州东坡菜系为例,常州通过深挖历史文化,让“道道有出处,处处有典故”东坡宴,通过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成为江南美食之都中最迷人的一缕“明月清风”。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被誉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第一大才子”,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旷世奇才,他与常州有着不解之缘,一生曾14次到过常州,始终保持着深厚感情。

在常州,与苏东坡有关的“吃”的故事和传说流传甚广:如鸡黍之约、拼死吃河豚、太平寺喫茶、清凉寺吃罗汉包、童兴禅院品香泉等等,内容极其丰富。苏东坡给常州留下的诗词和散文就更多了,《苏轼全传》一共有15卷,200多万字。其中,与常州有关的诗66首、词10首、散文103篇,因内容众多,所以常州单独成卷《毗陵我里》,足见常州东坡文化的厚重。面对这些文化富矿,为擦亮“东坡”这张特色名片,常州广泛联系本市文化界、餐饮界、艺术界专家,挖掘和整理相关文化史料、传说故事、艺术素材,进一步完善东坡菜目录,通过举办东坡宴品鉴、东坡雅集等活动,加大东坡菜系的品牌构建与文化传播,不断提升常州东坡菜系的品牌影响力,着力呈现“有情、有韵、有故事、有品位”的富有常州特色的东坡菜系。

猜你喜欢
菜系东坡常州
常州的早晨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基于机器学习下的SVM模型预测世界各国菜系
基于随机森林的世界各地菜系预测及分析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宜兴:东坡书院忆东坡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常州梳篦